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问题 ‎1. 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 ‎90米 B. ‎230米 C. ‎340米 D. ‎‎420米 ‎2.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 ‎260米 B. ‎310米 C. ‎360米 D. ‎‎410米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和等高线的分布,可知,河流两侧等高线为‎300m(如下图),从河流沿岸项两侧海拔升高,则知Q地的海拔为(400,500),可能为‎420m。‎ ‎【2题详解】‎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河谷地带海拔高度为(200,300)(单位:米)。由瀑布的落差为‎72米,桥梁位于瀑布的下游地区,可知桥梁附近河岸海拔为(200,228),与山峰的高差为(352,380),则最接近为‎360米。‎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推动了企业区位偏好的改变,时间价值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机场周边 地区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型经济空间。下图示意北京首都机场(距市中心25千米)附近制造业、物流业、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咨询、广告、中介等)的分布密度。‎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图中表示物流业分布密度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在该区域内空间布局最灵活的产业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物流业要求交通便利,应在距机场近范围内密度最大;距机场远,交通条件差,密度小。图中表示物流业分布密度变化的曲线是④,在机场附近密度最大,D对。A、B、C错。‎ ‎【4题详解】‎ ‎.商业服务业包括咨询、广告、中介等,需要广泛分布到各处,布局最灵活。该区域内空间布局最灵活的产业是① ,距机场远近对密度影响不大,A对。其它受机场距离影响较大,布局不够灵活, B、C、D错。‎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  )‎ A. 从东流向西 B. 从西南流向东北 C. 从西流向东 D. 从东北流向西南 ‎6. 若X数值为‎500 m,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为(  )‎ A B. ‎ C. D. ‎ ‎【答案】5. B 6. 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等高线的应用问题。‎ ‎【5题详解】‎ 据图可知,L为河流,位于山谷,山谷等高线特征是凸向高数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根据图中方向判断可知,山谷等高线凸出方向为西南方,则河流L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流,故正确答案为B。‎ ‎【6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原理,图中等高距为‎100米,若X数值为‎500米,则Y为‎400米,A应在500‎-600米之间。沿ab剖面线的特征应为,靠近a处高于‎500米,靠近b处地域‎400米,ab中间有一小凸起,高于‎500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1.等值线判读 下图为珠江中游某沿岸城市防洪堤外河滩的景观照片。在一定季节,该河滩常被附近居民用来种植自给为主的菜心、菠菜等蔬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景观照片的拍摄季节,最可能是 A. 春末 B. 夏季 C. 早秋 D. 冬季 ‎8. 当地居民在河滩种植蔬菜,其原因最可能是 A. 河滩地是荒地 B. 河滩地不易遭受旱涝 C. 种植蔬菜用水量大 D. 当地蔬菜供应紧张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珠江中游位于湿润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雨季时间长,一般是5-10月,该景观照片中,河滩上种植着蔬菜,应是河流的枯水期,水位较低。拍摄季节,最可能是冬季,D对。春末、夏季、早秋,珠江流域降水较多,河流水位高,不适宜种植,A、B、C错。故选D。‎ ‎【8题详解】‎ 根据图片,河滩地位于河道与防洪堤之间,每年周期性被水淹没。当地居民在河滩种植蔬菜,其原因最可能是河滩地是荒地,居民开荒种菜,A对。河滩地汛期易遭受涝灾,旱涝不是其布局的主要因素,B错。该地属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大并不缺水,C错误。读材料可知,“河漫滩和部分防洪堤上被附近居民种满了自给为主的蔬菜”,不能说明供应紧张,南方城市周边城郊农业以蔬菜种植为主,且靠近海南岛,蔬菜供应充足,蔬菜主要是自己消费,D错误。故选A。‎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1月,图中A地盛行( )‎ A. 东南季风 B. 西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南季风 ‎10. 下列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B. 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 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 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答案】9. B 10. A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A地为温带季风气候,7月盛行东南季风,1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亚洲高压,西北季风控制此地,风从大陆吹来,其性质寒冷干燥。‎ ‎2.影响南亚的夏季风来源于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南亚的冬季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偏北风影响,南亚的冬季风就是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南亚地区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会导致雨季延长,雨量增多,易产生洪涝灾害,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会导致雨季短、雨季降水少,易产生干旱灾害;南亚距离冬季风源地遥远,加之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的阻挡,冬季风势力较弱,而夏季南亚距离夏季风源地近,夏李风又是从海洋上来,夏季风的势力就强于冬季风。‎ ‎【9题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A地为温带季风气候。1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亚洲高压,西北季风控制此地,风从大陆吹来,其性质寒冷干燥。所以,1月,图中A地盛行西北季风。故B正确,ACD错误。‎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B地是南亚。‎ A.南亚距离冬季风源地遥远,加之北部高大山脉的阻挡,冬季风势力较弱,而夏季南亚距离夏季风源地近,夏季风又是从海洋上来,夏季风的势力就强于冬季风,故A正确;‎ B.南亚的冬季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偏北风影响,南亚的冬季风就是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无关,故B错误;‎ C.南亚地区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会导致雨季短、雨季降水少,易产生干旱灾害,故C错误;‎ D.影响南亚的夏季风来源于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A、B所在的位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季风风向及其成因。‎ 下图为我国新疆和西藏等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根据区域内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差异,分为Ⅰ~Ⅴ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该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  )‎ A. Ⅰ B. Ⅱ C. Ⅳ D. Ⅴ ‎12. 图中某区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其主要成因是(  )‎ A. 海拔高 B. 白昼短 C. 云量多 D. 晴天多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太阳高度、云层厚度、海拔高度等;Ⅴ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原气候,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I区北疆地区,受北冰洋和大西洋影响,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小;V到I区成递减趋势,因此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是V,D正确。‎ ‎【12题详解】‎ 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应该多,A错误。各地区年白昼总时长相等,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与白昼时长无关,B错误。云量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少,图示I区为新疆北部,北疆受北冰洋和大西洋影响,云量多,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小,C正确。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应该多,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2.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 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右图),完成28-29题 ‎13. 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城镇布局 ②地形起伏 ③河流流向 ④矿产分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小题2】丁城建港的区位条件有( )‎ ‎①纬度低,港口水域全年不冻 ②位于河流入海口,常年不冻 ‎③地形平坦,便于港口建设 ④水陆联运便利,腹地较广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图示铁路沟通了乙、丙、丁等城市,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地区,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城镇布局、地形起伏,①②对。铁路走向与河流流向垂直,③错。铁路没有经过矿产分布区,错。故选A。‎ ‎【14题详解】‎ 丁城建港的区位条件有海拔小于‎100米,位于河口地区,地形平坦,便于港口建设,③对。不能判断丁地纬度低,①错。河流入海口处,有河流泥沙淤积,不能判断冰期,②错。有铁路相通,水、陆联运便利,腹地较广,④对。故选D。‎ 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题。‎ ‎15.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16.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答案】15. C 16. C ‎【解析】‎ 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及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15题详解】‎ 图1中Ⅰ到Ⅲ三个阶段显示两个明显特征,图中植被覆盖率减少,居民点增加,可以推知该地降水量减少,但由于居民点增加,用水量增多,蒸发量会减少,地表径流由于植被的减少,水保持作用减弱,使地表径流增加,因此下渗减少,C正确。故选C。‎ ‎【16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下渗减少,雨水降落到地面,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流走,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量变化逐渐增大,三条流量变化曲线对应该流域三个阶段的顺序应为III、II、I,C正确。故选C。‎ 下图是“夏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hPa)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该天气系统过境N市,可能出现(  )‎ A. 淫雨霏霏 B. 大雪纷飞 C. 持续干旱 D. 狂风暴雨 ‎18. 该天气系统北移过境N市,该市的风向(  )‎ A. 东北风转西南风 B. 东南风转西南风 C. 东北风转西北风 D. 西北风转偏南风 ‎【答案】17. D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图中显示的为低压系统,且气压值远低于正常大气压1 010 hPa,且中部气压值明显低于周边,可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强低压系统,该天气系统过境可能会出现狂风暴雨,D对。淫雨霏霏是暖锋降水,A错。大雪纷飞出现在冬季,B错。气旋多降雨天气,不会持续干旱,C错。故选D。‎ ‎【18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压面弯曲状况可以判读出等压线弯曲部位数值比两侧低,说明该天气系统为低压。结合图中指向标,N地先位于低压的北侧形成东北风,后位于低压的南侧形成西南风,A正确。故选A。‎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 对图中a海域沿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 B. 地貌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C. 轮廓破碎不利于发展渔业生产 D. 多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 ‎20. 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侧河流多向西北流 B. 西海岸有暖流流过 C. 该区域昼短夜长 D. 图中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大西洋板块相碰撞形成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结合经纬网判断,a海域附近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多幽深峡湾,由于纬度高,在地质历史时期,多冰川分布,受冰川侵蚀影响大,轮廓破碎,海湾较多,渔业资源丰富,有利于渔业生产,多港湾的条件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山地主要分布在半岛中部地区,东侧河流多向东南方向流动,A错;西海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B对;因为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可知,晨昏线与2°E经线重合,故推测此时全球昼夜等长,C错;图中山脉位于板块内部,不是板块相碰撞形成的,D错。‎ 故选B。‎ 下图中左图是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房屋的景观地图,右图是根据左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右图中的r表示 A. 林木 B. 河流 C. 房屋 D. 农田 ‎22. 图中区域的林木覆盖率约为 A. 30% B. 22% C. 10% D. 5%‎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左图中地理事物的位置,可以推断出右图中的r表示河流,s表示林木,h表示房屋,B正确。故选B。‎ ‎【22题详解】‎ 由由图中的空间数据模型,可以看出图示方框有100份,代表林木的方框有10‎ 个,所以图中区域的林木覆盖率约为10%,C正确。故选C。‎ 河口沙嘴是黄河的前沿河段,河海交汇最为剧烈,可直观反映黄河口的冲淤变化。沙嘴的淤进蚀退与入海的水量和沙量关系极为密切。中游的小浪底水库1999年蓄水,2002年开始调水调沙实验。读黄河口沙嘴动态过程图。‎ 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南部沙嘴急剧蚀退的原因是 A. 黄河流域工业用水量增加 B.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C.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D. 中上游水利工程建设 ‎24. 推测图中出现北部沙嘴的原因 A.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B.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碱少 C. 海水对河口沙嘴侵蚀减弱 D. 黄河改道,北部入海泥沙淤积 ‎25. 2003—2006年期间,北部沙嘴快速向海洋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B.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 C.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 D. 气候异常,降水增加 ‎【答案】23. D 24. D 25.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极其变化,重点考查了学生读图和析图能力,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和调用知识的能力。‎ ‎【23题详解】‎ 图中南部沙嘴急剧侵蚀后退,说明河流入海口沉积的泥沙减少,原因可能是河流流量的减少或含沙量降低。读材料可知,沙嘴的淤进蚀退与入海的水量和沙量关系极为密切,中游的小浪底水库1999年蓄水,2002年开始调水调沙实验。从图中可看出,特别是2002-2003年、2003-2006年两时段南部沙嘴急剧蚀退,说明与中游的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时段相吻合,与中上游水利工程建设密切相关,D正确;图中1999-2002年南部沙嘴侵蚀后退不明显,此时段黄河流域工业用水量也增加,说明受其影响较小,A错误;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不会在某一时段特别明显,B错误;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只会增加流量和泥沙淤积,C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水上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就是在弱潮、多沙条件下形成的三角洲。它的特点是: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有时分几股入海。泥沙在河口迅速淤积,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而老河口断流后,又受波浪与海流作用,沙嘴逐渐被蚀后退。故推测图中出现北部沙嘴的原因是黄河改道,北汊入海泥沙淤积。D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会导致黄河的入海口泥沙增多,南部和北部的沙嘴都应该扩张,而不是只出现南部消减,北部增多,故A错;黄河沿岸农业一直较多,因为降水较少,故农业需要充足的灌溉,不可能减少,故B错;换黄河改道次数较多,故海水对河口沙嘴侵蚀减弱,说法错误,C说法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中游的小浪底水库1999年蓄水,2002年开始调水调沙实验。从图中可看出, 2003-2006年时段北部沙嘴快速向海洋方向扩张,说明2003~2006年期间与中游的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时段相吻合,故北部沙嘴快速向海洋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会使北部沙嘴快速减小,不合题意,A错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及气候异常,降水增加,都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也会加剧南部沙嘴沉积,不合题意,B,D错误。故选C。‎ ‎【点睛】沙嘴,指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俗称沙尾,属于海积地形,是沙洲的一种形态,多由沿岸河流或海浪搬运泥沙,在海岬尖端或海岸之转折处沉积,透过沿岸流与沿岸漂移的堆积作用,形成一条沿岸以状似尾巴的低矮狭长沙滩由北向南延伸入海,另一端则与陆地相连。‎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下图)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3万亿立方米。2016年,俄罗斯、中国、法国在此进行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开发。液化天然气是将气态天然气经超低温液化而成,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其体积约为同等质量气态天然气的1/625,使用特殊船只运输。亚马尔项目工程釆取模块化建设方案,整个项目设施由模块组成,不同种类的模块在全球多地制造完成后运往亚马尔半岛,随后在现场进行组装。其中85%的模块由中国企业承揽建造,仅一年工期便完成项目设施建设。2017年12月,项目正式投产,俄罗斯在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中的比例随之达到10%。随着北极航道的逐步开辟,亚马尔项目成为“冰上丝绸之路”中俄合作的经典范例。‎ ‎(1)简析在亚马尔开展液化天然气项目的优势条件。‎ ‎(2)分析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采取模块化建设的主要原因。‎ ‎(3)因受海况条件影响,冬季运往中国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需向西绕行欧洲并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简述亚马尔项目对俄罗斯能源开发的积极影响。‎ ‎【答案】((1)亚马尔天然气储量丰富,油气资源充足:北极地区低温环境,有利于天然气液化;北极航道交通便利:国际市场广阔。(任答3点)(2)气候严寒,冻土广布,且冬季昼长较短,施工环境恶劣:(任答2点)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完兽。(2分)模块化建设利于减少建设成本,加快建设时间,提高工程效率 (3)通往欧洲的航线纬度较低,且受暖流影响,受海冰影响小。(或通往中国的航线纬度较高,且受寒流影响,受海冰影响大 (4)对天然气进行深加工,增加能源附加值;提高俄罗斯液化天然气产能,强化俄罗斯在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中的地位;天然气外运采用船运与管道结合的方式,优化俄罗斯天然气输出结构(任答2点)‎ ‎【解析】‎ ‎(1)工业区位条件应从资源、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可知,俄罗斯亚马尔半岛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液化天然气是将气态天然气经超低温液化而成,据图可知,北极地区低温环境,有利于天然气液化;据图可知,随着北极航道的逐步开辟,北极航道交通便利;据材料知俄罗斯在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中的比例随之达到10%,国际市场广阔。‎ ‎(2)据材料可知,亚马尔项目工程釆取模块化建设方案,整个项目设施由模块组成,不同种类模块在全球多地制造完成后运往亚马尔半岛,随后在现场进行组装。原因应从成本、自然环境、工程进度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项目所处纬度较高,气候严寒,冻土广布,且冬季昼长较短,施工环境恶劣;且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完善,模块化建设利于减少建设成本,加快建设时间,提高工程效率。‎ ‎(3)据图可知,冬季通往中国的航线纬度较高,且受千岛寒流影响,逆洋流航行,且受海冰影响大;而通往欧洲的航线纬度较低,且受暖流影响,受海冰影响小。‎ ‎(4)亚马尔项目对俄罗斯能源开发的积极影响应从能源加工、能源输出、能源地位等方面分析。对天然气进行深加工,增加能源附加值;提高俄罗斯液化天然气产能,强化俄罗斯在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中的地位;天然气外运采用船运与管道结合的方式,优化俄罗斯天然气输出结构。‎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 m,面积63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人们广泛引用注入此湖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这里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1)说明伊塞克湖水位季节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 ‎(3)分析伊塞克湖东岸有常年积雪的自然原因。‎ ‎(4)有人建议在伊塞克湖沿岸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答案】(1)特点: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升)高,冬季水位(降)低。原因:伊塞克湖的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流,而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 ‎ ‎(2)湖泊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属于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湖泊水较深,水量大.‎ ‎(3)位于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 ‎(4)赞成。理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湖区城镇分布较多,农产品消费市场较大;河流众多,可利用水源发展灌溉农业;能提高农业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不赞成。理由: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水体污染,湖水水质变差。‎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材料结合图形可知,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该区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图中显示伊塞克湖的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水,而河流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所以该湖的水位季节变化的特点是: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升高,冬季水位降低。‎ ‎(2)由材料可知,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大湖”,所以该湖泊北部地势较高,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而且湖泊水位深,水体面积大、水量大,水的比热容大,湖水不易结冰;由于该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 ‎(3)根据图中纬度可知,该湖位于西风带,而且湖泊东部有高大山脉;当来自于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经过湖面时可以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材料显示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海拔较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成的理由,可以从该区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图中显示湖区周边城镇分布较多,农产品消费市场较大;有众多发源于山区的河流,水源较为充足,可利用水源发展灌溉农业;能提高农业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不赞成的理由,可以从由于该区域气候干旱,大力发展灌溉农业需要从入湖河流中大量引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会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引发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生产中大量利用化肥和农药,导致水体污染,湖水水质变差等方面回答。‎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西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532年,但由于巴西的气候特点及当时比较原始的葡萄栽培方式,葡萄树很容易感染真菌疾病。直到19世纪中期,巴西引进了伊莎贝拉等葡萄品种后,情况才开始好转。目前巴西有将近9万公顷的葡萄园,已成为南半球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国。下面为巴西局部区域图及巴西利亚与彼得罗利纳两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图。‎ ‎(1)与彼得罗利纳相比,指出巴西利亚的气候特点,并分析该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 ‎(2)相对于巴西其他地区而言,以彼得罗利纳附近河谷地区所产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我国某企业准备在萨尔瓦多建设大型葡萄酒厂,为就近获得原料供应,该企业计划在当地大规模引种产自彼得罗利纳河谷的优质葡萄品种,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特点:气候较凉爽,干湿季分明。原因:巴西利亚虽地处热带,但位于高原,海拔高,因而气候凉爽;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分明。‎ ‎(2)彼得罗利纳附近河谷地区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炎热干燥时间长,紫外线强,葡萄病害相对较少;干湿季交替,湿季利于葡萄早期的生长,干季利于葡萄的成熟与糖分的积累。‎ ‎(3)可行。理由:可就近获得原料,降低葡萄酒的生产成本;引种彼得罗利纳河谷优质葡萄品种,保障葡萄酒质量;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或不可行。理由:萨尔瓦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利于葡萄种植;终年多雨,光照条件差;昼夜温差小,不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降水偏多,易导致水土流失等。‎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及气候成因、农产品加工工业自然区位分析和可持续发展。‎ ‎(1)通过对比两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来分析巴西利亚的气候特点;该特点的形成原因可从纬度、地形等方面来分析。‎ ‎(2)彼得罗利纳附近河谷地区所产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说明该地所产葡萄的品质较好,所以可从该地光照、昼夜温差、热量、降水等要素对葡萄品质生长的有利影响方面来分析。‎ ‎(3)本题为观点类设问。如果选择可行,可以从降低生产成本、保障葡萄酒质量、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如果选择不可行,可从降水、光照、温度、昼夜温差对葡萄生长的不利影响方面来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