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运城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一次模拟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电气栽培大棚(如图)是在大棚的地面上支起裸露的铜电网,电网在通电后产生的高频电流 能杀死空气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在植物内部,高频电流也能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光合作用。一公顷 的电气栽培大棚每天需要消耗大约 15 度电,耗电量非常低,但目前在我国电气栽培大棚推广面积有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大棚比较,电气栽培大棚可以 A.延长作物生长周期 B.改造不利热量条件 C.改善作物品质 D.改良作物品种 2.下列农作物中,不适宜在丹东的电气栽培大棚中种植的是 A.水稻 B.火龙果 C.草莓 D.蔬菜 3.我国电气栽培大棚推广面积有限的原因是 A.电气栽培技术不成熟 B.电气栽培大棚建设成本高 C.电气栽培对农民技术要求高 D.电气栽培大棚使用成本高 【答案】 1.C 2.A 3.B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与传统大棚比较,电气栽培大棚能杀死空气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并且能促进光合作 用,作物病害减少、品质改善,故电气栽培大棚可以改善作物品质, C 正确;降低气温才可以延长作物生 长周期,电气栽培大棚和传统大棚都有提高棚内气温的作用,不能延长作物生长周期, A 错误;电气栽培 大棚和传统大棚都有提高棚内气温的作用, 改善热量条件, B 错误; 作物品种不能通过电气栽培大棚改良, D 错误。故选 C。 2.根据材料信息,目前在我国电气栽培大棚推广面积有限,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不适宜丹东的电气栽培 大棚中种植,水稻是大面积种植的粮食作物,不适宜在丹东的电气栽培大棚中种植。 A 正确。火龙果、草 莓和蔬菜单位面积产值高,可以选择在电气栽培大棚中种植。故选 A。 3.根据材料信息,电气栽培大棚(如图)是在大棚的地面上支起裸露的铜电网,电气栽培大棚建设成本 高是我国电气栽培大棚推广面积有限的原因, B 正确;电气栽培技术已经成熟, A 错误;电气栽培关键在 裸露的铜电网建设,对农民技术要求不高, 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一公顷的电气栽培大棚每天需要消耗 大约 15 度电,耗电量非常低,电气栽培大棚使用成本不高, D 错误。故选 B。 【点睛】 农业生产技术中, 采用大棚改善热量条件以满足作物生长; 利用农业技术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作物的适应能 力并提高产量和品质 2.2015 年 8 月 21 日,德国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 2014 年人口增长出现明显转机,出生人口较 2013 年增 长 4.8%。死亡人数则较前一年减少 2.8%,但持续了 43 年的人口负增长趋势没有根本改观。读人口增长 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与德国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14 年出现的人口增长转机,首先改变德国的是( ) A.迁移人口规模 B.劳动力数量 C.城市人口比重 D.老龄化水平 【答案】 1.D 2.D 【解析】 【分析】 1.目前,德国人口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读图可知,甲、乙、丙都是出生率大于死亡 率,只有丁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丁与德国人口增长模式相同,故 D正确。 2.德国人口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出现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根据“ 2014年人口增长出现明显转机,出生人 口较 2013 年增长 4.8 %,死亡人数则较前一年减少 2.8 %”可知,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自然 增长率的上升将首先改变其人口老龄化现象,故 D正确。 3.旱涝、风沙严重制约黄淮海平原的农业生产。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种植某种粮食作物,其产量常受干旱 影响。这一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春小麦 C.冬小麦 D.甘蔗 【答案】 C 【解析】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故 A 项错误;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 地区,故 B 项错误、 C 项正确;甘蔗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故 D 项错误。 4. 不同沉积环境会形成不同的沉积岩。左图为常见沉积岩与沉积环境对应关系示意图,右图为 我国某山局地岩层垂直剖面示意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砾岩由砾石沉积而成,据左图推断其沉积环境为 A.陆地 B.滨海 C.浅海 D.深海 2.右图所示岩层剖面表明该地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 A.海侵过程 B.海退过程 C.先海侵后海退 D.先海退后海侵 3.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界面 M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挤压 B.断裂 C.侵蚀 D.变质 【答案】 1.A 2.A 3.C 【解析】 1.左图显示海洋沉积环境由浅海向深海,逐步由沙砾转变为粘土,岩石粒径越来越小,大颗粒砾石粒径 比浅海环境的沉积物更大,所以砾岩的沉积环境为陆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 。 2.右图所示岩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沉积环境为陆地,由砂岩到页岩到石 灰岩,海洋沉积环境逐渐加深。所以该岩层剖面反映的是海水逐渐变深的海水入侵过程。故本题正确答案 为 A 。 3.M界面呈现不规则的弯曲界面,界面两侧的砾岩、砂岩岩层性质均为沉积岩,所以 D 错。 M 界面两侧 岩层内部无明显弯曲或位移,推断没有挤压或断裂的地质作用,所以 A、B 错误。 M 界面呈现不规则的弯 曲界面,应该是侵蚀的结果。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5. 勘察加半岛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区。某科考队 8 月考察勘察加半岛中东部三座活火山(见下图 甲) 。图示区域火山泥石流频发,其中最大的几次火山泥石流都是由舍维留奇火山爆发导致。图乙示意舍 维留奇火山剖面。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图示区域火山泥石流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 B.坡度 C.物源 D.植被覆盖度 2.与我国西南山区的暴雨泥石流相比,图示区域火山喷发引起的泥石流() ①气体较多 ②碎屑物颗粒较大 ③温度较高 ④运动速度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舍维留奇火山泥石流形成后的流向最可能为()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 1.A 2.A 3.D 【解析】 【分析】 1.火山喷发形成大量松散火山碎屑物,但是要形成火山泥石流,必须要有水源的参与。该区域纬度较高, 山体海拔较高,山体存在冰川,火山喷发导致冰雪融水、冰崩雪崩以及火山雷雨等,水源丰富从而诱发火 山泥石流, A 正确;其他因素均非主导因素。故选 A。 2.由于火山泥石流的碎屑物多由火山喷发带来,因此火山泥石流气体较多,温度较高,且碎屑物颗粒较 小,①③正确,②错;泥石流的运动速度与泥石流的规模、区域地形坡度等均有关系,所以该区域的火山 泥石流运动速度不一定比我国西南地区的暴雨泥石流更慢,④错。故选 A。 3.根据图乙舍维留奇火山新、老火山口的位置以及图乙中的方向指示标可知,其火山泥石流形成后的流 动方向最可能为西南方向,故选 D。 【点睛】 泥石流按照成因大致可分为暴雨泥石流、 溃决洪水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 冰雪融雪泥石流和火山泥石流等。 严格地讲, 火山泥石流仅指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泥石流, 但是一般将和火山现象相关的泥石流笼统地称为火 山泥石流。 6.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抑制全球变暖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读“地表碳循环示意图”(如图) ,回答下列各题。 1.人类影响大气中 CO2 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地表碳循环的主要作用是 A.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B.导致海平面上升 C.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 1.B 2.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等相关知识。 1.人类主要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B 选项正确;图中①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 ③表示火山活动过程中向大气中释放的二氧化碳, ④表示有机物残体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了二氧 化碳,均不是人类活动影响二氧化碳的环节, ACD 错误。所以选 B。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和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 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在经过一定的地质时间形成化石能源, D 选项正确;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减轻了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与地表碳循环无关, A 错;地表碳 循环是自然过程, 如果不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能源导致排放的二氧化碳过多, 整个地表碳循环应该是一个 平衡的转化过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会增多就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也不会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吸收, BC 错误。所以选 D。 7.种桑养蚕、织锦剌绣,丝绸生产技术曾被中国长期垄断。由于其编制技术是一种复杂的工艺,有深厚 的文化底蕴;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被誉为 “东方绚丽的朝霞 ”,曾是价值昂贵的服 饰用料,是西方各国长期从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之一。但随着殖民主义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到来,近代西方 各国输入量迅速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桑树广泛分布于辽河、黄河中下游、江淮和珠江各流域。桑树属于 A.针叶林 B.阔叶林 C.雨林 D.常绿林 2.近代西方各国从中国输入丝绸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技术的引进 B.新产地的出现 C.服饰用料多元化 D.贸易保护盛行 3.中国传统刺绣是指在丝绸上用针线手工绣制装饰图案,但目前多由电脑控制的机器进行批量生产。导 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劳动力成本上升 B.机械自动化的普遍运用 C.手工技艺缺乏传承 D.生产质量标准化的推行 【答案】 1.B 2.C 3.A 【解析】 【分析】 1.由题目可知桑树的分布地区主要是温带和亚热带,主要以落叶和常绿阔叶林为主。且桑树属于多年生 落叶阔叶型乔木或灌木, B 正确。针叶林主要在寒带地区和温带高海拔地区, A 错;雨林主要在热带地区, C 错;桑树在冬季落叶并不是常绿林, D 错。 2.古代服饰用料单一,原料主要依靠棉、麻、丝等农产品,而且丝绸制品在古代属于高档服装用料,为 贵族所追捧,而现代有了化纤等技术,使服饰用料逐渐多元化,对丝绸等依赖降低, C正确; ABD 错。 3.手工刺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效率低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劳动力成本上升,而电脑控制机 器刺绣则可以批量生产,大大提高效率,且节约劳动力成本, A 正确; BCD错。 8.4 月 11 日 15:15(当地时间) ,一架飞机从英国伦敦西思罗国际机场起飞,约 11 小时后到达上海浦东 国际机场,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A. 12 日 2:15 B.12 日 10:15 C.12 日 11:15 D.13 日 2:15 【答案】 B 【解析】 【详解】 伦敦当地时间 4 月 11 日 15:15 即 0 时区 4 月 11 日 15:15,此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4 月 11 日 23: 15,约 11 小时后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4 月 12 日 10:15 ,B 正确, ACD错误。 故选 B。 9.上海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影响科创中心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 C.交通运输 D.科技水平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 结合工业的主导因素进行分析可知,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要涉及高新技术 产业, 而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核心影响因素为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据此判断 D 正确, 而土地 资源、交通运输属于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础设施方面,不是主要的区位因素,影响科技创新方面的劳动力应 为高素质的劳动力即高科技人才,据此判断 ABC错误,故选 D。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鸮( xi āo )鹦鹉是夜行性鹦鹉,不会飞行,属草食性,吃原生的植物、种子、果实,身上会发出一 种特殊味道的香气。雄性鸮鹦鹉求偶时能发出响亮而刺耳的叫声,只选择在食物丰盛的年份求偶。鸮鹦鹉 遇到惊吓或遭遇人类时,通常一动不动,有时也会及时爬到树上,又试图从树上飞下来。 鸮鹦鹉曾经在新西兰全境广泛分布,自从人类活动日渐频繁后,尤其是野兔、猫及大量鼬科动物(如 雪貂,肉食性,夜行性)被引进北岛及南岛之后,鸮鹦鹉的数量大幅下降,属极危物种。新西兰于 1989 年开始了 “复育计划 ”,把南岛、北岛及斯图尔特岛上的野生鸮鹦鹉逐步运往离岸较远的其他岛屿。图甲 为 2007 年鸮鹦鹉在新西兰分布示意图;图乙为新西兰鸮鹦鹉数量变化曲线图 (1)据图甲,说明 2007 年鸮鹦鹉的空间分布特点。 (2)据图乙,分析 1989 年以前野生鸮鹦鹉数量变化特点并分析变化趋势的原因 (3)根据图文材料,试提出保护鸮鹦鹉的有效措施。 【答案】 (1)分布范围较广阔,南岛和北岛均有;南岛分布范围更大;多位于山区。 (2)总体呈下降趋势;先快后慢。鸮鹦鹉只在食物丰盛的年份繁育后代,繁殖速度慢;人类生产活动侵 入周边岛屿,野兔及牲畜啃食草地及森林,使食物来源减少;鸮鹦鹉很容易和人类遭遇,造成误伤;鸮鹦 鹉习性特殊(身上有特殊味道,叫声刺耳)并且抵御能力弱,易被家猫、流浪猫大量捕食。 (3)在离岸更远的小岛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渗入;防止鼬科动物潜入保护区或山区; 实行人工繁育鸮鹦鹉工程,待成体后放归自然保护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鸮鹦鹉为切入点, 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方法, 分析鸮鹦鹉数量减少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 【详解】 (1)空间分布的描述防疫一般是采用总分的情况。总体来看鸮鹦鹉,分布范围交广,南北岛都有。分: 从图中可以看到,鸮鹦鹉主要分布在岛屿中部的山区,其中南岛分布范围更广。 (2)从图中可以看到, 1989 年以前野生鸮鹦鹉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先快后慢。材料提到鸮鹦鹉只选择 在食物丰盛的年份求偶,繁衍速度慢;人类活动日渐频繁后,尤其是野兔啃食草地及森林,使食物来源减 少;鸮鹦鹉习性特殊(身上有特殊味道,叫声刺耳)并且抵御能力弱,易被家猫、流浪猫大量捕食,使鸮 鹦鹉数量减少。 (3)材料提到把野生鸮鹦鹉逐步运往离岸较远的其他岛屿,设立自然保护区。鸮鹦鹉的繁殖能力较低, 因此可以通过人工繁育的方式,待成年后再放回大自然。防止鼬科动物潜入保护区或山区。 【点睛】 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方法: 描述的角度:疏密 +数量 +极值 +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 多,哪少) ;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 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 )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 ( 如城市等级 ) , 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 11.通过智能电网数据实时了解一个城市每个功能区的用电负荷曲线 , 可以推断其用地性质。下图为一个 城市某功能区的某日用电负荷曲线。图示反映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文教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风景区 【答案】 B 【解析】 【详解】 由图示可知,用电负荷最大是在 18:00 -22:00 间,这个时间段是人们下班在家休闲时间,该功能区最可能 是住宅区。故 B 正确。文教区、工业区、风景区是人们上班、上学或者游览的地方,用电负荷最大值往往 在白天,与图示不符,故 ACD错误。 故选 B 【点睛】 住宅小区也称“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支线 ( 如河流 ) 划分,并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 地段。住宅小区一般设置一整套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专业服务设施和管理机构。 12.下图为“上海、北京、天津 2005~2010 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人口净迁入率 为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图中反映的人口变化对三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A.加剧交通拥堵 B.扩大人口容量 C.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D.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和城市,试题难度较易。 【详解】 读图可知,北京、上海、天津人口净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加率都大于 0,人口增长快,加剧交通的拥堵, A 正确;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科技水平、对外开放度和消费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相比, 当地人口在增加,人口的合量容量不会增大, B 错;第一产业是农业,外来人口多,主要是进入城市务工 的,不是从事农业生产的, C 错;进入北京、上海的外来人口,多为青、壮年,不会加剧老龄化, D 错。 综上可知,选 A 。 13.如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某区域地形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 a、b 溪流或水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的图示河段落差可能为 60 m B. a 由北向南流 C.b 可能是一条人工水渠吗 D.a 注入 b 2.暴雨发生时,甲乙丙丁中最易被侵蚀的地点及原因是 ( ) A.甲地 凹岸 B.乙地 凸岸 C.丙地 凹岸 D.丁地 凸岸 【答案】 1.C 2.C 【解析】考查等高线地图及地图知识。 1.图示等高距是 20 m,a 河段区间海拔高差是 20~60 m,A 错;河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 a 河由东南向 西北流, B 错; b 河没有穿过等高线,其两侧高度一致,可能是人工水渠, C 正确; a 由东南向西北流, 是干渠的支流,不是注入干渠的, D 错。故选 C。 2.甲乙丙丁四地,只有甲与丙在曲流处,暴雨发生时,直河流排水较快,而曲流处排水不畅;凹岸最易 被侵蚀,丙位于凹岸;凸岸主要是堆积作用,甲位于凸岸。故选 C。 14.2017 年 6 月 24 日 6 时左右,四川省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造成河道堵 塞 2 千米, 100 余人被掩埋。下图为新磨村附近等高线地形图。诱发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 坡的自然因素可能是( ) A.岩石破碎 B.冻融作用 C.矿山开采 D.连续性降雨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 动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当地岩石破碎是形成砾石堆垮塌性 滑坡的条件,地质时期就是这样,不是诱发因素, A 不符合题意;题意表明,这次滑坡发生在 2017 年 6 月 24 日 6 时左右,没有明显的冻融作用变化,因此不是这次滑坡的诱发因素, B 不符合题意;当地没有 矿山开采, C不符合题意;位于岷江上游的茂县一带,从六月中旬便大雨不断,因此连续性降雨是诱发新 磨村突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的自然因素, D 符合题意。故选 D。 【点睛】 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 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 (泄 )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 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许多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 之后, 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 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 一般讲, 滑坡体越松散、 裂隙越发育、 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 15.冬雨率指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单位: %)。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冬季降水量东南部为最大 B.冬季降水量北部东西向差异小 C.冬雨率的变化西部差异大 D.冬雨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冬雨率的变化深受地形的影响 B.南部冬雨率大是受副高影响时间长 C.西部冬雨率的变化深受受流的影响 D.北部冬雨率小是受西风影响时间短 【答案】 1.D 2.B 【解析】 【分析】 1.图中等值线表示冬雨率,冬雨率指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而不是冬季降水量的多少, A、 B错误;西部等值线稀疏,东部等值线密集,说明西部冬雨率的变化较小, C错误;根据数值的变化可判 断冬雨率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正确。故选 D。 2.根据冬雨率的概念,冬雨率越高说明冬天降水越集中,其它季节降水较小,冬雨率较低说明降水季节 分配均匀,由图可知冬雨率应由东南向西北北递减,而北部冬雨率较低的原因是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 集中程度低,南部冬雨率较高的原因是受西风影响时间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时间长。冬雨率大致 呈现南北变化,与地形和洋流之间没有关系。故选 B。 16. 近年来全球绿化面积正在扩大。气候变暖和 CO2 施肥效应(是指 CO2 浓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 助长作用)是主要成因。数据表明 , 地球植被面积的扩大 , 主要归功于中国和印度。中国的绿色面积增长中 有 42%是森林 ,32%是农业用地。印度的绿色面积增长中 82%是农业用地 , 森林增长面积仅为 4.4%。 据此 , 完成下面小题 1.对全球绿化面积进行监测主要借助 A. 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2.中国森林面积增长快 , 主要得益于 A.气候变暖和 CO2 施肥效应 B.国家战略和持续植树造林 C.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D.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增强 3.印度农业用地对绿化面积增长贡献大 , 主要原因是 ①农业技术先进 ②农业复种指数高 ③农业集约化经营 ④耕地面积有限 , 精耕细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A 2.B 3.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 1.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手段,主要是监测功能,因此绿化面积监测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 术, A 正确。 GPS主要定位导航, GIS主要是分析、查询、模拟等功能,“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 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都没有监测功能。故选 A。 2.从材料对比可知, 中国的绿色面积增长中有 42%是森林 ,32%是农业用地, 而印度的绿色面积增长中 82% 是农业用地 ,森林增长面积仅为 4.4%,中国森林面积增长快与政策有关,即国家战略和持续植树造林。气 候变暖和 CO2施肥效应是外因,不能起决定作用。我国耕地有限,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不符合国家策略, 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只能保护,对森林面积增加影响小。故选 B。 3.印度经济落后,农业技术不先进,位于热带地区,农业复种指数高,农业集约化经营,印度耕地面亚 洲最大,②③正确,故选 C。 17. 东西向的南岭,由多条近似南北向的山岭组成,有山不连脉。分水岭低矮狭窄,局部有向北 移的趋势。下图为南岭地区山脉、河流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南岭有山不连脉的主要原因是 A.先后不同方向的挤压运动 B.岩石疏松风化的结果 C.地质时期冰川侵蚀作用强 D.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 2.南岭的分水岭局部有向北移的趋势是因为 A.北坡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B.南坡河流溯源侵蚀强 C.北坡植被茂密,坡面侵蚀弱 D.南坡水多坡面侵蚀强 3.南岭以南地区的水果运往北京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 【答案】 1.A 2.B 3.B 【解析】 1.南岭是东西向的山脉,地壳先后受到不同方向的挤压形成。故选 A 。 2.南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南岭的南坡为迎风坡,降水更加丰富,南 坡的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导致山脊线北移,故南岭的分水岭局部有向北移的趋势。综上所述,故选 B。 3.南岭以南的水果运往北京的主要交通运输方是铁路,因为靠近京广铁路,运输便利。公路和航空运输 成本高;海运运速慢,易腐烂,且不能直达。综上所述,故选 B。 【点睛】 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这个地区的山脉有南岭、台湾山脉、武夷山、巫山、大别山、大巴山。 18. “ 太平洋垃圾岛 ” 是指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之间的海域上漂浮的垃圾带, 以塑料 垃圾为主,覆盖面积超过 160 万 km2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在此发现有大量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最可能源自 A.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B.美国夏威夷群岛 C.日本东海岸 D.加拿大西海岸 2.该垃圾岛会 A.加剧全球变暖 B.增加海洋气象灾害 C.影响洋流流向 D.威胁海洋生物生存 【答案】 1.C 2.D 【解析】 1.材料信息表明, “太平洋垃圾岛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之间的海域上。该垃圾岛的物质应由 洋流运动带入并汇集而成,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岸洋流向南流, 不可能把垃圾反向带到加利福尼亚州和夏 威夷之间的海域上,排除 A。美国夏威夷群岛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没有位于洋流主要流经地区,产生木质 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的可能性小, 排除 B。日本多地震和海啸, 为了减轻地震伤害, 沿海地区多木质房屋, 日本汽车拥有量大,发生海啸时容易把日本东海岸的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带入海洋,再由日本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带入垃圾岛所在区域, 因此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最可能源自日本东海 岸,选项 C符合题意。加拿大西海岸的洋流主要向北流,不流向垃圾岛,一般不会把垃圾带入垃圾岛,排 除 D。故选 C。 2.材料信息表明,该垃圾岛主要由塑料垃圾为主,不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不会加剧全 球变暖, A 错误。该垃圾岛不会促进生成灾害性的天气系统,因此不会增加海洋气象灾害, B错误。洋流 流向主要由风力和补偿作用而推动,垃圾岛可能会影响洋流在局部水域的流速,但对洋流流向影响不大, 排除 C。垃圾岛会释放许多污染物质,影响水质;垃圾岛会影响海水的光照条件;垃圾岛会影响海洋水气 交换,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使得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威胁,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 D。 19. 公元 641 年,造纸术随文成公主进藏传入藏区,但造纸术传入的前几年却在这雪域高原 “水 土不服 ”。经探索实践,造纸术与藏区的狼毒草 ( 西藏广泛分布的草本植物,毒性较大 ) 结合形成了独特的 藏纸工艺。狼毒纸传统的手工制作过程有 11 道工序 : 采料、泡洗、锤搗、去皮、撕料、煮料、捶打、打浆、 浇造、日光晾干、掲纸,一道出错整张就会废掉 . 目前,狼毒纸是藏区重要经文抄写及印刷的主要用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纸术在雪域高原“水土不服”主要指 A.造纸缺乏原料 B.用纸需求量小 C.造纸技术门槛高 D.藏区文化迥异 2.藏区重要经文抄写及印刷采用狼毒纸,是由于狼毒纸 A.生产量大 B.保存时间长 C.生产工艺独特 D.平整而美观 3.雪拉村是一千多年前狼毒纸的发源地,这里的人曾经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这门手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 选择放弃,主要是由于 A.原料匮乏 B.制作过程对人体的危害大 C.制作工艺复杂,产量低 D.现代工业造纸的冲击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由于华北地区与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植被类型不同,原来在华北地区造纸用的植物,在雪域 高原并没有,因此造纸缺乏原料,导致造纸术在雪域高原 “水土不服 ”,选项 A 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显示, 藏区需要大量抄写经文的纸张,因此用纸需求量小不是导致“水土不服”的原因,排除 B。人工造纸技术 难度不大,当时已经有成熟的造纸技术,造纸术已经传入青藏高原,排除 C。藏区文化并不抵制造纸术, 因此藏区文化迥异并不是导致造纸术在雪域高原“水土不服”的原因,排除 D。 2.藏区重要经文是需要保存很久的文献,这些经文抄写及印刷采用狼毒纸,是由于狼毒纸保存时间长, 选项 B 符合题意。狼毒纸主要是传统手工制作,且制作工艺复杂,因此生产量不大,排除 A。狼毒纸的生 产工艺独特,但不是成为藏区重要经文抄写及印刷的主要用纸的原因,排除 C。与现代工业造纸相比,手 工制作的狼毒纸不可能更平整而美观,排除 D。 3.狼毒纸的原料是狼毒草,材料信息表明,狼毒草是西藏广泛分布的草本植物,因此原料匮乏不是当地 人放弃的原因,排除 A。狼毒纸制作工艺比较成熟,制作过程通过工艺规避了对人体的危害,排除 B。题 意表明,这里的人曾经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这门手艺,因此制作工艺复杂不是当地人放弃的主要原因,排除 C。雪拉村是一千多年前狼毒纸的发源地,这里的人曾经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这门手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 选择放弃, 主要是由于现代工业造纸比狼毒纸品种多、 成本低, 市场竞争力强, 狼毒纸受到冲击, 选项 D。 20. 非农就业率指第二、三产业就业率之和。 NU比是非农就业率与城市化率的比值,是目前国 际上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性研究的重要指标。 NU比小于 1.2 ,说明城市化发展超前于工业化, NU比 大于 1.2 ,说明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下图为 2006~2015 年天津市城市化率、第二产业就业率、第三 产业就业率、非农就业率统计。 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曲线①表示天津市的 A.非农就业率 B.城市化率 C.第二产业就业率 D.第三产业就业率 2.2015 年天津市城市化发展状况为 A.城市化速度快水平低 B.城市化处于后期阶段 C.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D.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 3.能有效缓解天津市城市化问题的措施是 A.加快城市化发展速度 B.降低非农就业率 C.降低第二产业就业率 D.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答案】 1.A 2.D 3.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考查城市化及其问题的解决措施。 1.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结合材料,由题可知,非农就业率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率之和,根据图中 曲线判断,曲线①的数值正好是曲线③④之和,故可以判断,图中曲线①表示天津市的非农就业率。故 A 正确, BCD错误。故选 A。 2.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由上题可知,曲线②为城市化率。由题可知, NU 比是非农就业率与城市化率的 比值, 2015 年天津市 NU 比是 92.6÷82.6≈1.1,NU 比小于 1.2,说明城市化发展超前于工业化。故 D 正 确, ACD 错误。 3.由上题可知,天津市城市化发展超前于工业化,加快农业产业化,使得农村劳动力剩余,转而从事非 农产业,使得非农产业就业率提高,从而提高 NU比, D正确;加快城市化发展速度会降低 NU比,加剧天 津市城市化问题, A 项错误;降低非农就业率会降低 NU比,加剧天津市城市化问题, B 项错误;降低第二 产业就业率不利于经济发展, C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 D。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当前,珠海正在谋划建设一批城市 “打卡 ”目的地,其中包括, 在情侣路沿线建设一座观光塔, 可一塔观三地, 观山、 看海、 俯瞰港珠澳大桥。 擦亮港珠澳大桥、 情侣路、 万山群岛、横琴长隆四张旅游名片,扩大旅游产品供给,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和生活体验。 (大 部分国内的游客都喜欢 “打卡式 ”旅行,打卡, 并不意味着认可, 更不代表认同或满意。 仅仅是 “我看到、 我来过、我拍过、我走了 ”。 简述珠海进行“打卡”目的地的建设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 增加旅游资源数量, 丰富旅游资源种类, 扩展旅游线路, 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 扩大客源市场, 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旅游设施建设和交通条件改善。 【解析】 【详解】 主要从旅游资源、旅游线路、知名度、旅游市场、旅游收入等方面考虑。该题目中等难度,解答此题,关 键在于掌握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发育了大片沼泽,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从地形角度说明黄河源区沼泽形成的原因。 【答案】该地南部高山上有冰川积雪,冰雪融水量大;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位地势平 坦开阔,不易排水;位于青藏高原,地下有永久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答案中没有地形原因不得分) (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涉及沼泽的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表述能力。 【详解】 据图所知该地南部、北部高山上有冰川积雪,夏季气温升高时,冰雪融水量大;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海 拔高气温低, 蒸发弱; 地势相对平坦开阔, 不易排水; 位于青藏高原, 地下有永久冻土, 地表水不易下渗。 河流支流多,集水面积大。 【点睛】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其类型多样,因而成因也多样。一般来说是因蒸发量小于降 水量,且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除此之外,热带地区还因降水丰富,排水不畅形成湿地, (如印尼)高 原地区。还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且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于易 积水的低洼处易形成湿地(如青藏高原) 。高纬度地区还因气温较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并且气温 低蒸发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也易形成湿地(如东北三江湿地) 。 23.(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普吉岛热带风光迷人 , 旅游资源丰富 , 被称为 “安达曼海上的一颗明珠 ”。北欧居民喜爱 “日光浴 ”, 每年圣诞期间 , 大量的北欧游客云集普吉岛。下图示意普吉岛位置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分析圣诞期间普吉岛吸引大量北欧游客的原因。 【答案】北欧正值圣诞长假,居民有闲暇时间;北欧居民收入高,可满足国际旅游的资金需要;北欧时值 冬季,气温较低,多雨雾天气,普吉岛地处热带,气温适宜(避寒) ;北欧纬度高,冬季日照时间较短, 普吉岛地处低纬度,日照时间较长;普吉岛位于东北季风背风坡,降水少,光照充足;普吉岛热带风光和 海岛异域风情 (或旅游资源品质高 ) 对北欧游客吸引力大。 【解析】 【详解】 从旅游时间看,北欧正值圣诞长假,居民有闲暇时间。从经济条件分析,北欧居民收入高,可满足国际旅 游的资金需要。从气候角度分析,北欧时值冬季,气温较低,普吉岛地处热带,气温适宜。北欧纬度高, 冬季日照时间较短, 普吉岛地处低纬度, 日照时间较长。 普吉岛位于东北季风背风坡, 降水少, 光照充足。 从资源特点分析,普吉岛热带风光和海岛异域风情,旅游资源品质高,对北欧游客吸引力大。 24. [ 选修 3:旅游地理 ]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峨眉山是我国佛教文化名山之一, “佛光 ”是其著名奇观,公元 63 年首次被发现。 “佛光 ”看 上去像是一个五彩的光环,中间显现出观者的身影,且人动影随、人去环空。佛家认为 “佛光 ” 是菩萨头 轮放射出来的吉祥之光,其实 “佛光 ”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叫做 “日晕 ” ,是阴沉天气时,强烈阳光 照射云雾表面后形成的一种衍射现象。峨眉山 “佛光 ”每月均有出现,最多时全年可达 100 次左右,但每 次持续时间均较短。 说明峨眉山“佛光”被游客广泛关注的理由。 【答案】佛光是罕见的气象奇观,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佛光作为自然奇观与峨眉山佛教文化 融为一体,二者融合度高;观赏佛光迎合了游客猎奇和祈福的心里需求;峨眉山佛光出现频率高、发现历 史久,影响广泛,知名度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佛教文化名山——四川峨眉山为背景设置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题中信息表明,佛光是罕见的气象奇观,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图中信息表明,峨眉山是我国 佛教文化名山之一,佛光作为自然奇观与峨眉山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对旅客吸引力大;佛光在其它地区比 较少见,观赏佛光迎合了游客猎奇和祈福的心里需求;材料信息表明,峨眉山“佛光”每月均有出现,最 多时全年可达 100 次左右,佛光出现频率高、发现历史久,影响广泛,知名度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