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中学2020届高三2月模拟试卷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温州中学2020届高三2月模拟试卷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 2 月温州中学高三地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北美洲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 ①、②两地降水的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 ①少②多;洋流性质 B. ①少②多;地形地势 C. ①多②少;纬度因素 D. ①多②少;大气环流 2. ①地的代表性植被是 A. 热带荒漠 B. 热带草原 C. 常绿硬叶林 D. 阔叶林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 ②位于消亡边界附近 C. ③处地壳在不断抬升 D. ④岛降水少植被稀疏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地位于北美洲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 响,降水丰富,且常受飓风影响,带来丰富降水,因此①地降水多;②地位于 20°~30°N 大 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因此②地降水少,两地降水的差异 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选项 D 符合题意,排除 A、B、C。故选 D。 【2 题详解】 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①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代表性植被是阔叶林,选项 D 符合题意。热带荒漠一般出现在热带沙漠气候区,与①地气候类型不同,排除 A。热带草原一 般出现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降水较少的热带季风气候区,与①地气候类型不同,排除 B。常绿 - 2 - 硬叶林一般出现在地中海气候区,与①地气候类型不同,排除 C。故选 D。 【3 题详解】 ①地位于美洲板块内部,不是位于板块生长边界,A 错误。②地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 撞挤压边界,位于消亡边界附近,B 正确。③处为密西西比平原,地势低平,流水沉积作用明 显,因此地壳不可能在不断抬升,C 错误。④岛位于 10°~20°N 之间,为信风和赤道低气压 带交替控制地区,赤道首低气压带控制该岛时降水丰富,且该岛东部为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 风坡,降水丰富,因此 D 错误。故选 B。 【点睛】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注意两个方向——水汽多少和大气垂直运动;具体因素—大 气环流和天气系统;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地面性质;洋流和人文因素(通过改变地面性质) 。 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8 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 1981 年至 2010 年平均值高出 0.46℃,比工业化前(1850 年至 1900 年平均值)高出约 1.1℃。 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事件与气候变化相关性最小的是 A. 厄尔尼诺现象 B. 人类燃烧化石原料 C. 污染水体排放 D. 大面积的森林砍伐 5. 全球气候变化将直接 A. 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减少 B. 使北方沙尘天数减少 C. 影响北极熊的生存环境 D. 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 【答案】4. C 5. C 【解析】 【4 题详解】 题意表明,目前全球变暖趋势明显。全球变暖会改变了大气环流的稳定性,使得气候异常, 其中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典型代表,A 不符合题意。人类燃烧化石原料和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会分 别导致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固定的二氧化碳减少,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温室效 益增强,导致全球变暖,B、D 不符合题意。污染水体排放与全球变暖相关性最小,C 符合题 意。故选 C。 【5 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大气环流变得不稳定,从而将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A 错误。全球变暖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蒸发能力增强,地表沙尘水分条件变差,更容易出现沙尘天数,可能 - 3 - 使北方沙尘天数增多,B 错误。全球变暖,北极地区冰盖和浮冰融化较多,改变北极熊的生存 环境,威胁北极熊的生存,C 正确。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淹没低地,气候异常,改变部分地区 的农业结构等,可能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D 错误。故选 C。 读非洲埃塞俄比亚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6. ab 河段 A. 由南向北流,水能丰富 B. 由北向南流,水流平缓 C. 由南向北流,西岸侵蚀 D. 由北向南流,东岸沉积 7. 有关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耕地资源丰富 B. 裂谷带为消亡边界 C. 高原山地为主 D. 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6. A 7. C 【解析】 【6 题详解】 根据裂谷带西侧的地势特征判断,ab 河段的流向应为由南向北流,排除 B、D。图中显示,ab 河段位于 10°N 附近,位于北半球,ab 河段为平直河段,向北流动过程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 顺着流向向右偏转,即向东偏转,东岸侵蚀明显,西岸沉积可能性大,排除 C。图中信息表明 ,当地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大,且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因 此 ab 河段水能丰富,因此选项 A 正确。故选 A。 【7 题详解】 图中显示,图中多裂谷,有许多海拔较高的高山,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因此不 利于耕作,耕地资源不丰富,A 错误。图中裂谷带为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是板块张裂形成, 属于生长边界,不是消亡边界,B 错误。根据图中山地海拔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的 主要地形区名称是埃塞俄比亚高原,因此当地以高原山地地形为主,C 正确。当地虽然位于 。 - 4 - 10°N 附近,但受地形等原因影响,当地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是干湿明显的热带草原气候 ,D 错误。故选 C。 【点睛】埃塞俄比亚高原在东非埃塞俄比亚境内,是一个平均海拔 2500~3000 米、在古老地 层上覆盖广大玄武岩的波状高原。高原上耸立着一座座海拔超过 4000 米的火山山峰,显得十 分宏伟壮丽,为非洲地势最高处,有非洲“屋脊”之称。东非大裂谷东支北段以东北—西南 向纵切中部,分高原为东西两部。西部为高原主体,地势高,大部为玄武岩覆盖,多死火山; 东部地势较平缓,高度从 1500 米降至 800 米左右。 8.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摩尔曼斯克港成为不冻港的主要原因是 A. 白昼时间长 B. 太阳高度大 C. 地处高纬度 D. 暖流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俄罗斯的北冰洋沿岸有个终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它虽然位于北极圈以北的北冰 洋沿岸,但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暖流增温,终年不冻,D 对。摩尔曼斯克港在北半球 冬半年白昼时间短甚至极夜,A 错。其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B 错。一般地处高纬度,温度 较低,相反有利于港口冻结,C 错。故选 D。 终霜日是指春季最后一次出现霜的日期。读淮河流域近 60 年终霜日距平变化折线图,完成下 面小题。 - 5 - 9. 图示时期内淮河流域终霜日 A. 1982 年为最迟 B. 2004 年开始逐年提前 C. 在波动中提前 D. 2000 年后以推迟为主 10. 与东北平原相比,淮河流域终霜日较早的原因主要是 A. 纬度位置较低 B. 距离海洋更近 C. 降水量更丰富 D. 作物不易受冻 【答案】9. C 10. A 【解析】 【9 题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终霜日距平值为正值表示比平均终霜日推迟,距平值增长表示比前一年终霜 日推迟;终霜日距平值为负值表示比平均终霜日提前,距平值下降表示比前一年终霜日提前。 图中显示,淮河流域近 60 年终霜日距平值呈波动下降趋势,因此表示图示时期内淮河流域终 霜日在波动中提前,C 正确。图中显示,1982 年终霜日距平值不是最高的,因此 1982 年终霜 日不是最迟,A 错误。图中显示,2004 年后终霜日距平值有明显波动,因此终霜日并不是逐 年提前,B 错误。图中显示,2000 年后,只有少数年份距平值为 0 或为正值,大多为负值, 因此终霜日以提前为主,D 错误。故选 C。 【10 题详解】 终霜日早晚与春季升温早晚有关,春季气温越早上升至霜日结束气温,终霜日越早。与东北 平原相比,淮河流域终霜日较早的原因主要是纬度位置较低,春季升温更快,A 符合题意。距 离海洋越近,气温升高速度越慢,排除 B。降水天气会影响气温上升速度,排除 C。作物不易 受冻,不是终霜日早晚的原因,排除 D。故选 A。 【点睛】终霜指每年冬末春初地面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终霜后大多数作物开始迅速萌发生 长。终霜日期逐年不同,偏迟年份易使春播作物的生长受到抑止,甚至引起冻害致死。我国 终霜的平均日期:南岭 1 月中,长江流域 3 月中,黄河中下游 3 月底,华北 4 月初,东部北 - 6 - 部 5 月初。 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远郊的燕山丘陵之中,西、北、东三面环山,为西南向开口的马蹄 形地形。读该地 2019 年 8 月 16 日 15 时和 8 月 17 日 2 时的气温分布图(单位:℃)。 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 2 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图 1,其主要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弱 B. 大气逆辐射弱 C. 地面辐射强 D. 大气辐射强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晚上吹偏南风 B. 白天山地气温高于库区 C. ②处气温值低于 27.8℃ D. 库区昼夜温差比周围大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 题详解】 图 1 表示 2019 年 8 月 16 日 15 时的气温状况,此时为午后;图 2 表示 2019 年 8 月 17 日 02 时的气温状况,此时黑夜。图 2 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图 1,即黑夜气温明显低于白天,其主要原 因是白天有太阳辐射能量输入,而黑夜没有太阳辐射能量输入,因此 A 正确。大气逆辐射的 强弱与大气温度密切相关,黑夜一般比白天大气逆辐射弱,但这不是黑夜气温低的原因,排 除 B。地面辐射强弱与地面温度密切相关,黑夜地面温度比白天低,则地面辐射也弱,排除 C 。大气辐射强弱由大气温度决定,因此大气辐射强弱不会是夜晚气温高低的原因,排除 D。故 选 A。 - 7 - 【12 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处位于水库北侧,晚上水库水面降温慢,形成高温中心,空气膨胀上升,形成 低气压,北岸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气压,风从北岸吹向水库库区,应主偏北风。A 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远郊的燕山丘陵之中,西、北、东三面环山,为 西南向开口的马蹄形地形,图 1 表示白天气温分布,图中显示,库区气温比西部、东部和北 部山地的气温低,因此白天山地气温高于库区,B 正确。图中显示,②处外围的等温线气温值 为 27.8℃,该等温线外围气温值大 27.5℃~27.8℃之间,低于 27.8℃,根据等值线数值变化 规律判断,②处气温值应高于 27.8℃,C 错误。库区因水面面积大,热容量大,气温升温慢 降温慢,因此昼夜温差比周围小,图 1 与图 2 中气温值变化也可得出相同结论,D 错误。故选 B。 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古人通过观测,在天亮前后出现称启明星,黄昏时分出现 称长庚星,其他时间通常无法看到这颗亮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在地球上看到启明星,则金星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14.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 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该现象发生时,金星一定位 于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 8 - D. ④处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在天亮前后出现称启明星。金星位于①处时,金星、地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 直线上,金星与太阳同升同落,由于太阳光太强,同时金星的黑夜部分正对地球,因此在地 球上只能看到太阳光盘上有一个黑点,这不是启明星,排除 A。金星位于②处时,在地球上日 出之前,金星已提前升至地平面之上,看到金星后不久,太阳就会升至地平面之上,此时看 到的金星出现在天亮前后,即为启明星,因此在地球上看到启明星,则金星最可能位于图中 的②处,B 符合题意。金星位于③处时,金星、地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地球上看, 金星被太阳遮挡,因此在地球上看不到金星,排除 C。金星位于④处时,在地球上日落之后, 金星才从西边升至地平面之上,此时看到的金星出现在黄昏时分,即为长庚星,排除 D。故选 B。 【14 题详解】 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 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图中显示,金星位于②、④处 时,地球、金星、太阳不在一条直线上,不会发生“金星凌日”,排除 B、D。金星位于③处 时,金星、地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地球上看,金星被太阳遮挡,因此不会出现“ 金星凌日”现象,排除 C。金星位于①处时,金星、地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金星位于 太阳与地球之间,因此在地球上能看到太阳光盘上有一个黑点缓慢移动,这就是“金星凌日” ,选项 A 符合题意。故选 A。 下图为世界某大陆西岸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纬线上面的数据代表各点距海岸的距离, 下面的数据代表相应的海水表层温度。 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大陆及其西岸洋流性质可能为 A. 南美洲大陆、寒流 B. 非洲大陆、暖流 C. 北美洲大陆、寒流 D. 澳大利亚大陆、暖流 - 9 - 16. 该海区表层海水大规模离岸而去,影响其流动的主要盛行风是 A. 东北信风 B. 盛行西风 C. 东南信风 D. 东南季风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 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海域位于 23°S 大陆西岸,而北美洲大陆位于北半球,排除 C。图中显示,近岸 海水温度相对较低,远离海岸的海区水温较高,该海域盛行东南信风,为离岸风,该洋流应 为上升流,属寒流,由此排除 B、D。南美洲大陆西岸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由离岸风影响, 上升流明显,因此选项 A 符合题意。故选 A。 【16 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海区位于 23°S 附近,当地位于信风带,盛行东南信风,东南风相对于当地海 区来说,属离岸风,吹拂该海区表层海水大规模离岸而去,因此影响其流动的主要盛行风是 东南信风,C 符合题意。该海区位于南半球,东北信风为北半球的低纬信风,排除 A。该海区 位于低纬度,而盛行西风位于中纬度,排除 B。该海区附近陆地没有形成明显季风,排除 D。 故选 C。 近些年来,每年春节前后我国都会有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完成下面小题。 17. 影响春节前与春节后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B.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C. 经济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 18. 春运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客流集中,交通运力不足 B. 经济发展不均衡 C. 平时假期短,回家机会少 D. 传统观念的影响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 题详解】 春节前,大量在外地务工、经商的回家与家人共度传统节日——春节,与家人团聚,这是社 会文化因素引起的人口流动;春节后,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和经商,这是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 不平衡导致的人口流动,属经济因素,因此,影响春节前与春节后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分别 是社会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D 符合题意,排除 A、B、C。故选 D。 【18 题详解】 - 10 - 春运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大量人口不在本地就业,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居 民收入差别大,地区之间提供的就业机会不平衡,导致异地就业现象明显,B 符合题意。客流 集中,交通运力不足,这是导致春运拥堵的原因,不是春运产生的根本原因,排除 A。平时假 期短,回家机会少,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些也是导致春运集中的原因,但不是春运产生的根 本原因,排除 C、D。故选 B。 太阳能屋顶就是在屋顶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利用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城乡建筑领域进行 发电。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太 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9. 与重庆相比,拉萨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地势 B. 纬度位置 C. 天气状况 D. 植被状况 20.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是因为 A. 该地区建筑物稠密, 可利用屋顶面积大 B. 该地区常规能源短缺,但能源需求量大 C. 太阳能清洁可再生,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D. 该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地区 【答案】19. A 20. B 【解析】 【19 题详解】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因此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而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空气密度大,水汽充足,多云雨 雾,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此太阳年辐射总量小,因此导致两地太阳辐射差异的 的 - 11 - 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A 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拉萨和重庆的纬度位置相似,因此纬度 位置不是导致两地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排除 B。两地天气状况明显差异是导致两地太阳 辐射差异的重要因素,但两地天气状况差异主要由地形地势导致,因此天气状况不是最主要 影响因素,排除 C。两地植被状况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影响不大,排除 D。故选 A。 【20 题详解】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筑物稠密,可利用屋顶面积大,这是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有利条 件,但不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排除 A。我国东部沿 海地区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是能源供求关系决定的,该地区常规能源短缺,但 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短缺,因此需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B 符合题 意。太阳能清洁可再生,但受天气、昼夜、季节等自然条件影响大,排除 C。我国东部沿海地 区云雨天气较多,不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排除 D。故选 B。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中实线表示等压线,虚线处存在锋面,箭头表示风向。完成下面小题。 21. 下列关于图示天气系统判断正确的是 A. 北半球气旋 B. 北半球反气旋 C. 南半球气旋 D. 南半球反气旋 22. 未来几天最有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我国某地在测量旗杆的影子时发现,一年中位于正北的时间约是正南时间的 6 倍,则该校 的纬度最接近 A. 12°N B. 16°N C. 12°S D. 16°S 【答案】21. A 22. B 23. B 【解析】 【21 题详解】 - 12 - 读图可知,图中风向由外围吹向中心,说明中心为低压;该地风向为西南风,相对水平气压 梯度力向右偏,因此该半球为北半球,综合来看为北半球气旋,A 对。故选 A。 【22 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图中中心为低压,为一个气旋。气旋的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②地应该 位于冷锋的锋前,来几天最有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B 对。①地处于冷锋锋后,不 会再遇到该天气,A 错。③地④地都是位于暖锋附近,不存在降温雨雪天气,C 和 D 错。故选 B。 【23 题详解】 一年中位于正北的时间约是正南时间的 6 倍,且位于我国,说明此地位于北半球赤道与北回 归线之间。设一年中的时间为 7 份,正北的时间为 1 份,正南的时间为 6 份;全年在23°26′N 和 23°26′S 之间一共是 46°52′,平均每份约为 6.7°。23°26′N-6.7°约为 16°,即该 校的纬度最接近 16°N,故选 B。 【点睛】无论南半球和北半球的锋面气旋,都是西边是冷峰,东边是暖锋,只是它们的锋面 运动方向不同,北逆南顺。 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下图为浙江省 2010 ~2019 年出入梅日期及梅雨期间雨量图,浙江省平均每年 6 月 10 日入梅,7 月 10 日出梅, 年均梅雨量为 301mm。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 图示期间,浙江省 A. 梅雨季持续时长呈增加趋势 B. 梅雨季时日降水强度都不大 C. 梅雨量与入梅早晚呈正相关 D. 梅雨出入梅日期年际变化大 25. 通常情况下 - 13 - A. 入梅偏早时雨带北侧 副高势力偏强 B. 入梅偏晚时副高脊线的纬度位置偏南 C. 出梅偏晚时雨带南侧的副高势力偏强 D. 出梅偏早时副高脊线的纬度位置偏南 【答案】24. D 25. B 【解析】 【24 题详解】 图中显示,梅雨季持续时长年际变化大,没有明显呈增加趋势,如 2010 年梅雨季长,而 2018 年梅雨季很短,A 错。图中显示,2011 年梅雨季时长约 20 天,降水量达到 400~500mm,每日 平均降水达 20 多 mm,降水强度较大,B 错。图中显示,2012 年和 2013 年,入梅较早,但梅 雨量仅 200~300mm,而 2019 年入梅较晚,梅雨量达 400~500mm,因此梅雨量与入梅早晚不呈 正相关关系,C 错。图中显示,入梅时间有些年份相差近 1 个月,出梅时间有些年份相差 1 个 多月,梅雨出入梅日期年际变化大,D 对。 【25 题详解】 我国锋面雨带是来自副高的夏季风(暖湿气流)与北边的冷气团交汇形成的,因此副高位于 雨带的南侧,A 错。入梅偏晚,表示锋面雨带推移至此较迟,说明此时副高势力较弱,导致副 高脊线的纬度位置偏南,B 对。出梅偏晚,表示锋面雨带向北推移较晚,说明南侧的副高势力 偏弱,C 错。出梅偏早,表示锋面雨带提早向北推移,说明此时副高势力较强,导致副高脊线 的纬度位置偏北,D 错。 【点睛】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 位置与我国雨带的推移 5 月:副高位置大约在 15°N-20°N,雨带常位于华南; 6 月:副高位置大约在 20°N 左右,雨带北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梅雨季节); 7-8 月:副高位置北进到 25°N-30°N,雨带随之北推到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出 现伏旱; 9 月:副高南退,雨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副高位置偏南时,我国南涝北旱;副高位置偏北时,北涝南旱。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5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河南省地形图。图乙为河南省人口密度图。 的 的 - 14 - 材料二:下表为河南省东部近 50 年的降水数据(单位:mm)。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全年降水量 705.6 1246.0 322.7 汛期降水量(6 月~9 月) 528.4 914.9 169.4 非汛期降水量(10 月~5 月) 177.2 425.4 72.4 (1)推测河南省东部村落形态、规模及分布的主要特征,并从地形角度说明原因。 (2)从自然灾害角度,分析降水特征对河南省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答案】(1)村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 格局。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限 制性小;农业发达;人口密度大。 (2)降水量汛期与非汛期差异较大;降水总量年际变化较大;农业生产易受旱涝灾害影响; 非汛期容易形成冬春连旱,影响冬小麦生产;对农业水利设施要求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聚落的影响,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河南省东部村落形态、规模及分布的主要特征从地形对聚落规模、数量及格局 的 - 15 - 角度考虑。从河南省的地形图得知,河南省东部基本上海拔低于 200m,地形以平原为主,地 形平坦从而推测发展的限制性小;从河南省人口密度图可知,推测河南省东部的聚落规模较 大;综合来看,易于聚落建设推测聚落成团聚形,呈棋盘式格局。 (2)降水对河南省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要从降水季节及年际变化角度进行思考。从 河南省东部近 50 年的降水数据可知,降水量汛期(6-9 月)与非汛期(10 月-5 月)差异较大 ,集中在汛期(7 成多);历史上全年降水最大值 1246 毫米和最小降水 322.7 毫米说明降水 总量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分布和年纪变化的差异这会导致当地的农业生产易受旱涝灾害;河 南主要是冬小麦,容易受到冬春季节降水偏少的年份,会造成减产影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俄罗斯部分区域略图。图中甲区域为俄罗斯著名的小麦主产区,其主要 土壤为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材料二: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流量最大的河流,河口年平均流量为19800m3/s,春季径流量 占全年径流量的 51%。 材料三: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水路曾是俄罗斯西伯利亚西部地区运输网的最重要组成部 分,其中国境内航段,早在 1901 年新疆的布尔津就设立固定码头,与俄方定期通航。 鄂毕 河河口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全球最大的极地液化天然气项目,也是我国 提出“一带一 路”倡议后在海外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2018 年 7 月 19 日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通过 北冰洋—白令海峡航线运抵中国。 (1)分析甲区域土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河口春季流量大原因。 (3)简述与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水路相比,亚马尔天然气运往我国选择北冰洋—白令海峡航 线的优势。 - 16 - 【答案】(1)河流冲积物,带来深厚的成土母质;地形平坦,地表物质迁移速率慢,故土层 深厚。草原、森林植被为主,带来丰富的有机残体;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慢,利于有 机质的积累,故有机质含量高。 (2)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春季气温回升,有大量冰雪融水;纬度高,蒸发量小。 (3)可直达我国东部的天然气市场;海运运量大;无需转运,运输成本低。 【解析】 【详解】(1)甲区域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携带物积累较多,河流冲积物带来深厚的 成土母质;由于地形平坦,地表物质迁移速率慢,故土层深厚。甲区域以草原、森林植被为 主,带来丰富的有机残体;区域处于温带较高纬度的内陆地区,气温较低且温差较大,微生 物分解作用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2)流量与流域面积、水源补给、降水量与蒸发量等因素有关。叶尼塞河河口春季流量大是 因为该河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春季气温回升,有大量冰雪融水;纬度高,蒸发量小。 (3)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与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水路相比,亚马尔天然气运往我国选择北冰 洋—白令海峡航线可直达我国东部的天然气市场;海运运量大;无需转运,运输成本低。 【点睛】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气候和生物条件有关。 气候直接影响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风化性质和强度。而生物则是土壤形成的关键因素。世 界著名的肥沃土壤均分布于温带的疏林草原地带:乌克兰、中央大平原、松嫩平原等,典型 森林地带,气候温湿,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少。土壤有机质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森 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塘是人工修建的挡潮堤坝,江沪浙沿海修筑海塘历史悠久。如今海塘修筑已 演变成围垦,即在海滩和浅海上建造围堤,阻隔海水,排干围区内积水使之成为陆地。金山 区近年修筑围堤总长 4800 多米,围海造地约 3866 亩。 材料二:长三角区域略图(下图)。 - 17 - (1)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简析海上多夜雨的原因。 (2)从整体性的角度,简述长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现今围堤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从环境保护角度简述古代海塘对沿海地区陆地环境的 积极影响。 【答案】(1)海面水汽充足,与陆地比,海洋热容量大,夜间气温较高;水汽上升冷却凝结形 成降水。 (2)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地形平坦。 (3)围海造陆,增加陆地面积;古代海塘主要用于防御海浪对海岸的侵蚀;防止海水倒灌,保 护陆地淡水资源。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描述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等知识点。 【详解】(1)上海靠近大海,附近水汽充足,海水比热容大于陆地比热容,白天陆地温度高 于海面温度,夜晚降临陆地气温低于海面气温,热气上升冷气下降,海陆之间形成热力环流; - 18 - 陆地上白天蒸发到空气中的大量水汽,到夜间就会凝结,形成夜雨。 (2)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角度思考。 地形:地处三角洲平原,地形平坦;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 少雨,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变化大;水文:河湖众多,径流丰富,含沙量小,汛期较长, 没有结冰期;土壤:多水稻土,土壤深厚肥沃,部分地区也有红壤;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为主。 (3)从材料可知,如今海塘修筑已演变成围垦,即在海滩和浅海上建造围堤,阻隔海水,排 干围区内积水使之成为陆地,即主要作用是围海造陆,增加陆地面积。从材料可知,古代海 塘作为一种人工修建的堤坝,主要用于挡潮,防御海浪对海岸的侵蚀;此外堤坝可以有效防 止了海水倒灌,海水盐度大,一定程度上保护陆地淡水资源。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教科书上一 般是指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美洲部分地区略图。 材料二:中美洲地区农业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香蕉等。 材料三:危地马拉城是中美洲主要城市之一,城市街道像棋盘方格般划分。右上图是该 城 市周边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简述中美洲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条件。 (2)图中 15°N 附近的陆地区域生物物种非常丰富,说明其物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3)简析危地马拉城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答案】(1)地处热带地区,水热充足;火山灰带来肥沃的土壤;地价低,劳动力廉价;离 - 19 - 北美市场近。 (2)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多山地,水热垂直差异显著;地形阻挡,山地两侧降水 差异大。 (3)海拔高,气候凉爽;地势平缓;附近有河流提供水源。 【解析】 【详解】(1)中美洲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条件从气候、土壤、地租、劳动力、市场等方 面综合分析。中美洲地处热带地区,水热充足;火山灰带来肥沃的土壤;地价低,劳动力廉 价;离北美市场近。 (2)物种丰富的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相对高度或海拔、水热组合条件等方面分析。图中 15°N附近的陆地区域,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多山地,水热垂直差异显著;地形阻 挡,山地两侧降水差异大。 (3)由于中美洲多为热带,且危地马拉城周边多为热带干旱区域,而危地马拉所在地海拔高 ,气候凉爽;地势平缓;附近有河流提供水源,这些都是该城形成的优势自然条件。 【点睛】中美洲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条件从气候、土壤、地租、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综 合分析。物种丰富的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相对高度或海拔、水热组合条件等方面分析。城 市形成的自然条件要从气候、地形、水源等方面综合分析。 - 2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