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卷·2019届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9届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地理试卷解析版 一、 选择题 ‎ ‎1. 你认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的根源在于  (  ) ‎ 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 B.过度开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 C.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 D.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先审清题。题干中“日趋严重”的根源,显然是说的人为原因,首先排除D选项。A、B选项均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 ‎ 答案:C ‎ ‎2. 下列地理事物中,与西北地区干旱特征无关的是(  ) ‎ A.风蚀城堡 B.天山牧场 C.居民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D.矿产丰富 ‎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知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和联系性,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烈,常形成一些风蚀地貌或风积地貌;由于地表干旱,水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水源的地方居民聚集分布,所以往往沿有水源的地方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天山受地形的影响降水较多,所以形成山地牧场。矿产资源形成和分布受地质作用影响具有地质规律性。 ‎ 答案:D ‎ ‎3. 下列不属于土地退化的是  (  ) ‎ A.土地沙漠化    B.石质沙漠化 C.次生盐碱化    D.喀斯特地貌 ‎ 解析:此题考查土地退化的具体表现。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而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地区,因为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岩溶地貌。 ‎ 答案:D ‎ ‎4. 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  (  )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 解析:教材图2.5“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列出了五种导致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百分比,其由大到小的排序依次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所以正确选项应该是过度樵采。 ‎ 答案:A ‎ ‎5. 关于由各种人类或自然原因造成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河西走廊地区大量的引黄河水灌溉 ‎ B.黄淮海平原地区基本农田区大面积地推广喷灌技术 ‎ C.火山喷发导致空气的悬浮颗粒物增多 ‎ D.气候异常进一步加剧了全国各地降水的不均衡程度 ‎ 解析:主要考查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荒漠化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不合理开发所引发的后果。解答本题关键要搞清两点:一土壤盐渍化是由于外来引水引起灌溉区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导致;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化地区,荒漠化地区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水分大量损失,水中所含的盐分因此在土壤中聚集,浓度越来越大,而出现盐渍化。 ‎ 答案:A ‎ ‎6.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人们将水分条件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或选育一些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下列不可以用来选作固沙植物的是(  ) ‎ A.梭梭林    B.樟树 C.沙拐枣    D.沙棘 ‎ 解析:可以选作固沙的植物主要有山杏、柠条、沙棘、沙榆、火炬树、复叶槭、苜蓿、冰草、蒙古冰草、披碱草、肥披碱草、老芒麦和羊草等,它们均有优良的生物学性状和经济产量,具有抗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特性。樟树原产中国南部各省、日本、硫球及越南,是分布在中低海拔的原生树种。 ‎ 答案:B ‎ ‎7. 我国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但是荒漠化土地所占面积较大。关于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缩小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 B.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 ‎ C.耕地面积扩大导致人口增长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 D.人口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从而导致荒漠化范围扩大 ‎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荒漠化发展的题目。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对粮食的需求快速增加,在生产力水平较落后的条件下,不得不在半干旱地区大面积垦殖,从而严重破坏草原植被,导致荒漠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迅速蔓延。 ‎ 答案:D ‎ ‎8. 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  ) ‎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 ‎ 解析: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输送到这里很少,干旱是该地区的主要特征,水资源不足是本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 ‎ 答案:D ‎ ‎9. 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治沙工程方法是  (  ) ‎ A.钻孔深栽 B.设置沙障固沙 C.飞机播种 D.小流域综合治理 ‎ 解析:我国的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其中飞机播种、钻孔深栽是生物治沙方法,设置沙障固沙是工程措施。 ‎ 答案:B ‎ ‎10. “湿地”一词最早是1956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展湿地调查时开始使用的。下列对于湿地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的湿地分布虽然比较广泛,但寒温带没有分布 ‎ B.稻田、河流、湖泊、水库、海洋都属于湿地 ‎ C.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D.湿地就是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 答案:C ‎ 解析: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从寒温带到热带的湿地我国都有。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属于湿地。 ‎ ‎11.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  ) ‎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D.保护生物多样性 ‎ 答案:C 解析: 湿地可以净化水中的污染物,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 ‎12. 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主要作用的是(  ) ‎ 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 C.美化环境    D.净化水中污染物 ‎ 答案:B 解析: 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 ‎13.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为世界著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是指(  ) ‎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 C.整个东北平原    D.仅指辽河平原 ‎ 答案:A ‎ 解析:“北大荒”是指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 ‎14. “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A.水源条件       B.地形条件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 答案:C ‎ 解析:“北大荒”地形是平原,分布有大片的沼泽,水源条件富余,有机质含量高,但由于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 ‎ ‎15.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三江平原,目前还有大片沼泽性的荒原有待开发建设,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 A.我国粮食已相对过剩    B.三江平原的土壤非常贫瘠 ‎ C.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D.石油资源丰富,应作为工业保留用地 ‎ 答案:C 解析: 沼泽地是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它像湖泊、森林一样,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东北的沼泽还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的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我国是国际湿地保护公约的缔约国,保护三江平原的湿地是我国政府承担的国际义务和责任,实施有利于保护湿地、改善农业生态条件的农业综合开发,才是三江平原开发的指导思想。 ‎ ‎16.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 ‎ 图中非湿地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 答案:C ‎ 解析:图①是沼泽地,图②是低山丘陵的水田,图③是海洋,图④是湖泊或水库。根据材料中所述,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因此图中非湿地是海洋。 ‎ ‎17. 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 答案:B 解析: 湿地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调节当地的径流。 ‎ ‎18. 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 A.加重旱涝灾害威胁B.增加年径流量 C.调节下游水位D.提高地下水位 ‎ 答案:C 解析: 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形成的水库,可对河流径流起到调节作用,减轻中下游地区的旱涝灾害威胁,中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会降低。由于枯水期的水量增加,因此可改善枯水期的水质。 ‎ ‎19. 读“我国塔里木河示意图”。 ‎ 塔里木河中下游河段经常出现断流的原因是(  ) ‎ A.塔里木河上游大规模开垦,农业灌溉及生活用水大增 ‎ B.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降水量减少 ‎ C.全球变暖,降水量增加 D.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北移 ‎ 答案:A 解析: 塔里木河中下游河段断流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用水过度,导致中下游水量锐减,地处干旱区,降水少,蒸发旺盛。 ‎ ‎20. 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田纳西河流域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 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 C.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但由于地形起伏大,大部分不能通航 ‎ D.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缺乏 ‎ 答案:A 解析: 田纳西河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末春初。田纳西河支流众多,且大部分可通航。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 ‎ 二、 综合题 ‎21.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 (1)黑河属于_______河(内流、外流),该河径流量从中游至下游逐渐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因素除降水外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图中甲、乙、丙三区域最可能形成大面积冲积扇的是_______,有大面积沙丘分布的是_______。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 (3)分析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 ‎(4)简述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内流  减少 蒸发 下渗 (2)甲 丙 气候干旱   (3)年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位于冲积扇,土壤肥沃;河流多,地下水丰富,水源充足。 (4)(在山地生态系统)保护森林,涵养水源;(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节约用水;合理规定载畜量;(在荒漠生态系统)退牧还草。 解析: (1)根据题干的提示“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可知黑河属于外流河,结合材料一中信息,可知该河中游和下游地区,蒸发量大,河流水下渗多,所以径流量从中游至下游逐渐减少。 (2)图中甲、乙、丙三区域最可能形成大面积冲积扇的是位于河流出山口的甲地区,有大面积沙丘分布的是位于内蒙古西部降水量稀少的干旱地区丙处,黑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深据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是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 (3)甲区域位于黑河冲积扇地区,根据上题的结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光照、土壤、水源等条件。位于西北内陆的黑河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年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位于出山口的冲积扇地区,土壤肥沃,地势较低,河流多,地下水丰富,水源充足。 (4)根据材料二,黑河流域耕地减少,土地荒漠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需从保护植被、节约用水、合理放牧、退牧还草等进行。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重点考查河流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治理措施,农业生成的区位条件。 ‎ ‎2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从事耕种,创造了古埃及文明。埃及90%以上的国土是沙漠,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是沙漠中的“绿色走廊”,人口、城市和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这里。1960年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历时10年半,耗资近10亿美元,建成坝高 (1)阿斯旺大坝的建设给埃及带来了哪些经济效益? (2)阿斯旺大坝给埃及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果你的家乡政府计划在河流上建坝,你认为政府在决策前应做哪些工作? ‎ 答案: (1)扩大农田灌溉面积,防治下游的洪涝灾害,改善通航条件,水力发电,发展渔业,发展旅游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写出4点即可) (2)下游平原土壤肥力下降,河口鱼类失去饵料而数量减少;河口地区海水倒灌和梅岸后退;三角洲盐溃化加重等。 ‎ ‎(3)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研究、规划和充分论证,比较利弊,做出决策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河流开发的经济效益,可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而实现的各项经济效益。(2)阿斯旺大坝建设使带到下游的水量和泥沙减少,故而形成下游的泥沙淤积和河口的水文环境等。(3)河流的综合开发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论证,尤其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利弊比较。 ‎ ‎23.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2)扼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至少答出四点) ‎ 答案: (1)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上游地区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和毁林种粮,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也加快了湖泊的沼泽化过程。  ‎ ‎(2)  ①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  ③破坏了水平衡,改变了这里原有的水循环方式;  ④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 ⑤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⑥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至少答出四点)解析:本题考查湿地保护。第(1)题,从1950年及2004年两幅图可知,湿地面积急剧下降,表现为湖泊缩小,其原因主要是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第(2)题,湿地面积减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水文、生物和地形等方面,突出分析其不利的影响。 ‎ ‎24.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 ‎ (1)右图为甲区域局部放大图,请在图中画出河流及其主要支流并标出流向。(2)(原创)拟在M、N两地中任选一个作为取水口为沿海城市供水,写出你的选择并简述理由。 (3)(原创)拟在该区修一大坝,画出大坝的大致位置,并说明选择此位置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答案: (1)绘图略。 (2)M地:地处山间盆地,集水面积大,水源充足;上游湖泊对径流有调节作用,供水稳定。 或 N地:线路短,流经城镇少,水质好。 (3) 大坝选址。 影响:有利:蓄水量大;工程量小;成本低;难度小。 不利:淹没城镇 解析:(1)河流主要发育在沟谷地区,因而先从图中寻找山谷,判断的依据是海拔中间高,两侧低,然后把山谷向外突出出来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就是河流的位置;根据等高线数值,确定河流的流向,因为水向低处流。 (2)在这两个地区取水各有优缺点,在M取水口为沿海城市供水,可以借助湖泊形成天然的蓄水池,因而供水稳定,水源充足;在N取水口为沿海城市供水,则具有线路短水质好的优点。答题时可以任选一个,但是要能够自圆其说。 (3)大坝可以选在肚子大,口小的峡谷地带,好处是蓄水量大;工程量小;成本低;难度小;缺点是需要大量移民,而且淹没村庄和农田。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流域开发和工程建设。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