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新华网报道,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根据天体系统涵义,分析在嫦娥三号绕月过程中,图中显示几级天体系统 A. 一级: 地月系 B. 二级:地月系和月娥系 C. 二级:太阳系、地月系 D. 三级: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 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其原因之一是 A. 距离太阳遥远,无适宜的温度 B. 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C. 绕地球运动的空间狭小,安全性差 D. 质量体积太小,吸引不住大气 ‎3. 易对“嫦娥三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月球引力 D. 地球运动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共有嫦娥三号、月球、地球三个天体。其中嫦娥三号绕月球飞行构成月娥系,月球绕地球飞行构成地月系,故B正确。‎ ‎【2题详解】‎ 本题解答可参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质量体积太小,吸引不住大气,因此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没有像地球一样有保温作用,昼夜温差太大,不适合生命的存在;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日月距离、宇宙环境与地球相比相差不大;在月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故D正确,A、B、C正确。‎ ‎【3题详解】‎ 太阳活动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中断,因此易对“嫦娥三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是太阳活动,与其他三个无关。故B正确。‎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②、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条件:①、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平均气温适度;②、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上大气层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③充足的水分。‎ 下图所示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 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 北半球中纬度 B. 北半球低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南半球低纬度 ‎5.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是‎1670km/h,图示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左右,应是中纬度地区;且其线速度的变化由北向南递减,是南半球,据此分析选C。‎ ‎【5题详解】‎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b的自转线速度大于a 地,说明b的海拔高,故选D正确。‎ ‎【点睛】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是‎1670km/h,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左右。‎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6月13日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6. 下列天体中,与在轨运行中的“神舟十号”类型相同的是( )‎ A. 太阳 B. 地球 C. 哈雷彗星 D. 月球 ‎7. 以下“天宫一号”宇航员太空见闻的叙述,可信的是( )‎ A. 在太阳光球层,耀斑频发 B. 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呈蓝色 C. 水星、金星都能自行发光 D. 月球上经常电闪雷鸣、雨雪交加 ‎【答案】6. D 7. B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在轨道上运行的“神舟十号”属于卫星,和月球的类型相同。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哈雷彗星是彗星。‎ ‎【7题详解】‎ 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上;水星、金星都是行星,不能自行发光;月球上没有大气和水,因此不会出现电闪雷鸣、雨雪交加等天气现象;地球的一大部分被海洋覆盖,因此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呈蓝色。‎ 考点:天体 受玛雅预言的启示,天文物理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共同进行的一项电脑模拟预测显示,地球与太阳的磁极将于2012年发生颠倒,所引发的地球磁力混乱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8. 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大气层扰动而导致( )‎ A. “磁暴”现象 B. 极光现象 C. 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现象 D. 耀斑现象 ‎9. 下列现象的出现与地球磁力混乱相关的是( )‎ A. 电视转播中断 B. 旱涝灾害频发 C. 候鸟迁徙迷途 D. 竹林开花死亡 ‎【答案】8. C 9. C ‎【解析】‎ ‎【8题详解】‎ A. “磁暴”现象是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的磁场发生扰动,而不是引起地球大气层扰动,A错;‎ B. 极光现象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带电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也是对地球磁层的扰动,B错;‎ C. 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发生扰动而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现象,C对;‎ D. 耀斑现象是太阳大气的色球层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亮斑闪耀现象,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D错。‎ ‎【9题详解】‎ A. 电视转播一般通过有线转播,受地球磁场影响很小,A错;‎ B. 旱涝灾害频发和当地的气候变化关系密切,B错;‎ C.磁定向是鸟类通过感应地球磁场进行定向的一种方式,地球磁力混乱往往会使候鸟迁徙迷途,C对;‎ D. 竹林开花死亡主要是受气候影响,D错。‎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了追逐“天宫一号”的漫漫行程,‎11月3日1时43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实现自动对接,为建设空间站迈出了关键一步。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 “神舟八号”发射两个月后地球公转的速度( )‎ A. 由快变慢 B. 快慢不定 C. 接近最快 D. 接近最慢 ‎11. “神舟八号” 追逐“天宫一号”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12. "神舟八号"发射时,关于沈阳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夜长于昼,此后夜渐长 B. 昼长于夜,此后夜渐长 C. 夜长于昼,此后昼渐长 D. 昼长于夜,此后昼渐长 ‎【答案】10. C 11. D 12. A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神舟八号发射时是11月,两个月后就是1月,1月份时,地球位于近日点,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接近最快的,故选C.‎ ‎【11题详解】‎ ‎“神舟八号” 追逐“天宫一号”期间,是11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是位于南半球,并且继续向南移动,直到‎12月22日时,到达最南边,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半球,并且继续向南移动,故选D.‎ ‎【12题详解】‎ ‎“神舟八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此时北半球各地的昼要比夜更短,而且昼还要变短,直到‎12月22日冬至日时达到最短,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公转的有关知识.‎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面积1060平方千米,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被称为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14. 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 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C. 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为地壳、地幔、外地核、内地核, 故B正确。‎ ‎【14题详解】‎ 左右两图分别表示地球外部和内部圈层,这些圈层并非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各圈层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实现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故B正确,A、C错误 。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既有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也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故D错误。‎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荡秋千,踏青插柳 C. 放鞭炮,守岁迎春 D. 望双星,鹊桥相会 ‎16. 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 北半球昼变长,但短于夜 B. 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C. 北半球夜变长,但短于昼 D. 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为春分至夏至,此时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荡秋千、踏青插柳,B对。‎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为秋分至冬至,此段时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北半球夜变长,且长于昼,B对。‎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回答下列各题。‎ ‎17. 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 ④③②①⑥⑤ B. ④③②①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⑤⑥④③②①‎ ‎18. 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 A. 花岗岩 B. 石英岩 C. 大理岩 D. 玄武岩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可知,图中沉积岩①②③④的排列位置是④在最下层,①在最上层,因此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岩浆岩⑥侵入到①②③④岩层中,因此岩浆岩⑥形成于①②③④岩层之后,岩浆岩⑤侵入到⑥岩层中,因此岩浆岩⑤形成于⑥岩层之后,由此可以推断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⑥⑤,A对。‎ ‎【18题详解】‎ 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的石灰岩,因为靠近岩浆岩,在岩浆岩侵入产生的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下,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C对。‎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9. 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态,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 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 B. 台湾岛 C. 华北平原 D. 喀斯特地貌 ‎21. 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 A. 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 B. 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 C. 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D. 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 ‎【答案】19. C 20. C 21. D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时,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的,所以应分布在河流的出山口处;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和入湖处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的,所以应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也有分布。故选C。‎ ‎【20题详解】‎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是侵蚀作用形成的;台湾岛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而华北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样都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选C。‎ ‎【21题详解】‎ 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包括黄土高原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状况得到缓解,进入河流中的泥沙减少,黄河中游的水利设施建设调节水量、截留泥沙,使入海的泥沙减少,同时由于大量的工农业用水,使黄河的水量减少,输沙能力降低,但是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影响黄河携带的泥沙含量,则答案为D。‎ 考点:河流地貌的形成 点评: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很大影响,不同的河段对地表的影响不同,一般河流的上游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下游形成堆积地貌等。‎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下面小题:‎ ‎2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为沉积岩 B. C为岩浆 C. E为变质岩 D. ‎ D为岩浆岩 ‎23. 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 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B. 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C. ⑤为外力作用 D. ⑥为变质作用 ‎【答案】22. C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图中箭头方向,沉积物形成的物质是D,D为沉积岩,D错。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可以形成E,E为变质岩,C对。变质岩能够形成岩浆,A为岩浆,岩浆形成的岩浆岩,B是侵入岩,C是喷出岩,A、B错。‎ ‎【23题详解】‎ 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①为冷却凝固作用,表示岩浆冷却凝固成侵入岩,A对。③为外力作用,B错。⑤为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错。⑥表示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D错。‎ ‎【点睛】沉积物形成的物质是D为沉积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可以形成沉积物。①为冷却凝固作用,表示岩浆冷却凝固成侵入岩。‎ 到长白山天池边上游览的游客会发现一种石头,它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它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某同学拍摄的“长白山天池自然风光”(左图)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右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 长白山天池的形成源于(  )‎ A. 火山活动 B. 溶洞塌陷 C. 地壳下陷 D. 岩石崩塌 ‎25. 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浮石”中能够找到动植物化石 B. “浮石”孔隙的形成缘于外力侵蚀作用 C. “浮石”的岩性与大理岩相同 D. “浮石”的形成缘于岩浆喷发 ‎【答案】24. A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景观图得知,长白山天池位于山顶,周边岩石“遍身气孔”说明是由岩浆喷发冷凝形成的喷出型岩浆岩;火山喷发,岩浆冷凝,火山口淤塞,积水形成的火山口湖,那么长白山天池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A正确。溶洞主要是石灰岩,与题干描述的岩浆岩不符,B错误。地壳下陷主要是地壳活动引起的,地壳下陷以垂直运动为主,加剧地震和塌陷等,C错误。岩石崩塌也叫岩石塌方,发生在坡度较陡的岩体上,由于重力作用突然脱离岩体的现象。长白山天池位于山顶,与崩塌不符,D错误。‎ ‎【25题详解】‎ 从题干提取信息“浮石”“遍身气孔”说明是岩浆岩,与岩浆喷发活动有关,D正确;岩浆喷出地表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形成带流纹或气孔结构的玄武岩,而不是外力侵蚀形成的,B错误。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动植物化石,A错误。“浮石”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大理岩是沉积岩,岩性不同,C错误。‎ ‎“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读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26. 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  )‎ ‎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②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7. “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  )‎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侵入岩 D. 喷出岩 ‎【答案】26. D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即可可知。“黑烟囱”区域主要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以及南极洲板块,三大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故答案②③正确。故答案选D项。‎ ‎【2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岩石的成因。“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由此可以判断“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沉积岩。‎ 故选A。‎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8. 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海水侵蚀 B. 风化和风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 ‎29. 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堆积地貌是 A. 岩洞 B. 岩礁 C. 沙滩 D. 海岸 ‎【答案】28. A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风化壳;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A正确。‎ ‎【29题详解】‎ 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海岸(又称滨),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主要是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故C正确。‎ ‎【点睛】注意岩洞、岩礁、沙滩和海岸的形成过程。‎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0. 若图为北半球,P1>P2,则O点的风向为(  )‎ A. ④或⑤ B. ③或④‎ C. ⑥或⑦ D. ⑤或⑥‎ ‎31. 若图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O点的风向为(  )‎ A. ③或⑦ B. ①或⑧‎ C. ⑦或⑧ D. ②或③‎ ‎【答案】30. B 31. A ‎【解析】‎ ‎【30题详解】‎ 由于O点位于北半球的海拔高度没有确定,因此O点既有可能位于近地面也有可能位于高空;当O点位于近地面,因为是北半球且P1>P2,则O点的风向为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和等压线斜交,故为④;当O点位于高空,则O点的风向为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和等压线平行,故为③,B对。‎ ‎【31题详解】‎ 题干所给条件为高空等高面,而没有确定南北半球,因此O点既有可能位于北半球也有可能位于南半球;当O点位于北半球,因为是高空且P1<P2,则O点的风向为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和等压线平行,故为⑦;当O点位于南半球,则O点的风向为高压吹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和等压线平行,故为③,A对。‎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2. 图中 A. ①能量最强的部分是紫外线 B. 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C. 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 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33.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直接影响是 A. 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 大气吸收的②减少 C. 射向地面的③减弱 D. 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减少 ‎【答案】32. D 33. A ‎【解析】‎ 试题分析:‎ ‎【32题详解】‎ ‎①是太阳辐射,其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可见光,A错;②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但不是根本热源,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B错;③是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主要在夜晚,但白天也有,C错;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D正确。‎ ‎【33题详解】‎ 该方法增加了云量,从而使云层对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达到地面的①减弱,A正确。运量增加,②增多,③增强。对④的影响不是直接影响,因此,BCD均错。‎ ‎【考点定位】大气受热过程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4. 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 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 C. 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 D. Q地位于信风带 ‎35. 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 B. Q地盛行东北风 C. 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 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答案】34. A 35. C ‎【解析】‎ 试题分析:‎ ‎【34题详解】‎ 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则图示b为赤道低气压带,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结合指向标,图示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A错误,选A。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B正确。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Q地位于信风带,C、D正确。‎ ‎【35题详解】‎ 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b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受其影响气候湿润多雨,A错。结合指向标,图示应中纬度环流,D错。Q地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B错。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对。‎ ‎【考点定位】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性质 、风向。‎ 读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各题。‎ ‎36. 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 C点在昼半球 C. 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 A、B是昏线 ‎37. 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 A. 120°E B. 100°W C. 20°W D. 60°E ‎【答案】36. A 37. D ‎【解析】‎ 考查晨昏线的判读,地方时的计算。‎ ‎【36题详解】‎ 顺着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图中D点应位于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交界线上,属于晨线,D点此时位于晨线上,下一刻将进入白昼,A正确。故选A。‎ ‎【37题详解】‎ D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地方时为6时,而D点的经度是东经150°,那么地方时为0:00的经线应该是60°E。故选D。‎ 下图示意我国30°N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表格数据为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面积(m2)‎ ‎7‎ ‎6.99‎ ‎6.98‎ ‎6.97‎ ‎6.98‎ ‎38. 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江南丘陵 D. 华北平原 ‎39. 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 A.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 正处于6月 C. 白昼逐渐增长 D. 黑夜逐渐增长 ‎【答案】38. A 39. B ‎【解析】‎ 试题分析:‎ ‎【3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时间14:00时,太阳从该地正南方射入窗户,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因此该地经度为90°E,结合其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 ‎【39题详解】‎ 由表格中窗影面积先变小后变大的变化可知,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经过北半球夏至日。此时为6月份,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该地白昼较长,昼长变化为先变大后变小。‎ 考点:本题组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0.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如果只考虑日照条件,则甲、乙、丙、丁四地楼间距最近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B ‎【解析】‎ 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最长影长越短,楼间距近。图中显示乙地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故选B。‎ ‎【点睛】楼间距的确定依据的是最长的影长。影子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二.综合题(共40分)‎ ‎41.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假如你作为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列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褶皱构造上覆盖有岩石是由___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钻探石油应该选择________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 ‎【答案】 (1). 背斜 (2). 向斜 (3).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4). 外力沉积 (5). 挤压变形—岩层断裂错位—断层发育 (6). 甲 ‎ ‎(7). 背斜部位,岩层上拱,安全稳固,利于排水 (8). 甲 (9). 石油密度比水小,常储藏于背斜顶部 (10). 乙 ‎【解析】‎ ‎【详解】(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岩层上拱是背斜,乙岩层下凹,是向斜。‎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褶皱构造上覆盖有岩石是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的岩层发生了断裂和位移,出现了断层,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挤压变形—岩层断裂错位—断层发。‎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甲地,原因是背斜部位,岩层上拱,安全稳固,利于排水;钻探石油应该选择甲地,原因石油密度比水小,常储藏于背斜顶部;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该选择在向斜乙地,原因是向斜岩层下凹,容易储水。‎ ‎42. 下图为地球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圆外短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正值____________(节气) 。‎ ‎(3)A与B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 。‎ ‎(4)此时表示晨线的是 。F地的昼长为 小时 ‎(5)此时地球上新的一天所占比例是 ‎【答案】(1)略(顺时针方向)‎ ‎(2)(23°26′S ,45°E ), 冬至 ‎(3)A, A ‎(4)CE, 18小时 ‎(5)7/8‎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S”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2)由图可知,此时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故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图可知,A点位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与0°经线逆时针相差45°,故A点所在的经线为45°E,故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 ,45°E )。‎ ‎(3)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从赤道向两极递减,A地离赤道最近,故自转线速度最大。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系那个两侧递减,越靠近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图中A离南回归线近,故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4)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晨昏线为晨线,故图中EC为晨线。图中每两条经线之间相差45°,F点所在纬线夜弧长度为90°,故夜长为6小时,则昼长为18小时。‎ ‎(5)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点所在的经线,图中0点所在经线为E点所在经线,与180°经线相差45°,股旧一天所在范围为45°,则新一天的范围为315°,故新一天所占比例为7/8。‎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43.下图为某地的气压状况图,该地位于北半球,①、②、③位于等压面上,④、⑤位于等高面上,回答下列问题。‎ ‎(1)该层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_____, 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_(升高或降低)。 ‎ ‎(2)图中①、②、③、④、⑤表示气压最高的数字是___,表示气压最低的数字是____; ‎ ‎(3)A、B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 处。若B点在东,则A、B处风向为_________。‎ ‎(4)若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地为____(城市或郊区)。若该图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A地为____(海洋或陆地)。‎ ‎【答案】 (1). 太阳辐射 (2). 降低 (3). 5 (4). 4 (5). B (6). A (7). 西北风 (8). 城市 (9). 海洋 ‎【解析】‎ ‎【详解】(1)该层是对流层,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直接能量来源是地面辐射,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2)等压面上气压相同,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图中①、②、③、④、⑤表示气压最高的数字是⑤,表示气压最低的数字是④; ‎ ‎(3)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近地面B处气压低,气温高。A、B两处气温较高的是B处,气压较高的是A处。若B点在东,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则A、B处风向为西北风。‎ ‎(4)若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地气温较高,为城市。若该图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A地气压较高,气温较低,为海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