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高一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据国外媒体报道,鲸鱼座γ星(恒星)有5颗行星环绕,其中“鲸鱼座γ星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鲸鱼座γ星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其级别相当于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2. “鲸鱼座γ星e”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能因为 A. 该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 B. 该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 C. 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该行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 D. 该行星体积质量巨大,有厚厚的大气 ‎【答案】1. C 2. B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鲸鱼座γ星(恒星)有5颗行星环绕,恒星与其行星构成恒星系统,此天体系统与太阳系统同级别,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行星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需要有适宜的自转与公转周期,只根据公转周期无法判断是否适宜生命生存,A错误;行星的外观与能否孕育生命无关,C错误;孕育生命需要适宜的体积质量从而形成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厚度,大气层过厚不适合生命生存,D错误;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是孕育生命的必备条件,故B正确。故选B。‎ 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A. 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 B. 扰动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 C. 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D. 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4. 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A. 太阳能取之不尽,无污染 B.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 C. 上海技术先进,土地充足 D. 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答案】3. D 4.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太阳能光伏板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太阳辐射对人类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题详解】‎ 太阳辐射不会让全球各地降水增多,故A错误;太阳辐射不会扰动电离层的,故B错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能源不只是太阳能一种,地热能以及核能等能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能源,因此太阳能不是人类唯一的能源,故C错误;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万物生长靠太阳,可知太阳能是生物繁衍生长和水体运动的重要能量,D项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市的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比较缺乏,而上海市有大面积的屋顶可用于设置太阳能装备,用在屋顶设置的太阳能装备发电以缓解上海市用能紧张的局面,这才是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市的煤炭以及石油等常规能源比较紧张,上海市的经济比较发达,人口众多,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大,因此上海市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人口众多,建筑密度极大,其土地资源是比较紧缺的,故C错误;太阳能不稳定,受天气的影响比较大,故D错误。故选B。‎ ‎【点睛】第2题太阳资源虽然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节能源,但这不是上海市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 ‎《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已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太阳的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A. 色球、光球、日冕 B. 光球、色球、日冕 C. 日冕、光球、色球 D. 光球、日冕、色球 ‎6. “黑气”在图中出现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下列不是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A. 干扰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 B. 发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 美丽的极光现象 D. 许多自然灾害受到它的影响,如水旱灾害 ‎【答案】5. B 6. A 7. A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 分别代表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上常出现的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黑气”指的是黑子。读图可知,图中①为黑子,②为耀斑,③为日珥,④为太阳风,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发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B与题意不符;美丽的极光现象,故C与题意不符;许多自然灾害受到它的影响,如水旱灾害,故D与题意不符;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故A符合要求。故选A。‎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 ‎8.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 (  )‎ A. E,F合为岩石圈 B.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C.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D.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9.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 A. 下地幔 B. 图中D层 C. 图中G层 D. 软流层 ‎【答案】8. B 9.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8题详解】‎ 题目主要考查了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知识。据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D、E合为岩石圈,地球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岩石圏由软流层以上D、E部分组成,故A错误;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E只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其中G为地核,故C错误;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水圈,故D错误;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故B正确。‎ ‎【9题详解】‎ 该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理解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分布、特征即可解答该题。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是有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 古生代 三叶虫 B. 中生代 恐龙 C. 新生代第三纪 哺乳类 D. 新生代第四纪 人类 ‎11. 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 温热的草原地区 B. 温暖广阔的浅海 C. 温热的森林地区 D. 干旱的陆地环境 ‎【答案】10. B 11.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演变。‎ ‎【10题详解】‎ 由题干的材料可知,“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故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是中生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等大型爬行动物繁盛。煤炭是由森林经地质作用演变而成,故其形成需要森林植被生长良好,因此对应温暖湿热的气候环境,故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奥地利探险家鲍母加特纳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地区,于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4日9时30分(西六区)乘氢气球到达距地面39044m后,从太空舱里跳下,于北京时间15日凌晨2时12分03秒成功落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处于(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电离层 D. 高层大气 ‎13. 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  )‎ A. 逐渐降低 B. 逐渐升高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12. B 13.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试题难度较易。‎ ‎【12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距地面39044m的高度处于大气层的平流层。故选B。‎ ‎【13题详解】‎ 对流层的温度由地面向高空降低,平流层的温度向高空升高;所以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故选D。‎ 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这些微粒和固体块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流星现象一般发生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大气层以外 ‎15. 上题所指大气层的气温 A 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减 B. 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 C. 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 D. 可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小值 ‎16. 流星现象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A. 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B. 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 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 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答案】14. C 15. D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大气垂直分层由下至上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根据材料可知,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高空中。据图可知,距地面80-120公里属于高层大气,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题详解】‎ 上题所指大气层是高层大气,据图可知,高层大气的气温先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后随高度升高而递增,AB错误;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高层大气升温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所致,C错误;据图可知,高层大气最低温接近-100℃,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小值,D正确;‎ 故选D ‎【16题详解】‎ 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微粒和固体块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的现象,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层,这些微粒和固体块将直接撞向地球,故大气圈能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A正确;‎ 流星现象无法说明大气圈提供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B错误;‎ 流星现象无法说明大气圈具有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的功能,C错误;‎ 流星现象无法说明大气圈具有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的功能,D错误;‎ 故选A 下图为某城市夏季午后气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废热 B. 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保温作用强 C. 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D. 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18. 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进行搬迁,下列做法较合理的是( )‎ A. 钢铁厂搬迁至居民区公园之间 B. 钢铁厂搬迁至公园与城郊居民区之间 C. 钢铁厂搬迁至城郊居民区与农田之间 D. 钢铁厂搬迁至农田以外 ‎【答案】17. A 18. C ‎【解析】‎ 试题考查热力环流 ‎【17题详解】‎ 从图中看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原因是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废热,A正确;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有一定保温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城市建筑密集,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大,应使城市气温降低,C错误;城市由于气流上升,加上尘埃多,上空云量多,D错误。‎ ‎【18题详解】‎ 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钢铁厂搬迁到城市热力环流之外,城郊居民区与农田之间处于热力影响范围之外,污染物不会对市区造成污染,C正确;农田之外不受城市热力环流影响,但距离较远,费用较大。且不利于工人上下班,故选C。‎ 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 ‎ ‎19. 图示整个海域盐度普遍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河流径流量小,海水渗透量大 B. 区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C. 海水通过运河流失多,河流径流量小 D. 海水淡化量大 ‎20. 该海域内盐度分布规律表明(  )‎ A. 印度洋是这里海水交换的主要水源 B. 北回归线处降水季节变化大 C. 两岸国家都是无流国 D.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 ‎21. 同一艘船只,如果轮船整体重量不变,则其在下列大致相同的纬度海区航行,轮船的吃水线最浅的是(  )‎ A. 墨西哥湾 B. 台湾东部海区 C. 阿拉伯海 D. 红海 ‎【答案】19. B 20. A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从海陆轮廓、陆地河流形状、纬度等因素可判断该海域为红海,红海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主要是因为位于副热带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其次还有周围陆地上无淡水注入、海域较封闭等原因。红海盐度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区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B对。‎ ‎【20题详解】‎ 从图上看,红海的盐度北部高于南部,主要原因是南部可以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相通,有一些水体交换,使盐度较低,A对。‎ ‎【21题详解】‎ 红海是世界上含盐度最高的海区,故在红海航行轮船吃水最浅,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读“城市路面硬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漫画中柏油路 A. 阻断了地表雨水下渗 B. 不利于地面径流形成 C. 有利于地下水的蒸发 D. 不易形成城市内涝 ‎23. 利于水循环的市政建设有 ‎①减少绿地面积 ‎②建雨水花园 ‎③水泥路面代替柏油路 ‎④路面用透水砖 ‎⑤加大景观水体面积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答案】22. A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图中显示,柏油路阻断了雨水下渗,A正确。柏油路阻隔了了地表水下渗,则地表径流增多,B不对。柏油路阻隔地下水蒸发,C不对。柏油路使地表径流增多,地表水积聚导致城市内涝,D不对。  故选A。‎ ‎【23题详解】‎ ‎①减少绿地面积,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和地下径流,不符合题意。②建雨水花园,有利于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故正确。③水泥路面和柏油路一样不利于下渗,不符合题意。④路面用透水砖,有利于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故正确。⑤加大景观水体面积,水域面积大,蒸发增加,降水量增加,故正确。  故选D。‎ ‎【点睛】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调节时间分配不均)、跨流域调水(调节空间分配不均)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 ‎ ‎24.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 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B. 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 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 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25.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 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 B. 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 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D. 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 ‎26. 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 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 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 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答案】24. A 25. C 26. B ‎【解析】‎ ‎【24题详解】‎ ‎①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是海水温度;②的数值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因此是海水盐度;③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是海水密度,故A对。‎ ‎【25题详解】‎ 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线。进而可知,赤道地区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故C正确,ABD错误。‎ ‎【26题详解】‎ A. 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负相关,A错误;‎ B. 而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B正确;‎ C. 由图可知,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C错误;‎ D. 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正相关,与洋流运动也有关系,D错误。‎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 ‎ ‎②地球重力 ‎ ‎③太阳能 ‎ ‎④温室效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8. 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蒸发 ‎ ‎②水汽输送 ‎ ‎③大气降水 ‎ ‎④地下径流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7. C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该方法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使水分蒸发。凝结的水滴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太阳能、地球重力,②、③对。与风力、温室效应关系不大,①、④错。所以C项正确。‎ ‎【28题详解】‎ 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①对。没有水汽输送环节,②错。水汽的凝结、滴落,类似于大气降水过程,③对。水滴直接滴落在容器之中,没有地下径流,④错。故B项正确。‎ 谚语“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说的是天空出现成行成列的鲤鱼斑状云块的现象。这种云在气象学上称作透光高积云。‎ 读鲤鱼斑状云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透光高积云位于大气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电离层 ‎30. 从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半小时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该( )‎ A. 返航迅速着陆 B. 降低飞行速度和高度 C. 升到13000米以上的高空 D. 保持原高度飞行并加速飞行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透光高积云是指示天气变化的云层,说明其位于能够发生复杂天气现象的大气分层中,平流层、高层大气和电离层中水汽较少,一般没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只有对流层才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 ‎【30题详解】‎ 雷雨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对流层内,因而飞机升空后遇到雷雨,应该提升飞行高度,进入平流层大气,就会更加安全。题意表明,从北京飞往纽约,飞机开始的飞行路线在中纬度地区,中纬度平流层底部高度约为12000米,因此升到1300米以上高空可以避开雷雨天气,C符合题意。返航迅速着陆,增加飞行成本,影响旅客出行,不是最好选项,A不符合题意。降低飞行速度和高度和保持原高度飞行并加速飞行会遇到强烈的对流运动,飞机飞行安全得不到保证,B、D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每小空2分,共40分)‎ ‎3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代表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汽输送 (2). (大气)降水 (3). 地表径流 (4). 地下径流 (5). 海陆间循环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④为地下径流。‎ ‎(2)读图可知,图中的水循环是海洋和陆地之间发生的水循环,因此属于海陆间循环。‎ ‎32.读“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回答问题。‎ ‎(1)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__风。‎ ‎(2)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 ‎(3)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___。‎ ‎【答案】 (1). 西北 (2). 偏南 (3). 大(强) (4). 丙 (5). 丁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利用等压线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由于位于北半球,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因此风向是西北风。图中乙地的西北侧为高压,东南侧为低压,由于位于北半球,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乙地的风向是偏南风。‎ ‎(2)读图可知,甲地的等压线较乙地的等压线更密集,因此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大。‎ ‎(3)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地气压较低,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丙;丁地气压较高,丁地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 ‎33.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使地表增温的环节是(填写序号)__________;‎ ‎(2)图中数字③代表的环节是_________;‎ ‎(3)图中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填写序号)_________;‎ ‎(4)由①变成④源于大气的______作用;‎ ‎(5)全球变暖主要源于( )‎ A.①变大 B.②变大 C.③变大 D.④变大 ‎【答案】 (1). ④③ (2). 大气逆辐射 (3). ② (4). 削弱 (5).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详解】(1)依据已学知识,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④和大气逆辐射③,使地表温度增加。‎ ‎(2)图中数字③表示回到地面的大气辐射,为大气逆辐射。‎ ‎(3)大气温度上升主要是吸收地面辐射,因此图中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是②。‎ ‎(4)①为大气上界,没有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④为进入到大气层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因此由①变成④源于大气的削弱作用。‎ ‎(5)全球变暖主要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加,即③增加,C对。‎ ‎34.下图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交换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若此图示意白天的海陆热力环流,则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表示海洋的是_____,此时吹______ 风。‎ ‎(2)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甲、乙两地表示陆地的是______;①②③④各环节中,表示水汽输送环节的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 (1). 乙 (2). 甲 (3). 海 (4). 甲 (5). ②‎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详解】(1)若此图示意白天的海陆热力环流,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为下沉气流,气温较低,气压较高,甲地为海洋,此时吹海洋风。‎ ‎(2)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甲地上空有降水,甲为陆地,乙地表示有海水蒸发,为海洋;①②③④各环节中, ②表示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环节。‎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