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组 下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 甲 乙 丙 丁 ‎1.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A. 甲--华北平原 B. 乙--内蒙古高原 C. 丙--塔里木盆地 D. 丁--黄土高原 ‎2.根据传统民居的结构和取材,可以判断 A. 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B. 乙地地形崎岖,荒漠广布 C. 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 丁地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3.清明时节,丙传统民居所在地区 A. 家家打稻趁霜晴 B. 新雨山头荔枝熟 C. 小麦登场雨熟梅 D. 梨花淡白柳深青 ‎【答案】‎ ‎1.B ‎2.D ‎3.D ‎【解析】‎ ‎1.据图可知,甲地景观为窑洞,应该是黄土高原地区,故A项错误;乙为蒙古包,属于典型的内蒙古民居,对应内蒙古高原,故 项B正确;丙图为北京四合院,位于华北平原,故C项错误;丁图中的屋顶较陡,为云南傣家竹楼,对应降水较丰富的南方地区,‎ 故D项错误。‎ ‎2.据上题可知,甲图为窑洞,对应陕北民居,应是黄土高原,植被稀疏,故A项错误;乙为蒙古包,属于典型的内蒙古民居,对应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草原广布,草类茂盛,故B项错误;丙图为北京四合院,位于华北平原,夏季降水多,河流密度小,故C项错误;丁图中的屋顶较陡,对应降水较丰富的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树木葱茏,故D项正确。‎ ‎3.丙图为北京四合院,位于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清明时节,该区为春季,大地复苏,清明时节梨树开花,故D项正确;“家家打稻趁霜晴”为南方秋季的景观,故A项错误;“新雨山头荔枝熟”为夏季景观,故B错误;“小麦登场雨熟梅”为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故C项错误。‎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利用卫星不同波段探测数据组合而成的,能反映植物生长状况的指数,其随生物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下图示意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获取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生长状况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GPS C. GIS D. 数字地球 ‎5.2000年以来广西石漠化区 A. 植被覆盖率逐年上升 B. 土地开发强度加强 C. 生态环境改善 D.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答案】‎ ‎4.A ‎5.C ‎【解析】‎ ‎4.‎ 遥感技术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理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可用于植被资源调查、作物产量估测、病虫害预测等方面,故A项正确。‎ ‎5.据材料可知,归一化植被指数能反映植物生长状况的指数,其随生物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图中曲线总体是上升的,但不是逐年上升,故A项错误;植被增加,土地开发强度减弱,故B项错误;植被增加,生态环境改善了,故C项正确;植被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和缓,故D项错误。‎ 读某河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6.河流所在地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 ①气候湿热 ②人口稀疏 ③城市密集 ④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7.该河与莱茵河相比,其航运价值小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源短缺 B. 经济落后 C. 水流急 D. 河道浅 ‎【答案】‎ ‎6.A ‎7.B ‎【解析】‎ ‎6.图示河流为亚马孙河,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气候湿热,人口稀疏。因此①②正确,该地气候湿热,城市数量较少,农业落后,主要为热带雨林迁移农业,③④错误,答案选A。‎ ‎7.莱茵河位于欧洲,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所以客货运输量大;亚马孙河位于巴西,经济落后,且人口稀少,所以客货运输量小。故选B。‎ 点睛:河流的航运价值(或者航运条件)包括:‎ 一、自然条件:水量及水量的变化(即流量的大小和水流的稳定度);地形(影响流速的大小,如水流平缓利用航行,急流险滩不利航行);气温(河流是否结冰)等。‎ 二、经济条件:流域内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发达程度。流域内人口多,经济越发达,客货运输量越大,航运价值高,航运量大。‎ 根据规划,到2022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抽水蓄能电站第一大国。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它可将电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同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稳定电力系统,完成下列问题。‎ ‎8.天荒坪电站位于浙江安吉,是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该电站在一天中,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A. 上午 B. 下午 C. 前半夜 D. 后半夜 ‎9.我国西北地区规划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比西南地区多,主要考虑西北地区 A. 经济发展快,常规能源短缺 B. 河流流量小,落差大 C. 受全球变暖影响,年降水量增大 D. 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展快 ‎【答案】‎ ‎8.D ‎9.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水电站建设。‎ ‎8.结合材料分析,晚上人类活动少,此时电力负荷属于低谷时期,特别是后半夜时间可利用多余电能来抽水至上水库。‎ ‎9.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将水抽至上水库在用电高峰时在来发电。也就是该地区应该有富余的电能储备来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稳定电力系统的电压。而西北地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展快,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较为丰富。所以我国西北地区规划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比西南地区多,D正确。‎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2015年当地政府提出了“山上茶牛羊、田里稻鱼螺”的产业思路,梯田里种的是特色紫黑香糯米,稻子全部用山泉水灌既,稻子收获后,田里的禾花鱼也养大了,排干田里的水,就把鱼收上来。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与同纬度东部地区水稻种植业相比,融水苗族自治县水稻 A. 生长期短 B. 品质好 C. 投入劳动力少 D. 单位面积产量高 ‎11.“山上茶牛羊、田里稻鱼螺”的产业思路体现了 A. 山区资源的立体开发 B.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C. 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D. 与相邻区城的经济联系 ‎12.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发展,给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是 A. 发挥区域优势,做强特色产业 B. 产业集聚,加剧企业间竞争 C. 做大加工产业,提高经济效益 D. 引进高科技产业,提倡创新 ‎【答案】‎ ‎10.B ‎11.A ‎12.A ‎【解析】‎ ‎10.与同纬度东部地区水稻种植业相比,融水苗族自治县水稻种植用山泉水灌溉,水质好,且当地海拔较高,昼夜温差比同纬度东部地区大,所以水稻品质好;由于是山地,融水苗族自治县稻谷的生长期比同纬度东部地区要长;融水苗族自治县投入劳动力较多,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没有同纬度东部地区高。所以选B。‎ ‎11.“山上茶牛羊、田里稻鱼螺”的产业思路体现了山区农业资源的立体开发与综合利用。即选A。‎ ‎12.从材料可知融水苗族自治县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做强特色产业;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发展模式,不属于产业集聚,且产业集聚不一定会加剧企业间竞争;融水苗族自治县采取的是与生态协调的种养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引进高科技产业不现实。所以选A。‎ 如图所示是中亚卡拉库姆运河(调水)工程图,该工程完成于20世纪60年代,曾被称为“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下列有关卡拉库姆运河的建设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A. 加剧运河沿岸地带土壤盐碱化 B. 咸海面积萎缩,盐度下降 C. 咸海附近物种多样性迅速增加 D. 运河所经地区植被明显减少 ‎14.卡拉库姆运河的修建,使当地的农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同时咸海的渔业资源也迅速减少,其原因可能有 A. 入湖水量减少,湖水盐度下降,鱼类不适应而减少 B. 入湖水量减少,使得湖水变浅,大量鱼类被鸟类捕食 C. 入湖水量减少,入湖泥沙减少,鱼类因缺少饵料而减少 D. 大量开发石油资源,石油泄漏导致鱼类资源减少 ‎【答案】‎ ‎13.A ‎14.C ‎【解析】‎ ‎13.由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卡拉库姆运河调取了流入咸海的河水,该工程的建设导致咸海的入湖水量迅速减少,使得湖泊面积萎缩,盐度上升,湖泊附近生物多样性锐减;该地区气候干旱,调水灌溉加剧了运河沿岸的土壤盐碱化;运河所经地区因有水源灌溉,农作物种植增加,因此植被没有明显减少的现象,故A项增加。‎ ‎14.调水工程的建设使得入湖水量减少,咸海萎缩,盐度上升,鱼类由于不适应而减少,另外,入湖泥沙减少使鱼类的饵料减少,鱼类的数量也相应减少,故C项正确。‎ 评卷人 得分 二、单选题 ‎(题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小题1)图中(  )‎ A. 甲地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 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 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 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16.(小题2)东北平原(  )‎ A.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 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 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17.(小题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15.16.D ‎17.【小题2】A ‎【小题3】【小题3】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5.16.根据经纬度得知甲地为我国最东端,在夏半年日出最早,但冬半年因为纬度高日出时间较晚,故A选项错误;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是极圈,漠河纬度低于极圈,无极昼极夜,但有白夜现象,注意“极夜”和“白夜”的区别。故B选项错误;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 黑龙江上游位于大兴安岭西侧,靠近内流区,但是属于外流河,故C选项错误;松花江由低纬向高纬流经封冻区,春季有凌汛出现,故D选项正确。‎ ‎17.【小题2】东北平原水系南部向南流、北部向北流,地势中间高南北两侧低,从高度表也能以看出,长春附近地势高于南北两侧,故A选项正确;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选项错误;东北农业国有大农场较多,故C选项错误;东北平原无棉花种植,中国的商品棉基地主要是南疆、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故D选项错误。‎ ‎【小题3】【小题3】①情况出现在近些年;③不符合我国国情;根据我国人口迁移的时期特点和国家政策因素,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迁移到东北应该是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需要,外加“上山下乡”的中央政策号召所致。故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农业和人口迁移。‎ ‎【名师点睛】该题以东北地区为背景材料考查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农业和人口迁移等相关知识。图示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甲地是我国最东端,夏季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是极圈;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松花江干流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下游结冰期不一致,会有凌汛现象。东北平原地势的高低可以由辽河和松花江的流向判断;伏旱现象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东北地区农业实行国营大农场经营,机械化程度高;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世纪50~70年代,人口迁移到东北应该是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需要,外加“上山下乡”的中央政策号召所致。‎ 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商务部批准的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园区位于泰国东部海岸、靠近泰国首都曼谷和廉差邦深水港。随着中国企业“抱团出海”的进一步实施,未来将逐步形成为集物流、会展、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工业园区。为保证发展质量,园区对进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以期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2015年来自杭州的中策公司进驻该产业园,投资泰国优势产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8.除政策外,影响泰中罗勇工业园区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工业基础 B. 位置优越 C. 环境质量 D. 技术水平 ‎19.吸引中策公司进驻园区的优势产业最有可能是 A. 毛纺织业 B. 机器人产业 C. 芯片产业 D. 橡胶制品 ‎20.园区对引进企业进行综合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A. 减少劳动力成本,降低招工难度 B. 扩大市场范围,降低营销成本 C. 强化园区企业合作,避免过度竞争 D. 共享基础设施,提高设施利用效率 ‎【答案】‎ ‎18.B ‎19.D ‎20.C ‎【解析】‎ ‎18.泰中罗勇工业因区是东南亚最大的中资工业因区,依托政策等优势,该区己形成集物流、会展、生产加工为一体综合工业园。而物流和生产加工出口的产业对交通的依赖度较高;对技术和工业基础依赖度相对较小。图示中工业园区位于泰国东部海岸、靠近泰国首都曼谷和廉差邦深水港,距海港近且有高速公路直达海港,水陆交通运输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因此除政策外,影响泰中罗勇工业因区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位置优越,B项正确。‎ ‎19.2015年来自杭州的中策公司进驻该产业园,投资泰国优势产业。而泰国地处热带地区,农业主要以水稻、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毛纺织原料缺乏,盛产天然橡胶。工业水平较低,精密机械和光伏产品不应是其优势产品,最有可能是橡胶制品,D项正确。故答案选D项。‎ ‎20.由题意可知园区为保证发展,园区对进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以期形成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主要目的应该是避免重复引进相似企业造成过度竞争降低工业园的竞争力。园区对引进企业进行综合考察,并不是共享基础设施,也不能起到扩大市场范围和减少劳动力成本,ABD错误。但是通过综合考察可以强化园区企业合作,避免过度竞争,C正确。故答案选C项。‎ 点睛: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是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和合作;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合作。‎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由转移国际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家或地区。‎ ‎2007~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缩”(下图为部分城市)。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东北地区的黑点已经连成了带状。有专家认为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多的原因是 ‎ 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开发时间较晚 ‎ ③较高的城镇化率 ④经济面临转型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应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现象,下列措施最适宜的是 A. 在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 B. 优先发展制造业,大力增加劳动就业岗位 C. 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建设众多公共设施吸引人口迁入 D. 更新改造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 ‎【答案】‎ ‎21.C ‎22.D ‎【解析】‎ ‎21.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多为重工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城市面临经济转型过程,就业出现问题,人口流向外地;东北地区本身城市化率较高,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慢,没有更多农村户籍人口转入城市,城市出现萎缩;城市收缩与开发的时间无关。选C正确。‎ ‎22.城市本身在收缩,在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不合时宜,A错;东北地区城市多为重工业城市,本身以制造业为主,‎ 但产业结构单一,并不能增加劳动就业岗位,B错;城市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城市产业特征,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建设众多公共设施并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有效措施,C错;更新改造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可能留住人口,D正确。‎ ‎【点晴】‎ 国际上对“收缩城市”的认同标准是:人口规模超过1万人,连续两年人口流失,并且正在经历以某种结构性危机为特征的经济转型。中国的这84座城市大都符合这个标准,东北地区的收缩城市已经连成了带状,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收缩城市也成片出现。‎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目前,甘肃省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下图为河西走廊地区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我国为西气东输路线图。‎ ‎(1)评价甘肃省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的气候条件。‎ ‎(2)分析甘肃省大力发展玉米制种可能对当地和下游地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近几年巴丹吉林沙漠面积扩大,为实现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西气东送工程的天然气管道经过河西走廊,阐述管道运输优点。‎ ‎【答案】(1)有利条件:纬度较高,夏季日照时间较长,降水少,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烈,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干旱的气候利于玉米种子脱水干燥,也有利于种子的保存。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 ‎(2)对当地的影响:大量引水灌溉,易加剧土地次生盐碱化。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沙丘活化,沙丘移动造成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等。‎ ‎(3)加强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监测;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育草封沙,设置沙障,构筑防护林体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矛盾;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4)优点: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河西走廊地区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等方面分析。评价农业生产的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有利条件,位于较高纬度,夏季日照时间较长,光照时间较长,光合作用强烈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昼夜温差较大,积累的营养物质较多;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玉米种子脱水干燥,也有利于种子的保存。不利影响,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需要进行灌溉农田。‎ ‎(2)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当地的影响:由于需要大量的灌溉,可能会导致土壤的此生盐渍化。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使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沙丘活化,沙丘移动造成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等。‎ ‎(3)考查荒漠化的治理措施。针对问题产地的原因,提出对应的措施,也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治理经验。具体来讲,可以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矛盾;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监测;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育草封沙,设置沙障,构筑防护林体系。‎ ‎(4)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和缺点。管道运输的优点是: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 ‎【点睛】‎ 农业的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 材料一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素有“江南煤都”、“西南煤海”之称,是全国十大煤灰基地之一。‎ 材料二 下图示意乌江流域。‎ ‎(1)分析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 ‎(2)说明乌江流域梯级开发利用方向。‎ ‎(3)六盘水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有人认为六盘水地区应该紧抓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煤炭资源。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答案】(1)降水丰富,支流多,径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利于建坝,工程量相对较小;能源市场需求量大。‎ ‎(2)发电、灌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 ‎(3)赞成:开发煤炭资源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电力、化工、建材、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弥补枯水期水电发电量不足。‎ 不赞成:煤炭开发造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 等自然灾害;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乌江流域为背景,考查河流梯级开发的条件,考查区域发展的方向,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河流梯级开发的条件。从自然方面来分析,该地全年降水量丰富,支流汇集量大,径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利于建坝,工程量相对较小;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 该地工业生产活动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 ‎(2)考查河流梯级开发的方向,河流梯级开发方向主要包括发电、灌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 ‎(3)考查区域发展的方向。该地为开放性试题,可以同意,也可以回答不同意,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若同意,主要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因为开发煤炭资源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电力、化工、建材、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弥补枯水期水电发电量不足。若不同意,主要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地煤炭开发造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 等自然灾害;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25.环境保护 黑土在我国的开垦年限并不长,黑龙江垦区黑土流失严重。黑土土壤侵蚀在春季和夏季都比较明显。黑龙江垦区采用垄向区田(在坡耕地的垄沟中按一定距离修筑土挡,把垄沟分成许多小浅穴,如下图)耕作,能有效地解决坡耕地黑土流失问题。‎ 分析黑龙江垦区春夏季黑土侵蚀的自然原因,并简要说明垄向区田为什么能解决水土流失。‎ ‎【答案】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时,易产生融雪径流侵蚀;春季少雨多风,风增旱情,旱助风威,易产生风蚀;夏季时,降水集中,且强度较大,易产生流水侵蚀。。改变坡地小地形,拦蓄坡面径流,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黑龙江水土流失资料为背景,考查黑龙江垦区黑土流失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考查黑龙江垦区黑土流失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黑龙江垦区冬季有积雪覆盖,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地表径流,对表层的黑土进行侵蚀;春季多大风天气,有助于蒸发,地表更加干旱,容易形成风蚀;夏季时,雨热同期,降水量大且集中,地表径流量较大,容易产生流水侵蚀。垄向区田可以改变坡地小地形,坡度更加缓和,拦蓄坡面径流,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 ‎【点睛】‎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既是土地退化和生态恶化的主要形式,也是土地退化和生态恶化程度的集中反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全局性的和深远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一是导致土地退化,耕地毁坏,使人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三是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是削弱生态系统功能,加重旱灾损失和面源污染,对我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水土流失与生态恶化互为因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