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教案:专题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国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教案:专题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国版)

[网络构建] [名师点拨] 本专题是联系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纽带,复习过程中结合一个核心—自然要素;四个重点:主要自然灾 害的分布、形成、危害及防御;重要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及利用;地表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 气候变暖的表现及防御措施。 年份 读设问知考向 (北京文综,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江苏地理,20)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双选)2017 (海南地理,9)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浙江文综,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2016 (天津文综,14(3))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 (全国文综Ⅰ,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2015 (广东文综,11)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H~44°32′N)居民点的密度, 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核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 (2)人为原因:①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增多,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②破坏植被,致使森 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 (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 (2)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3)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4)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3.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 埋场排放甲烷等。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 (3)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 (4)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方法技巧  全球变暖的影响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在复习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时,应注重理清思路,防止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高考时,比较注重思路的考查,应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加以分析。如在分析全球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时, 主要从全球变暖会引起水循环环节和水资源状况的变化两方面展开,如下图所示: (2017·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 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 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答案 B 读材料,获取信息,确定答案 信息①:近十几年来,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海洋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的 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 信息②:近十几年来,年平均陆面温度和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 但海平面仍在以一定速度上升。 信息③:近十几年来,并没有集中发生火山喷发事件,且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 信息④:近十几年来,800 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 [题后反思] 该题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表现因素的统计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制约高考试 题解答的瓶颈往往不是知识性问题,而是读图障碍,很多学生往往因为读图不清,识图不准 造成失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重视读图环节,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的地理图表归类分 析,形成自己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为提高解答问题、分析问题提供帮助。 命题点一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考查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6·山西省大同市调研)人民网报道: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报告中指出,1880 年至 2012 年期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 0.85 摄氏度。1901 年至 2010 年期间平均海平面升高 19 厘米,下图为“大 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1.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判断地表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B 增强 B.E 增强 C.G 增强 D.K 增强 2.为解决材料中所述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夏季调低空调的温度 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开发可再生能源 D.保护并扩大雨林面积 答案 1.C 2.A 解析 第 1 题,结合所学知识知,近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多,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 室气体不断增加,大气保温作用不断增强所致。而保温作用主要受大气逆辐射影响,据此结合图示即可得 出结论。第 2 题,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可再生能源、保护并扩大雨林 面积等措施实现。夏季调低空调温度会加大空调工作强度,使耗电量增加,在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地区会增 加温室气体排放,同时,空调等制冷设备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扩大臭氧层空洞,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减 弱,太阳辐射增强,加剧全球变暖,所以是不可取的。 命题点二 结合地理因素变化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湖水含盐量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变化,青海湖是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下图为“青 海湖距今 1.2 万年来含盐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 3~4 题。 3.青海湖近 1.2 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3 700 年 B.3 900 年 C.6 900 年 D.8 300 年 4.距今 2 000 年以来,青海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 A.变暖变干为主 B.变冷变干为主 C.变暖变湿为主 D.变冷变湿为主 答案 3.D 4.A 解析 第 3 题,水位最低时湖水的含盐量最高,读图后即可确定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第 4 题,距今 2 000 年以来,青海湖含盐量波动上升,说明湖泊水位下降,雨水补给逐渐减少,气候有变暖变干趋势。 核心点二 地形对城市、交通等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因素 主要影响 气候 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 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 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④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 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河流 ①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 ②河流的落差及流速; ③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 土壤 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 肥沃、水分条件好 农业 平原、盆地及山间谷地等平坦地形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操作, 而山区适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于保持水土,涵蓄水源 工业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加 重污染 交通 ①海港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受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等条件的影响; ②影响交通运输线的方向,对铁路影响最为明显; ③影响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一般交通网密度大 城市 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有利于建筑物、道 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减少投资 (2017·海南地理)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 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 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 “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题。 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答案 A 第一步:读材料,获取信息 信息①:根据材料,该地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说明该地地势起伏 大,耕地面积小。 信息②:设问信息中,在“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制约聚落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农业发展水平,而 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 第二步:综合分析信息,结合选项得结论 综合以上信息分析,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谷地面积。 [题后反思] 该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规模的影响。在分析该题时除了注意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外, 更应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和社会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所以,我们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要避免死 记硬背,应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到活学活用。 命题点一 结合行车油耗考查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7·山东临沂上学期期中)某人驾车匀速从下图中的 a 地到达 e 地,单位距离油耗仅受地形影响而变化, 道路中相邻两个小黑点之间的油耗相同。据此完成 1~2 题。 1.行程中,a→b、b→c、c→d、d→e 四路段中,一直上坡的是(  ) A.a→b B.b→c C.c→d D.d→e 2.推测 b→d 段绕行 c 地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森林 B.地形 C.耕地 D.村落 答案 1.B 2.B 解析 第 1 题,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b→c 路段两点间隔逐渐缩小,说明相同油耗行进距离逐渐缩短,为 一直上坡行程。第 2 题,由上题分析知,c 地行进速度较慢,为上坡线路,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 命题点二 结合区域景观,考查地形对聚落的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右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读图回答 3~ 4 题。 3.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 积 平 原 向 山 坡 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4.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 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 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 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 答案 3.D 4.D 解析 第 3 题,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聚落三面临河,选择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主要是考虑该地 高于洪水位,河流进入汛期,可以起到防御洪水的目的。第 4 题,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虽然短期内能获得 一些利益,但势必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大力发展山 区旅游业也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同样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只有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 果树才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核心点三 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水资源的利用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3)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资源型缺水,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 质型缺水。 (4)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①开源Error! ②节流Error! 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问题及对策 (1)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地资源 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 (2)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 严重。 (3)对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 3.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①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②地区分布不平衡;③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约占 71.6%);④ 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我国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②能源勘探开发速度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③国际能源(石油)价格上涨, 对我国冲击较大。 (3)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①建立能源(石油)储备体系;②适度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③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建设;④ 稳定发展核电;⑤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等;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公民节约能源 的意识;⑦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的发展。 方法技巧  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016·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 年 5 月,甘肃 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 1 000 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 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 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 级)日数。 (1)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2)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答案 (1)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 70 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2)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 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获答题依据 信息①:瓜州的地理位置。 信息②:瓜州的风力资源特点。 信息③:瓜州的自然环境特征。 第二步:调运所学知识,结合设问得结论 (1)设问中“大型风电场”和“有利自然条件”为关键词。对于风电场来说,风力资源是主导因素,图中的 经纬度信息提示学生应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的角度说明风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其次,设问中的“大型” 两字,以及图例中的沙漠和戈壁,提示学生应从地形和用地成本的角度分析其有利的方面。 (2)设问中“大型风电场”和“不利区位条件”为关键词。工业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区位两个方 面,自然条件应说明气候、地貌的恶劣性对于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社会经济区位则需要从交通、市场需 求和市场距离等角度展开分析。 [题后反思] 伴随着我国能源资源问题的出现,能源供给和开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成为高考命题的 切入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除认真总结相关知识外,更应该将所学知识与现实问 题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点一 结合区域资源统计表考查土地资源的利用(题型预测:选择题)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南部。下表示意“1986~1996 年前郭县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状况”。据此完成 1~2 题。 (单位:km2) 林地 草地 水域 居住、工 业用地 未利用 土地 水田 旱田 1986 393.97 1 368.74 461.50 262.79 385.48 350.97 2 806.01 1996 313.19 882.26 482.46 259.72 630.03 563.48 2 898.31 变化 (%) -20.5 -35.5 +4.5 -1.2 +63.4 +60.6 +3.3 注:未利用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岩石砾地等。 1.前郭县在 1986~1996 年期间,土地利用转化的主要表现有(  ) A.大面积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土地 B.旱田分布范围基本未变 C.大量林地、草地转化为水田 D.由以旱田为主转变为以水田力主 2.前郭县在 1986~1996 年期间土地利用转化带来的影响有(  ) A.生态环境改善 B.农业污水增加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地质量上升 答案 1.A 2.B 解析 第 1 题,土地开发利用一般是先易后难。前郭县率先开发的旱田区域应为水热条件较好区域,开发 过程中也形成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新转化水田部分,应主要来自旱田的转化。以此类推,草地大量减少是 因为转化为旱田,或开发不当而成为未利用地;森林转化为旱田或草地;未利用地增加主要是由于有大面 积草地在这一期间转化。期间旱田面积变化很小,但是分布区域已发生较大的变化;水田明显增加,但依 然以旱田为主。第 2 题,区域大量林地、草地遭到破坏,土地退化,未利用地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生物 多样性减少。农业种植面积增加,特别是水田增加,更多的农药、化肥及其他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源 污染加剧。 命题点二 结合全国能源利用资料考查风电利用(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7·湖南湘潭市模拟)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 导致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我国风电开发利用的商业化时间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快,至 2012 年我国风电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风电大国,但“弃风限电”现象也日趋严重。读“2013 年中国 上网电量(上网电量指发电厂向电网公司输入的电量)和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完成 3~5 题。 3.我国“弃风限电”最严重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 4.重点地区出现“弃风限电”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风能资源开发时间短 B.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种类多 C.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D.发电量与用电量存在时空差异 5.下列缓解“弃风限电”的主要措施,不可行的是(  ) A.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 B.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 C.通畅能源外送通道 D.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 答案 3.A 4.D 5.B 解析 第 3 题,读图分析可知,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中,蒙东、蒙西、甘肃都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 因此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第 4 题,我国风能资源的开发历史悠久;我国能源储量大,但由于 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短缺;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这不是弃风限电的主要原因;风电规划中存 在重发、轻供、不管用的问题。甘肃、蒙东、蒙西和冀北等大型风电基地都位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 本地电量消纳空间有限,而电网外送能力又不足,只能弃风。第 5 题,缓解“弃风限电”的主要措施:可 以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通畅能源外送通道,但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 不是解决的措施。 核心点四 主要自然灾害成因、危害及措施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 成因 危害 防御 台风 强烈发展的 热带气旋 强风:掀翻巨轮,使地面建 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破 坏;特大暴雨:造成河堤决 口,水坝崩溃,洪水泛滥, 淹没农田和村镇。特大风暴 潮:破坏海堤,淹没岛屿 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预防; 营造沿海防护林 暴雨洪涝 连续性暴雨 或短时间大 暴雨 淹没工厂、农田,造成农作 物减产,影响交通,造成地 面建筑物倒塌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 库和分洪区;植树造林,加强 绿化;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干旱 长时期无降 水或降水异 常偏少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保护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 本建设;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 相结合,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 环境;在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 寒潮 强冷空气迅 速入侵造成 大范围的剧 烈降温 强烈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 物、牲畜遭受冻害;交通、 通信受到影响 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预报和 警报,提前为农作物、畜群等 做好防寒准备 2.滑坡和泥石流 灾害 类型 成因 多发区 危害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 在重力作用下,沿一 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的现象 分布于岩体比较破碎,地势 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 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 建设频繁的地区 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 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 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 饱含泥沙、石块以至 巨大的砾石,破坏力 极强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 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 水流的地区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 庄,破坏森林、农田和道 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 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 的危害 方法技巧 1.自然灾害的分布 (1)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 (2)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季,……季多发,……季较少。 2.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 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 灾情的大小与人口多少、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 3.防灾措施 (1)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 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等。 (2)工程措施: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 (2015·北京文综)下图示意 2015 年 3 月 9 日~22 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1)~(2)题。 (1)“帕姆”(  )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2)该气旋(  )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 GPS 监测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答案 (1)B (2)D 第一步:读图文信息,获答题依据 信息①:气旋“帕姆”发生的时间为 2015 年 3 月 9 日~22 日。 信息②: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经历区域。 信息③:气旋“帕姆”在发生过程中的势力变化。 第二步:结合设问,调运知识得结论 (1)由图示经纬网可知该海域为南太平洋海域;该天气系统属于气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气旋的 前进线路与西风漂流并不一致;气旋前进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2)太平洋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赤潮是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与气旋活动无关;监测气旋活动 主要使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热带气旋与强热带气旋集中在瓦努阿图附近,所以对该地区危害最大。 [题后反思] 该题组通过台风路径考查主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影响。在答题过程中,一方面要掌握气 旋的基本特征,同时还要了解气旋和台风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除了掌握主 要天气系统的基础知识,更应注意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命题点 结合景观图考查自然灾害的判断与防御(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7·山东济南文综模拟)格栅坝是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浆砌石等为材料,将坝体做成横向或竖向 格栅结构的坝。读下图,完成 1~2 题。 1.格栅坝主要是防御(  ) A.水土流失 B.泥石流 C.崩塌 D.滑坡 2.格栅坝有利于(  ) A.保持水土 B.调蓄径流 C.淤积良田 D.拦石排水 答案 1.B 2.D 解析 第 1 题,结合图示知,格栅坝位于山谷之中,起到拦石滤水的作用,其防御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泥石 流。第 2 题,结合上题分析知,格栅坝利于拦石排水。 探究点 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1.(2016·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答案 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 中下游影响大。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西南山区,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水能蕴藏量大,该地人口稀少,水 利工程移民难度较小,这是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但该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对水 能资源的开发是不利的。 2.(2015·四川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 2013 年 4 月 26 日开始运行。“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 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电子工业、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 材料二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 1);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 2)。 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 答案 较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多暴风雪;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季风气候的山区,夏、 秋季节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解析 “蓉欧快铁”从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到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沿线经过纬度较高的内陆地区,有寒 潮、暴雪、干旱、风沙等灾害;经过四川北部山区,为季风气候区,有暴雨和各种地质灾害等。 方法技巧 自然环境要素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影响人类活动的方式也是多样的,特别是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和 自然灾害等对人类活动影响更加明显。在复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地形对聚落发育和交通线路的影响、气 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分析该类试题的思路大致相同: 分析            (2017·江苏扬州上学期期末)风电占丹麦总发电量的 20%,萨姆斯岛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 明 确 区 域 自 然 环 境特点,特别是地 形、气候、河流、 资源等特征 自然因素如何对聚落、 交通、农业生产产生影 响;可能存在的自然灾 害类型 造成的危害;探讨应采 取的措施 自给自足,几乎实现“碳的零排放”。读图完成 1~2 题。 1.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  ) A.飓风频繁登陆 B.季风环流显著 C.盛行西风强盛 D.极地东风强劲 2.与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新能源的劣势是(  ) A.风力资源匮乏 B.土地资源短缺 C.劳动力资源不足 D.科技水平较低 答案 1.C 2.D 解析 第 1 题,丹麦地处欧洲西部,终年受西风带影响,风力资源丰富。第 2 题,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 济落后,限制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3.(2017·广东深圳三校联考)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 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 20 多万次,烧毁森林面积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 1‰以上。下图为“2013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主要森林火灾地点分布图”。 (1)分析夏季加利福尼亚森林火灾的主要自然原因。 (2)分析加利福尼亚森林火灾的影响。 答案 (1)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燥;地处西风带背风坡,易发生焚风,地温高,易引发火灾;枯 枝、落叶等松散可燃物数量多,且燃点低。 (2) 森林面积减少;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促进森林物种自然更新; 控制病虫、鼠害等。 解析 第(1)题,从易发生森林火灾形成条件角度进行分析,如气候干燥、气温高、易燃物多等角度。受副 热带高 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燥;地处西风带背风坡,易发生焚风,地温高,易引发火灾;枯枝、落叶等松散可燃 物数量多,且燃点低。第(2)题,据材料分析,火灾烧毁森林面积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 1‰以上。所以, 森林面积减少,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燃烧排放出大量浓烟会污染大气环境。 有利的影响是,促进森林物种自然更新;控制病虫、鼠害等。 二轮专题强化练 一、选择题 (2017·东北三省四校上学期期中)下图为“距今 2 万~1.5 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 图”。完成 1~2 题。 1.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 A.地质时期的冰期 B.历史时期的温暖期 C.地质时期的间冰期 D.历史时期的寒冷期 2.与现在相比,该时期(  )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海洋上部分岛屿消失 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D.山地雪线海拔较低 答案 1.A 2.D 解析 第 1 题,距今 2 万~1.5 万年前海岸线较现在向海洋延伸,说明其位于地质时期的冰期。第 2 题,与 现在相比,该时期气温低,山地雪线海拔较低。 (2017·福建毕业质检)下图示意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汊道河势。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高达 2 700 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近 40 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 75%下降至 25%。读图完成 3~5 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  ) A.左汊水速较快 B.右汊径流量较大 C.右汊水深较深 D.左汊有江豚栖息 5.下列减少右汊交通事故发生的措施中,最可行的是(  ) A.修建右汊护岸工程 B.改左汊为主航道 C.在左汊修拦水大坝 D.疏浚右汊浅滩区 答案 3.C  4.D  5.D  解析 第 3 题,图示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高达 2 700 艘次,航运码头适合建在凹岸,从图中可以 看出,丙处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第 4 题,由图可知,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左汊有江豚栖息,保护珍 稀生物的生存环境。第 5 题,右汊是主航道,水上交通事故频发,为减少右汊交通事故发生,最可行的措 施是疏浚右汊浅滩区。 (2017·吉林长春文综质检)“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就是利用丰富的鱼塘资源及芦苇荡滩来开发建设 光伏发电项目,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模式,光伏阵列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实现“一地 多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下图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 6~7 题。 6.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设“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青藏高原 D.东部沿海 7.“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带来(  ) ①增加渔业产量 ②降低渔业成本 ③降低水体温度 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 6.D 7.B 解答 第 6 题,“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 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大面积发展需要水面多、光照丰富。第 7 题,“渔光互补”式光伏 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水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会削弱到达水体 的光照,最终降低水体温度。 (2017·山东潍坊文综模拟)下图中的铁路风沙灾害严重,曾多次发生因风沙导致列车脱轨、倾覆及设备 损毁的现象。据此完成 8~9 题。 8.四地中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路段为(  ) A.车站 1 附近 B.车站 2 附近 C.车站 3 附近 D.车站 4 附近 9.该区域风沙灾害春季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①亚洲高压最为强盛,风力大  ②地表缺乏植被覆盖,阻力小  ③干燥少雨,沙地表层疏松  ④地形平坦,摩擦力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8.B 9.C 解析 第 8 题,结合图示信息知,该区域位于新疆地区,根据等高线分布知车站 2 位于西北—东南向山谷 附近,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风沙危害最严重。第 9 题,该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靠近冬季风源地; 同时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等导致春季风沙严重。 (2017·山东临沂模拟)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 85 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 府帕尔马,2009 年接待游客多达 2 120 万人次。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 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 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 10~11 题。 10.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 A.河湖水 B.雨水 C.地下水 D.淡化海水 11.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10.C 11.B 解析 第 10 题,读图并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判断马略卡岛位于地中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少且季节 变化大,不可能以雨水为主;该地降水少,河流枯水期长,径流量小,夏季炎热,蒸发旺盛,湖泊与水库 储水量有限;淡化海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技术保证,成本高;由材料可知,马略卡岛地下岩层 孔隙储水量大,地下水丰富,因此该地主要的用水为地下水。第 11 题,读图,根据其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 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少,却是游客旅游的旺季和农作物生长季节,用水量大,因此城市供水最为紧 张。 二、综合题 12.(2017·河南百校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念青唐古拉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平均海拔在 5 000 米以上,主峰为念青唐古拉峰,海拔 7 111 米,主 峰及附近地区常年冰雪皑皑,是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冰川分布区。下图示意“念青唐古拉山北坡雪线(5 200 米)附近某地降水与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中 W50 和 W5 分别代表距地表 50cm 和 5cm 的土壤湿 度。 (1)据图简述土壤湿度时间变化特点。 (2)据图分析气候变暖对土壤湿度的影响。 答案 (1)5cm 处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量小于 50cm 处;4~11 月,土壤湿度较高,而 12 月~次年 3 月土 壤湿度较低,变化幅度显著。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初期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土壤湿度增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后期气温高, 蒸发旺盛,山地冰川消失,土壤湿度降低。 解析 第(1)题,在回答描述图中信息类试题时,需要注意从分述和总述两个角度分析。就该设问而言,可 从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和总体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分析。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初期冰雪 融水量大,土壤湿度升高,随时间延续,冰雪全部融化之后,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土壤湿度降低。 13.(2017·山东济宁文综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沿岸国家盛产大理石。大理石的形成得益于古地中海中沉积的石灰岩。意大利有“大理石王国” 之称,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加工技术先进,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 总贸易量的一半,其“卡腊白”等大理石为世界著称的优良品种。目前意大利在开采本国资源的同时,也 大量从周边国家进口荒料(矿山石料开采后的块石原料),如图 1。 大理石开采主要有露采和洞采两种方式。洞采是循着矿脉追踪开采,如图 2。其流程为:矩形通道的开 拓、矩形荒料的切割、吊装运输、废渣石清运。下表所示为露采与洞采状况的比较。 林地费 征地费 环保费 植被 破坏 水源 破坏 炸药及 管理费 出料率 综合开 采成本 露采 多 多 多 多 多 多 低 高 洞采 少 少 少 少 少 无 高 低 (1)说明地中海沿岸地区形成丰富大理石矿藏的地质过程。 (2)与露采相比,分析洞采方式的优势。 (3)意大利大理石资源丰富优质,但仍大量进口大理石荒料,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古地中海地区经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中海沿岸地处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强烈;石灰岩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为大理岩;地壳运动使地层隆起抬升;上覆岩层受外力侵蚀,大理岩接近或出 露地表。 (2)对地表植被、土壤、水资源等破坏小,环境污染轻,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率高;综合开采成 本低;受气候等恶劣天气影响小。 (3)意大利大理石开采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设备先进,加工技术高,加工能力强;产品质量优,品牌优 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市场广阔;与出口国距离较近,海运便利。 解析 第(1)题,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而成。据此结合该区域石灰岩分布及岩浆活动特点,分析 地中海沿岸地区形成丰富大理石矿藏的地质过程。第(2)题,从对地表破坏、对环境影响、开采成本和受气 候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从产业基础、技术和品牌优势、市场及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原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