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学案(第二课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学案(第二课时)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3)人口数量与环境 ‎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第二学时 人口与地理环境(二)‎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2.结合考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等考点,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策略】‎ ‎1.采用对比方法区分人口环境容量和环节承载力的概念。‎ ‎2利用本专题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特别是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及时应用。‎ ‎【课堂活动】‎ 考点诠释3:区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的基本概念 探究活动1:读图1,比较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完成表1、表2‎ ‎ 表1‎ 该考点是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核心考点。复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原理。具体考试内容要求有两方面:一是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表1)‎ ‎。环境承载力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水平时估算出的最大抚养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活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数量变动情况,估算未来某一时期所能容纳的最适宜的人口规模。二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表2)。能力要求上需要根据地理信息分析出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及其与环境承载力的相关性。‎ ‎ 表2 制约环境承载力(或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制约因素 ‎ 影响 备注 资源丰富程度(呈正相关) ‎ 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此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探究活动2: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典例剖析1】图1所示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下列1-2小题。‎ ‎1. 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图1‎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 B. 开发了新资源 C. 交通条件改善 ‎ D. 市场广阔 考点诠释4:理解人口因素与城市化、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区域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探究活动3:试举例说明人口要素与其他经济环境要素的关联性。‎ ‎1.明确城市化的概念及主要标志,理解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关联性 ‎2.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因素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区位及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理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或生活活动产生的不协调 ‎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与人口数量级及素质的关系 探究活动4: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典例剖析2】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提出自己的看法。‎ ‎【知识构建】‎ 尝试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重点图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