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清北组)
高二北大班十二月地理试卷月考 范围:湘教版必修三全本(占比30%)+北斗区域地理第二部分世界地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亚洲)第二节(非洲) 以及 亚洲非洲包含的地区和国家(占比70%) 题型:高考题型 时间:90分钟(100分)中易比例 4:6 一、单选题(共40个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 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原因不包括( ) A. 人多地少 B. 山地多平原少 C. 农村人口比重大 D. 经济发达 2. 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B. 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 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 D. 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 3.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在世界多地兴建了农业开发基地,下列地区中,最不可能成为中国海外屯田目的地的是( ) A. 俄罗斯 B. 巴基斯坦 C. 泰国 D. 澳大利亚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本题考查日本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苏丹自然环境特征,农业发展的条件。 【1题详解】 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是因为日本人多地少,包括A。山地多平原少,包括B。经济发达,有海外屯田的能力,包括D。日本城市化水平高,农村人口比重小,不包括C,选C。 【2题详解】 苏丹热带草原气候区面积广,降水较多,水资源较充足,A错。位于热带,气温年较差小,B错。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C对。东南部属于高原地形,面积广阔,D错。故选C。 【3题详解】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人多地少,且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小,农业发展自然条件较差,故不适合建设农业基地。故选B。 2017年4月10日,来自西亚的14万吨原油在缅甸马德岛卸载,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中缅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步入新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4. 中缅输油管道建设的积极影响有( ) A. 改善云南大气质量 B. 保护缅甸生态环境 C. 加强我国能源安全 D. 改善缅甸能源结构 5. 关于缅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南高北低 B. 河流有明显的凌汛现象 C. 全年高温多雨 D. 西南季风带来丰富降水 6. 关于海上油污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在分解过程中释放氧 B. 油污使海兽皮毛丧失保温功能 C. 油膜粘住大量的鱼卵 D. 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 【答案】4. C 5. D 6. A 【解析】 【4题详解】 中缅输油管道建设,增加我国石油进口渠道,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积极影响有加强我国能源安全,C对。输油管道建设使能源供应稳定,不能改善云南大气质量,A错。埋设管道可能破坏植被,破坏缅甸生态环境,B错。管道从缅甸经过,石油主要输送中国,改善缅甸能源结构作用不是主要意义,D错。 【5题详解】 结合河流流向,缅甸的河流自北向南流,地势北高南低,A错误。河流位于热带,没有凌汛现象,B错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C错误。西南季风带来丰富降水,D正确。 【6题详解】 海上油污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是油污使海兽皮毛丧失保温功能,B正确。石油在分解过程中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不能产生氧气,A错误。可能油膜粘住大量的鱼卵、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C、D正确。 点睛:中缅输油管道建设,增加我国石油进口渠道,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积极影响有加强我国能源安全。缅甸的河流自北向南流,地势北高南低。热带没有凌汛现象,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富降水。 读“亚洲地形剖面(沿30°N)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7. 若乙正处于两大洲分界线,则乙(图中最西端)为() A. 霍尔木兹海峡 B. 土耳其海峡 C. 直布罗陀海峡 D. 苏伊士运河 8. 图中阿拉伯半岛河流极少,其主要原因是() A. 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蒸发大 B.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降水少 C. 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高温少雨 D.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伏旱严重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乙在阿拉伯高原的西侧,若乙正处于两大洲分界线,乙是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界线,故D正确;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不是亚洲西部的两大洲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洲界线,地处小亚细亚半岛西侧,纬度在40°N附近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题详解】 阿拉伯半岛地处副热带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蒸发旺盛,难以形成河流,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下图为纳米比亚位置示意图。纳米比亚沿海广泛分布着仙人掌等耐早的“多肉植物”纳米比亚内陆的辛巴族人保留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穿上衣,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和头发上,他们被称为“红泥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纳米比亚沿海地带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是因为这里 ①河流入海口附近土壤肥沃 ②夜间气温低有利水汽凝结 ③沿岸寒流使空气湿度较大 ④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0. 辛巴族人涂抹红土的主要原因是 ①抵御烈日暴晒 ②防止疾病传播 ③夜间保持体温 ④防止蚊虫叮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9. C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纳米比亚气候干旱,晴天多,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夜晚西部沿海地区气温较低,利于水汽凝结,故②正确;沙漠地区,无河流,沿岸附近土壤贫瘠,故①错误;沿岸寒流降温,沿海地区近地面空气的水汽遇相对寒冷海面易凝结,从而使空气湿度较大,故③正确;光照充足,蒸发量大,缺乏水分,植物光合作用弱,故④错误。结合选项,C项正确。 【10题详解】 该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辛巴族人涂抹红土可以抵御烈日暴晒,故①正确;对防止疾病传播作用不大,故②错误;涂抹红土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利于夜间降温期间保持体温,故③正确;涂抹红土减少暴露在外的皮肤,可以防止蚊虫叮咬,故④正确。结合选项,C项正确,A、B、D项错误。 下图表示孟加拉国某小岛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当地农民开发岛上土地,并争取种植面积的最大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小岛可能属于 A. 大陆岛 B. 沉积岛 C. 珊瑚岛 D. 火山岛 12. 当地农民大力开发岛上土地可能是因为 A 临河靠海,水运便利 B. 经济发达,农业技术水平高 C. 人口密集,人地压力大 D. 条件优越,自然灾害少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该小岛位于河流入海口,恒河水量大,下游地势平坦,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形成沉积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交通运输影响的是大规模商品农业的发展,而江心洲的产出即使是商品性农产品,受面积限制总产量也不会很大,因此受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A错误;种植业的发展不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B错误;孟加拉国人口密集,人地压力大,闲置劳动力多,江心洲作为荒地,土地租金低廉,C正确;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易涝易旱,自然灾害频繁,D错误。故选C。 【点睛】恒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恒河下游的孟加拉国人口密集。 下图为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和某季节的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该经线及附近的地形特征是 A. 以高原、盆地为主 B. 山高谷深,崎岖不平 C. 东西高,中部低 D. 北部多火山、地震 14. 甲、乙、丙三地中 A. 甲和乙都为热带草原气候 B. 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 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 D. 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 15. 此季节 A. 甲地高温少雨 B. 乙地草木枯黄 C. 丙地森林茂盛 D. 丁海区台风频繁 【答案】13. A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20°E经线和赤道交汇处为刚果盆地.故图中是非洲大陆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结合剖面线,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为主,A对;高原上相对高度较小,地形较平坦,故B错;南北高,中部低,C错;20°E经线不穿过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主要是撒哈拉沙漠,火山、地震少,D错。故选A。 【14题详解】 结合图中纬度的分布可知:甲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丙地热带沙漠气候。故D正确。 【15题详解】 据图中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相对向北移,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甲地温和多雨,A错;乙地处于南半球,此时为干季,草木枯黄,B正确:丙地炎热干燥黄沙漫漫,C错,丁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无台风,D错。 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有关图示地区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 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 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图中腹地通过 ④图中有4国同我国相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④③④ D. ②③④ 17. 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乌兹别克斯坦,银矿丰富,有“白金之国”之称 B. 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C. 图中地区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D. 图中除了西临里海外,其余三面临海 18. 图中平原地区种植业规模的扩大,对L湖产生的影响是 A. 过度灌溉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湖岸线向湖心后退 B. 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严重 C. 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湖泊淤积严重,面积萎缩 D. 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萎缩 19. “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土壤表层积聚的盐分 ②湖泊萎缩露出的湖底中的盐分 ③盐矿生产中产生盐尘 ④强风所带来的北冰洋中的盐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6. A 17. C 18. A 19.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亚。 【16题详解】 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分析,中亚五国中有三国与我国相邻,而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不是我国的陆上邻国。所以只能选A。 【17题详解】 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之称,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以温带草原、荒漠为主,属于亚洲内陆,不临海,A、B、D错,深处内陆,气候干旱,多是内流湖、内流河,C正确。 【18题详解】 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湖岸线后退,而该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状况不明显,化肥也无法到达湖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围湖造田是淡水湖区的问题,故选A。 【19题详解】 沙尘暴“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来源于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图中湖泊为咸海,是咸水湖,盐度高,故选A。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下题。 20. 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 50mm B. 150mm C. 200mm D. 250mm 21. 【小题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2. 【小题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 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 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20. A 21. B 22. D 【解析】 死海附近地区再一次出现在了高考的试卷上,也再一次验证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区域地理不是轮流坐庄,想考哪就考哪,没有概率,一切以能力立意。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再结合降水量,确定该区域应为地中海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带。 【20题详解】 本题的关键词是“夏季”,不管甲地是地中海气候还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的降水量都会很少。这是我找到的以色列某地的气候资料,情况确实如此。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径流量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所以建水库调节径流不如海水淡化有效,何况西亚的海水淡化是卓有成效的,还有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十分先进和普遍。 【22题详解】 本题的D选项水到渠成,是很明显的答案。 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南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全岛由火山岩构成,植被覆盖率高。下图为马达加斯加位置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构成马达加斯加岛的岩石主要是( ) A. 花岗岩 B. 石灰岩 C. 玄武岩 D. 片麻岩 24. P地所处的自然带有可能是( ) A. 热带荒漠带 B. 热带雨林带 C. 热带草原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5. 下列对马达加斯加岛上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含沙量大 B. 水系呈向心状 C. 以雨水补给为主 D. 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答案】23. C 24. B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南部,全岛由火山岩构成,因此该地的岩石多是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出地表,经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玄武岩,故答案选C项。 【24题详解】 P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大量的水汽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故答案选B项。 【25题详解】 马达加斯加岛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的含沙量较小,A错误;该岛屿中间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B错误;该地降水较多,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C正确;该岛屿的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D错误。故答案选C项。 下图是沿20°N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关于甲、乙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均位于印度洋板块 B. 气候形成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C. 均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 D. 地形均以高原为主,地势北部高、南部低 27. 关于乙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世界主要的小麦产区 B. 现代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C. 河流均源自中国,注入阿拉伯海 D. 扼亚洲与大洋洲之间的过渡地带 【答案】26. B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地形剖面特征判断,甲地形区位于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地形以高原为主,是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乙地形区位于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属亚欧板块,不是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两地都是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乙地形区位于中南半岛,是世界主要的水稻产区,A错误;乙地形区地势不够高,没有现代冰川侵蚀,外力以流水作用为主,B错误;河流大多源出中国,注入孟加拉湾或太平洋,C错误;扼亚澳之间的过渡地带,战略地位重要,D正确。故选D。 【点睛】 中南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海,属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为东亚大陆与群岛之间的桥梁。中南半岛气候湿热,植被繁茂,半岛的主要河流及山脉为中国所延伸过来,故有“山同脉,水同源”之说。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8. 该地河流的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其成因主要是 A. 海浪侵蚀作用 B. 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 C. 流水冲积作用 D. 人类不合理活动 29. 近年来,A国的主要经济支柱是( ) A. 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 B. 文物、运河、侨汇和旅游 C. 铁矿、运河、侨汇和旅游 D. 石油、运河、铁矿和旅游 【答案】28. B 29. A 【解析】 试题分析: 【2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河流为尼罗河,主要位于干旱地区,因此主要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所以B正确。 【2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A国为埃及,主要经济支柱主要包括石油、侨汇、旅游、运河四方面,所以A正确。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我国南方的红壤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0. 从上图可知,在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现象最严重的区域是 A. 植被覆盖率高、坡度大的区域 B. 植被覆盖率低、坡度小的区域 C. 植被覆盖率高、坡度小的区域 D. 植被覆盖率低、坡度大的区域 31. 导致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植被覆盖率下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道路交通建设导致植被破坏 B.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导致植被破坏 C. 人地关系紧张,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D.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潜水面下降,导致植被枯死 【答案】30. D 31.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南方的红壤丘陵山区植被覆盖率下降的原因及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在一定坡度范围内随植被覆盖率降低,全年土壤侵蚀量增大;坡度大,水流急,冲刷能力强,故水土流失现象最严重的区域是植被覆盖率低、坡度大的区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1题详解】 由材料“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可知,山区道路较稀疏、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主要在平原地带,其对植被影响小,AB错误,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壤盐渍化;过度抽取地下水,使潜水面下降,导致植被枯死概率较小,D错误;因人口增加,人地关系紧张,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植被覆盖率下降主要人为原因,C正确。故选C。 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2. 形成图中沙丘的地质作用是 A. 物理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风力沉积作用 D. 流水沉积作用 33. 下列属于草方格沙障主要功能的是( ) ①降低风速,利于沙丘固定 ②截留水分减少蒸发,利于植被成活 ③提高植被覆盖率,美化环境 ④增强吸收地下水能力,增加降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4. 影响图中水泵房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①聚落 ②铁路 ③人工植被 ④河流 ⑤农业用地 ⑥草方格沙障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答案】32. C 33. A 34. B 【解析】 【32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风力强劲,风的沉积作用形成沙丘,故C正确。 【33题详解】 西北干旱地区降水稀少,风力强劲,道路两边铺设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大摩擦,降低风速;利于沙丘固定和截留水分,减少蒸发,利于固沙植被成活,因此①②项正确;草方格沙障利用的是枯草,不能增强吸收地下水能力,因此③④项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 【34题详解】 读图可知,水泵房靠近河流、农业用地或聚落,故B正确。 网上销售和购物的兴起,为顾客足不出户提供了便利,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商品由商家第一时间送往用户手中是检验服务效益的主要标志,也成为各商家激烈角逐的核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5. 通过手机APP或电脑可以方便查询所购商品的位置和物流信息,采用的技术是 A. GIS和GPS B. GPS和RS C. RS和GIS D. 数字地球和GIS 36. 网购业务的快速兴起,主要利益于 ①生产方式的改变 ②市场需求的扩大 ③信息技术的发展 ④人口老龄化加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35. A 36. D 【解析】 【35题详解】 通过手机APP或电脑可以方便查询所购商品的位置,对商品进行定位,需要GPS的定位功能。查寻物流信息,采用的技术是GIS的查寻功能。A对。RS 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数字地球功能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实现网络上流通共享,B、C、D错。 【36题详解】 网购业务的快速兴起,与生产方式的改变无关,①错。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的扩大,②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购提供的可能,③对。人口老龄化加重与网购无关,④错。D对,A、B、C错。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8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下图为“鲁尔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7. 鲁尔区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是 A. 重工业比重降低 B. 钢铁工业比重升高 C. 第三产业比重降低 D. 化学工业比重降低 38. 有关鲁尔区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迁入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 B. 煤、铁企业规模普遍缩小 C.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D.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答案】37. A 38. B 【解析】 【37题详解】 从三角坐标图来看,①点的钢铁工业、第三产业、化学工业的数值分别是65%、15%、20%,②点的钢铁工业、第三产业、化学工业的数值分别是39%、31%、30%,据此可知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降低。据此选A。 【38题详解】 迁入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可以减轻污染,使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及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都可以为区域向良性发展提供优越条件;煤、铁企业规模普遍缩小并不等于排放量减小也不能根除污染,这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可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策略。据此选B。 【点睛】鲁尔区的发展历程 繁荣阶段 衰落阶段 新发展阶段 (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整治措施) 煤炭资源丰富 生产结构单一 调整经济结构 铁矿来源方便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调整工业布局 水源充沛 煤炭地位下降 拓展交通 交通便利 世界性钢铁过剩 发展科技 市场广阔 环境污染、土地紧张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9. 图中①、④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大致是 A.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 3000米等高线 D. 秦岭一淮河线 40. 下列有关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A. 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 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C. 剑麻—棉花—桑蚕—亚麻[ ] D.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答案】39. B 40. A 【解析】 试题分析: 【39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北方的区,④为西北地区,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分界线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故选B。 【40题详解】 我国自北向南纬度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好,自然带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A对。春小麦比冬小麦分布纬度高,B错。剑麻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地区,我国北部热量条件差,没有剑麻种植,C错。我国耕作制度自北向南依次为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D错。故选A。 考点:我国区域差异 二、综合题(每题20分,共两个大题,总分4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吉布提南邻索马里(该国海盗问题突出),境内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十分落后。吉布提港是东非优良海港之一,其航运、停泊和装卸条件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吉布提港也是埃塞俄比亚的一个重要出海口,埃塞俄比亚对外贸易的75%左右是经过其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铁路转口的。2017年7月11日,中国首个海外军事保障基地在吉布提正式成立。位于吉布提中部的阿萨勒湖的湖面(-156m)是非洲最低点,其湖水是塔朱拉湾的海水通过地下泉眼喷涌出来的,其盐度高达34.8%,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泊之一。下图为吉布提及埃塞俄比亚区域图。 (1)简述阿萨勒湖盐度极高的原因。 (2)分析吉布提成为东非优良海港之一的优势条件。 (3)分析中国选择在吉布提港设立首个海外军事保障基地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地处热带地区,湖水蒸发旺盛;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阿萨勒湖的湖水是塔朱拉湾的海水通过地下泉眼喷涌出来的,含有大量的盐分。 (2)位于亚丁湾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紧邻国际重要航海线,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海湾之中,风浪较小;纬度低,气温高,终年不冻不淤;吉布提为首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城市依托;有铁路和公路连接埃塞俄比亚,交通便捷,腹地广阔。 (3)位于世界重要贸易航线及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索马里海域海盗猖獗,中国的护航舰队需要港口进行后勤补给;保障中国重要进出口贸易线路的安全;吉布提是东非优良海港之一,港湾条件优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东非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详解】(1)湖水盐度高主要和当地的强蒸发和水源补给有关。阿萨勒湖地处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湖水蒸发旺盛,材料“其湖水是塔朱拉湾的海水通过地下泉眼喷涌出来的,其盐度高达34.8%,”显示了水源的补给状况。 (2)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无结冰或结冰期短。港湾:避风浪、背风地带。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有较大的抛锚空间。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依托城市;国家政策以及便利交通等。 (3)在港口设立首个海外军事保障基地主要因考虑当地重要的交通位置,海上航行的安全性挤以及港口的重要性等。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42.左图为“晋陕内蒙古区煤炭南运通道”,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六省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其农业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左图中产煤区的煤要运到福州港,请说出最合理的运输方式。 (2)请简要叙述“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给C市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3)作为煤炭输出地的晋、陕、内蒙古面临哪些环境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4)试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 【答案】(1)从产煤区到A-----铁路 ;从A到福州港-------海运 (2)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3)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加剧;地面塌陷,引发地质灾害。环境问题:大气污染;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污染地下水。 措施:植树种草;矿区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做好土地复垦;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 (4)优势: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②平原面积广阔(或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解析】 【详解】(1)由于煤炭的运量大,故可采用铁路和海运运输。沿大秦铁路线(大秦线)或沿焦作-兖州-日照铁路线(或焦兖日线)到北方沿海的港口,再沿海运到福州港。 (2)C市区是上海市。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天然气和电能等能源资源的输入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3)煤炭开采过程中易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地面塌陷,引发地质灾害。同时在利用和堆放过程中易导致大气污染;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污染地下水等问题。 措施可从问题入手,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如:矿区存放表土,分片回填,以免地面塌陷;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同时进行合理规划,加强法律法规的跟进,在管理方面把好关;做好土地复垦;植树种草,避免水土流失等。 (4)自然条件主要分析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材料中的六省主要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和暖温带,且在季风区,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②该地区主要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或耕地资源丰富),部分在黄土高原,地势平坦,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鱼米之乡,土壤肥沃,灌溉水源较充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