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隧道( )‎ A. 穿过等高线密集区,设计不合理 B. 长度大约为 6000 米 C. 出入口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 D. 应建成“之”字形,以降低坡度 ‎2. 一辆汽车由甲镇沿公路开往乙镇,北京时间 12 点 10 分司机可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的路段是( )‎ A. I B. Ⅱ C. Ⅲ D. Ⅳ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图的应用。由图示等高线分布可知隧道两端为河谷地形,隧道穿越区域鞍部地形区(海拔相对较低),图示公路沿河谷地区建设符合公路选址要求,穿越高大地形区选择利用最短隧道方式来缩短工程距离,提高运输效率,图示隧道设计合理,A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利用图示比例尺可以计算出隧道长度大约4000米,B选项说法错误;图示隧道口为河谷地区,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对隧道影响较大,C选项说法符合题意;隧道建设应选择最短距离、最安全的线路,“之”字形的道路设计理念是山区公路的设计原则,故D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本题选择C选项。‎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和太阳视运动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示给出的经度信息可知该地的地方时在北京时间12:10的时刻为11点10分,图示地区的太阳位于南偏东方向,若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则此时车身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Ⅰ路段符合题意;若此时汽车行驶在Ⅱ路段,司机可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后方射入车内,B选项不符合题意;图示Ⅲ路段为隧道,无法看见阳光射入车内,C选项错误;若此时汽车行驶在IV路段,阳光从车的后方射入车内,D选项说法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A选项。‎ 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影响Q地年日照时数主要因素是( )‎ A. 地面状况 B. 洋流 ‎ C. 大气环流 D. 海陆位置 ‎4. P、Q两地相比可知( )‎ A. Q地的年日照时数比P地少 B. 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多 C. 日照时数决定太阳辐射总量 D. P、Q两地的热量条件相当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据图中区域轮廓可知Q地为非洲撒哈拉沙漠,年日照时数最多,主要因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海陆轮廓,P是青藏高原区。结合图示等值线数值,P、Q两地相比,Q地的年日照时数比P地多,A错。读图可知,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为大于85小于90,Q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为 大于80小于85,故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多,B对。日照时数影响太阳辐射总量,C错。P、Q两地的热量条件差异大,D错。故选B。‎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河流补给水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雨水 B. ②是高山冰雪融水 C. ③是地下水 D. 积雪融水是主要补给 ‎6. 由统计资料可知(  )‎ A. 曲线a是修坝前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 B. 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C. 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 D. 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该地区河流形成两个汛期,故推测为中国东北地区河流。根据图中河流流量曲线图,可知①出现在春季,为积雪融水; ②出现在夏季雨季,因此是大气降水补给, ③流量小且平稳,为地下水补给,雨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故选C。‎ ‎【6题详解】‎ 曲线a表示的河流流量变得平稳,说明大坝调蓄作用发挥作用了,所以曲线a是修坝后测得的数据;河流有两次汛期,春汛与气温有关,夏汛与降水量有关,则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河流含沙量相对小,东北地区气温低,有结冰期。‎ ‎【点睛】‎ 我国河流有两个汛期,包括春汛和夏汛,该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由于东北纬度高、‎ 冬季降雪量大,所以在春季气温升高后,大量积雪融化形成春汛,东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形成夏汛。‎ 下图中的图a示意我国某河流中下游一横截面多年水位变化,图b为该河流域气候资料统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 ‎7. 关于甲、乙、丙、丁及相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枯水期时,农民常在丁处种植水稻、油菜 C. 丙处地形平坦,村落布局呈“条带式”‎ D. 7、8月乙处易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8. 导致图中河流多年水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B. 蒸发加剧,降水量减少 C. 过度抽取地下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 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增大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图b显示该地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夏季高温多雨,为温带季风气候,因此该河流域为我国北方地区。甲处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水稻、油菜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河流中下游处多冲积平原,因此丙处地形平坦,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布局呈“团块状”;乙处位于山麓地带,7、8月降水丰沛,易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故D正确,A、B、C错误。‎ ‎【8题详解】‎ 读图可知 ,该河从1980年到2000年枯水期水位降低,而洪水期水位有所上升,说明径流 量季节变化增大。上游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所以图中河流多年水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故A正确。若蒸发加剧,降水量减少以及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洪水期与枯水期水位均降低,故B、C错误。洪水期与枯水期水位的变化与降水季节变化增大有关,但不能反映降水的年际变化,故D错误。‎ ‎【点睛】判读气候类型是第一小题解答的关键,解读洪水期和枯水期水位的变化是第二小题解答的关键。‎ 下图是某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立体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图中洋流可能流经(  )‎ A. 美国东岸的寒流 B. 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 C. 北美洲西岸的暖流 D. 南美洲西岸的寒流 ‎10. 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 减缓北上海轮航速 B. 降低沿岸地区气温 C. 缩小海水污染范围 D. 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据图可知,该洋流向北流。题干提到为某副热带海区,结合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应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的暖流,或者是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的寒流,A排除;北美洲西岸的暖流地处中高纬度环流圈,C错误;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自北向南流,C错误;南美洲西岸的秘鲁寒暖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正确D错误;由于洋流向北流,所以会加大北上海轮的航速,A错误;洋流会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水污染范围,C错误。故选B。‎ ‎【点睛】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③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2017年9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进入“白露”后,晚上会感到一丝丝凉意。下图为某区域该日某时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 “露从今夜白”这种地理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 东京 B. 西安 C. 北京 D. 郑州 ‎12. 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 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 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D. 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答案】11. B 12. D ‎【解析】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 ‎【11题详解】‎ ‎“露”主要发生在昼夜温差大,晴朗的天气,夜里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快,早晨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露;图中西安地处高压脊控制下,是晴天,昼夜温差大,易形成露,B正确;东京临海,受海洋热力作用影响大,昼夜温差小,不易成露,A错误;北京在低压槽附近,有降水,不易形成露,C错误;郑州处在锋前暖气团控制,昼夜温差小,不易形在露,D错误。选B正确。‎ ‎【12题详解】‎ ‎9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白露”过后天气逐渐转冷,北半球渐渐进入秋季的节气,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北半球中高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断减少,亚欧大陆中心地区冷高压逐步形成,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即“一夜凉一夜”,D正确。故选D。‎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下左图)。当夜晚温度降到4 ℃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下右图示意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3. “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A. 9~10米 B. 7~8米 C. 6~7米 D. 4米以下 ‎14. 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 ‎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③风扇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程度 ‎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3. B 14. D ‎【解析】本题组考查读图能力、大气运动。‎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位于8m时大气温度最高,故此时把风扇装在此处,可以把热风吹向茶树,减小地面对流,有效的防止霜冻,B正确。‎ ‎【14题详解】‎ 根据图所示,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故可以防止茶树冻伤,①正确;风扇本身不可以吹出热风,②错;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气对流运动,风扇吹下来的暖空气,会削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③错;风扇的转动使下层空气的循环阻止了上层冷空气下压,④正确。结合选择项可知,D正确。‎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如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 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 向斜成谷 B. 断裂下陷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16. 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  )‎ A. B. ‎ C. D. ‎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河流中下游以侧蚀为主,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道逐渐变弯曲,故河流的河曲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正确;向斜和断裂下陷属于内力作用,与“蛇曲”无关,AB错误;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风蚀城堡,雅丹地貌,不是河曲的成因,D错误。‎ 故选C。‎ ‎【16题详解】‎ 内蒙古高原的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A、C错;据图可知,图中河流剖面①处是凹岸,是侵蚀河岸,河岸较陡,②处是凸岸,是沉积河岸,有沉积物,坡度较缓,结合选项,B对,D错。‎ 故选B。‎ ‎“磬吉”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世界自然遗产——贝马拉哈自然保护区,以如针尖状耸立刺向天空的石林著称于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磬吉”属于(  )‎ A. 河流堆积地貌 B. 花岗岩地貌 ‎ C. 喀斯特地貌 D. 火山地貌 ‎18. 组成“磬吉”的物质是几百万年前珊瑚和海藻的化石。据此判断“磬吉”的形成过程是(  )‎ A. 地壳下沉—沉积物堆积—地壳隆起抬升—雨水侵蚀 B. 地壳隆起抬升—沉积物堆积—地壳下沉—雨水侵蚀 C. 地壳下沉—雨水侵蚀—地壳隆起抬升—沉积物堆积 D. 地壳隆起抬升—雨水侵蚀—地壳下沉—沉积物堆积 ‎【答案】17. C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磬吉”呈现峰林、峰丛的特征,主要是受雨水侵蚀和溶蚀的作用(外力作用),因此“磬吉”属于喀斯特地貌,故选C项。‎ ‎【18题详解】‎ 根据图示材料可知,组成“磬吉”的物质是几百万年前珊瑚和海藻的化石,由此判断“磬吉”的形成经历了地壳的下沉,珊瑚和海藻化石堆积、地壳抬升、雨水侵蚀等过程,故选A。‎ ‎【点睛】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石板岩镇,地处太行山南端,海拔800~1736米,自然风光优美。下图为石板岩镇石板岩村布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该村落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岩石 D. 河流 ‎20. 出入石板岩村公路线的形态特征呈( )‎ A. 棋盘式 B. 网络状 C. 条带状 D. “之”字形 ‎【答案】19. A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石板岩村处于太行山南端,海拔较高,属于山地地形,同时从剖面图看,村落所在位置地势起伏较小,故其选址首要因素是地形。所以选A。‎ ‎【20题详解】‎ 山区公路的建设受地形地势影响,而且出入石板岩村的公路不可能是高速公路或国道等高等级公路,因此公路线多会沿等高线分布,分布形态上呈现“之”字形。所以选D。‎ 下图是北半球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 影响图中①→⑤→⑨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分布 B. 热量 C. 水分 D. 地形 ‎22. ⑤代表的植被类型以硬叶林为主,下列有关硬叶林植被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叶片通常与太阳光线成锐角,以躲避阳光的直射 B. 叶片不大或变成尖刺状,以减少水分蒸发 C. 丛林的结构非常简单,除乔木外,还有不少低矮的灌木丛 D. 主要分布在30°~40°大陆的东岸地区 ‎【答案】21. B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⑤→⑨植被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故B正确。‎ ‎【22题详解】‎ 硬叶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即主要分布在30°~40°大陆的西岸地区。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较容易。第二小题应注意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项。‎ 图甲为我国天津市某小区的平面图,七幢楼高度均为84m左右。图乙为沿着小区花园NS线的局部纵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营造小区花园的主要植被是( )‎ A. 落叶乔木 B. 落叶灌木 C. 常绿乔木 D. 硬叶乔木 ‎24. 小区花园的M地布局高大乔木的主要优势是( )‎ A. 土层厚 B. 光照强 C. 易浇灌 D. 风力小 ‎25. 小区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 保持生物多样性 B.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C. 调节局地小气候 D. 增强城市雨水利用 ‎【答案】23. B 24. A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的主要植被,我国没有这种气候类型;天津位于温带地区,其植被主要以落叶林为主;落叶乔木每年秋冬季节或干旱季节叶全部脱落,小区花园主要植被是落叶乔木的话,会阻挡视线,同时会加重地下车库的压力,所以B正确。‎ ‎【2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区花园的 M 地为承重柱,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例外这里土层深厚,高大乔木可以获取充足的水分及养分,因此在这里可以布局高大乔木,所以A正确。‎ ‎【25题详解】‎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居住在大中城市里的居民,在购房时,除了关注房型、面积、采光要求外,也特别关注住宅小区绿化质量,小区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提供园林观赏景观,所以B正确。‎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7月1日,参加“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的帆船从法国某海港出发,一个月后穿过赤道,经过230天完成环球航行。‎ 材料二 下图为“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航行路线图。‎ ‎(1)帆船环球航行经过①②③④四地,风浪最小的是______地(填数字),帆船在正面顶风航行时会采用“Z”字形线路,上述四地应该采用“Z”字形线路航行的是_______地(填数 字)。‎ ‎(2)图中④地两艘帆船遭遇暴风雨,因桅杆折断而被迫退出比赛,桅杆折断的自然原因是处在_______带(填风带名称),受___________(填洋流名称)影响,风浪大。‎ ‎(3)图中⑤地沿岸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气候,附近洋流对沿岸气候起__________作用。‎ ‎(4)说出法国西部沿海发展风力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②;③。‎ ‎(2)西风;西风漂流。‎ ‎(3)热带雨林;增温增湿。‎ ‎(4)常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较强;风电场可用地多。‎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风带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详解】(1)帆船环球航行经过②地,风浪最小是因为赤道无风带附近,帆船在正面顶风航行时会采用“Z”字形线路,上述四地应该采用“Z”字形线路航行的是③地。经过赤道风向发生改变,采用“Z”字形帆船在正面顶风航行。  ‎ ‎(2)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图中④地两艘帆船遭遇暴风雨,因桅杆折断而被迫退出比赛,桅杆折断的自然原因是处在西风带,受西风漂流影响,风浪大。  ‎ ‎(3)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板块构造学说、气候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⑤地沿岸位于信风的迎风地带,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附近巴西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 ‎(4)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法国西部沿海发展风力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法国西部沿海位于欧洲西部,常年受西风影响;阻挡少,风力较强;风电场可用地多,有利于发展风力发电。‎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m,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2)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3)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2)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3)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 ‎【解析】‎ ‎【详解】(1)图示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河流补给有大气降水,图示河流湖泊沿岸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说明当地为温带。温带夏季最热月均温在30 ℃以下,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m,据此可计算出山顶夏季气温T<30℃-5×6℃,即T<0℃,故可知山顶存在终年积雪。图中河流的补给除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外,还有高山冰雪融水。‎ ‎(2)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最冷月均温0 ℃以上,结合图中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故水文特征主要有:水量平稳,水位季节变化小,无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等。‎ ‎(3)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下渗等多个环节,植被破坏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多方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等方面。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答案】(1)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龙卷风,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1)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示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则湿热气团只能来自较低纬度的墨西哥湾(东西两侧有地形阻挡,北方纬度高而寒冷)。抬升的原因可从冷暖气团交汇而暖气团上升、地面受热而暖空气上升,以及水汽由气态到液态释放热量而使空气进一步上升三个方面分析。气流旋转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北美大陆南北跨纬度大,春季北美大陆中低纬度气温回升快,造成南北气压差异大,从而导致风力加大,平原地势平坦,南北冷暖气流交汇,使暖湿气流强烈上升而多发龙卷风。‎ ‎29.读华北平原主要冲积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冲积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区域冲积扇形成的原因。‎ ‎(2)分析该区域冲积扇上多古城的原因。‎ ‎【答案】(1)分布特点: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出山口。成因:河流流经太行山区,(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2)靠近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古城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气候条件优越,利于农业生产。‎ ‎【解析】‎ ‎【详解】(1)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冲积扇分布于太行山山麓地带,太行山为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冲积扇地貌因流水沉积作用而成,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呈正相关。因此若形成冲积扇,需要流水的搬运物充足、流水速度变缓等条件。结合该地特点即可。‎ ‎(2)古代城市是在自然条件优越,农副产品丰富的地区发展起来。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经过,水源丰富,自然灾害少,图示区域候条件优越。以上因素利于农业生,所以会吸引大量人口在此居住,产从而形成大城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