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石阡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9月份月考 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前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这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是 A. 雨水 B. 地下水 C. 冰川水 D. 湖泊水 2. 修建大坝后 ①河流径流量增加 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 ④大坝下游泥沙淤积减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A 2. D 【解析】 本题考查修建水库影响。 【1题详解】 地下水补给最稳定的补给方式,故B错误;冰川补给应与温度有明显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湖泊与河流为互补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图幅可知,筑坝前河流径流量随雨水的变化而变化,故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为雨水补给,故A正确。 【2题详解】 修建水坝可以调蓄下游水量的季节变化,不会改变净流量,故①错误,②正确;修建大坝不会改变当地的降水的季节变化,故③错误;大坝修筑后,下游泥沙淤积减小,④正确,故本题②④正确,选择D。 下图为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水温异常变化示意图(图中等温线数字表示距平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现象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海水遭受严重污染 C. 拉尼娜现象 D. 厄尔尼诺现象 4. 图示现象发生时,可能导致 A. M、两地降水都增加 B. M地降水增加,N地降水减少 C. M、N两地降水都减少 D. M地降水减少,N地降水增加 5. 该现象的发生,对南太平洋东岸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 海水变得温暖,渔业资源增多 B. 极端天气增多,自然灾害加重 C. 洋流向东运动,性质由寒变暖 D. 动植物生存环境趋好,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3. D 4. D 5. B 【解析】 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的相关知识。 【3题详解】 图幅材料展示部分地区气温升高现象,不能反映出全球变暖,故A错误;海水遭受污染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故B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与之相反,故D正确,C错误。 【4题详解】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5题详解】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太平洋东岸上升流减弱,渔业资源严重受损,故A错误;南太平洋东岸洋流为自南向北的寒流,厄尔尼诺发生时,该洋流势力减弱,故C错误;气候变化过大,许多动植物短时期内无法适应,死亡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故D错误;雨天气增多,洪涝灾害加重,故B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两个国家示意图,两国都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为了解决乙国淡水资源不足,可行的措施是 A. 人口迁移到国外 B. 海水淡化 C. 开发利用冰川水 D. 实施人工降水 7. 有人提议甲国可从南极地区拉冰山来补给淡水,下列洋流对实施该措施有利的是 A. 秘鲁寒流 B. 西澳大利亚寒流 C. 西风漂流 D. 巴西暖流 【答案】6. B 7. B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环境的相关知识。 【6题详解】 由图可知,乙国为新加坡,经济发达,人口外迁不符合现实,故A错误;纬度低,远离冰川,故C错误;人工降水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故D错误;虽然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沛,但陆地面积小,地表保存淡水量少,绝大部分雨水流入海洋,从而造成该国淡水资源缺乏。该国临海,可以利用海水淡化补充淡水资源的不足,故B正确。 【7题详解】 甲国在北印度洋北部的波斯湾沿岸,若从南极拉冰山,按照路程较近的原则,其活动范围应在印度洋,故A、D选项错误;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对冰山运输到甲国无意义,故C错误;甲国从南极运输冰山。可以利用自南向北的西澳大利亚寒流,故B正确。 珍珠岩是火山喷发的酸性岩经疾速冷却而形成的玻璃质岩石因其具有珍珠裂隙结构而得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沉积地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能发现珍珠岩集聚的是岩层 A. 甲 B. 丙 C. 丁 D. 己 9. 各岩层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 乙、己、丁、戊 B. 丁、戊、乙、己 C. 丁、戊、甲、乙 D. 己、丁、丙、戊 【答案】8. B 9. B 【解析】 【8题详解】 由材料“疾速冷却”,可知珍珠岩为喷出岩。图中岩层甲未岀露地表,属于岩浆岩中侵人岩,故A错误;岩层丁有层理结构为沉积岩,故C错误。岩层己出现在沉积岩地层中,由于紧邻岩浆岩,应为变质岩,故D错误;岩层丙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最有可能找到珍珠岩,故B正确。 【9题详解】 丁、戌为沉积岩(层),按岩层的形成顺序,底层的丁较老,戊较新;甲、乙、丙为岩浆岩,岩层丙与岩层甲、乙没有交叉点。其先后顺序无法确定;岩层甲、乙有交叉,甲嵌入乙内,说明乙较老,甲较新。三处岩浆岩都比沉积岩丁戊年轻。岩层己为变质岩,其形成年代要比岩浆岩乙晚。A项中岩层乙、岩层己比岩层丁、戊晚,故A错误;C项中岩层甲最年轻,故C错误;D项中,变质岩己与岩浆岩丙无关,其新老关系无法确定,故D错误;B项中沉积岩丁比戊老,且比岩浆岩乙老;变质岩己形成最晚,B项正确。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1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砾石滩照片,图2是带队老师提供给学生参考的河流不同流速下搬运物质颗粒的大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 河源 B. 人海口 C. 凸岸 D. 凹岸 11. 使砾石变圆的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搬运 C. 流水沉积 D. 物理风化 12. 根据图2推测,从河流下游到该砾石河滩,看到的沉积物顺序最可能是 A. 粗砂、细砂、黏土 B. 黏土、细砂、粗砂 C. 石块、粗砂、黏土 D. 鹅卵石、细砂、粗砂 【答案】10. C 11. A 12. B 【解析】 本题考查流水作用的相关。 【10题详解】 河滩为流水的沉积作用,不会在河流的源头,故A正确;入海口流速慢,堆积主要是颗粒细小沉积,颗粒大的砾石堆积也不会在入海口,故B错误;根据河流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原理,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凸岸,故C正确,D错误。 【11题详解】 河流的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与砾石的表面光滑变圆无关,故A错误;物理风化,是将大块岩石变得细碎的过程,故D与题意不符;使砾石变圆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故A正确,C错误。 【12题详解】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流速减慢,颗粒直径逐渐变小,从下游到该河滩,流速逐渐变快,故看到的沉积物的半径应从小到大,直到砾石,最有可能是黏土、细砂、粗砂,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关中指渭河一带的盆地,包括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平原(即关中平原)和渭河谷地及渭河丘陵,平均海拔约500m,是陕西的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读关中地区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3. 影响图示区域聚落密度主要因素是 A. 矿产 B. 地形 C. 水文 D. 气候 14. 图示区域南部部分公路呈“之”字型弯曲,主要目的是 A. 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 B. 减缓坡度,提高行车安全性 C. 缩短里程,节省通行时间 D. 形成景观,促进旅游业发展 【答案】13. B 14. B 【解析】 影响聚落和交通线的分布。 【13题详解】 气候该区域内差异不大,故D错误;读图可知,该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渭河河谷平原地区,因此影响该区域聚落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与矿产资源、水文条件无关,故B正确,A、C错误。 【14题详解】 公路呈“之”字型弯曲,延长了线路,没有缩短里程和工程量,故A、C错误;之字形公路旅游价值不大,故D错误;图示区域南部地形为山地,地形起伏大。公路呈“之”字型弯曲,可以减鍰坡度,提高行车安全性,故B正确。 南极半岛是南极大陆最温暖、降水最多的地方,年降雨量可达500~600毫米,局部地方有时能达到900毫米有“海洋性南极”之称。南极半岛部分海岸有较多的“绿洲”,生长着少量高等植物及苔藓、地衣和藻类,动物和鸟类也较多,故南极半岛有“南极绿岛”之称。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绿洲”主要分布于该半岛的 A. 西北部海岸 B. 西南部海岸 C. 东北部海岸 D. 东南部海岸 16. 南极半岛高等植物数量少的原因为 A. 热量不足 B. 光照不足 C. 降水稀少 D. 面积狭小 【答案】15. A 16. A 【解析】 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5题详解】 南极半岛,纬度较高,受极地高压和极地东风控制,气候干燥,南极半岛西北部的海岸,纬度相对较低,且位于西风带迎风坡,热量较为充足,降水较为丰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16题详解】 高等生物的生长与陆地面积大小无关,故D错误;该半岛因纬度高,热量不足,不利于高等植物生长,光照、降水对高等生物也有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故A正确。B、C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自然景观图,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该山地最可能 A. 天山 B. 秦岭 C. 横断山脉 D. 大兴安岭 18. 下列古诗词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图示自然带分布反映的规律相似的是 A.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9. 图示P、Q两地海拔相近,但自然景观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人类活动 D. 土壤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7题详解】 该地形区山麓地带自然带为荒漠,应地处干旱地区,秦岭、横断山脉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山麓地区的植被应为常绿阔叶林或落叶阔叶林,故B、C错误;大兴安岭处于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分界,山麓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或者温带草原,故D错误;天山处于我国西北,山麓植被为荒漠,故A符合题意。 【18题详解】 图示自然带分布反映的是山地垂直分异規律。“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規律,故A、C错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城分异规律,故B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的是山地垂直分异規律,故D正确。 【19题详解】 P、Q两地海拔相似,热量和土壤条件差异不大,故A、D错误;该地为山地区,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故C错误;由上题可知,该地为天山,北坡为迎风坡,P地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Q地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Q地适宜需水量较大的森林生长,而P地只能生长耐旱能力较强的草本植物,故B符合题意。 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漫地带,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滩涂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的特点。下图示意江苏局部沿海滩涂面积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示区域滩涂面积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暖,地壳抬升 B. 泥沙淤积,海水顶托 C. 河流改道,洋流侵蚀 D. 围海垦殖,地壳下沉 21. 经滩涂改造后的耕地,土地质量一般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A. 使用频率较高 B. 海水污染严重 C. 有机质丧失 D. 盐碱化程度高 22. 图示滩涂区的南部和北部,晒盐条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主要取决于 A. 降水量与蒸发量 B. 滩涂面积与增长速度 C. 坡向与风向 D. 产业活动与市场需求 【答案】20. B 21. D 22. A 【解析】 本题考查滩涂湿地的开发和产生的影响。 【20题详解】 图示区域在8年间滩涂面积发生了较大变化,时间较短,与气候变暖及地壳抬升关系不大,故A、D错误;洋流侵蚀作用及地壳下沉作用会使滩涂面积缩小,故B错误;江苏省沿海多为泥质海岸,主要是河流携带泥沙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沉积形成的,故B正确。 【21题详解】 滩涂改造后的耕地,形成时间较短,使用率频率不高,故A错误;有可能存在海水污染,但并非主因,故B错误;土地本身有机质含量低,并非丧失,故C错误;临海区域土地盐碱化严重,故D正确。 【22题详解】 北部晒盐条件要好于南部,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故A正确;与滩涂的增长速度关系不大,故B错误;当地地势低平。坡向差异小,故C错误;晒盐条件主要取决于自然条件,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故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23题第2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5题第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流域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流域,该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其中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多次转化和重复利用,是该内陆河最为独特的水文现象。近40年来,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预计面积为2平方千米左右的小型冰川在2050年前基本消失。下图为黑河流域图。 (1)解释黑河这一“独特的水文现象”的形成原因。 (2)简要分析黑河流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说明原因。 (3)说明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对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河流流入山前冲积扇,一部分消耗于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其余则沿河床下泄,并沿途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向下游运动的地下水会出露成为泉水,或通过人类打井抽取地下水,再次被引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次和重复利用。 (2)变化规律:上游到中游融水汇聚,流量变大,中游到下游蒸发、下渗增加,加上农业灌溉,流量变。 原因:黑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上游的冰川融水,其流量大小受气温影响,夏季流量大,季节变化大。 (3)连山冰雪融水减少,使河西走廊的水资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和水资源的利用。 【详解】(1)由材料可知,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地,上游流经山地区,河流出山口位置流入山前冲积扇,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人都聚集区,河流水一部分消耗于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废水会汇集和其余河水一同流向中下游区域,并沿途下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向下游运动,可能会出露于地表形成为泉水,或可能通过人类打井抽取地下水,再次被使用于农业和生活,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次和重复利用。 (2)上游为迎风坡,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河流汇水,水量较大,中游到下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砂质土下渗增加,工、农业生活大量用水,流量减小。黑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上游的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3)祁连山冰雪融水减少,使河西走廊的河流补给减少,水量下降,水资源减少;地下水不能及时补充会位下降;植被缺水而退化;土地沙化不断扩大,水资源减少气候更加干燥,生态环境恶化。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钉子”是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探索地球历史上同步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而寻找的一些特别的地层剖面和地质点,以此作为划分全球各时代地层的统一标准。一些化石物种生活在特定的地质时期,且又广泛分布,它便可以作为特定地层的标志。于是,地质学家能在标准地质剖面上寻找到一个特征明显、地理分布广泛的化石物种首次出现的位置,将此点位作为划分地层界线的“金钉子”201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外宣布,寒武系江山阶“金钉子”正式在我国浙江江山确立。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江山“金钉子”是浙江省第十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江山市已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该项目内停车场、科考游步道、永久标志碑、科普长廊、解说标识牌等已建成投入使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知识性、可视性,已成为江山市市民游玩的又一新去处。 (1)判断构成江山“金钉子”地层的岩石类型,并说明理由。 (2)简述江山“金钉子”地层景观的形成过程。 (3)简析能够成为“金钉子”的理想地层的要求。 (4)简述寒武系江山阶“金钉子”正式在浙江省江山市确立的有利影响。 【答案】(1)沉积岩。理由: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岩层中含有化石。 (2)寒武纪时,该地区为远古海洋,海洋接受沉积,形成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成为高地(山地丘陵);在外力作用下,岩层裸露,形成图示地层景观。 (3)有足够的沉积厚度;连续沉积;具备丰富多样、保存完好的化石;无构造扰动和变质作用;交通相对便利,易于学者对地层的研究。(答对四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4)促进古地层研究,有利于了解地球及其演化史;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岩石的分类和成因。 【详解】(1)由材料 “金钉子是一些化石物种生活在特定地层的标志” 可知,该岩石有化石和明显的层理结构,是沉积岩的基本特征,故为沉积岩。 (2)由材料可知,寒武纪地层中可见三叶虫化石,而三叶虫生活环境为缘故海洋,可推测寒武纪时,该地区为远古海洋,不断接受海洋沉积,形成含有三叶虫化石沉积岩;后经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在外力作用下,经历侵蚀岩层裸露,形成图示地层景观。 (3)由材料可知, “金钉子”是各时代地层的统一标准,故每层沉积有足够的沉积厚度,以便于清晰观察;需要接受连续沉积,保证各时代地层均有;具备丰富多样、保存完好的化石,以便于研究;无构造扰动和变质作用等干扰;社会经济条件为交通相对便利,便于学者和游客对地层的研究和观赏。 (4)可成为新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收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利于地质勘探和古地层的研究,有利于人们了解地球及其演化史;加强人们认识地质学的兴趣。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5.【旅游地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乡愁旅游是一种情感,是一种记忆,是一种文化的寻根。福建省莆田市湄洲镇是中华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是闽台民间交往的桥头堡,也是著名的侨乡。该镇旅游资源具有“乡愁”的灵魂,寻根乡愁、田园乡愁、文化乡愁的市场开发潜力大,成功入选我国十大乡愁旅游小镇。下表为该镇旅游规划简表。 分析湄洲镇发展乡愁旅游小镇的市场优势。 【答案】 湄洲镇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特色突出,市场吸引力大;人口迁移流动活跃,寻根乡愁的客源市场潜力大;随着城市化发展,田园乡愁的客源市场群体大;距离台湾等地较近,妈祖文化乡愁的客源市场前景广阔;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可进一步拓宽市场群体。 【解析】 【详解】湄洲镇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特色突出,市场吸引力大。湄洲镇是中华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是闽台民间交往的桥头堡,也是著名的侨乡。人口迁移流动活跃,寻根乡愁的客源市场潜力大。该镇旅游资源具有“乡愁”的灵魂,寻根乡愁、田园乡愁、文化乡愁的市场开发潜力大,随着城市化发展,田园乡愁的客源市场群体大。距离台湾等地较近,妈祖文化乡愁的客源市场前景广阔。根据表格内部,该地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可进一步拓宽市场群体。 【点睛】旅游业发展条件包括资源特点、客源市场等因素。该地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民俗节庆活动丰富。该镇旅游资源具有“乡愁”的灵魂,寻根乡愁、田园乡愁、文化乡愁的市场开发潜力大,市场广阔。 26.【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岭是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更是涵养八百里秦川的一道生态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但是秦岭违建别墅行为却将“青山”改造成“房山”。2018年7月来,“秦岭违建别墅拆除”备受社会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违建别墅严重破坏生态问题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先后六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截止2019年8月,秦岭南麓400亩山地别墅已基本拆除完毕,现进入清理建筑垃圾阶段,之后将进行植被恢复工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目前秦岭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说明秦岭违建别墅拆除对秦岭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减少了植被破坏,增加了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增加和人类活动减少,有利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生活污水排放减少,河流水质改善;森林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頻率降低。 (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秦岭的生态恢复。 【详解】秦岭作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可以通过森林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功能。根据材料违章建筑主要使违规征地、粗暴开发,严重破坏当地植被,拆除违章建筑可以恢复植被,有利于生态修复,提高环境承载力;恢复原来面貌,减少人类干扰,保护野生动物;使硬化路面减少,通过增加下渗恢复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减少人类污染物排放,从而提高环境质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