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北仑中学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施珊池 审题:焦文琦 范颖 孙香丽 考生须知:‎ ‎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近日科学家拍摄到一个位于太阳系周围、距离地球大约25光年的“北落师门”的恒星系统,关于该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河外星系 B. 属于银河系 C. 比太阳系高一级别 D. 系统中核心是行星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分析可知,该恒星系统位于太阳系周围,距离地球大约25光年,还在银河系范围,故该系统属于银河系,故答案选B项。‎ ‎2.生长在中高纬地区的一些乔木年轮的疏密变化有明显的约11年的周期性,下列因素与该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 太阳辐射 B. 黑子 C. 极光 D. 太阳风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高纬地区的一些乔木年轮的疏密变化研究,证明了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有约11年的周期性,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相同,因此中高纬度乔木年轮疏密变化的周期性与太阳黑子密切相关,B符合题意;太阳辐射没有约11年的变化周期,因此太阳辐射不是该现象密切相关的因素,排除A;极光和太阳风的周期性变化主要是太阳黑子活动导致的,排除C、D。故选B。‎ - 17 -‎ 页岩气是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图1为“页岩气示例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三大类岩石及沉积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 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蕴藏页岩气的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页岩气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属于(  )‎ A. 矿产资源 B. 可再生资源 C. 非可再生资源 D. 能源资源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岩浆喷发形成甲,因此甲属于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先形成沉积物,因此乙为沉积物;沉积物在固结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因此丙为沉积岩;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又形成变质岩,因此丁为变质岩。材料信息表明,页岩气存在于页岩之中,页岩属于沉积岩,因此蕴藏页岩气的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岩石为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资源按自然属性分为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按自我再生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材料信息表明,页岩气是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属于矿产资源,A正确;页岩气也是非可再生资源和能源资源,但不是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类,C、D错误;页岩气不是可再生资源,且可再生资源不是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类,B错误。故选A。‎ ‎【点睛】自然资源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分类。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 17 -‎ ‎2016年12月22日,我国首颗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提升了我国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能力。下图为大气热量传递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图中首先增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碳卫星通过“颜色”来识别二氧化碳气体并传回数据,监测中心对数据处理分析后,输出我国二氧化碳浓度分布图。这一过程应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 A. GIS和GPS B. GPS和RS C. RS和GIS D. RS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读大气热量传递示意图可知,①由地面向外传播,应为地面辐射,②为地面辐射指向大气,应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③由大气指向地面,应为大气逆辐射,④由大气指向大气上界之外,应为大气辐射直接损失的部分。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首先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②)增强,然后大气逆辐射(③)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因此图中首先增强的是②,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6题详解】‎ 碳卫星通过“颜色”识别二氧化碳气体,并传回数据,运用的是遥感技术,即RS技术;监测中心对数据处理分析后,输出我国二氧化碳浓度分布图,运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技术,C符合题意;这一过程不直接运用全球定位系统,排除A、B;选项D不够全面,排除。故选C。‎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日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7 -‎ ‎7.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与M地天气变化相似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8. 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B. 乙地气压较甲地高 C. 甲地多强劲偏北风 D. 乙地处锋后多降水 ‎【答案】7. B 8. 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 ‎【7题详解】‎ 读图根据大陆轮廓及经纬度来看,该区域位于亚洲东部地区,M为暖锋锋前,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将经历暖锋天气过程,乙处也位于暖锋锋前,也将经历暖锋天气过程,故选B。‎ ‎【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位于冷锋锋前,乙位于暖锋锋前。甲处等压线稀疏风力小于乙地,A对。甲乙均位于低压槽附近,越向内气压越低,乙气压低于甲,B错。甲位于冷锋前面,盛行偏南风,C错。乙处位于暖锋锋前,受冷气团影响,多降水,D错。故选A。‎ - 17 -‎ ‎【点睛】如何判断锋面气旋中的锋面类型。①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②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③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④判断雨区位置:雨区总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总结:“东暖西冷”——气旋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前暖后冷”——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下图示意新疆某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 )‎ A. 天山山脉附近 B. 塔里木河沿岸 C. 山前冲积扇 D. 河流上游地区 ‎10. 造成该地区人口容量较小的主要自然资源是 A. 光热资源 B. 矿产资源 C. 水资源 D. 生物资源 ‎【答案】9. C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是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据图可知,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故选C。‎ ‎【10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是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因此造成该地区人口容量较小的主要自然资源是水资源。故选C。‎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 17 -‎ ‎11. 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的共同区位优势是(  )‎ A. 地形平坦,生产规模大 B.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D. 精耕细作,种植历史悠久 ‎12. 近三十年来,东北水稻种植北界不断向北推移,主要得益于(  )‎ A. 交通条件发展 B. 冷藏技术进步 C. 科技水平提高 D. 灌溉条件改善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有东北平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长江流域、东南沿海种植区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且商品率低,A、C错误;东北平原种植区只有近几十年的历史,D项错误;东北平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三地都是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因此我国水稻种植区的共同区位优势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正确。故选B。‎ ‎【12题详解】‎ 由于科技进步,水稻品种优良,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能力增强,水稻适应性增强,故近三十年来,东北水稻种植北界不断向北推移,主要得益于科技水平提高,C正确;交通条件发展、冷藏技术进步、灌溉条件改善等并不能突破自然条件对水稻种植的限制,不能让东北水稻种植北界不断向北推移,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水稻种植业区位特点:高温多雨的气候、地势平坦的地形、人口稠密地区、种植历史悠久和种植经验丰富。‎ 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图,Ⅰ—Ⅸ表示不同的农业带。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 17 -‎ ‎13. 该图所体现的美国农业生产特点是 A. 专门化 B. 机械化 C. 集约化 D. 现代化 ‎14. 经过多年试验,原产中国亚热带水果——柑橘在美国西部亚热带地区大规模移植成功,该地区气候成因与下图中的气压带风带相关的是 A. B. C. D. ‎ ‎【答案】13. A 14. C ‎【解析】‎ 考查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美国农业带分布图体现的是美国农业的地区专门化,农业生产的专业化,A正确。故选A。‎ ‎【14题详解】‎ 柑橘是亚热带作物,美国西海岸亚热带地区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的。读图可知,A图表示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A错误;B图表示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B错误;C图表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C正确;D图表示盛行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带,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一般过程,如阶段Ⅰ所示,在市场等因素的驱动下,在中心区形成汽车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关联企业都集聚而来,形成由核心企业—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 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关联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 17 -‎ ‎①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②节约运输成本 ③开拓产品市场 ④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16. 阶段Ⅲ集聚在中心区域的核心企业和部分关联企业向外扩散是为了(  )‎ ‎①提高生产技术 ②完善配套设施 ③扩大销售市场 ④降低生产成本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具有工业联系的产业形成聚集,一方面有利于相关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另一方面,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可以节约运输成本,最终促进关联企业和核心企业的协同发展,因此②、④符合题意;关联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布局也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但不是主要目的,①不符合题意;关联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布局与扩大销售市场无关,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6题详解】‎ Ⅰ、Ⅱ、Ⅲ三个阶段中,阶段Ⅲ中心区域的生产技术水平最高、基础设施最完善,因此核心企业和部分关联企业向外扩散不是为了提高生产技术、完善配套设施,①、②不符合题意;随着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心区域存在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政策优势减弱、环境成本上升、市场饱和等问题,因此为了扩大销售市场,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部分企业向外扩散,③、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集聚的作用: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够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耗,集中处理废弃物;可以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读“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 B. 栖息地破坏 C. 气候变化 D. 小行星撞击 ‎18. 下列属于物种锐减带来的危害是 - 17 -‎ A. 生态破坏问题 B. 环境污染问题 C.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D. 环境污染演化的问题 ‎【答案】17. B 18. A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 ‎【17题详解】‎ 在10000年前,人类活动主要是原始狩猎,其对物种的影响主要是占有了原有物种的生活空间,破坏物种的栖息地;而人类到达北美洲后的10000多年以来,并没有明显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小行星撞击等大的自然变故,故A、C、D错,正确答案为B。‎ ‎【18题详解】‎ 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和草原退化、外来物种入侵等。正确答案为A。‎ 读我国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示产业链“煤炭开采一焦化一化工”之间形成的主要联系是 A. 信息联系 B. 商贸联系 C. 生产协作联系 D. 科技联系 ‎20. 近年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对该地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A. 改善空气质量 B. 减轻运输压力 C. 减少煤炭开采 D. 减少劳动就业 ‎【答案】19. C 20. B ‎【解析】‎ 考查能源基地建设措施。‎ - 17 -‎ ‎【19题详解】‎ ‎“煤炭开采——焦化——化工”之间的联系,是产品上下游的关系,具有生产协作的联系,C正确。故选C。‎ ‎【20题详解】‎ 煤炭燃烧产生电力,排放污染气体,不能改善当地空气质量,A错误;该地电力工业是建立在煤炭资源利用基础之上的,燃煤发电要消耗煤炭,会增加煤炭开采,产业链延长会增加就业,CD错误;在当地发电,变输煤为输电,减少了煤炭外运,减轻了运输压力,B正确。故选B。‎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布局钢铁厂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图中甲处布局石化工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位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大气污染小 ‎ ‎②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水污染小 ‎③位于热岛环流的范围内,污染气体易扩散 ‎ ‎④位于铁路沿线,交通便利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21. A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 17 -‎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布局。钢铁厂属于有大气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热力环流范围之外,可以排除②和③;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地区,盛行东南风和西北风,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①地交通便利。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因此最适宜布局钢铁厂,故答案选A。‎ ‎【22题详解】‎ 甲处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水污染小,对水体污染较小,而且位于铁路沿线,交通便利,故②④正确;位于东南风的上风向,易导致大气污染,①错误;位于热岛环流的范围内,污染气体不易扩散,③错误。故答案选A。‎ ‎23.中国正在酝酿建设第五条能源大通道——中巴铁路,该铁路北起中国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港口城市瓜达尔。下图为“中巴铁路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题。‎ 修建中巴铁路将给喀什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推动经济发展 ‎②缩短出海距离 ‎③改善对外交通条件 ‎④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巴铁路加强了区域联系,可以推动喀什经济发展,①正确;缩短我国西北出海的距离,②正确;中巴铁路有印度洋的出海口,可以增加我国能源进口通道,③正确;修建中巴铁路不能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④错误。故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A。‎ - 17 -‎ 下表为我国浙江、湖北、吉林、西藏等四个省级行政区2016年统计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代表浙江和西藏的分别是(  )‎ A. 乙、丙 B. 丁、甲 C. 乙、丁 D. 丁、丙 ‎25. 关于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发展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省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 B. 高科技成为乙省发展的主导力量 C. 丙省已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 丁省区处在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高,与表中乙省区特征相符;我国浙江、湖北、吉林、西藏等四个省级行政区中,西藏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最氏,与表中丙省区特征相符,因此,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代表浙江和西藏的分别是乙、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表中乙、丙分别是浙江和西藏。表中甲省区和乙省区中,甲省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应为老工业区吉林省,乙省区第三产业比重较大,GDP增速较快,应为湖北省。吉林省(甲省)位于东北老工业区,工业结构以重型或综合型为主,A错;随着经济发展,产业逐渐升级,高科技成为浙江省(乙省)发展的主导力量,B正确;西藏自然区(丙)经济较落后,目前GDP增速快,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C错;湖北省(丁省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人均GDP较低,应处于工业化阶段,应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应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D错。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 17 -‎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简图。‎ 材料二:丙城近年在戈壁滩大力推进大棚种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应对戈壁滩不利的自然条件,在建设大棚时挖深坑填入大量外来土壤并加厚了四面墙壁。‎ 材料三:历史上的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咽喉之地”,位于曾经的罗布泊旁边。楼兰古国兴衰与罗布泊密切相关,多数科学家认为古代人类活动对罗布泊萎缩起到重要影响。‎ ‎(1)图中资源调配工程为__________,该资源调配线路起点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__________地区, 该资源调配线路终点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_。 ‎ ‎(2)丙城戈壁滩上的大棚,在建设时由于戈壁土层薄,土壤__________含量太低,需要深挖坑再填入大量土壤,而加厚墙壁是为了防风(沙)和__________。 ‎ ‎(3)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甲__________ (山脉,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地理分界线)北侧的西安。多数科学家认为古代人类过度开垦导致__________增加和植被破坏导致__________加剧,从而造成罗布泊水位下降,风沙掩埋,面积萎缩,古丝绸之路“咽喉”楼兰古国也就此消失。 ‎ ‎(4)从地形角度分析乙盆地古代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的自然原因。‎ ‎【答案】(1)西气东输;西部;东部季风区 ‎(2)有机质;保暖 ‎(3)秦岭;灌溉量(引水量);土地荒漠化 ‎(4)冲积扇上地形平坦;背靠高山,多冰川融水,水源充足;沉积作用明显,土壤深厚;利于古代农业发展。‎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我国西北部局部地区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资源调配工程、我国四大地区和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土壤物质组成特征、区域气候特征、山脉分布、农业生态问题、聚落的区位因素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 17 -‎ ‎【详解】(1)根据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起点及线路特征判断,图中资源调配工程为我国的西气东输第一期工程,该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轮南,东至上海市。起点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新疆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西部地区,终点上海市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 ‎(2)土壤主要由有机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石的风化,有机质主要来自微生物对动、植物残体的分解,戈壁滩上植物稀少,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多风沙。因此加厚墙壁是为了防风(沙)和保暖。‎ ‎(3)甲山脉东西走向,位于黄河支流渭河流域南侧,再结合括号中“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地理分界线”的提示判断,该山脉为秦岭,即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秦岭北侧的西安。罗布泊所在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由于古代人们不合理开垦导致灌溉量增加和破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从而造成罗布泊水位下降,风沙掩埋,面积萎缩,古丝绸之路“咽喉”楼兰古国也就此消失。 ‎ ‎(4)题意表明,乙盆地古代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的自然原因应从地形角度分析。乙为塔里木盆地,受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影响,气候干旱,多风沙,水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冲积扇上地形平坦;接纳冰川融水,水源充足;土壤深厚;利于古代农业发展,农业是影响早期人口和城镇分布的重要因素。‎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是美国钢铁工业中心,有“世界钢铁之都”之称。20世纪50年代以来,匹兹堡失去昔日的辉煌,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大幅下降。为了改变衰退的局面,匹兹堡推出庞大的复兴计划。进入21世纪,已转型为以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制造、医疗健康等闻名的工商业城市,成为美国城市经济转型的典范。‎ 材料二: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略图。20世纪30年代,图中大平原地区,曾经历过对农业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引发一系列严重恶果。‎ - 17 -‎ ‎(1)匹兹堡是美国钢铁工业中心,该工业中心形成时期,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进入21世纪,其大力发展__________,以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 ‎(2)图中甲区域不适宜谷物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3)图中乙区域的农作物带是__________,形成该区域土层深厚特征的稳定因素是__________和成土母质。 ‎ ‎(4)图中丙河为田纳西河,河水流量季节变化大,该河流的主汛期是__________,此时易发生__________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内的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 ‎(5)简析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地区发生“黑风暴”的主要原因。 ‎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新兴工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或服务业)‎ ‎(2)气候湿冷(或纬度较高,气温低、无霜期短、热量不足);土地贫瘠 ‎(3)棉花带;平原地形 ‎(4)冬季和早春(或12月到次年4月中旬);洪涝;水资源综合开发;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任选2点)‎ ‎(5)过度垦荒、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地表裸露;持续干旱;遭受强风暴(或大风)。‎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美国中东部地区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传统工业区整治措施、农业区位因素、形成土壤的因素、河流水文特征、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美国农业带分布、沙尘暴的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匹兹堡附近有丰富煤炭资源,因此匹兹堡成为钢铁工业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材料显示,进入21世纪,匹兹堡已转型为以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制造、医疗健康等闻名的工商业城市,成为美国城市经济转型的典范。因此进入21世纪,其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或服务业)以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读图可知,图中甲区域由于纬度较高,气温低,气候湿冷(或无霜期短、热量不足)和土地贫瘠等自然原因,不适宜谷物种植。‎ - 17 -‎ ‎(3)读图可知,图中乙区域处于其南部地区,热量条件丰富,根据美国农业带分布可知,该农业带是棉花带,因此图中乙区域的农作物是棉花,当地以密西比平原为主,流水沉积作用明显,沉积物深厚,因此形成该区域土层深厚特征的稳定因素是平原地形和成土母质。‎ ‎(4)图中丙河流是田纳西河,河水主要来源于雨水,当地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该流域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因此其主汛期出现在冬季和早春(或12月到次年4月中旬)。此时河流水量大,中下游以平原为主,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因此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水资源综合开发,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 ‎(5)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地区发生“黑风暴”的主要原因应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自然条件来看,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地区出现持续降水偏少的年份,发生持续干旱情况,经常性遭受大风和强风暴侵袭,容易发生沙尘暴天气。从人文因素来看,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地区农业规模持续扩大,出现了过度垦荒、过度放牧现象,破坏植被现象严重,地表裸露,沙源丰富,容易形成沙尘暴天气。‎ - 17 -‎ ‎ ‎ - 1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