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据右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 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 A. 回到M点 B. 在M点的正东方 C. 在M点正西方 D. 在M点东南方 ‎2. 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  )‎ A. 4444km B. 3333km ‎ C. 2222km D. 1823km ‎3. 若一架飞机从M点出发,以1110km/h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到达的地理位置为(  )‎ A. 40°N,60°E B. 50°N,120°E C. 40°N,100°E D. 50°N,120°W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地球上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两条纬线之间所夹经线长度相等;地球上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条经线所夹纬线,纬度越高,长度越短,因此在较高纬度向东200千米跨过的经度大,所以最终回到M点的正东方。故B正确。‎ ‎【2题详解】‎ MN之间经度间隔为40°,60°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所以MN两点之间的距离=111×40/2=2220km。故C正确。‎ ‎【3题详解】‎ 纬度1°距离相差111千米,因此若一架飞机从以1110km/h的速度从M点出发, 向北飞至北极点需3小时,之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5小时。在5小时中飞机沿经线飞越的纬度数为50°,因此飞机起飞8小时后到达的地理位置纬度是40°N。经线是与80°W相对的经线,即100°E,故C正确。A、B、D错误。‎ 读图甲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单位:m)和图乙、图丙地形剖面图(单位:m),MN和PQ为两条剖面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据图判断( )‎ A. 图乙为图甲中剖面线MN的剖面图 B. C在图甲中剖面线PQ上 C. B和D即图甲中的O点 D. 站在C点看不到A点 ‎5. 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250米时,图甲范围内将出现 A. 一个岛 B. 两个岛 ‎ C. 三个岛 D. 无岛 ‎6. 图甲中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 (  )‎ A. 250米 B. 300米 ‎ C. 349米 D. 350米 ‎【答案】4. C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MN和PQ为两条剖面线,交点处是一个鞍部,图乙为图甲中剖面线PQ的剖面图,故A项错误;C在图甲中剖面线MN上,故B项错误;B是PQ连线的最高点,D是MN连线山顶南部的最低点,所以B和D是图甲中的O点,即鞍部,故C项正确;C点是山顶,站在C点可以看到A点,故D项错误。‎ ‎【5题详解】‎ 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250米时,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分析,只有两个小山顶海拔大于250米,还露出水面,形成小岛,故B项正确。‎ ‎【6题详解】‎ 海拔是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任意两点间的垂直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最大海拔约350-400米,最低处海拔约50-100米,所以高差范围是250-350米,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349米,故C项正确。‎ 索契位于黑海沿岸,是俄罗斯冬季最温暖的地方,也是俄罗斯在黑海沿岸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读索契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其原因主要是(  )‎ ‎①冬季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  ②冬季受黑海影响,降温慢 ‎③终年受偏东风控制,冬不冷、夏不热 ④地处大陆内部,冬季太阳辐射强 A. ①② B. ②③ ‎ C. ③④ D. ①④‎ ‎8. 索契旅游资源丰富,也是冬季室外滑雪比赛的理想场所,其主要成因是(  )‎ A. 依山面海,交通发达 B. 冬季降水量大,山地积雪多 C. 位于大洲分界线,地理位置优越 D. 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增湿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索契位于大高加索山脉的南侧,受冬季风影响小且冬季受黑海影响,降温慢,气温相对较高,因此,成为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 ‎【8题详解】‎ 冬季室外滑雪比赛与冰雪量的关系密切,索契冬季降水量大,山地积雪多,冬季适宜开展室外滑雪比赛。‎ 老挝当地时间2018年6月26日.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投建的老挝南塔河1号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首台机组预计8月底可实现发电。该项目是我国2013年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最早投产的项目之一。该电站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修建南塔河1号水电站,筹备阶段耗时很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地(  )‎ A. 戈壁荒漠广布,勘探不便 B. 植被繁茂,难以开发 C. 基础设施落后,运力有限 D. 人口稠密,搬迁难度大 ‎10. 该水电站高430米的大坝用混凝土浇筑到顶,其主要目的是(  )‎ A. 防涌潮侵袭 B. 防阳光暴晒 C. 防强烈地震 D. 防洪 ‎11. 湄公河干支流水能资源虽丰富,但在老挝一般不宜兴建大型水电站其制约因素主要是(  )‎ A. 电力需求量 B. 邻国的干预 C. 地形地质状况 D. 水量和落差 ‎【答案】9. C 10. D 11. B ‎【解析】本题组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投建老挝南塔河1号水电站为情境,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区域特征、资源开发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9题详解】‎ 图示区域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无戈壁荒漠;这里植被虽然繁茂,但修建水电站不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植被开发;这里地处老挝北部,人口较少,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落后,运力有限。由此可以判断,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0题详解】‎ 老挝为内陆国,无涌潮侵袭;阳光暴晒对坝体危害较小;该地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用混凝土浇筑到顶有利于增强的防震性能,但当地离板块边界较远,防震不是主要目的;该地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降水量大,坝体高大稳固能起到防洪的作用。由此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1题详解】‎ 湄公河水能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国际性河流,对其过度开发会影响下游国家的生产生活用水;目前老挝能源供应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电力需求量不是其主要制约因素;当地地形地质状况复杂,地质灾害隐患大,但修建水电站时可避开地质条件差的地方;该河水量和落差都很大,故水量和落差不是其制约因素。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甲、乙、丙植被带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 A. 森林、草原、荒漠 B.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 森林、高山草甸、荒漠 D.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13. 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是(  )‎ A. 大于300 mm;大西洋 B. 大于300 mm;印度洋 C. 小于300 mm;印度洋 D. 小于300 mm;北冰洋 ‎【答案】12. B 13. A ‎【解析】考查中亚植被、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12题详解】‎ 森林分布区年降水量一般大于400毫米。根据图的相关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是其基本特征,从图中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甲植被带年降水量大于或接近300毫米,乙、丙植被带的年降水量都在300毫米以下,故甲、乙、丙植被带的典型植被依次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B正确。故选B。‎ ‎【13题详解】‎ 丁的东南方向是海拔较高的山地,受盛行西风影响,正处在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上,多地形雨,降水相对较多。结合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丁的年降水量应在300毫米以上,A正确。故选A。‎ 中国耕地面积约128万平方千米,印度的耕地面积约170万平方千米。印度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但多数地区农作物种植实际为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下图为印度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印度耕地面积比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印度国土面积比中国大 B. 印度的人口压力比中国大 C. 印度适于开垦的平原面积广大 D. 印度的纬度比中国低 ‎15. 印度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主要是因为(  )‎ A. 降水量大 B. 地势平坦 C. 纬度较低 D. 水源较多 ‎16. 印度多数地区农作物种植实际为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其原因主要是(  )‎ A. 科技水平低 B. 水土流失严重 C. 机械化水平低 D. 降水季节变化大 ‎【答案】14. C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中国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因此印度国土面积比中国小,排除选项A。人口压力不是耕地面积比重大的原因,排除选项B。印度国土中平原面积较大,平原利于耕作,因此适于开垦的平原面积广大是印度耕地面积比重大的主要原因,选项C符合题意。印度的纬度整体上比中国低,热量条件比中国好,但这不是耕地面积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排除选项D。‎ ‎【15题详解】‎ 当其他条件相似时,热量条件决定农作物的熟制,印度整体上纬度较低,大多处于热带,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当热量条件不足时,其它条件再好,也不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16题详解】‎ 热量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而实际为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说明影响农作物熟制的其它因素出现了短板。科技水平低能够影响熟制,但在当地(种植经验丰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选项A。印度耕地主要集中在平原和高平地,水土流失并不严重,因此排除选项B。机械化水平与农作物熟制关系不大,排除选项C。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旱季长,不利于耕作,雨季降水集中,平原地区多洪涝,影响农业生产,从而使农作物实际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选项D符合题意。‎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7.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 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 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 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 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18. 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 河流水 B. 冰雪融水 C. 地下水 D. 湖泊水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向此地,其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岛夏季气候干热。故选D。‎ ‎【18题详解】‎ 结合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根据该半岛地理位置推测,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地表径流缺乏,灌溉水源不可能是河流水和湖泊水;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半岛海拔较低,不可能存在冰雪融水,因此其耕地灌溉水源最可能来自地下水。故选C。‎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  )‎ A. 大陆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 B. 裂谷由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 C. 大陆中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D. 甲地典型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0. 图中洋流(  )‎ A. ①的形成受西南风影响 B. ②使沿岸荒漠带向北延伸 C. ③与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D. 使30°S大陆东岸水温低于西岸水温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分析,图中大陆为非洲大陆南部。‎ A. 非洲大陆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A项错误;‎ B. 东非大裂谷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B项错误;‎ C. 图中大陆中部以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C项错误;‎ D. 甲地位于非洲南端,为地中海气候,形成的典型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20题详解】‎ 根据非洲南部沿海洋流分布分析:‎ A. ①为西风漂流,其形成受南半球盛行西风西北风影响,A项错误;‎ B. ②为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受其影响使沿岸荒漠带向北延伸,B项正确;‎ C. ③为暖流与寒流交汇形成渔场,C项错误;‎ D. 30°S大陆东岸暖流经过,西岸寒流经过,所以东岸水温高于西岸水温,D项错误。‎ 综合分析,B项正确。‎ 下面左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右图为左图所示岛屿的地形略图,其中M为1月份20℃等温线(虚线为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该岛甲、乙两地(  )‎ A. 甲地1月牧草枯黄 B. 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 C. 气温年较差较小 D. 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 ‎22. 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但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关于其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东南季风有关 B. 乙侧位于暖湿信风迎风坡 C. 乙地海拔比甲地低 D. 甲地深居内陆,乙地临海 ‎23. 下列关于Ll、L2、L3、L4等温线弯曲合理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Ll符合实际,因为岛屿中部距海较远,气温较高 B. L2符合实际,因为该季节陆地温度高于海洋 C. L3符合实际,因为该季节海洋温度高于陆地 D. L4符合实际,因为沿岸有暖流流经 ‎【答案】21. C 22. B 23. 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1题详解】‎ 综合分析题干已知条件和右图中岛屿轮廓特点,可以判断出该岛屿是位于南半球非洲东侧南回归线附近的马达加斯加岛。甲地位于岛屿西侧,根据温度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当地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东侧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由甲地温度降水柱状图可知,1月为当地雨季,降水多草木茂盛,故A选项错误;乙地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无明显干湿季,故B选项错误;由甲乙两地温度降水柱状图分析可知,可知两地位于南纬20度附近,纬度较低属热带气候类型,气温年较差较小;故C选项正确;分析两地降水图可知,甲地7-9月降水均少,10-12月增加;乙地7月至12月降水先减少后增加,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 ‎【22题详解】‎ 根据两地纬度判断,甲乙两地均位于南半球低纬信风带,盛行风为东南信风,乙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量大。而甲地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故B选项符合题意。‎ ‎【23题详解】‎ 由地形剖面图可知,岛屿中部有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故岛屿等温线应向北突出,L2线与实际情况不符,B选项错误;而A选项则是原因分析错误;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有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故海洋等温线向南突出,L4线与实际情况相符;L3与实际情况不符;D选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下图中的甲、乙两国,一个是所在大洲的第二大花卉出口国,另一个有“木材之国”的美誉,是世界著名的木材出口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 下列关于甲、乙两国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  )‎ A. 地势都是中部低、四周高 B. 都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C. 甲国气候凉爽,乙国气候湿热 D. 都处于板块交界附近,多地震 ‎25. 乙国大宗货物的进出口不是通过河流而是取道从布拉柴维尔通向海洋的铁路,其主要原因是(  )‎ A. 铁路运输速度快,方便大量花卉的快速出口 B. 铁路运距更短,可扩大木材的出口量 C. 河流下游多瀑布,不能成为出海通道 D. 减少货物进出口对途经国家的影响 ‎【答案】24. C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甲国水系呈放射状且西部河流流入海洋,说明该国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根据经纬度可知甲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安第斯山山间高原,海拔高,虽纬度低,但气候凉爽;乙国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乙国不在板块交界处附近,故C项正确。‎ ‎【25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河流下游有瀑布群,不可能成为出海通道,故不能通过河流运输进出口货物,相对于水路运输,铁路运输不能扩大木材出口量,故B项错、C项正确;D项所述不是原因;该国气候湿热,不宜大面积种植花卉,故A项错。故答案选C项。‎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6. 有关图中A海域沿岸的地貌,描述正确的是(   )‎ A. 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 ‎ B. 轮廓破碎,不利于发展渔业生产 C. 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 D. 多港湾,主要由古冰川侵蚀形成 ‎27. 图中B山脉东、西两侧的水系特征不同的是(   )‎ A. 流域面积西大东小 B. 流量季节变化西大东小 C. 河床坡度西陡东缓 D. 西侧为外流河,东侧为内流河 ‎【答案】26. D 27. C ‎【解析】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河流特征,人类活动的差异。‎ ‎【26题详解】‎ 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位于欧洲西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该半岛是全球的大陆冰川中心,其西侧海岸海岸线曲折,多峡湾,主要是由于冰川侵蚀造成的,D正确,AC错误;轮廓破碎,有利于发展渔业生产,B错误。故选D。‎ ‎【27题详解】‎ 由于该半岛西侧陆地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所以一般来说,河流短促,流域面积小,流域面积西小东大,A错误;西侧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降水均匀,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流量季节变化西小东大,B错误;东侧地势平缓,河床坡度西陡东缓,C正确;河流注入波罗的海,东侧也是外流河,D错误。故选C。‎ 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km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8. 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29. 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日照时数与地貌 B. 地面物质与土壤 C. 坡度与人口分布 D. 地面坡度与水源 ‎【答案】28. C 29. A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经纬网确定还岛屿位于新西兰,结合河流流向可知,该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主要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①正确;该岛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是西北风,②错;根据该岛面积及其地势变化判断河流短小流急,水能资源丰富,③正确;西南部的峡湾属于一种冰川侵蚀地貌,④正确;该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⑤错误。故本题选择C。‎ ‎【29题详解】‎ 该岛的纬度位置判断,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西北侧处于陡峭的迎风坡,常年阴雨天气,日照不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岛东南侧处于缓和的背风坡,土壤肥厚,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所以农业结构差异和日照时数、地貌有关,A对。地面物质与土壤、坡度与人口分布,坡度与水源是其农业结构差异影响因素,且都受气候和地形影响,但是这些都不是岛屿东西侧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BCD。故本题选择A。‎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回答下列小题。‎ ‎30. 导致图甲中叶尼塞河东西两侧支流数量差异显著的原因是( )‎ A. 地形 B. 降水量 C. 温度 D. 冻土 ‎31. 依据图乙,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的河段是( )‎ A. a段 B. b段 C. c段 D. d段 ‎【答案】30. A 31. C ‎【解析】‎ ‎【30题详解】‎ 根据图甲分析,叶尼塞河的支流主要集中于东侧。根据已学知识判断,叶尼塞河东侧为中西伯利亚高原,西侧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侧地势高,西侧地势低。因此,地形是导致叶尼塞河东西两侧支流数量差异显著的原因。而降水量、温度和冻土东西两侧差别不大,排除BCD,故本题选择A。‎ ‎【31题详解】‎ 读图乙,图中河流是从北向南流,根据图中水温,a段的上游水温小于零度,下游大于零度,下游没有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排除A。b附近河段水温大于0℃,没有凌汛,B错误;c附近河段,水温处于0℃‎ 附近,C点的上游大于零度,下游零度以下,下游结冰,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最有可能出现凌汛。此时d附近河段水温低于0℃,已经结冰,不易出现凌汛,D项错误。故本题选择C。‎ 冰冻气泡由湖底植物腐烂后释放的甲烷气体在上升过程中冻结形成。加拿大落基山脉中的亚伯拉罕湖(52°N)冬季“冰泡”景观异常惊艳,吸引众多游客。下图为该湖“冰泡”景观。‎ 回答下列各题。‎ ‎32. 下列不属于亚伯拉罕湖“冰泡”形成必备条件的是(  )‎ A. 冬季多大风 B. 冬季气温低 C. 降温速度快 D. 湖底多水草 ‎33. 人们能直接观察到“冰泡”景观主要得益于(  )‎ A. 人烟稀少,人类破坏小 B. 湖水较浅,透明度高 C. 湖底气体丰富,气泡数量多 D. 风力强盛,吹散湖面积雪 ‎【答案】32. A 33. D ‎【解析】‎ ‎【32题详解】‎ 冬季气温低,有利于结冰;降温速度快,能使湖底保存大量生物;湖底多水草,可以产生大量气泡,故BCD都是有利于冰泡形成的必备条件,而冬季多大风对冰泡的形成影响不大,对观赏冰泡有影响,故选A。‎ ‎【33题详解】‎ 湖底生物多,气泡丰富,是冰泡形成的条件;人烟稀少,人类破坏小,水质好,使湖水透明度高,湖水浅,是水下冰泡能过清晰可见;但是形成冰泡的地区地表积雪厚,如果没有强劲的风力,吹散湖面积雪,人们不能直接看到冰泡景观,故选D。‎ 北美圣劳伦斯河中游,日出和日落时刻水位较高。冬季的日出前后,在一些河段上空常见几十米高的“雾墙”。大西洋普拉蒙鱼入冬后开始逆流洄游到支流圣安娜河。圣诞节后一个半月的冰钓期间,该支流河畔圣安娜德村建起数百小木屋,以满足众多冰钓者享爱冰钧的乐趣。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4. 冬季,圣劳伦斯河一些河段上空“雾墙”形成的原因是(  )‎ ‎①水流速度快,水温比气温高 ②河面宽阔,水量大 ‎③河面上下层大气温差大 ④太阳照射,气温高 A. ①② B. ①③ ‎ C. ②③ D. ②④‎ ‎35. 小木屋建在较厚的冰冻河面上,为使冰层能承受其重量,可采取(  )‎ A. 在河冰上大量浇淡水 B. 在河冰上大量浇盐水 C. 在河冰中大量打桩加固 D. 在主航道上大量堆木头 ‎36. 受潮水和水温(水温有所上升,鱼类相对活跃)等因素影响,冰钓者在一天中钓鱼最忙碌的时间可能是当地(  )‎ A. 日出前后 B. 正午前后 ‎ C. 子夜前后 D. 日落前后 ‎【答案】34. B 35. A 36. D ‎【解析】‎ 本题以北美圣劳伦斯河中游地区的人类生产生活为背景,考查学生对雾的形成、地方民居、渔业生产等问题,通过调动运用课本相关知识并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4题详解】‎ 雾是水汽凝结形成的,冬季,圣劳伦斯河一些河段水流速度快,水温比气温高,蒸发的水汽多,①正确。河面上下层大气温差大,河段上空的气温低,水汽凝结成雾,③正确。河面宽阔,水量大,不一定蒸发水汽多,②错误。太阳照射,气温高,水汽在河段上空无法凝结成雾,④错误。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35题详解】‎ 小木屋建在较厚的冰冻河面上,为使得冰层能承受其重量,可采取在河冰上大量浇水,使冰层加厚的办法,故A项正确。在河冰上大量浇盐水,冰层会融化,故B项错误。在河冰中打桩加固,会导致冰层破裂,故C项错误。在主航道上大量堆木头与增加冰层承受力无关,故D项错误。‎ ‎【36题详解】‎ 根据材料,日出和日落时刻受潮水影响,水位较高,利于捕鱼;而日落前的水温较高,鱼类相对活跃。所以,冰钓者在一天中钓鱼最忙碌的时间可能是当地日落时刻,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下图为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巴扎半岛(西临太平洋)沙漠上的河流。图中河流在白色的地表上流淌,逐渐在沙漠中干涸,画出树一般的形状,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7.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 由西北向东南 B. 由东南向西北 ‎ C. 由南向北 D. 由北向南 ‎38. 该河流逐渐在沙漠中干涸,说明图示地区的水循环特点是( )‎ A. 水汽来自海洋,多雾 B. 循环周期短,循环量小 C. 降水稀少,多暴雨 D. 蒸发旺盛,下渗量大 ‎【答案】37. A 38. D ‎【解析】该题借墨西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考察河流特征的相关知识。‎ ‎【3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河流在沙漠中画出树枝状,树干即河流的干流,河流的流向就是由支流、树梢流向树根。根据图示可知,河流干流整体呈由西北向东南流,此即河流的流向。故正确答案为A。‎ ‎【38题详解】‎ 沙漠河流的水汽可能来自海洋,但不一定多雾,且不能从题干中反应出来,A错;水循环越不活跃,水体更新周期越长,循环量越小,而不是循环周期短,循环量小,B错;沙漠地带难以形成水汽含量大的暴雨,C错;该河流流经沙漠,由于蒸发旺盛,且沙漠空隙大,下渗量大从而导致河流干涸,D对。故正确答案选择D。‎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 ‎39. 有关奥里诺科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左岸支流比右岸支流数量少 B. 4—10月流域面积明显变大 C. 干支流水流平稳,航运发达 D. 流域下游地形平坦、多沼泽 ‎40. 奥里诺科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开发较晚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 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 B. 植被高大茂密,人烟稀少 C. 流域内多沼泽,开发难度大 D. 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 ‎【答案】39. D 40. B ‎【解析】‎ ‎【39题详解】‎ 据图,左岸支流比右岸支流数量多,A错;该河流经区域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所以该河干支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流域面积不会因季节而改变,B错;同时河流流经地区多为人烟稀少的雨林或沼泽地区,运输需求量小,该河航运不发达,C错;流域下游地形平坦,河流入海口地区,水量大,多沼泽,D对。故本题选择D。‎ ‎【40题详解】‎ 奥里诺科流域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位于沼泽或者平原,草原植被居多,高大林木并不多见,B错;该河流经区域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A可能;流域内下游地势平坦,降水量大,多沼泽,C可能;当地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D可能。故本题选择B。‎ 二、综合题(共3题,40分)‎ ‎41.图甲是世界某区域图,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内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丙是区域内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统计图,图丁是区域内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甲中A、B两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2)分析西雅图和丹佛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差异及原因。‎ ‎(3)说出图乙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其有利的区位条件。‎ ‎【答案】(1)径流季节变化B河大于A河,B河夏季流量(较)大(出现汛期);含沙量B河大于A河;B河有结冰期,A河没有结冰期。‎ ‎(2)丹佛各月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大于西雅图,冬季(冬半年)差值更大。‎ 原因:西雅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阴雨天气多,丹佛受山地阻挡,阴雨天气少,丹佛冬季阴雨天气远少于西雅图;丹佛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冬半年西雅图的昼长小于丹佛。‎ ‎(3)农业地域类型:地中海农业(水果和灌溉农业)。‎ 区位条件:图示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谷平原(盆地)丘陵地形;(河流众多)有较多的灌溉水源;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解析】该题以美国西部地区地形和气候资料为材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原因,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和完整的读取地理信息,调动学过的地理原理和规律来分析解答问题。‎ ‎(1)A河位于40°N—60°N的大陆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河流无冰期,降水均匀,故河水水量较稳定,季节变化小;B河主要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最低温度在0℃以下,故B河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有冰期;且B河流经中央大平原,由于过度垦荒,水土流失严重,故B河含沙量较大。‎ ‎(2)两城市的日照时数差异可从图中直接读出。影响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天气状况、昼长时间、地势高低等因素。首先两城市的气候类型不同,西雅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各月均有降水,丹佛位于内陆,降水少,晴天多;西雅图纬度高于丹佛,冬半年白昼时间短于丹佛,故冬半年日照时数少;丹佛地势高,日照时数长。‎ ‎(3)图乙所示区域在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故农业地域类型为地中海式农业。该种气候类型夏季(作物生长季)高温少雨,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从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多河谷平原和丘陵,河流分布较多。美国农业多是商品化生产,往往要靠近市场。‎ ‎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 11 月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很少受到海洋水汽的“滋润”,草原、沙漠广布,但多外流河。科考队员遇到当地游牧民特维尔切人赶着牲畜游牧,并得知他们每年在大西洋沿岸与安第斯山草场之间定期迁徙放牧。下图为巴塔哥尼亚地区的略图。‎ ‎(1)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很少受到东西两侧大洋水汽“滋润”的原因。‎ ‎(2)分析干旱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多外流河且流程中流量损耗相对较少的自然原因。‎ ‎(3)指出考察期间(11月)特维尔切人游牧迁徙的方向,分析迁徙目的地该季节适宜放牧的有利条件。‎ ‎【答案】(1)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处西风带,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水汽进入;巴塔哥尼亚高原海拔较高,且西风使大西洋水汽向东输送,大西洋水汽也难以进入。‎ ‎(2)河流多发源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补给较多,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河流较短,河流流程中蒸发、下渗损失较小。‎ ‎(3)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草场)。当地11月份以后进入夏季,安第斯山冰雪融水增多,牧草丰富;山地牧场海拔高,气候凉爽;蚊虫少,可减少蚊虫叮咬。‎ ‎【解析】本题以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景,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河流特征的影响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40°S—50°S之间,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部受南北走向的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该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同时由于巴塔哥尼亚高原海拔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水汽。所以该地虽然靠近海洋,但是降水稀少。‎ ‎(2)流量损耗就是蒸发、蒸腾、下渗。自然方面分析,则是因流域面积广(干流长等)蒸发量大、流速慢导致蒸发时间长而导致,干旱区强调蒸发时短。河流多外流河:河流源头地处山地,冰雪融水补给量大,径流量大;高原地势平坦,无山地等阻挡;高原地势狭长,距海相对较近,途中损耗小;流程中流量损耗相对较少:该区域地势狭长,河流流程较短,蒸发下渗量少;受地形影响,河流流速较快,蒸发时间短;该区域西风受山地阻挡,风力弱,蒸发相对较小等。‎ ‎(3)11月迁徙方向:由大西洋沿岸至安第斯山草场;11月为当地夏半年,气温升高,山地冰雪融水充足,水、草丰盛;山地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比大西洋沿岸凉爽,适宜放牧;气候凉爽,野外蚊虫等较少,适于野外放牧;牲畜在气候适宜时生长较快等。‎ ‎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帝的荒野”“众神的领地”这是人们对澳大利亚北部的卡卡杜国家公园的美称。作为该国最大的国家公园,那里保存着罕见的澳大利亚原始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有着难以计数的独特的动植物种群。‎ 材料二 下图分别为卡卡杜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和公园某处河流景观图。‎ ‎(1)卡卡杜在旱季的火灾和雨季的洪水中接受着洗礼,更换着自己的“容颜”。试指出卡卡杜的气候类型并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卡卡杜旱季火灾和雨季洪水的形成原因。‎ ‎(2)公园某处,蜿蜒曲折的河道两岸是呈带状分布的绿色灌丛植被,在四周褐色荒漠的映衬下,像一幅色彩艳丽的油画。推断右图示景观出现的季节(旱季或雨季),并分析图示景观形成原因。‎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卡卡杜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北部,雨季,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带来大量水汽,并在地形的抬升下,形成大量降水,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大暴雨连连;旱季,受来自内陆的干热信风的影响,降水少;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地和空气干燥,森林自燃,易发森林火灾。‎ ‎(2)旱季。 河道弯曲的原因:地处平原区,地势低平,地形对河水的约束限制小;河水差异侵蚀,导致河道变弯;河湾处凸岸以沉积为主,凹岸以侵蚀为主,河道弯曲加剧,长年累月,蜿蜒曲折的河道便形成。灌丛植被沿河分布呈带状的原因:旱季降水极少,蒸发旺盛,土地干旱,沿河地区水源丰富,植被生长茂盛,远离河道的地区土地干旱,则植被稀少。‎ ‎【解析】本题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知识点。‎ ‎(1)从材料中得知,卡卡杜在旱季的火灾和雨季的洪水中接受着洗礼,更换着自己的“容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卡卡杜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角度主要:降水、气温等角度思考,而气候由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决定。卡卡杜地理位置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北部,雨季:北半球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带来大量水汽,并在地形的抬升下,形成大量降水,易发生洪灾。旱季,受来自内陆的干热信风的影响,降水少,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地和空气干燥,森林自燃,易发森林火灾。 ‎ ‎(2)灌丛仅分布于河道两侧,周围广大地区为褐色荒漠,说明当时降水稀少,因此景观出现的季节为旱季。景观包括两个方面:弯曲的河道、河道两侧的灌丛。河道的弯曲主要考虑流水的侵蚀与沉积作用。一般可以从地形、气候等角度思考对当地景观的影响。地形对地貌的影响看:地处平原区,地势低平,地形对河水的约束限制小;河水差异侵蚀,导致河道变弯;河湾处凸岸以沉积为主,凹岸以侵蚀为主,河道弯曲加剧,长年累月,蜿蜒曲折的河道便形成。气候对植被地貌的影响:灌丛仅分布于河流两岸,应考虑当时该地处于旱季,灌丛的发育依靠河水滋润。旱季降水极少,蒸发旺盛,土地干旱,沿河地区水源丰富,植被生长茂盛,远离河道的地区土地干旱,则植被稀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