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1 人口分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1 人口分布

www.ks5u.com 课时分层作业(一)人口分布 ‎(建议用时:45分钟)‎ 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15%的陆地上 B.东亚、东南亚、西欧及拉丁美洲是人口稠密区 C.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至今尚无人定居 D.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人口非常稀疏 ‎2.关于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 B.沿海地带往往人口稠密,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通常人口稀疏 C.世界人口分布趋向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减少 D.世界人口绝大部分散居在面积广阔的乡村地区 ‎1.C 2.D [第1题,目前世界上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就区域而言,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都是人口稠密区;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而高原和山地则人口较稠密。第2题,在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散居在面积广阔的乡村地区,随着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形成了一些人口稠密区和稠密带。]‎ 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70°N至50°S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4.40°S~50°S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3.B 4.C [第3题,依据题目信息,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的23.2%,是最大值。第4题,40°S~50°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小,故人口稀少。]‎ 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 ‎6.该地区海拔‎500 m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5.D 6.A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位于海拔1 000~1 ‎500 m之间,东非高原与刚果盆地的过渡地带,因位于赤道附近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1 ‎500 m之间的东非高原上。四川盆地海拔在200~‎500 m左右,恒河平原在‎200 m以下,巴西高原低于1 ‎000 m。第6题,该地区‎500 m以下地区位于刚果盆地,因位于赤道附近,加上海拔低,气候过于湿热,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 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回答7~8题。‎ ‎7.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是(  )‎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 ‎8.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 ‎7.A 8.D [第7题,图中显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向东南移动,题中告知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则图中两条等值线之间区域人口密度应该增大了,该区域2010年人口密度要大于25人/km2,在1990年人口密度小于25人/km2,即该区域人口密度西北大于东南。第8题,某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说明该地利于人口分布的条件较好,而地势高峻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故选D项。]‎ 地形起伏度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图甲)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图乙)。读图,回答9~10题。‎ 甲 乙 ‎9.甲图中①地形区为(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 ‎10.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 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 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9.A 10.D [第9题,图中①地形区地形起伏较小。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青藏高原上地形起伏小,有“远看是山,近看是川”之说。故A项正确。第10题,读图中信息可知,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5%。故D项正确。]‎ ‎11.读世界人口分布分类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 乙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 丙 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 人口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例 ‎(1)分析图甲,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分析图乙,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丙,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解析] 本题以图的形式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读图,提取出有关信息。第(1)题,在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中可知,56%左右人口分布于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第(2)题,由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可知,南极附近高纬度地区人口比重最少,是因为气候酷寒,自然条件恶劣。第(3)题,一定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第(4)题,结合前面题总结回答。‎ ‎[答案] (1)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 ‎(2)气候恶劣,终年酷寒 ‎(3)南美 ‎(4)低平 中低 沿海 ‎12.(易错题)读厄瓜多尔示意图,厄瓜多尔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势低平 B.降水丰富 C.气候凉爽 D.河网稠密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带地区人口分布的规律。由图可知,赤道横穿厄瓜多尔北部,属于热带地区,地势低平地区气候湿热,不适于人类居住;根据河流流向判断中部地区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所以厄瓜多尔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地区;降水不是主要因素,中部河网密度小。]‎ 下面的两幅图表示我国的人口密度与海拔和年降水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图,回答13~15题。‎ ‎13.下列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 ‎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 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④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两幅图所表示的论断正确的是(  )‎ ‎①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 ②随着年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 ③在1 ‎000米以下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降低;1 ‎000米以上,人口密度降速变慢 ④在1 ‎000毫米以下随年降水量增加,人口密度提高;1 ‎000毫米以上增速变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 ②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 ③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B 14.C 15.A [第13题,人口分布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平原地区人口密度较大,降水适中的地区人口密度比气候干旱的地区大。人口密度除城市外,绝大部分地区很难超过1 000人/km2,所以两图的纵坐标均表示人口密度。第14题,认真读图,可以看出人口密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在1 ‎000米以上,降低速度减慢;人口密度随年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但在1 000毫米以上增速减慢。第15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人口密度很低,A点符合;四川盆地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较高,C点不符合;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很少,人口密度也很低,E点符合;东北平原年降水量多为400~800毫米,D点不符合。]‎ ‎16.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密度对比(1990年)‎ 图2 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密度对比(2000年)‎ ‎(1)我国人口分布有何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随历史发展是否一成不变?为什么?‎ ‎[解析] 第(1)题,由图1、图2东、中、西部地带的人口密度的数值大小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东、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第(2)题,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在原始采猎时期,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渐降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强,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 (1)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2)不是。原因: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原始采集渔猎时期主要为自然因素,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