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大庆一中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 差异性 B. 整体性与差异性 C. 整体性 D. 阶段性 2. 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 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B. 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 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该经济区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故反映整体性的特征,选C。 【2题详解】 经济区域的划分以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为原则,选B。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图示区域内涉及全国性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①南水北调 ②北煤南运 ③西气东输 ④西电东送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图示区域显示的全国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选D。 【4题详解】 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分别向东部输入天然气和电能。天然气、电能都属于清洁能源,可减少CO2 的排放量。南水北调不影响大气质量,北煤南运的煤炭会造成大气污染,据此分析选C。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 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省区简称) A. 内蒙古、甘、藏、青 B. 青、藏、内蒙古、新 C. 新、内蒙古、藏、青 D. 新、藏、甘、青 6. 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B. 大面积植树造林 C. 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 退耕还草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我国的行政区域地理面积及图中数值可以读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前四位的四个省区为新疆、内蒙古、西藏和青海,据此选C。 【6题详解】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的盆地内部,因居于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地表水难以保存,沙漠、戈壁广布。在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分布较多的绿洲农业区。因此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要以建设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大面积植树造林或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不现实而且会加剧供水紧张;盆地内有绿洲、戈壁、荒漠,应科学防护而不是大力退耕还草。据此分析选A。 【点睛】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 (1)荒漠化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整治模式: 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3)治理措施和经验 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蔗糖业曾是珠江三角洲的优势产业,随着蔗糖业的转移,珠江三角洲传统甘蔗种植区大多演变成了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蔬菜、乳肉、禽蛋等。目前基本形成了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琼北优势蔗区。经过多年努力,广西成为全国最大蔗糖产区及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引起珠江三角洲甘蔗制糖业向广西、云南、海南等省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A. 原料产地 B. 市场需求 C. 产业优化 D. 国家政策 8. 和其它优势蔗区比,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水热条件更适宜 B. 距国际市场近 C. 劳动力更廉价 D. 政府抓住发展机遇 9. 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不可能的是 A. 农副产品生产利润高 B. 土地价格上涨 C. 蔗糖需求量下降 D.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 【答案】7. A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甘蔗制糖业主导因素是原料,其向广西转移的主导因素也是原料。甘蔗制糖业原料运输成本高,且损耗多。种植业向广西转移,甘蔗制糖业向广西转移,是靠近原料产地,可减少费用,提高利润。市场不是转移主因,转移也不是要产业优化或政策因素,据此分析选A。 【8题详解】 甘蔗是热带经济作物,广西的气候适宜,水热充足,但该条件是甘蔗种植区域共性特征,并不是广西独特的优势;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廉价,有政策支持,距离珠江三角洲近,便于承接产业转移,但广西的劳动力优势并不是甘蔗制糖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支持,据此选D。 【9题详解】 珠三角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土地价格上涨,从事农副产品生产的利润高,而不是蔗糖需求量下降,据此选C。 【点睛】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而进行产业转移。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主要因素。 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转移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如原来的乡村变成度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弱对我国天气和台风都会产生显著影响。下图为2018年7月下旬-8 月上旬与常年同期副热带高压位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下列天气受副高控制而形成的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B. 北方夏季的暴雨 C. 江淮地区的伏旱 D. 台风“玛莉亚” 11. 受今年7月下旬-8月上旬副高影响,各地出现的异常天气正确的是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较常年同期偏少 ②7月辽宁出现历史同期罕见高温 ③陕、甘、宁、内蒙古降水总体较常年同期偏少 ④出现多个路径异常,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台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梅雨为准静止锋控制,A错。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暴雨多出现在午后,为对流雨,不是副高形成的,B错。江淮地区夏季的伏旱天气为受副高控制形成的,C对。台风“玛莉亚”也就是台风,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台风为气旋形成。据此分析选C。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今年7月下旬-8月上旬副高位置较常年偏西偏北,受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较常年同期偏少;7月辽宁出现历史同期罕见高温;陕、甘、宁、内蒙古降水总体较常年同期偏多;由于副高异常导致出现多个路径异常,而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台风活跃的地区,正好处于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控制之下,不利于对流的产生,也就不利于台风的生成。据此分析本题选D。 【点睛】正常情况下,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为: 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由于冬夏季风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自的势力也随着有规律地消失。因此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读“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 A. 西南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青藏地区 D. 华北地区 13. 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 一年中春季干旱严重 C. 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D. 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从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看,该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气温小于0°,降水主要集中在7、8两月,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华南、西南地区位于亚热带;青藏地区属于高原气候区,年均温低,据此分析选B。 【13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量大,一年中春季最干旱;该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农业耕作制度两年三熟,据此分析选B。 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水面海拔高度)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处的湖口水文站测得水流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15. 为了避免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鄱阳湖湖滨地区的聚落,一般应选择在 A. 海拔6米以上的地方 B. 海拔16米以上的地方 C. 海拔8米以上的地方 D. 海拔32米以上的地方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鄱阳湖与长江水位落差越大,水流速度越快,由图可知,1~2月二者水位相差最大,据此选A。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湖泊水位最高约16米,因此,为了避免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鄱阳湖湖滨地区的聚落,一般应选择在海拔16米以上的地方,选B。 【点睛】水流速度最快的时段也就是河湖水位相差最大的时段;为了避免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鄱阳湖湖滨地区的聚落,一般应选择建在高于湖泊最高水位的地方。 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大多干旱少雨,一条条河谷,就像在湿润的横断山区中镶嵌的“干旱带”,景色与横断山区的湿润地区大相径庭,它们被称作“干热河谷”。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判断图中主要河段的水文特征 A. 含沙量大 B. 流速快 C. 流量大 D. 结冰期长 17. 根据材料,推测干热河谷谷底生长的植被可能有 ①仙人掌 ②稀树灌丛 ③高山草甸 ④常绿栎林 ⑤松栎混交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18. 推测“干热河谷”的成因可能是 A. 气候异常 B. 焚风效应 C. 热岛效应 D. 植被破坏 【答案】16. B 17. A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流域的地形、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据图中纬度可知,该河地处亚热带地区,没有结冰期,且植被茂密,含沙量小,AD错误;据材料可知,为干热河谷,因此降水少,河流流量小,C错误;据图可知多处为峡谷地段,落差大,因此流速快,B正确。据此分析选B。 【17题详解】 干热河谷降水少,土壤水分含量低,因此主要为耐旱作物,①②正确;而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一定海拔高度且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③错误;常绿栎林和松栎混交林均属于森林带,主要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④⑤错误。据此分析选A。 【18题详解】 干热河谷气候是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气候。它的形成是一种由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河谷处在季风的背风坡,形成背风坡效应,这也就是焚风效应,导致河谷干旱少雨。该现象属于非地带现象,并不属于气候异常,更不是热岛效应,这里干旱植被少,并不是植被破坏。据此分析选B。 【点睛】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干热河谷是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气候。它的形成是一种由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这些地区的水汽凝结时,引起热量释放和水汽湿度降低,并使空气温度增加。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渡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 羊卓雍湖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为调节拉萨居民用电季节差异,保障高峰季节用电。20 世纪90年代,当地在羊卓雍湖与雅鲁藏布江之间建设了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发电时,直接从羊卓雍湖放水发电,尾水泄入雅鲁藏布江;蓄能时,从雅鲁藏布江抽江水(经沉淀池)入羊卓雍湖。读“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羊卓雍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 A. 雨水 B. 冰雪融水 C. 地下水 D. 雅鲁藏布江 20. 推测该电站主要发电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1. 抽水蓄能模式的运行,可能使羊卓雍湖 A. 水质改善 B. 泥沙增加 C. 盐度升高 D. 成为外流湖 【答案】19. B 20. D 21. A 【解析】 【19题详解】 羊卓雍湖位于青藏高原,高原上降水少,地势高,地下水不丰富,与雅鲁藏布江之间并没有联通,但高原上冰川广布,故羊卓雍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最可能来自冰雪融水,选B。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电站为调节拉萨居民用电季节差异,保障高峰季节用电而建设。青藏高原春夏秋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但冬季严寒,因此冬季居民用电量最大,据此推测该电站主要发电季节是冬季,选D。 【21题详解】 由于在抽水蓄能模式的运行中,羊卓雍湖与雅鲁藏布江之间的水体会产生混合现象,而雅鲁藏布江是淡水,水质好;羊卓雍湖盐度较高,水质也相对较差,因此该模式的运行可能使羊卓雍湖盐度下降,水质改善。交换增加,泥沙可能会减少,但不会改变其内流湖的特性,据此选A。 国家能源局发布《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争取使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15%左右。为此我国将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河西走廊近年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力度日益加大。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玉门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口”。从该地卫星图信息可推知,玉门地区成为“世界风口”的重要原因是 A. 位于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 B. 处于干旱地区多大风天气 C. 地形狭长,形成峡谷效应 D. 沙漠广布,风力受阻力小 23. 玉门是我国最老的石油产区,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玉门市转型的支柱产业。当前新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利用技术不成熟 B. 产业转型起步晚 C. 生态环境限制大 D. 远离市场输电难 【答案】22. C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玉门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口”。从该地卫星图信息可推知,玉门地区成为“世界风口”的重要原因是地形狭长,形成峡谷效应,所以C正确。 【23题详解】 玉门是我国最老的石油产区,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玉门市转型的支柱产业,当前新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远离市场输电难,所以D正确。 【点睛】能源开发是指勘探能源资源,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自然矿藏,建设水力、火力、原子能发电站以及探索和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一系列生产技术经济活动。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 A. 东部沿海消费水电、核电为主 B. 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 C. 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D. 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25. 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①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②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③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能源的利用状况,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消费能源以火电和水电为主,A错;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资源,B错;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C错;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四川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D正确。据此分析选D。 【25题详解】 潮汐能分布分散且不稳定,而且我国潮汐能分布在东部,消费在东部,不存在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我国东部地区不能靠大力研发潮汐能来缓解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①错;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还是以煤炭为主,不能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②错;我国能源使用浪费严重,所以节约能源,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正确;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可以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但要注意西部生态脆弱,要科学开发,④正确。据此分析选C。 【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是我国21世纪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工程实施的原因是一致的,即自然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地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配合欠佳,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广大,水资源短缺;南方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却非常丰富。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都是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少,供过于求;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供不应求。 哈齐客运专线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是中国纬度最高的高寒高铁。为应对特殊的地理环境,哈齐高铁采用CRH5A型动车组列车(和谐号CRH5型电力动车组是中国引进国外技术改造的客运列车种类之一,主要为北方干线或区际铁路服务,构造速度为250km/h),并对车体门窗加装了集水槽。该线于2015年7月4日至8月7日进行试运行。开通后夏季将以250公里/小时的时速运行,冬季以2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行。读哈齐客运专线行程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6. 高铁实行冬、夏季两张运行图,冬季车速较慢,夏季车速较快,主要原因是该地 A. 冬、夏季风向和风速不同,影响列车的运行速度 B. 夏季,农事频繁,人流量大,车速较快 C. 冬季为应对严寒低温和冰雪天气,运行较慢 D. 铁道部条例规定高铁必须执行冬、夏季运行图 27. 结合材料,推测列车对门窗加装集水槽的作用是 A. 防止门窗冻结 B. 增加车厢用水 C. 增加空气湿度 D. 减小内外温差 【答案】26. C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高铁实行冬、夏季两张运行图,冬季车速较慢,夏季车速较快,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冬季为应对严寒低温和冰雪天气,运行较慢,C对。冬、夏季风向和风速不同,对列车的运行速度影响不大,A错;夏季车速较快与农事频繁,人流量大无关,B错。铁道部条例规定是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不是高铁冬、夏季运行图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据此分析选C。 【27题详解】 结合材料,推测列车对门窗加装集水槽的作用是防止门窗冻结,A对。门窗加装集水槽,减少窗子上的凝结水,防止玻璃冻结,但不能增加车厢用水,B错。集水槽将水导流,增加空气湿度不是主要目的,C错。该做法也不能减小内外温差,D错。据此分析选A。 【点睛】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冬夏列车运行图差异的原因。冬季的冰雪影响出行 安全,所以速度要慢些。高铁门窗加集水槽,可以避免水凝结在玻璃上,将玻璃冻住。 材料一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B. 甲地人均耕地多,夏季雨热同期,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C. 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 D. 丙地光、热、水充足,土地集中连片 29.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 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 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 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30. 东北平原耕作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特点是 A. 水稻:只分布在五常地区 B. 春小麦:由南向北减少 C. 大豆:由南向北减少 D. 玉米:由南向北减少 【答案】28. B 29. D 30.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我国粮食生产基地的分布,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以及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分析,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并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解答问题。 【28题详解】 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但可以满足一年一熟的需求,甲地优势为人均耕地多,夏季雨热同期;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据此分析选B。 【29题详解】 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结构调整分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由于城市使得耕地减少,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农业结构调整,更多的土地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据此选D。 【30题详解】 东北地区玉米分布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据此分析选D。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著名的红军长征“过草地”就是过若尔盖草原。若尔盖草原是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一个相对断陷下沉的凹地,这里气候独特,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该地泥炭资源十分丰富,平均厚度约为1米。其形成是生物(主要是植物)在死亡后沉积在沼泽底部,无法完全腐败分解,经几千年演化形成。通常在较潮湿的地方泥炭层的形成比较快,有机物的分解度比较低,而较干燥的地方则相反。泥炭的积累速度不但取决于植物的生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受植物残体的分解速度的制约。泥炭质轻、持水、保肥,既是栽培基质,又是良好的土壤调解剂,并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殖酸及营养成分。 材料二 下因为若尔盖草地及其周围地区略图 材料三 下表为若尔盖县气候资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均温℃ -10.1 -7 -2.3 1.7 5.5 8.7 10.7 10.1 6.5 1.8 -4.2 -8.8 降水量mm 4.8 7.9 17.2 36.6 76.8 101 122 112 101 57 7.8 2.8 (1)据图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点。 (2)分析若尔盖草原沼泽中泥炭丰富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当地开发泥炭资源?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图示地区整体上属于高原地形;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从局部看,中部草原沼泽区为山间盆地地形,四周 山地广布,山高谷深,地形复杂。 (2)地壳缓慢抬升,利于湿地植物持续生长;植物生长季节昼夜温差大,有机物积累多;植物死亡后沉积于沼泽底部,加上水温低、气温低,分解少,年深日久形成泥炭。 (3)赞同 理由:沼泽面积大,泥炭储量丰富;泥炭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泥炭的开发能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开发泥炭资源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或不赞同。理由: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开采泥炭会 破坏湿地生态;泥炭形成需要漫长的时期,再生困难;高寒气候,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 【解析】 【分析】 考查区域地形特点,沼泽中泥炭丰富的原因,湿地保护。 【详解】(1)图示地区的地形特点要从地貌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状况及地势倾斜方向来分析。 (2)若尔盖草原沼泽中泥炭丰富与该地的地质条件、气候调节等多方面条件有关。该地的地壳缓慢抬升,利于湿地植物持续生长;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植物生长季节昼夜温差大,有机物积累多;植物死亡后沉积于沼泽底部,加上该地地势高,水温低、气温低,植物遗体分解少,年深日久形成泥炭。 (3) 本题为开发性题目。从保护湿地的角度应不赞同开发。理由是湿地在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寒气候,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从发展经济,开发资源的角度应支持开发,理由是沼泽面积大.泥炭储量丰富,用途广;泥炭的合理开发能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和城市化发展。 【点睛】湿地的生态效益 1.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同时,湿地还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此外,湿地还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3.提供水资源。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4.降解污染物。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是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区域的环境免受污染。 32.结合珠三角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6月底中兴通讯河源生产基地正式通电,为其从深圳搬迁至此奠定了基础。中兴通讯是目前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之一,正在建设的河源生产基地为其生产制造基地之一。 (1)分析中兴通讯在河源建设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2)近期有大量企业迁出深圳,针对该现象,深圳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距离深圳较近;与深圳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地价相对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当地政府支持。 (2)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加大科技和资金投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源距深圳较近,且交通便利;与深圳相比,河源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政府对迁入的企业有优惠政策。 (2)针对大量企业迁出的现象,深圳应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政策扶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同时应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移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承接地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可经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往往由乡村地区变为高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地往往会出现就业机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增加的现象;而对于产业承接地则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省云霄县背山面海,种植枇杷的条件优越,枇杷产量大、品质好,2001年获“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云霄枇杷性喜温暖,花期在11月-12月,冬季低温会影响开花结果;果实转熟期,表面易受强日照灼伤;枇杷果皮薄嫩,果肉柔软多汁,不易储存,鲜果上市期短。枇杷套袋技术(果农把松把幼果装入特制纸袋)、枇杷与茶叶间种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每年3月-4月间,当地举办以“浪漫云霄、欢乐采摘”为中心的枇杷节。下图示意云霄县位置范围。 (1)云霄县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县枇杷越冬条件好的原因。 (2)简述果农把枇杷幼果装入特制纸袋对实现枇杷高产增收的作用。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云霄县举办枇杷节对促进枇杷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问题②:说明云霄县推广枇杷与茶叶间种的好处。 【答案】(1)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临近海洋,冬季气温受海洋增温调节作用影响;(北、西、南)三面环山,冬季受寒潮(强冷空气)的影响小;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产生增温作用。 (2)枇杷果皮薄嫩,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套袋能有效地防止低温的影响;可以防止鸟啄果实和病虫害(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枇杷产量和品质。 (3)问题①: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销售市场,降低销售成本。 问题②: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果农收入;降低因产量和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有利于保持水土。 【解析】 (1)根据材料,枇杷性喜温暖,云霄县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临近海洋,冬季气温受海洋增温调节作用影响,低温天气少。北、西、南三面环山,冬季受北方寒潮强冷空气的影响小。结合河流流向判断,位于山脉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产生增温作用。所以称为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2)据材料可知,枇杷树根系浅且枝繁叶茂,抗风能力差。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背山面海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受夏秋季东南风影响大,地形产生狭管效应,加剧了风势。所以该地夏秋季节枇杷树容易受到风害。 (3)根据材料,枇杷果皮薄嫩,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套袋能有效地防止低温的影响。可以防止鸟啄果实和病虫害,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枇杷产量和品质。 (4)云霄县举办枇杷节,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销售市场,降低销售成本。云霄县推广枇杷与茶叶间种,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果农收入。利于降低因产量和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有利于保持水土。 【点睛】本题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做题需明确:根据材料中枇杷的生长习性,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条件分析,该地冬季气温适宜,低温天气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结合地形面向东南开口,与东南风一致,产生狭管效应。结合材料中枇杷果的特点,套袋利于保护果实、减少日照、鸟类、农药等对果实的伤害,保证产品质量。举办枇杷节,利于扩大知名度,扩大市场,降低成本。间种提高抗风险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