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东方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东方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试卷地理科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5月21日,中国发射了人类第一颗连接地月的通信卫星“鹊桥”,为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通信,这有利于揭开月球背面的秘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嫦娥四号”要探测的月球属于(  )‎ A. 卫星 B. 行星 C. 小行星 D. 矮行星 ‎2. 工作中的通信卫星“鹊桥”属于(  )‎ A. 彗星 B. 流星体 C. 行星 D. 人造天体 ‎【答案】1. A 2.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天体的相关知识。‎ ‎【1题详解】‎ 月球属于地球的天然卫星,A正确;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如地球);小行星是恒星系统内类似行星环绕恒星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矮行星是指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恒星运转,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近于圆球形状,没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不是卫星的天体(如冥王星),故选A。‎ ‎2题详解】‎ 该通信卫星属于人造天体,D正确;彗星是进入恒星系统内亮度和形状会随与恒星的距离变化而变化,且绕恒星运动的天体,一般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如哈雷彗星);流星体是恒星系统内,小至沙尘,大至巨砾的颗粒状碎片;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转的天体。ABC错误,故选D。‎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2018年的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 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结构、运动特征具有(  )‎ A. 特殊性 B. 唯一性 C. 差异性 D. 普通性 ‎4. 地球平均气温为15 ℃左右,与此相关的是,地球(  )‎ ‎①距日远近适中 ‎ ‎②自转周期较短 ‎ ‎③大气层厚度适宜 ‎ ‎④地表为岩石 ‎ ‎⑤有卫星存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3. D 4.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3题详解】‎ 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结构和运动特征相似,都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具有普通性,D正确。‎ ‎【4题详解】‎ 距日远近适中,使得地球能获得较为适宜的太阳辐射;自转周期较短以及大气层厚度适宜使得地球的昼夜温差适宜,①②③正确;地球上温度适宜与地表是否为岩石以及是否存在卫星关系不大,故选A。‎ ‎2019年2月19日,年度“最大最圆月”现身夜空,与“元宵月”上演“巧遇”好戏。我国民众可欣赏到一轮皎洁明亮的“超级元宵月”。‎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月球所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可观测宇宙 ‎6. “超级元宵月”出现的日期是(  )‎ A. 农历正月初一 B. 公历1月1日 C. 农历正月十五 D. 公历1月15日 ‎【答案】5. A 6.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 ‎【5题详解】‎ 月球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为地月系,A正确。‎ ‎【6题详解】‎ 注意“元宵”“最大圆月”等关键词,时间应为农历正月十五,是满月,最大圆月,农历正月初一为朔,是新月,C正确。‎ 北京时间2016年9月28日,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演讲时指出,将开发大型火箭和飞船,将人类送往火星,最终实现火星移民。下表为某四颗行星基本数据表。‎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名称 距日距离 ‎(×106千米)‎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公转周期 卫星 数(个)‎ 甲 ‎108.2‎ ‎0.82‎ ‎0.856‎ ‎224.7天 ‎0‎ 乙 ‎227.9‎ ‎0.11‎ ‎0.150‎ ‎1.9年 ‎2‎ 丙 ‎2 870.0‎ ‎14.63‎ ‎65.200‎ ‎84年 ‎29‎ 丁 ‎778.0‎ ‎317.94‎ ‎1 316.000‎ ‎11.8年 ‎66‎ 注:卫星数目资料截至2013年。‎ ‎7. 表中甲乙丙丁四颗行星中,最可能为火星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火星与地球相比 A. 有相近的距日距离 B.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 有相同的体积和质量 D. 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依据表格中距日距离、质量、体积、公转周期和卫星数等数据综合分析即可。表中甲乙丙丁四颗行星中,乙与地球的数据最接近,所以最可能为火星的是乙,所以选B。‎ ‎【8题详解】‎ 仔细读表格信息,火星与地球的距日距离较接近;火星表面的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而地球表面的大气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大气成分不同;火星的体积和质量均与地球相差很大;火星上目前没有发现大量液态水。所以选A。‎ 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生物的出现 B. 水体的运动 C. 风的形成 D. 火山的喷发 ‎10.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 A.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 上海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答案】9. D 10.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9题详解】‎ 火山喷发是地下岩浆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喷发的过程,属于内力作用导致,与太阳辐射无关,D正确;太阳辐射为地球上水循环、大气循环以及生物循环提供了动力,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选D。‎ ‎【10题详解】‎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A错;上海常规能源短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推广太阳能屋顶能缓解能源紧缺,B正确;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能量较为分散,C错;上海处于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太阳能资源蕴含量一般,属于可利用区,推广太阳屋顶计划主要是上海经济发达,能量缺口大,D错误。所以选B。‎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的共同特点有(  )‎ ‎①纬度低 ②海拔较高 ③云量少,晴天多 ④上空臭氧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2. 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的是(  )‎ A. 柴达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山东半岛 D. 东南丘陵 ‎【答案】11. C 12.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 ‎【11题详解】‎ 图中太阳能资源丰富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地区,其共同特点为海拔较高,晴天多,云量少,②③正确;内蒙古高原地区纬度相对较高,青藏地区与内蒙古地区纬度不同,臭氧层的厚度也不尽相同,故选C。‎ ‎【12题详解】‎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且地广人稀,适合建设太阳能发电站,A正确;其他选项所示地区均位于季风区,降水相对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条件均不如柴达木盆地。所以选A。‎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总结如下表:‎ 读“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  )‎ ‎①纬度较低 ‎ ‎②距海远,降水少 ‎ ‎③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 ‎④气候干燥,降水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4. 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A. 黑子 B. 耀斑 C. 极光 D. 极昼 ‎【答案】13. D 14.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13题详解】‎ 甲地位于30‎ ‎°附近,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同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故而太阳辐射丰富,D正确;距海远近以及海拔高低在该纬度范围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30°S附近,既有离海洋近的地区,也有离海洋远的地区,既有高山地区,也有低海拔地区)。‎ ‎【14题详解】‎ 读图,乙地位于南极点附近,且太阳辐射量为0,说明此时南极出现极夜现象,无法观测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可能观测到极光现象,C正确,ABD错误。‎ ‎《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 A.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 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16. 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 A. 人口迁移加快 B. 风力发电增产 C. 生活能耗降低 D. 卫星导航失效 ‎【答案】15. B 16.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 ‎【15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正确。‎ ‎【16题详解】‎ 卫星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依靠的是电磁波,太阳风吹袭地球,其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电离层,从而影响地球无线短波通讯,且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使得电磁信号紊乱,导致卫星运行错误或通信故障,使卫星导航失效,D 正确;其他选项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水平地层 A. 下新上老 B. 下老上新 C. 同时形成 D. 陆地缺少 ‎18. 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A. 生成顺序 B. 新老关系 C. 发展阶段 D. 时间长短 ‎19. 下列能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的是 A. 化石种类和数量 B. 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 C. 岩石的绝对年龄 D. 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水平地层越深,形成时间越早,呈现下老上新,B正确,A、C错误;常在海洋中缺失,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水平地层越深,其形成的时间越早,岩层也就越老,A、B不符合题意;根据水平地层的岩石组成的不同,可判断不同岩层的发展阶段,C不符合题意;地层能判断形成的相对时间,不能精确判断,D符合题意。故选D。‎ ‎【19题详解】‎ A.化石种类和数量不能判断地层的形成时间,A错误;‎ B.不同的地层可能存在相同的组成物质和性质,B错误;‎ C.通过同位素方法测得的岩石绝对年龄可用于判断地层的形成时间,C正确;‎ D.地层的深度不能反映地层的形成时间,故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不能确定地层的形成时间,D错误。故选C。‎ 下图是在山东沂蒙山区的费县、平邑县等地发现的裸露于山体中的化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该化石所在地层形成于 (  )‎ A. 显生宙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第四纪 ‎21. 当时山东沂蒙山区的地质环境是 (  )‎ A. 山地丘陵 B. 高原盆地 C. 平原谷地 D. 温暖海洋 ‎【答案】20. B 21. 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历史等相关知识。‎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化石为三叶虫化石,形成于寒武纪,灭绝于二叠纪,属于古生代,B正确,CD错误;显生宙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描述不够准确,排除A。所以选B。‎ ‎21题详解】‎ 根据上题结论,可知沂蒙山区的费县、平邑县等地发现的裸露于山体中的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生活中古生代温暖的海洋中,所以当时山东沂蒙山区的地质环境是海洋环境,D正确。‎ ‎【点睛】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对照表:‎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该地质时期是指 (  )‎ A. 古生代 B. 中生代 C. 新生代 D. 第四纪 ‎23. 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  )‎ A. 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 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 爬行动物时代 D. 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答案】22. B 23. C ‎【解析】‎ 本题组以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地质时期的判断及该时期的动物演化阶段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2题详解】‎ 复原图中显示,该地质时期动物以恐龙为主,因此该地质时期中生代,选项B符合题意。古生代恐龙不没有出现,排除A。新生代和第四纪恐龙已经灭绝,排除C、D。故选B。‎ ‎【23题详解】‎ 根据前题判断,该地质时期为中生代。复原图显示,该时期恐龙繁盛,而恐龙属爬行动物,因此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选项C符合题意。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是古生代早期,排除A。海生脊椎动物时代是古生代中期,排除B。灵长哺乳动物时代出现在新生代,排除D。故选C。‎ 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 (  )‎ A. 软流层 B. 地核 C. 岩石圈 D. 地幔 ‎25. 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 A. 大气圈主要由固体杂质组成 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D. 地核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答案】24. C 25.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 ‎【24题详解】‎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坚硬的岩石构成,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部分,C正确;地幔是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地核是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所以选C。‎ ‎【25题详解】‎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错;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不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C错;岩浆的发源地主要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D错误。所以选B。‎ ‎【点睛】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下部,深度在80km-400km左右。‎ 读“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表示大气圈的是 A. A B. B C. C D. D ‎27. 图中A圈层 A. 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B. 是一个规则但不连续的圈层 C.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 D.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28. 图中B圈层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 地球内部的能量 B. 太阳辐射 C. 地球的引力 D. 人类活动 ‎【答案】26. D 27. D 28. B ‎【解析】‎ ‎【26题详解】‎ 图中表示大气圈的是D,D对。A表示岩石圈,B表示水圈,C表示生物圈,A、B、C错。所以选D。‎ ‎【27题详解】‎ 图中A圈层是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D对。受内力作用影响,是一个不规则,也不连续的圈层,A、B错。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是大气圈,C错。所以选D。‎ ‎【28题详解】‎ 图中B圈层是水圈,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B对。地球内部的能量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主要动力,A错。地球的引力是重力能,C错。人类活动不是主要动力,D错。所以选B。‎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A. C为大气圈 B. A为水圈 C. D、E 合称岩石圈 D. B为文化圈 ‎30.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 软流层 B. 下地幔 C. 图中D层 D. 图中G层 ‎【答案】29. C 30. A ‎【解析】‎ 该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 ‎【29题详解】‎ 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据图分析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软流层以下的地幔部分,G为地核。所以选C。‎ ‎【30题详解】‎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特殊圈层--软流层,该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呈熔融状态,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所以选A。‎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1.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行星名称:B____ , D ___,E ___。 ‎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具有___ 性、___ 性、___ 性。‎ ‎(3)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______ 行星。‎ ‎(4)图中虚线是 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她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 ___年。‎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木星 , 天王星 , 火星 ‎(2)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类地(行星)‎ ‎(4)彗星 2062年 ‎(5)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轨道安全,互不干扰)‎ ‎【解析】‎ ‎【分析】‎ 该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详解】(1)根据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可知图中行星名称:B是木星, D是天王星,E是火星。‎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轨道接近正圆,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则可知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根据E行星的位置,可知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火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类地行星。‎ ‎(4)图中虚线是彗星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她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2062年。‎ ‎(5)此图所反映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为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32.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__ ,B为__________,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C ,D+E_______,F+G__ 。 ‎ ‎(3)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2)地壳;地幔;地核。‎ ‎(3)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地核可能为液态。‎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 ‎【详解】(1)A界面深度较浅,为莫霍界面,大陆部分在地面下平均33km处,B界面在地下平均2900km处,为古登堡界面。当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2)C表示莫霍界面以上地球内部圈层的部分,为地壳;D+E表示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幔;F+G表示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为地核。‎ ‎(3)横波和纵波波速不同,且传播速度会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当地震波传播至古登堡界面时,由于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因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地核深度较深,压力较高,物质状态不可能为气态,可能为熔融状态或液态。‎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