-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地理试题
地 理 试 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读“沿109°E、32°N~37°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A地位于黄土高原,D是四川盆地,则C山脉是( ) A.秦岭 B.太行山 C.武夷山 D.南岭 2.关于C山脉的地理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是我国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C.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上 D.位于我国1月0℃等温线上 青藏高原南侧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 009米,平均深度2 268米。受沿途岩性(软硬程度)的影响,宽谷与峡谷相间分布,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河谷及周边地貌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3~5题 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能成为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且还在加深的原因最主要是( ) A.河流流量大 B.地壳抬升 C.土质疏松 D.板块张裂 4.图中宽谷形成所对应的岩性及所受的外力作用是( ) A.坚硬 下蚀 B.坚硬 侧蚀 C.松软 下蚀 D.松软 侧蚀 5.宽谷中沙洲及南岸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分别是( ) 高二地理试题(第1页,共8页) 高二地理试题(第2页,共8页) A.夏季 冬季 B.夏季 春季 C.冬季 冬季 D.春季 夏季 下图示意的是我国某平原地区不同年份地下水位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显示1960~1990年该平原地区( ) A.年降水量逐渐增大 B.地下水位逐渐降低 C.年均温逐渐降低 D.年温差逐渐变小 7.该平原地区有可能分布在( ) A.华北平原中南部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东北平原的北部 D.珠江三角洲地区 8.对该地区农业生产不利的条件是( ) A.多酸性土壤 B.冻土和沼泽 C.多盐碱地 D.梅雨和伏旱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区域 ( )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10.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①地区雨季类型为( ) A.全年干旱多晴区 B.夏半年多雨区 C.夏雨集中区 D.夏雨区 12.图中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风影响 B.受高压脊的影响 C.受台风影响 D.多对流雨 13.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 ) A.水源 B.土壤 C.地形 D.人类活动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回答14~15题。 14.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 ) 高二地理试题(第3页,共8页) 高二地理试题(第4页,共8页) A.① B.② C.③ D.④ 15.②③图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 ) A.降水少 B.气温低 C.用水量大 D.地下水补给少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下图为我国东线放蜂线路,读图完成16~17题。 16.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内河航运 C.铁路运输 D.公路运输 17.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地理现象是( ) A.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 B.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C.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D.在东北遇初霜,蜜蜂受冻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是 ( ) A.土壤肥沃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商品率高 D.水热条件优越 19.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改良土壤 D.培育良种 下图是我国某两个省级行政区甘蔗种植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20~21题。 20.图中的M、N曲线分别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闽、赣 B.粤、桂 C.川、鄂 D.苏、琼 21.影响M省级行政区甘蔗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自然灾害 ②工业化、城市化 ③生态退耕 ④种植结构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反映着产业空间分布的状况,它的值越大,表明产业在空间的分布越不均匀。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越高。下图是“我国制造业在各省区内部县级尺度基尼系数的省区差异”。读图完成22~23题。 22.中国制造业集聚基尼系数表明( ) A.我国制造业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B.制造业在西部省区有较高的集聚水平 C.我国制造业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D.制造业在东部沿海省区有较高的集聚水平 23.下列原因能直接导致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偏高的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 ②交通网络密度高 ③市场化程度高 ④对资源和原材料依赖程度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读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据图可知( ) A.东部沿海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 高二地理试题(第5页,共8页) 高二地理试题(第6页,共8页) C.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 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 25.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特大城市急剧增加 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③耕地资源日益减少 ④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计50分。) 26.(1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2分) (2)简析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2分) (3)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4分) (4)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2分) 27.(9分)读我国某地区等日照时数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城市与B城市日照时数相差约为 (小时),连接A、B两城市的铁路线为 。(2分) (2)“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对A城市气候的形象写照,分析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3分) (3)该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原因是什么?(2分) (4)B城市所在省的西部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试分析原因。(2分) 28.(11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先民将洼地挖深,“坭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叶养蚕,蚕矢(粪)饲鱼,两利俱全,十倍于稼。” 清朝,丝渔业达到鼎盛。顺德一带,咸同后,田多变基塘,获利较丰。史称“广纱甲天下”,特别是“粤缎之质密而匀,真色鲜华,光辉滑泽”,“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也”,“广蚕岁七熟,闰则八熟”。蚕丝质量好坏与桑叶质量和气候有很大关系。下图为基塘分布及模式。 高二地理试题(第7页,共8页) 高二地理试题(第8页,共8页) (1)最初,基塘农业是被“逼”出来的,试分析该类农业出现之前不利的自然条件。(3分) (2)分析“咸同后,田多变基塘”的原因。(4分) (3)试从自然条件的差异分析“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也”的原因。(4分) 29.(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是横跨欧亚大陆、举世闻名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2 000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 下图为古“丝绸之路”路线图。 (1)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沿古“丝绸之路”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4分) (2)指出古“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主要不利条件。(6分) 地 理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解析:由于图中的剖面图是位于109°E、32°N~37°N之间,再结合图中的图例信息可以判断图中的B是渭河谷地,其形成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式断裂构造。又因为图中的D是四川盆地,故可知图中的C山脉是东西走向的秦岭。答案:A 2.解析:根据上题的判断,C山脉为秦岭,则它是我国的1月0 ℃等温线所在区域。答案:D 3.第3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地壳抬升,地势抬升。第4题,图中宽谷是受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由于岩性松软,受河流的侧蚀作用,河谷展宽。第5题,雅鲁藏布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夏季河流水量最大,河流的搬运作用最强,因此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宽谷中沉积;据指向标可知,南岸沙丘受偏北风作用形成,故其增长最快的季节是冬。 3.B 4.D 5.A 6.B 7.A 8.C [由图中各要素及对应的坐标数值,可判断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由1960年的4米左右,下降到15米左右。该地多年年均温在12~14℃之间,年降水量在500~600 mm之间,应该在华北平原地区。由于气候、地形等原因,华北平原春旱、风沙、盐碱灾害严重。 9.解析:图中1月等温线呈东西延伸,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7月,在河流源头与西部等高海拔处出现闭合的等温线,说明气温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中A处海拔高,气温应低于28 ℃。A地1月气温为6~8 ℃,7月低于28 ℃,因此气温年较差最大值接近22 ℃;B地1月气温为4~6 ℃,7月高于28 ℃,因此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大于24 ℃。答案:D 10.解析:该区位于我国南部地区,地形起伏但海拔不高,因此不会出现显著的垂直气候变化。一般年份,我国雨带在4、5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地区,使图示区域进入雨季。该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于亚热带地区,农作物熟制以一年两熟为主。答案:B 11.解析:从图中可看出①地区主要是我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根据7、8月份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得出结论。答案:C 12.解析: M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夏秋季节主要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答案:A 13.解析:由图示可看出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地区主要在祁连山地区,迎风坡降水多。答案:C 14.解析:据四幅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纵坐标的数值及流量过程曲线的形状,再结合中国区域地理中四个地区气候、水文状况可知:①代表东部季风区;②代表东北地区;③代表西北内陆地区;④代表南部沿海地区。答案:D 15.解析: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1~2月气温低,在0℃以下,河流结冰,出现断流现象;西北地区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1~2月气温低,无冰雪融水,河流出现断流。答案:B 16.D 17.C 18.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冬季可以种植油菜和甘蔗,蔬菜正常生长期较长,说明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其农业发展的优势为水热条件优越,土壤状况、商品率等无法判断,南方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较少。答案:D 19.解析:结合上题可知,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洪涝灾害多发,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故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培育良种、提高机械化水平不是针对农业稳定生产的主要措施,土壤状况不确定。答案:A 20.B 21.D 22.B 23.D 24.C 25.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计50分。) 26.(10分)解析:(1)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在西北季风的吹送下,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颗粒重的先沉积,颗粒小、轻的后沉积,所以土壤沉积物粒径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 (2)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首先要从侵蚀作用的外力分析。夏秋季节要考虑流水作用;冬春季节要考虑风力作用。夏秋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降水少,(西北季风)风力强,以风蚀作用为主。 (3)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与这里的地形、气候、植被有关。该地为黄土高原,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 (4)森林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山区如果大力植树造林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认为树木是“抽水机”的观点,意思是说该区不适宜栽培树木。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 答案:(1)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 原因: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经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或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土壤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 (2)夏秋降水多 ,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降水少,(西北季风)风力强,以风蚀作用为主。 (3)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 (4)观点一: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观点二:不适宜栽培树木。该地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 27.(9分) [解析] (1)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如滇池)可知A为昆明,B为贵阳,它们之间的铁路线为贵昆线。(2)从地势、纬度和锋面活动上分析。(3)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漏斗,地表水下渗严重。(4)B所在省为贵州省,省内煤炭、有色金属矿丰富,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1)1 000 贵昆铁路 (2)冬季由于受西南暖空气影响,气温较高,夏季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全年温差小;一旦昆明准静止锋南移,则受冷气团影响,气温明显下降。 (3)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而且多暗河。 (4)煤炭和有色金属的不合理开发导致植被破坏,加重了地表的石漠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造成酸雨、粉尘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8.(11分) 答案 (1)地势低洼(或: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雨季易涝,而旱季土壤盐碱度高(或:秋季多咸潮)。 (2)人口增加,基塘农业成本低,产出高(或:利润大),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增加(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太湖平原:春季多低温冻害天气(或:寒潮天气),影响桑树的生长,而夏季又多连阴雨天气,影响蚕的生长。 珠江三角洲:冬季温暖,春雨较多,有利于桑树的生长。光照充足,土壤深厚肥沃,所以,桑叶品质好,产量高,挑选优质桑叶的余地大。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农业出现之前,该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雨季易发生洪涝。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在旱季,蒸发强,盐分在地表积累,土壤盐碱度高。枯水期易发生咸潮(咸潮即为咸水入侵)灾害。第(2)题,这段时期社会安定,人口增加,劳动力丰富。基塘农业生产成本低,产出高,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经济发展,蚕丝市场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基塘的生产发展。第(3)题,金陵苏杭指太湖平原地区,这里春季易受寒潮天气影响,多低温冻害天气,影响桑树的生长,而夏季又多连阴雨天气,影响蚕的生长,结茧。而珠三角地区,冬季温暖,春雨较多,有利于桑树的生长;光照充足,土壤深厚肥沃,所以,桑叶品质好,产量高,挑选优质桑叶的余地大,蚕丝质量好。 29.(10分) 解析:第(1)题,古“丝绸之路”途经区域的气候干旱,旅游时应注意饮用水、食物、风沙、保暖、防晒、防暑、防迷路等安全问题。第(2)题,从自然条件、景点地域组合状况、交通通达度、客源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 答案:(1)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风沙,防晒,防暑,保暖;防迷路。 (2)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景点分散,地域组合差;交通通达性差,远离客源市场;经济落后,开发资金短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