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教学探讨(第三讲)成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教学探讨(第三讲)成都

第一讲 遵循课标考纲,明确主干考点 第二讲 构建知识结构,形成观念体系 第三讲 立足区域地理,发展核心素养 第四讲 突出学科价值,关注热点问题 第五讲 精选测试题目,掌握解题策略 第三讲 立足区域地理,发展核心素养 从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可以发现,涉及到 “ 能力 ” 与 “思维” 的最多, “观念” 和 “责任” 也反复出现。 ——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高三备考教学的重中之重。 3 从历年高考地理阅卷分数统计看,学生在涉及区域地理的考题失分严重,甚至 “全题覆没”, 究其原因是不熟悉区域地理环境状况。 ——2017 年的 36 题和 37 题。 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相互融合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媒介与条件。区域地理复习成功与否,是学生决胜高考的关键。因而应立足于区域地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对高考提出的新要求。 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价值观念 基本思想方法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而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四个要素三个维度构成。 人地 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 正确的 价值观念 ; 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认识、理解地理过程和规律、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系统的 思维品质、 重 要方法和关键能力 ; 地理实践力是在 真实的情境中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观察、感悟、理解 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 意志品质和行为能力。 6 一、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人 地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改造、利用和尊重 因地制宜 可持续发展观 人地协调 7 人地协调观 —— 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包括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一)以人地关系 构 建认知体系 (二)形成因地制宜的地理视角 (三)掌握人地协调的思想方法 (四)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 一、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8 (一)以人地关系 构 建认知体系 从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统一的角度构建认知体系。 (一)以人地关系建构认知体系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人类活动 农业区位条件 工业区位条件 城市区位条件 交通点线区位条件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10 旅游景点区位条件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二)形成因地制宜的地理视角 因地制宜的涵义 因:根据;地:当地实际具体的条件;制:制定; 宜:适当。即妥善的措施。 因地制宜观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思想之一,我们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大自然的过程。这一观点在地理高考试题中成为出镜率最高的思想。因地制宜的观念是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立足点和实践起点。 11 因地制宜的观点 人类活动的进行必然落实到一个具体区域,而具体区域总是优势条件与限制性因素并存。人类活动地域的规划、建设,必须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人类活动地域的发展方向应于当地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相适应,以获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2 教学案例 东南亚的水稻种植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都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和利用区域优势条件,发展起来的生态、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农业地域类型。 3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2014· 全国课标卷) 图 6 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 ~ 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14 试题探究 ( 4 )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风 沙 形 成 原 因 有 泥 沙 有 大 风 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防 治 风 沙 措 施 固沙 措施 挡风 措施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防治风沙危害。 15 (三)掌握人地协调的思想方法 运用典型案例,让学生对“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如何实现人与地的协调”等形成正确的认识。 学会运用人地协调的思想方法分析评价人类活动的发展与变化。 16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及成因 —— 地对人的影响。 教学案例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20 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不合理利用 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 湿地面积减少 东北商品粮基地面临的问题 —— 人对地的影响。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方向 —— 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平原区农业 发展方向 —— 面向国内大宗 农产品需求市 场,确保国家 粮食需求。 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 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 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核心:森林资源抚育更新相结合; 方法:多元开发特色林牧农产品; 目的: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型生产并举的转变。 2016· 全国 文综 Ⅱ 卷 44. [地理 —— 选修 6 环境保护]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 2015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 206 亿件,同比增长 48 %,快递业务收入完成 2760 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2 试题探讨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弃品,实行分类回收。 人对 地的影响和地对人的影响 实现人地协调 23 ( 2015 ·全国 课标 卷 II 卷) 44. 环境保护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人地 协调观 贵州省某 喀斯特山区 地对人 当地农民 人对地 石漠化严重 放牧、砍柴、种地 无法耕种 土层变薄 人地关系恶化 政府采取 具体措施 严格管理,恢复自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 经济补贴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 吸引社会力量; 客土移植; 人地和谐发展 24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四)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 25 在复习过程中渗透的价值追求:   1 .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     2 . 树立“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3 .树立“人口、环境和资源道德”意识。 4.树立“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的意识。 26 2015· 全国文综 Ⅱ 卷, 44 .(环境保护)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该试题渗透着 “ 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 “人口、环境和资源道德” 、 “代际公平” 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要求学生以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给当地政府建议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 27 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理学的 研究对象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气候 水文 地貌 生物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土壤 人口 城市 交通 时空综合 商贸 联系影响 29 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旅游 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30 (一)以全面与关联分析的视角,揭示地理要素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形成 要素综合思维能力 (二)以 静态与动态分析的视角,探寻地理事 物的发展演化规律,形成 时空综合思维能力 (三)以全局与系统分析的视角,分析区域特 征的形成和人地关系问题,形成 地方综合思维能力 (一)以 全面与关联分析的视角,揭示地理要素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形成要素综合思维能力 31 一因一果 一因多果 多因一果 多因多果 同因异果 异因同果 因果链 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表现为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 1 .重视过程教学,全面分析地理要素一 果 多因的关系 运用一果多因的思维方法,正确认识某一地理要素和某一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多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当构成地理要素的比例不均衡或作用不均等时, 常采用主次分析的方法。 32 2014 年全国课标 Ⅱ 卷     3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 7 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试题探究 33 ( 1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 2 )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 3 )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一果多因的关系 34 ( 1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 2 )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5 ( 3 )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36 运用地理环境 整体性观点和一因多果的思维方法,关联分析、 思考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37 2 .暴露思维过程,关联分析地理要素一因 多 果的关系 2014 年全国课标 Ⅱ 卷 44 .环境保护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 10 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试题探究 38 2014 年全国课标 Ⅱ 卷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破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一因多果的关系。 39 3 .联系实际,由 因索果 ,追逐因果关系链 遵循因果律,关联分析与全面分析某一地理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要素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因果变化,从而把握因果关系的探究方法,并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0 水循环活跃 径流量丰富 水资源丰富 水田农业 鱼米之乡 物产丰富 人口密集 珠江三角洲的因果关系链 降水量丰富 案例分析 41 (二)以 静态与动态分析的视角,探寻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化规律,形成 时空综合思维能力 从时空综合角度, 以静态与动态分析的视角, 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在特定的空间 --- 时间条件下的形成、发展、变化、演化的规律。 42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43 (201 7 年全国 Ⅰ 卷) 图 6 ( 1 )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6 分) ( 2 )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6 分) ( 3 )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6 分) ( 4 )说明从 2300 米至 2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6 分) 44 答案:37.(24分)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 ~ 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45 关注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具有的特征和变化。 (三)以全局与系统分析的视角,分析区域特 征形成和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地方综合思维能力 将某一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与系统,全面分析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发展变化的影响并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区域特征。 46 1 . 从系统角度全面探究区域典型特征 2 . 从空间角度分析地理要素空间联系 3 .从主导因素角度思考普遍规律中的特 殊现象 47 1 .从系统角度全面探究区域典型特征 ◆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与评价;地形、气候、水文水系、生物、土壤等特征的归纳与概括。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与城市、文化与经济特征的描述与概括。 48 2 . 从空间角度分析地理要素空间联系 能够从地理环境互为因果角度分析区域要素空间联系的形成原因。 49 干旱 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草原荒漠 畜牧业 灌溉农业 风沙地貌广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内流河湖 毛纺织、地毯编制、畜产品加工 棉纺织 人口城市密集 工业区 案例分析 中亚地区 50 3 .从主导因素角度思考普遍规律中的特殊现象 能够从地理环境互为因果角度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主导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并根据其因果律,分析解决区域实际问题。 51 海拔高耸 气温 偏低 适宜发展耕作业 青藏高原 河流谷地 气温 偏高 河流水源充足 海拔较低 河流泥沙沉积 河流两岸地势平缓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难以发展耕作业 水资源呈固态 土壤贫瘠 案例分析 地形(海拔)是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52 2017 年 全国 Ⅲ 卷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从主导因素角度思考普遍规律中的特殊现象 解析:太阳辐射分布因素主要和纬度、海拔、天气状况等相关,图示区域纬度相差不大,同为海洋表层,浮游生物所在海域空间较小,所以太阳辐射不会出现明显的东西差异,太阳辐射不是主导因素,B项错误;该区域位于长江口,此时受季风洋流的影响,沿岸流自南向北流,与浮游植物密度的东西差异不符,D项错误;根据题干“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 的信息判断长江淡水带来的营养盐分较多,浮游植物应在河口处多,离河口远则少,而图中信息是离河口近少,A项排除;临近河口含沙量多,导致海水的透明度低,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强,引起表面水体以下部分光照少,温度低,而远离河口的地方含沙量少透明度高,表面水体以下部分光照多,温度高,致使浮游物生物多,故本题选C。该试题的因果关系比较隐蔽,需要进行一定的推导得出,增加了解题的难度。 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区域 —— 空间的观点和方法对不同尺度、类型和功能的区域具有的特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这是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人文要素不同,人地关系的形式和问题也不相同。 “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差异性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 56 三、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三、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57 区域 尺度 类型 区位与变化 联系与差异 特征与功能 组成与结构 交流、协作 开发、整治 区域发展 (一)形成空间尺度观,评价空间位置优劣 (二)增强空间格局观,归纳概括区域特征 (三)树立空间功能观,探究区域条件与发展 (四)运用空间差异观,揭示区域差异与联系 三、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58 (一)形成空间尺度观,评价空间位置优与劣 尺度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地理时空范围。 尺度由大到小: 全球 —— 大洲与大洋 —— 国家与地区; 纬度地带性 —— 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 地方性分异; 全球 —— 区域 —— 地方 —— 个案。 59 (一)形成空间尺度观,评价空间位置优劣 从空间尺度角度,培养地理空间定位以及评价其优劣的能力是区域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间定位能力是在认识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时,运用地图、脑中表象图作空间透视,获取价值性信息,得出关于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的解释与结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60 案例分析 61 大尺度: 全球 大洲: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中尺度: 国家与地区;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邻国位置、相对位置; 小尺度: 城市、村落: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 空间位置也叫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位置和人文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位置分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 人文地理位置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位置等。 空间位置的优劣评价 62 从地理位置的功用方面入手,揭示自然地理位置向人们展示出地理事物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如湖北的自然地理地理位置使其气候温和湿润、河湖众多、对外交通便利等的优越性的评价。 空间位置的优劣评价 63 地理位置能够表征人文功能,地理位置能够将客观世界与人们主观需要发生不谋而合,从而表征独特的区位优势。这是我们对地理位置优劣评价的基本思路。 地理位置影响交通发展;地理位置影响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地理位置影响政治中心的选择。 如石家庄、雄安新区。 空间位置的优劣评价 64 (二)增强空间格局观,归纳概括区域特征 ◆地理空间格局指地理事物、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 ◆把握地理空间格局观,提高分析概括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是形成 “ 区域认知 ” 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65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描述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66 根据地图进行区域定位; 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类型、特征、分布; 以地形、气候要素为基础,确定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特征; 以自然地理要素特征为基础;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概括与描述区域地理特征 。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 . 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 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 2 . 地形 特征 : ① 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 ② 地形分布,延伸方向 ③ 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 ④ 特殊地形地貌(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 ⑤ 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 。   67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3 . 区域气候特点:①气候类型和气候类型分布 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 ③降水特点 (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 ④光照状况 ⑤气象灾害。 68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4 . 河流特点: 水系特点:①河流长度、流向 ②流域面积 ③ 支流分布 ④河网密度 ⑤落差 。 水文特点:①流量及季节年际变化 ②汛期 ③含沙量 ④结冰期、凌汛 ⑤水能 ⑥流速   69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5 . 植被、土壤特征: 植被:①类型 ②水平分布规 律 ③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土壤:①类型 ②分布 ③特点 。   70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6 . 自然资源: ( 1 )农业自然资源: ① 土地资源 ② 气候资源 ③ 水资源 ④ 生物资源 等。 ( 2 )工业自然资源: ① 矿产资源 ② 能源 ③ 水运与水能 ④ 土地资源 ⑤ 生物资源 。   ( 3 )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 。 71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1 . 经济特征: 经济 发展 水平 ; 产业结构(三大产业 的 比重 农林牧渔 比重 ; 林果和经济作物比重 等 )。  经济发展方式(如:杀鸡取卵式还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 通常第三产业比重高,第一产业(农业)比重低的地区经济更发达。   72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2 . 区域农业特点:   ① 农 业地域类型 ②商品率 ③规模 ④机械化程度 和劳动生产率 ⑤科技水平 ⑥农业经营方式 (小农经营或家庭大农场或国营大农场或大牧场经营, 粗放经营或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或资金和技术集约);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产品、 林产品、水产品 等。   73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3 . 区域工业特点 工业部门结构(如重工业为主或电子工业为主)、 工业投入要素特点(如单位产值投入劳动力多)、 工业分布(如日本传统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 岸)、对外依赖程度(如日本原料及市场对外依赖 程度高)、工业地位(如新加坡工业在其国民经济 中占绝对优势) 。     74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4 .区域 交通特点   ①主要交通方式及其区际联系的方向; ② 交通线路密度; ③ 综合运输状况;  ④ 交通位置(枢纽、“十字路口”) 75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5 . 人口、城市分布特点 面状分布——平原密集,沿海密集; 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 通线分布;等等 。    76 (三)树立空间功能观,探究区域条件与发展 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断发展变化,地理区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应当通过案例探究,培养学生运用动态观点,评价分析区域条件与区域发展方向的能力,正确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的功能、价值以及人们决策得失的能力。 77 2017· 全国 Ⅱ 卷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图 7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8分) —— 区域条件发生改变,人类活动难度增大。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区域开发价值是交通通道。 (3)有人提议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0分) ——评价区域开发功能、价值以及决策得失。 (四)运用空间差异观,揭示区域差异与联系 80 因地理位置和区位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因差异而相互联系。教学中应让学生树立空间差异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区域间联系的内容与方式,区域协作、交流与发展的方式,从而形成区域认知水平。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2017 · 全国 Ⅰ 卷 图 5 ( 1 )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 分) —— 区域条件差异。 ( 2 )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4 分) ——区域条件及区域经济发展 差异 。 ( 3 )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 分) ——区域条件差异 。 ( 4 )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6 分) ——区域协作、交流与发展。 83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 考察 、 调查 和模拟 实验 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83 野外考察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 社会调查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 图像观察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一)观察解读信息,启动认知活动 (二)创设情境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三)交流深化认知,诞生思维成果 (四)迁移思维成果,解决实际问题 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84 以西北地区复习教学为例 (一)观察解读信息,启动认知活动 观察地图,描述西北地区和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85 ◆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主体位于 37°N ~ 49°N , 73° E ~ 123°E 。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主体位于 37°N ~ 44°N , 75° E ~ 95°E 。 ◆ 西北地区大体 位于 大兴安岭以西 , 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主要包括 新疆 、 内蒙古 和 宁夏及甘肃的北部 。 ◆塔里木盆地位于 天山山脉 和 昆仑山脉 之间。 (二)创设情境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观察西北地形图,概括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86 ◆ 平均海拔较高;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 观察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概括西北地区气候特点。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冬冷夏热、气温年日较差大,风力大, ◆ 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根据西北地区地形和气候特点,推断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87 深居 内陆 山岭 阻隔 河湖稀少 内陆河湖 戈壁沙漠 发育广布 土壤贫瘠 降水稀少 晴日多 光照充足 风力强劲 草原荒漠 干旱 (三)交流深化认知,诞生思维成果 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西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西北地区牧区与优良畜种分布图 呼伦贝尔草原 新疆山地牧场 1 .高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广布,草场资源丰富; 2 .多年培育的优良畜种,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市场竞争力强; 3 .当地居民以乳肉为主要食物,畜牧产品的消费量大; 4 .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国内外市场广阔; 5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观察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分布图,运用农业区位理论评价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 河套平原灌溉农业区 宁夏平原灌溉农业区 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 新疆绿洲农业区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分布图 有利条件: 1 .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尤其是瓜果)品质优良; 2 .有高山冰雪融水、河水、地下水灌溉; 3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观察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运用农业区位理论评价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 河套平原灌溉农业区 宁夏平原灌溉农业区 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 新疆绿洲农业区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分布图 不利条件: 1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2 .风沙、低温、霜冻灾害频发。 (四)迁移思维成果,解决实际问题 9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 200mm 左右但蒸发量达 1600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 6 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 7 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 1 )指出图 7 中 P 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图 6 图 7 冲积扇(洪积扇 )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 2 )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图 6 图 7 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 3 )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图 6 图 7 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 4 )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 图 6 图 7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2017 年 11 月 20 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