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沧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8-2019 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2.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共 60 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共 40 分。‎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60 分)‎ 假设人类从宇宙中寻找到两颗与地球大小、表面环境差不多的行星,并让它们来到太阳系与地球同轨道绕着太阳公转,如下图。这两颗行星经过改造后可作为人类的栖息地,其基本数据与轨道参数如下表所示(为方便对照,地球的数据附在表中的最后一行作为参考)。依据图表回答下面小题。‎ ‎1. 题中所涉天体系统的层级共有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2. 乙行星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为 A. 23.5‎‎°~90° B. 25°~90° C. 65°~90° D. 67.5°~90°‎ ‎3. 甲、乙、地球三颗行星中,昼夜温差最大与最小的行星分别是 A. 甲、乙 B. 乙、地球 C. 甲、地球 D. 地球、乙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和地球普通性和特殊性。‎ ‎【1题详解】‎ 题目中所涉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和地球,应有地球所处太阳系和地球行星构成的地月系二级天体系统,B选项正确。‎ ‎【2题详解】‎ 乙行星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是和黄赤交角互余的纬度到极点之间。乙行星的黄赤交角是65°,因此发生极昼极夜的纬度是(90°-65°)到极点之间,也就是25°~90°之间,B选项正确。‎ ‎【3题详解】‎ 根据表中大气压力可知,乙行星大气压力最大,空气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对地面保温作用也强,昼夜温差小;甲行星大气压力最小,大气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保温作用也弱,昼夜温差大。所以A选项正确。‎ 太阳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时,偏向极地上空,产生极光现象。下图示意太阳表面局部。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4. 甲处的太阳活动被称为 A. 黑子 B. 太阳风 C. 耀斑 D. 日珥 ‎5. 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来自 A. 光球层 B. 色球场 C. 日冕层 D. 太阳内部 ‎6. 太阳带电粒子流偏向极地上空原因是 A. 地球引力的作用 B. 日月引力的作用 C. 地球磁场的影响 D. 地球形状的影响 ‎【答案】4. D 5. A 6. C ‎【解析】‎ ‎【4题详解】‎ 日珥是突出在日面边缘外面色球层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像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日珥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甲处的太阳活动被称为日珥,D正确。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是色球突然增亮的现象,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太阳辐射能波长分布在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波段。可见光辐射的大部分可到达地面,但是上层大气中的臭氧却吸收了大部分紫外光辐射。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来自光球层,A正确。色球层、日冕层、太阳内部不会发出可见光,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高能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从而在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C正确。日月引力的作用形成潮汐,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地球形状对太阳活动没有影响,AB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黄赤交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当阳光来自 M 方向时,北半球正值 A. 春分 B. 秋分 C. 夏至 D. 冬至 ‎8. 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 A. 地转偏向力变小 B. 地球自转周期缩短 C. 北温带范围增大 D. 各地昼夜长短不变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当阳光从M处直射地球时,即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而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是我们划分地球上五带的重要依据。若黄赤交角缩小,则热带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寒带的范围变小,C正确。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周期不受黄赤交角影响,AB错误。除赤道、极昼极夜区外,黄赤交角缩小,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小,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部分经纬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甲、乙两地的地方时差为 A. 1 小时 20 分 B. 23 小时 C. 2 小时 D. 22 小时 40 分 ‎10. 某日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A. 南纬 10° B. 北纬2.5° C. 北纬 20° D. 赤道 ‎11. 一年中,乙 、丙两地正午人影都朝北的天数约是 A 一个月 B. 三个月 C. 五个月 D. 九个月 ‎【答案】9. D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甲位于165°E、乙位于175°W,两地经度相差340°,经度每差1°,时间差4分钟,甲、乙两地的地方时差为22 小时 40 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甲、乙、丙三者中间的纬线,即2.5°N,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乙 、丙两地正午人影都朝北的时间是太阳直射点从5°S移动到23°26′S,再从23°26′S移动到5°S,共移动了36°52′,时间约为五个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表为某日我国甲、乙两个城市的日出日落时间及气温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这时正值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1月 ‎13. 甲市的地方时比乙市的地方时 A. 约晚 2 小时 6 分 B. 约晚 2 小时 28 分 C. 约晚 1 小时 44 分 D. 约早 33 分钟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甲地今日昼长为10小时38分钟,明日昼长是10小时35分钟,昼长小于12小时,且昼长变短,说明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时间是11月,D正确。1月、4月直射点向北移动,7月中国昼长夜短,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甲地今日北京时间08:34日出,19:12日落,故甲地今日昼长为10小时38分钟,北京时间08:34+昼长/2=13:53时,为甲地当地的正午,即甲地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120°E的地方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13:53时,甲地的地方时为12时。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故甲地在120°E经线以西1小时53分钟的位置。乙地今日日出时间为06:06,日落为17:28,乙地今日昼长为11小时22分。故北京时间为06:06+昼长/2=11:47时,为乙地当地的正午,即地方时为12时,乙地地方时比北京早13分钟,故乙地在北京以东13钟的位置。因此甲市的地方时比乙市的地方时晚约:1小时53分钟+13分钟=2小时6分钟。故A正确。‎ 下图示意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M 地震波 A. 被称为横波 B. 是一种机械波 C. 是一种电磁波 D. 可在真空中传播 ‎15. 在 N 地震波消失的深度 A. 物质呈固态 B. 物质呈液态 C. 分布有软流层 D. 主要成分是氧、硅 ‎【答案】14. B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读图可知,M较N传播速度快,所以N为横波,M为纵波,A错误。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不是电磁波,不能再真空中传播,B正确,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N为横波,在古登堡界面以下地震波波速纵波突然变慢,横波则完全消失,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说明在 N 地震波消失的深度物质呈液态,B正确,A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C错误。主要成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图中岩层为沉积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出露地表的岩石中,地质年龄最新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 ①地所处的地质构造是 A. 地堑 B. 平原 C. 背斜 D. 向斜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据图中地质剖面判断,四个岩层均为沉积岩,四个岩层①埋藏的最深、年龄最老,其次是②③,④在②③之上、年龄最新。出露地表的岩石中,地质年龄最新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①地岩层向上弯曲,所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C正确。地堑是断层构造岩块下降的部分,A错误。平原是地貌类型,不是地质构造,B错误。向斜岩层向下弯曲,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部分板块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甲处于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欧亚板块 D. 南极洲板块 ‎19. 生长边界附近常分布有 ‎①海沟 ②海岭 ③岛弧 ④裂谷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0. 位于强震多发区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8. D 19. B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图中乙板块为太平洋板块,丁为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甲位于南极洲板块,D正确,B错误。甲北部板块是印度洋板块,A错误。乙板块左上方为欧亚板块,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附近常分布海岭、裂谷;消亡边界处板块挤压,附近常分布有海沟、岛弧。②④正确,①③错误。B正确。故选B。‎ ‎【20题详解】‎ 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图中丙丁是板块边界,甲乙位于板块内部,AB错误。地球上90%的地震以及81%最强烈的地震都发生环太平洋地震带,丙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环太平洋地震带发生的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80%,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90%的中源地震(70~300千米)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300~700千米)。‎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适合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次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 到达近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 A. 紫外线 B. 红外线 C. 带电粒子 D. 可见光 ‎23. 影响地面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 A. 太阳高度 B. 日地距离 C. 大气厚度 D. 植被覆盖率 ‎【答案】21. B 22. D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航空器的大气飞行环境是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层对飞行有很大影响,恶劣的天气条件会危及飞行安全,大气属性(温度、压力、湿度、风向、风速等)对飞机飞行性能和飞行航迹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飞行来说,对流层中,在复杂的地形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常存在剧烈的气流扰动,威胁着飞行安全。平流层中气流平稳、空气阻力小是有利于飞行的。图中甲是对流层,乙是平流层,丙是中间层,丁是热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之间,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直接到达地面。D正确,AB错误。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成为太阳辐射,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有纬度、海拔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等。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的越少,太阳辐射越强,A对。日地距离、大气厚度不是最主要因素,B、C错。植被覆盖率不影响太阳辐射,D错。故选A。‎ ‎【点睛】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下图示意南半球某地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 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①地的气压值是 A. 998hpa B. 996hpa C. 1000hpa D. 994hpa ‎25. 此刻,②地的风向是 A. 西南 B. 西北 C. 东南 D. 东北 ‎26. 此时,③地 A. 受气旋控制,阴雨 B. 受冷锋影响,阴雨 C. 受反气旋控制,晴好 D. 受暖锋影响,晴好 ‎【答案】24. A 25. A 26. C ‎【解析】‎ ‎【24题详解】‎ 图中相邻2条等压线之间相差2 hpa,①地上方为低压中心,气压向北递减,南侧气压为1000 hpa,①地的气压值是998hpa,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②地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位于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左指向右,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②地的风向是西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6题详解】‎ ‎③地气压中间高四周低,是高压中心,受反气旋控制,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C正确。此地不是气旋,没有锋面,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甲表示 A. 东北信风带 B. 极地东风带 C. 盛行西风带 D. 东南信风带 ‎28. 图中的气压带 A. 是热力因素形成的 B. 位于赤道附近 C. 是动力因素形成的 D. 位于北半球 ‎【答案】27. B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图中气压带两侧风带的风吹向气压带,说明图中气压带是低气压带,气压带北侧是西北风、南侧是东南风,据气压带、风带分布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甲风带是南半球极地东风带,B正确。气压带北侧是盛行西风带,C错误。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A错误。东南信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气压带是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S附近,BD错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当副热带高气压与极地高气压空气相遇时,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于是又形成了一个上升气流,空气上升,空气就减少,气压自然降低,进而形成低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C正确,A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北半球海陆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当北太平洋高压达到最强盛的季节,甲地盛行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30. 该季节,我国华北地区 A. 炎热多雨 B. 炎热干旱 C. 寒冷干燥 D. 温和少雨 ‎【答案】29. D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当北太平洋高压达到最强盛的季节,说明北太平洋相对于同纬度陆地气温较低,因而形成了强高压,说明此时陆地气温高,形成强低压,此时北半球应该是夏季。北半球夏季甲地盛行西南风,D正确。北半球冬季盛行东北风,A错误。东亚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BC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此时北半球应该是夏季,我国华北地区盛行东南风,炎热多雨,A正确。冬季华北寒冷干燥,C错误。炎热干旱、温和少雨均不是华北气候特点,BD错误。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二、综合题(共计 40 分)‎ ‎3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伦敦和晨昏线位置,这时,太阳直射在 15°N,北京时间 20 时。今后半个月,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断减小。‎ ‎(1)写出甲地经纬度。‎ ‎(2)判断图中所示时刻甲地太阳所在位置和乙地的地方时。‎ ‎(3)描述今后半个月内伦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答案】(1)甲地的经纬度是:经度180°,纬度75°N。‎ ‎(2)甲地太阳位于正北方地平线附近;乙地的地方时为4时。‎ ‎(3)伦敦白昼不断延长,黑夜逐渐缩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照图判读,涉及区时计算、昼夜长短变化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等知识点。‎ ‎【详解】(1)图中甲地所在经线和伦敦所在经线关于地轴对称,伦敦所在经线为0°,甲地所在经线是180°。太阳直射在 15°N,75°N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甲地所在经线平分黑夜,甲所在纬线圈和晨昏圈相切于75°N,甲地的经纬度是:经度180°,纬度75°N。‎ ‎(2)甲地所在经线平分黑夜,75°N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在 15°N,伦敦所在经线为12点。甲地位于晨昏线上,图中所示时刻甲地太阳位于正北方地平线附近。甲地所在经线平分黑夜,时间是0点,乙地位于甲地以东60°,时间比甲早4个小时,乙地的地方时是4时。‎ ‎(3)太阳直射在 15°N,今后半个月,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断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远日点移动,太阳直射点每个月大致移动8°,半个月移动4°,今后半个月内直射点从15°N移动到19°,伦敦白昼不断延长,黑夜逐渐缩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32.读某地地质剖面及地表形态变化图 ,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花岗岩体的形成过程。‎ ‎(2)说明沉积岩具有的突出特征。‎ ‎(3)解释花岗岩体出露地表的原因。‎ ‎【答案】(1)岩浆侵入沉积岩体;缓慢冷凝形成花岗岩体。‎ ‎(2)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3)内力抬升,河流(外力)不断侵蚀下切。‎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特征及内外力作用下花岗岩体出露地表的原因等知识点。‎ ‎【详解】(1)花岗石是一种由火山爆发的熔岩在受到相当的压力的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岩浆不喷出地面,而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构造岩。‎ ‎(2)沉积岩具有两大显著的特征,一是具有层理构造,所谓层理构造是指在沉积岩漫长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通常沉积物之间是有层次的,也就是一层一层非常分明,一般来说位于下方的岩层比上方的岩层年龄古老,层理构造是判断沉积岩的重要依据。二是沉积岩中常含有化石,由于沉积岩是外力作用携带的泥沙等物质沉积而形成,在这些物质中很有可能夹带着大量的生物遗体或者是遗迹,最终进入到沉积岩层中,形成化石。‎ ‎(3)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的侵入岩,形成侵入岩后,经地壳内力抬升,出露地表,后在河流(外力)不断侵蚀下切作用下,花岗岩体出露地表。‎ ‎33.读世界某区域的位置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判断甲、乙两地间距离未来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2)乙地沿海建有一座风力发电站,该电站的发电量冬季和夏季差异很大。指出该电站冬、夏季发电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简述丙地的气候特点。‎ ‎【答案】(1)距离不断缩短;地处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2)地处北纬30°~40°大陆西岸;冬季,乙地受西风影响,风力强劲,发电量较多;夏季,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发电量较少。‎ ‎(3)全年高温;全年干旱。‎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板块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非洲气候特点及对风力发电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甲位于亚欧板块,乙为与非洲板块,甲、乙两地间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甲、乙两地间距离不断缩短。‎ ‎(2)乙地沿海地处北纬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乙地受西风影响,西面临近广阔海洋,风力强劲,发电量较多;夏季,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小,发电量较少。‎ ‎(3)丙地位于30°N以南,北非大陆内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全年干旱,降水少。‎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