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新高考备考监测联考(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新高考备考监测联考(解析版)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新高考备考监测联考 第Ⅰ卷 (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18年5月初向火星发射的洞察号无人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18年11月26日14时54分在火星成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测火星内心深处奥秘的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洞察号无人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 )‎ A. 地球公转速度先快后慢 B. 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 C. 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南移动 D. 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动 ‎2. 洞察号在火星上进行科研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A. 阳光不足,电力无法持续 B. 失重严重,在火星表面无法着陆 C. 强光暴晒,设备容易受损 D. 地形复杂,在火星表面行动受阻 ‎3. 可能对无人探测器传输信号到地球产生干扰的是( )‎ A. 潮汐现象 B. 地球自转 C. 太阳活动 D. 臭氧空洞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1题详解】‎ A. 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所以5月到11月期间,公转速度是先变慢后变快,故A错误。B. 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所以5月到11月期间,公转速度是先变慢后变快,故B正确。C. 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北回归线,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南回归线,所以,5月到11月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过了6月22日,再向南移动,故C错误。 ‎ D. 5月到11月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过了6月22日,再向南移动,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2题详解】‎ A. “执行人类首次探测火星内心深处奥秘的任务。”火星探测器是利用太阳能发电进行工 作的,火星上大气层稀薄,太阳能丰富,故A错误。‎ B. “2018年11月26日14时54分在火星成功着陆”,可见洞察号已经在火星表面着陆,故B错误;‎ C. 火星上大气层稀薄,昼夜温差大,火星探测器能够承受昼夜温差大,在高温、低温条件下都能够正常工作,强光暴晒设备能正常工作,故C错误。‎ D. 地形条件属于外部条件,但是无法改变,所以洞察号在火星表面行动会受阻,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3题详解】‎ A. 潮汐现象是天体万有引力影响下出现的潮水涨潮落潮现象,对无人探测器传输信号到地球不会产生干扰,故A错误。 ‎ B.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是造成地球的昼夜交替,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发生偏转以及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地方时,对传输到地球的信号没有影响,故B错误。‎ C. 太阳活动释放出带电粒子,会对无人探测器传输信号到地球产生干扰,故C正确。 ‎ D. 臭氧空洞会造成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无人探测器传输信号到地球不会产生干扰。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下列甲图中的阴影表示黑夜,C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乙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昼长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甲图图示时刻( )‎ A. 北京时间为14时 B. 武汉太阳高度为该日最大值 C. CD线两侧日期不同 D. 华北平原正逢日落 ‎5. 若甲图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光照图,则乙图所示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B点全年昼长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4. C 5.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内容,试题难度一般。‎ ‎【4题详解】‎ 读图可知,120°E平分昼半球,其地方时为12时,所以北京时间为12时,华北平原正逢正午左右,故AD错误;武汉在115°E附近,其地方时为11时40分左右,该日太阳高度最大值应在当地时间12时,B错误;CD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O时,即为自然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C正确;综上可知,选C。‎ ‎【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C点自转线速度为0,即C点为极点,又因甲图为冬至日光照图,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则B点在北极圈上,北极圈上全年昼长的变化为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且正好出现极昼现象,之后昼渐短,夜渐长,至冬至日(12月22日)正好出现极夜现象,读乙图可知,只有②曲线符合条件。故选B。‎ 下图示意某年4月18日08时至19日14时徐州市城区、郊区地面气温及城市热岛强度逐时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图示期间,徐州市( )‎ A. 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强于夜间 B. 夜间城市热岛效应强于白天 C. 白天向夜间过渡,城市热岛强度减弱 D. 夜间向白天过渡,城市热岛强度加强 ‎7. 导致徐州城区19日上午比18日上午气温偏高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 昼夜长短 B. 正午太阳高度 C. 天气状况 D. 人工取暖释放的废热差异 ‎【答案】6. B 7.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热岛效应及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徐州市白天热岛强度比晚上低,故A错误,B正确;读图可知,白天向夜间过度,城市热岛强度逐渐加强,C错误;夜间向白天过度,城市热岛强度逐渐减弱,D错误;综上可知,选B。‎ ‎【7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徐州城区19日上午与18日上午相比较,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及人工取暖释放的废热差异的变化均不大,所以徐州城区19日上午比18日上午气温偏高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及人工取暖释放的废热差异等关系不大,故ABD排除;读图可知,19日上午比18日上午同期温度偏高不少,说明19日上午天气晴朗,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故选C。‎ 下图示意某日某半球局部地区大气环流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图示该日处于北半球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9. 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 )‎ ‎①西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④东南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0. 图示季节( )‎ A. 旧金山受戊控制,森林火灾频发 B. 长江流域正值伏旱天气 C. 新西兰受丁影响,气候温和湿润 D. 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答案】8. D 9. A 10.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流的有关内容,试题难度一般。‎ ‎【8题详解】‎ 读图可知,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可知,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可判断该图为南半球;读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往南移动,可判断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故选D。‎ ‎【9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图为南半球,丁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应为盛行西风,南半球吹西北风;乙地位于高纬度地区,其风带应为极地东风,南半球吹东南风;故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西北风和东南风,①④正确,故选A。‎ ‎【10题详解】‎ 据第1小题结果可知,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旧金山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森林火险等级较低,A错误;长江流域伏旱天气在7、8月份,B错误;新西兰终年受盛行西风(丁)影响,气候温和湿润,C正确;此季节太阳直射点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偏为西北风,所以此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D错误;综上可知,选C。‎ 下图为我国某气象站测得并绘制的某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该日影响该气象站所在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 冷锋 B. 暖锋 C. 台风 D. 温带气旋 ‎12. 图示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是( )‎ A. 气温上升,天气转晴 B. 气温上升,天气转阴 C. 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D. 气温下降,天气转阴 ‎【答案】11. A 12.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试题难度较易。‎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日降温明显,气压升高,影响该气象站所在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冷锋;暖锋过境气温应该上升,B错误;台风及温带气旋,为低气压,与图中气压变化不符,故CD错误;综上可知,选A。‎ ‎【12题详解】‎ 据上题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后的天气变化为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故选C。‎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据图分析,对纳米布沙漠的形成影响最小的是( )‎ A. 盛行风 B. 地形 C. 洋流 D. 气压带 ‎14. 该海域有一渔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寒暖流交汇导致海水上泛 B. 人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 C. 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 D. 温带海区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大 ‎【答案】13. B 14. 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和渔场的影响因素。‎ ‎【13题详解】‎ A. 该地盛行风为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含量少,降水少,是纳米布沙漠形成的原因之一。 ‎ B. 该地区为河口地区,地势地平,对气候没有较大影响。 ‎ C. 该地西侧有寒流经过,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 D. 副热带高气压北移时,会控制该区域,使得该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综上,根据本题题意,对纳米布沙漠的形成影响最小的是B。‎ 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题详解】‎ A. 该地附近海域有寒流经过,没有暖流,故A错误。 ‎ B. 入海河流带来一定量的营养盐类,但是这个原因不是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 该地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促进藻类的繁殖,为鱼类提供大量饵料,形成渔场,故C正确。 ‎ D. 温带海区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大,是渔场的成因,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渔场的主要成因一般为寒暖流交汇处,或者冷海水上泛的海域,这里海水搅动比较强烈,营养物质丰富,藻类繁殖,为鱼类提供大量饵料,从而形成渔场。‎ 下图示意祁连山北坡北大河支流柳泉沟上游某水文观测站(海拔3713 m)多年8月1日至9月29日逐日径流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8月份,影响该水文站逐日径流涨落幅度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 B. 下渗 C. 蒸发 D. 气温 ‎16. 与8月份相比,9月份该水文站逐日流量涨落幅度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 A. 蒸发量增加 B. 下渗量增加 C. 降雪量增加 D. 地面反射率降低 ‎17. 在河流补给水量稳定情况下,柳泉沟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可能导致北大河( )‎ A. 地表径流量相对减少 B. 两侧地下径流量减少 C. 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D. 河流结冰期逐渐延长 ‎【答案】15. D 16. C 17.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补给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试题难度一般。‎ ‎【15题详解】‎ 读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流上游海拔较高,逐日径流量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可判断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径流受气温影响大,故选D。‎ ‎【16题详解】‎ ‎9月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高山冰雪融水逐渐减少,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同时,9月份降雪量增加,冰面多为新雪覆盖,反射率增大,冰川消融明显减弱,致使流量锐减,故选C。‎ ‎【17题详解】‎ 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相对减少,A正确;下渗增多,地下径流量增加,B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C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低与河流结冰延长与否关系不大,D错误;综上可知,选A。‎ 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的地质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与图中甲处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 A. 花岗岩 B. 大理岩 C. 玄武岩 D. 石灰岩 ‎19. 图中岛屿和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B.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C.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运动 D.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运动 ‎【答案】18. B 19.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类岩石及板块构造运动,试题难度较易。‎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岩石为板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板岩为变质岩;花岗岩、玄武岩为岩浆岩;石灰岩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所以成因相同的岩石为板岩和大理岩,故选B。‎ ‎【1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岛屿和山脉主要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发生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大陆板块一侧抬升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故选D。‎ 壶穴是指基岩路面上一些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凹坑,经过砂砾冲刷与磨蚀基岩坡面上原先的构造和岩性薄弱部位而逐渐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不少壶穴底部不平,中央高,周围低,坑中有中央岛。下图示意北京西山峰口庵石灰岩基岩路面上山地壶穴的形态特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形成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侵蚀 B. 冻融作用 C. 风力侵蚀 D. 流水侵蚀 ‎21. 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主要形成于路旁边坡一侧的主要原因是( )‎ A. 坡度较缓,地表径流下渗较慢 B. 冲刷砂砾多,基岩磨蚀作用强 C. 基岩破碎,易形成原始凹坑 D. 基岩多气孔,易形成原始凹坑 ‎22. 影响壶穴中央小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侵蚀强度差异 B. 泥沙沉积差异 C. 壶穴深度差异 D. 砂砾粒径差异 ‎【答案】20. D 21. B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北京西山峰口庵海拔较低,没有冰川侵蚀、冻融作用,A、B错误;北京西山峰口庵风力侵蚀较弱,C错误;根据材料中“砂砾冲刷与磨蚀基岩”相关信息可知,形成当地壶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D正确。故选D。‎ ‎【21题详解】‎ 路旁边坡一侧坡度较陡,且砂砾冲刷物质多,在雨季,边坡砂砾随雨水对基岩路面产生强烈的磨蚀作用,经过长期的磨蚀形成壶穴,A错误,B正确;基岩路面破碎不会导致壶穴只形成于边坡一侧,C错误;基岩为石灰岩,气孔少,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图中壶穴为圆形,雨季地表径流在壶穴中形成旋涡,旋涡中的砂砾优先磨蚀坑底的周沿,而位于旋涡中心的岩石则磨蚀较少,最终导致壶穴周围低、中央高,形成中央小岛。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弧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的交点。‎ ‎(1)C在B的    方向,图中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2)判断图示日期,并说明理由。‎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时。‎ ‎(4)说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答案】(1)西南;A=B>D>C。‎ ‎(2)12月22日前后;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3)(23°26'S,60°W);24(或0)。‎ ‎(4)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内容,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并结合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可知,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该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据此可知,C点在B点西侧,C点离南极点近,所以C点在B点以南,综合可知,C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读图可知,A、B两点位于赤道上,C点在南极圈上,D点在南回归线上,根据地球自转运动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可知,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B>D>C。‎ ‎(2)据上小题分析可知,该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又因AC段为昏线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图示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3)据以上可知,图示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120°E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可算出60°W为12时,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60°W)。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4)该日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且开始向北移动,所以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为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面积为2.57 万km2,人口约有527万。西西里岛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但岛上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风力状况明显不同;沿海地区尤其是西南部,夏季更为酷热。岛上发展林业的自然条件较好,但时常受森林火灾的困扰。下图示意西西里岛位置及地形分布状况。‎ ‎(1)分析该岛夏季南部比北部更为干热的原因。‎ ‎(2)推测岛上冬季风力最为强劲的原因。‎ ‎(3)西西里岛时常受森林火灾困扰,试对此作出解释。‎ ‎【答案】(1)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该岛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北部长;北部地形的阻挡造成热量在南部集聚;南部地处山脉阳坡且海拔较北部低,气温高。‎ ‎(2)冬季该岛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强劲;该岛周围地区海面狭窄,风力较强。‎ ‎(3)地处板块交界地带,火山活动频繁,引发森林大火;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空气干燥,地物干燥易燃;地狭人稠,常有人为火灾。‎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以区域地理为背景,重点考查了影响气候的因素,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可知,该岛位于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该岛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比北部长;根据右图可知,该岛北部地势较高且为阴坡,南部地势较低且为阳坡,加之北部地形的阻挡使得热量在南部集聚,气温高,气候炎热。‎ ‎(2)读图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风力强劲;该岛位于地中海,读图可知,岛屿周围地区海面狭窄,风力较强。‎ ‎(3)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西里岛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处板块消亡边界,火山活动频发,易引发森林大火;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夏季炎热干燥,地物易燃,容易引发森林火灾;除此之外,该岛地狭人稠,常有人为火灾的发生,所以西西里岛时常受森林火灾困扰。‎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伦古湖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北部。乌伦古河先流入吉力湖,经西北流出汇入乌伦古湖。湖水盐度由河道入口处向西逐渐增高到2.7克/升,有咸味。1969年凿通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之间的分水岭,修建了引额济湖渠道工程,每年可引1.85亿立方米水量注入乌伦古湖。乌伦古湖以产五道黑、红鱼、鲤鱼、贝加尔雅罗鱼、河鲈、斜齿鳊、东方真鳊等著称。湖滨地带是水草丰茂的牧场。下图示意乌伦古湖位置。‎ ‎(1)试指出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乌伦古湖湖水盐度由东向西逐渐增高的原因。‎ ‎(3)推测引额济湖渠道引水工程对乌伦古湖及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 ‎【答案】(1)季节:春季和夏季。原因:额尔齐斯河流域冬季降雪量大,地表积雪量大,春季积雪大量融化,融水补给河流,流量较大;夏季流域内的高山冰川融化,融水补给河流,流量较大。‎ ‎(2)东部有河流和引水渠的淡水汇入,有稀释作用,盐度较低;西部没有淡水注入,加上蒸发较大,盐度升高。‎ ‎(3)流域面积明显增加,水量增加,盐度有所降低,水质得到恢复;湖滨地区地下水位上升,植被增加,草场得以恢复,土地荒漠化得以抑制;气候湿度增加,温差减小;环境得到改善,鱼类资源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分析】(1)主要从水源补给的形式进行分析。水源补给的形式有:春季积雪融水补给、夏季冰雪融水补给、以及夏季大气降水补给等。‎ ‎(2)河流的淡水汇入起稀释作用,使盐度降低。‎ ‎(3)从环境的整体性展开分析。‎ ‎【详解】(1)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由于阿尔泰山纬度较高,海拔较高,且能受到大西洋水汽的影响,冬季降雪量大,地表积雪多,夏季降水较多,春季,额尔齐斯河流域积雪大量融化,融水补给河流,流量较大;夏季,流域内的高山冰川融化,融水补给河流,大气降水较多,流量较大。径流量较大的季节:春季和夏季。‎ ‎(2)读图可知,乌伦古湖东部有乌伦古河的淡水,以及引水渠引入额尔齐斯河的淡水汇入,对东部湖水有稀释作用,盐度较低;西部没有淡水注入,该区域为干旱地区,蒸发较大,盐度就升高。‎ ‎(3)引水工程使乌伦古湖面积明显增加,水量增加,盐度有所降低,水质得到改善;由于乌伦古湖面积增加,湖滨地区地下水位上升,植被增加,草场得以恢复,土地荒漠化得以抑制;湖的面积增加,水分蒸发增多,气候湿度增加,温差减小,自然环境得到改善;湖的面积增加,鱼类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黄海是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包围的半封闭海域,海底中部地势平坦,开口朝南,地势向南黄海倾斜。北黄海西部海域发育有泥质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治理的影响,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分布面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区分布及洋流流向。‎ ‎(1)说出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2)指出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 ‎(3)推测近年来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区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黄河以及流经两大半岛河流携带的入海泥沙。‎ ‎(2)泥质沉积物呈块状和带状分布;山东半岛北部海域较辽东半岛沿岸分布面积较广。‎ ‎(3)北黄海海域泥质沉积物面积呈减小趋势。原因:黄河及流经两大半岛河流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修建水库,河流携带泥沙减少;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北黄海水域水文发生变化,沿岸流减弱。(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分布特征及人类活动对沉积区面积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具有多源性,以山东沿岸流携带的陆源黄河沉积物为主,也受到辽东半岛河流沉积物的影响。因此其主要物源为来自渤海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入海河流所携带的沉积物。‎ ‎(2)据图可以看出,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分布辽东半岛西部块状分布明显,辽东半岛东部、山东半岛带状分布明显。沉积物面积山东半岛面积大,向海延伸明显。‎ ‎(3)预测近年来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区面积呈减小趋势。原因主要从泥沙来源、植被覆盖率、海水侵蚀方面分析。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植被覆盖率提高,使得含沙量减少,同理两大半岛河流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也使得含沙量减少,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减少,因此沉积物来源减少;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加强;沉积区面积呈减小趋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