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 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三 作答技能突破 16 课件(35张)(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 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三 作答技能突破 16 课件(35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   专题三 作答技能突破 16. 前后关联解答专练 —— 破解 “ 不善于用前题结论解答后题 ” 困惑 问诊例题 对点训练 栏目索引 (2018· 海南地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 ( 草 ) 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 400 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 400 毫米的地区 ( 地表 1 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 ) ,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 “ 小老头 树 ” 。 问诊例题 解析  将 “ 小老头树 ” 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 —— 降水量低于 400 毫米,地表 1 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得出答案。 (1) 分析当地出现 “ 小老头树 ” 的环境条件。 答案 解析 答案  降水量 少 ( 低于 400 毫米 ) ,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 1 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 分析在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答案 解析 答案  树木 生长不良 ( 形成 “ 小老头树 ” ) 。树木 ( “ 小老头树 ” ) 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 ( 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 。树木 ( “ 小老头树 ” ) 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解析  该 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 “ 小老头树 ” 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解析  根据 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应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3) 说明 “ 小老头树 ” 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  在 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 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 。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1) 问题表现:解后题时不能借鉴前题的题干和结论。 (2) 问题成因:没有养成前后关联解题的思维。 (3) 应对策略:强化练习。 问题透视 (2018· 河北模拟 )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 ( 位置见图 1) 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 弄 ” 在瑶语中指山间深洼地。当地瑶族人从弄底开始,环绕弄底用小石块垒出一级又一级的梯田,依山而上,构成一个又一个同心圆梯田,形成奇特的 “ 龙卷地 ” 景观,梯田上主要种植玉米而不是水稻。目前,为了摆脱贫困,当地政府鼓励 “ 龙卷地 ” 居民向外搬迁。图 2 示意龙卷地景观。据此完成 1 ~ 3 题。 对点训练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 七百弄乡 “ 龙卷地 ” 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是当地 A . 平均海拔高,山间洼地降水 丰富 B . 峰丛洼地多,土地资源短缺 C. 地势起伏大,气温垂直差异 显著 D. 植被稀疏,风化碎屑物质多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 答案 2. 七百弄乡 “ 龙卷地 ” 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而非水稻,是因为 A . 水源供给 不稳定 B . 玉米生长期短 C. 当地劳动力 短缺 D . 土壤浅薄贫瘠 答案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答案 3. 为了摆脱贫困,政府鼓励 “ 龙卷地 ” 居民向外搬迁,这说明 “ 龙卷地 ” A . 滑坡灾害频发 B. 石漠化较严重 C. 土地承载力低 D. 机械耕作困难 √ 半城市化地区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性的地域类型,半城市化地区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化不仅受城市化等外部力量的驱动,也受制于村民就业方式等变化的影响。康杜村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大学城内,是大学城建设中保留下来的村落,为多所高等院校所包围的一处典型半城市化地区。下图表示康杜村半城市化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变化情况。结合材料回答 4 ~ 6 题。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4. 能正确表示康杜村居民就业方式的是 A . 甲-农民 乙-工人 丙-房东 丁-店主 B. 甲-农民 乙-店主 丙-房东 丁-工人 C. 甲-工人 乙-农民 丙-店主 丁-房东 D. 甲-工人 乙-房东 丙-农民 丁-店主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 答案 5. 康杜村村民由阶段一到阶段三的可用资源总体上呈现出的转化趋势为 A . 劳动力 → 房产 → 耕地 B. 劳动力 → 耕地 → 房产 C. 耕地 → 房产 → 劳动力 D. 耕地 → 劳动力 → 房产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 6.2001 年后,康杜村半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 A . 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B. 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C. 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 解析 解析  依据图形和文字材料,在土地征收之前的第一阶段,当地村民的就业主要是农业耕作为主,依赖的资源主要是耕地资源。第二阶段,从土地征收到大学城建成期间,村民就地务工或者外出务工,依赖的资源主要是劳动力。而大学城建成后,随着高校入驻,村民主要靠出租房屋和开商店为高校学生服务为主。经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居民的就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从事农业为主演变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故推测出该阶段应该处在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下图为 “ 我国某地形区内甲、乙两监测点地温包络线分布图 ” ( 地温包络线由各深度的最冷月平均温度线与最热月平均温度线组成,形状犹如向上的 “ 喇叭 ” ) ,地温季节变化波动为零的深度被称为地温年变化深度 ( 记作 ZAA) 。据此完成 7 ~ 9 题。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答案 解析 7. 该地形区可能为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青藏高原 D. 四川盆地 √ 解析  通过 甲、乙两监测点地温可知,当地地温较低,无论最冷日还是最热日地温都在 0 ℃ 或以下,说明有埋藏较浅的永久性冻土,故该地为青藏高原。故 C 正确。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答案 解析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8. 推测乙监测点地表景观可能为 A. 沼泽草甸 B . 森林 C. 草原 D . 荒漠 解析  根据 材料可知乙监测点地温包络线开口较小,说明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小,水的热力性质及较高的植被覆盖度决定了沼泽草甸最符合该特征。故 A 正确。 √ 9. 研究表明 ZAA 与多种因素有关,甲、乙两监测点 ZAA 相差较大,其影响因素中最弱的是 A . 土层质地 B . 地形地势 C. 土层含水率 D . 植被覆盖率 答案 解析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 解析  地面 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层深处获得的热量从地表向下传递,地表温度年内波动越大, ZAA 深度越大,所以 ZAA 与地层的热扩散力有关,土层质地决定了热传导能力;通过上题可知植被覆盖率及土层含水率都会影响地层的热扩散能力,地形类型及海拔的高低对热量的垂直传导基本无影响,而且甲乙两个监测点处于同一地形区,地形差别不大。因此本题 B 选项正确。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2018· 唐山模拟 ) 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 ( 图 1) 。图 2 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 (7 月至 9 月 ) 某日与冷季 (11 月至次年 3 月 ) 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据此完成 10 ~ 11 题。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0. 图 2 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解析 A.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 解析  暖 季气温比冷季气温高, ③④ 排除 ; 暖 季棚内气温日变化小,棚外气温日变化大,所以 ② 正确 ① 错误。 解析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1. 此路段冷季 A . 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 5 ℃ B . 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 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 小 D . 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解析  据 上题分析可知, ①② 为暖季, ③④ 为冷季。且 ③ 为棚外气温日变化曲线, ④ 为棚内气温日变化曲线。据图可知,冷季时棚外日最高气温低于 5 ℃ , A 错误 ; 棚 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 B 错误 ; 据 图可知,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 9 点~ 18 点的白天, D 错误 ; 据 图可知,冷季棚内外气温差较暖季棚内外气温差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C 正确。故选 C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答案 解析 (2018· 天津河西区模拟 ) 下图为某身高 1.87 m 男士度假时在当地正午前后拍摄的照片,照片上显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 ( 提示:一般成年人的身高是脚长的 7 倍 , ≈ 1.7) 。据此完成 12 ~ 14 题 。 12. 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 A.30° B.45° C.60° D.90° √ 解析  由 图示可以看出,影子长约为脚长的 4 倍,即影子长= (1.87 /7)*4 ,设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H ,则 tgH = 1.87/ 影子长= 1.7 , H = 60° ,选 C 正确。 13. 该男士度假的地点可能位于 A. 大洋洲北部地区 B. 北美洲的西海岸 C. 非洲中部刚果盆地 D. 亚洲较低纬度地区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解析  该 图是正午前后拍摄的照片,显示是北京时间 15 : 08 ,可判断该地在 120°E 的西侧,较 120°E 晚了 3 : 08 ;即可判断该地经度是 72°E ;影子小于身高,由上题正午太阳高度可知该地纬度较低,应在亚洲南部低纬区,据此选 D 。 答案 解析 √ 14. 此时,度假地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 飓风多发,暴雨成灾 B. 盛行西北风,天气晴朗 C. 日影达一年中最长的一天 D. 临近大洋洋流逆时针流动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 答案 解析 解析  度假 时间是 1 月 1 日,是北半球的冬季,南亚盛行东北季风,此时晴天多,降水较少,飓风较少,日影达一年中较短的时期,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据此选 D 正确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5.(2018· 邯郸质检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沿海地区的居民常选择在适宜的海区投放石块、树木、废车船、 废轮胎和钢筋水泥预制块等,以形成人工鱼礁。下图为威海小石岛人工鱼礁分布示意图 ( 图中 S1 、 S2 和 S3 位于威海小石岛人工鱼礁南礁区, N1 、 N2 和 N3 位于威海小石岛人工鱼礁北礁区 ) ,人工鱼礁投放后可产生上升流。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 分析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原因。 答案  我国 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鱼类资源的需求量大;捕捞技术的进步,电鱼、炸鱼、用网眼过密的渔网捕鱼等,破坏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拖网捕捞、环境污染等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2) 简述人工鱼礁有助于恢复渔业资源的原理。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答案  人工 鱼礁投放后产生的上升流能够将海底的有机物及营养盐带至海水表层,促进海洋浮游植物、藻类的繁殖,增加鱼类饵料;人工鱼礁能够为岩礁性鱼类提供遮蔽和摄食的场所;上升流可促进海水流动,净化水质,减少赤潮,恢复海洋环境。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3) 经调研发现,北礁区渔业资源的恢复状况要比南礁区好,推测其原因。 答案  北 礁区位于外海,海水流速较快,会产生较强的上升流,从而形成更丰富的鱼类饵料;海域开阔,水质好,饵料多 。 答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