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 下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丁 2. 下列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位于南极圈 B. 乙可能位于赤道 C. 丁不可能位于赤道 D. 丙位于回归线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冬至日时节,北半球的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各地的夜弧长度达到最长,读图可知甲和丁的夜弧长度最大,因此可知甲和丁是位于北半球的,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的夜弧长度达到了最大,冬至日时节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此时冬至日时节南极圈上不会有这么长的夜弧的,故A错误;由于赤道之上全年昼夜平分的,即赤道上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应当是等长的,图乙中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是不等的,故B错误;由于赤道之上全年昼夜平分的,即赤道上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应当是等长的,读图可知丁的昼弧长度和夜弧的长度是不相等的,因此可知丁地不可能位于赤道之上,故C正确;读图可知丙全是昼弧可知该区域出现了极昼现象,可知丙地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内的,故D错误。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 此图是北半球的哪个节气( ) A. 夏至 B. 冬至 C. 春分 D. 秋分 4. F点的夜长是( ) A. 2小时 B. 6小时 C. 10小时 D. 20小时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可知此图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 【4题详解】 读图可知F点所在的地理纬度的夜弧长度是300°,可知其夜长为20小时=300°÷15°,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5.下列日照图所示日期正确的是( ) A. 6月22日 B. 9月23日 C. 12月22日 D. 3月21日 【答案】D 【解析】由A图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可知此时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此时为冬至日,故A错误;由B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此时为冬至日,故B错误;由C图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图示时期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此时为夏至日,故C错误;读D图可知此时全球是昼夜平分的,3月21日为春分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因此可知D正确。 每年 4~5 月,我国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的河流常常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汛”,即白天河流径流量很大,夜晚则洪峰消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主要是( ) A. 大气降水 B. 高山冰川融水 C. 季节性积雪融水 D. 湖泊水 7. “一日一汛”反映了当地( ) A. 冰雪融化迅速 B. 自然灾害频繁 C. 降水变率很大 D. 昼夜温差较大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故A不符合题意。4~5 月高山冰川融水少,故B不符合题意.河流补给水源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4-6月,气温较低,海拔较低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故C正确。本地区为内陆地区,湖泊稀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题详解】 “一日一汛”说明白天积雪融化多,河流水量大,夜晚融化少,河流水量小,说明昼夜温差大,“一日一汛”反映的是水量变化,不是灾害多少。故选D。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A.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9.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 )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可知,山地M位于岩层断裂上升的位置,图中山地M为断层形成的断块山,A对。 【9题详解】 庐山、喜马拉雅山、华山、泰山等山地中,庐山、华山、泰山均为断块山,只有喜马拉雅山为褶皱山,B对。 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 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1. 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2. 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 B. 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 C. 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 D. 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 【答案】10. D 11. C 12.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 【10题详解】 图示河流地貌中的边滩是由于流水沉积形成的,而较陡的河岸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故选D。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图中P位于河流堆积一侧,而T位于冲刷一侧,图甲中③处P位于凸岸,属于沉积岸,而T为凹岸,属于冲刷岸,故选C。 【12题详解】 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A错误。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沉积,B错误。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C正确。从上游到下游,河谷横剖面由“V”形变为“U”形,D错误。 左图是某岛屿上由柱状节理及其发育的墨绿色玄武岩构成的石柱林,远远望去,犹如镶嵌在蓝天碧海之中的一块墨玉;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有关该岛岩石形成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水常年的侵蚀作用 B. 河流携带的泥沙固结变质 C. 岩浆侵入地壳缓慢冷却 D. 岩浆喷出海底快速冷却 14. 该石柱林的主要形成过程与图中序号直接相关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该岛由玄武岩组成,应该是岩浆喷出海底快速冷却形成,选D。 【14题详解】 该石柱林的主要形成过程与玄武岩的形成有关,玄武岩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据图可知,甲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形成岩浆岩中的喷出岩的过程是岩浆上升冷凝作用,对应①,据此选A。 读“地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流水 B. 冰川 C. 海浪 D. 风力 16. 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读“地理景观图”可知图中的景观为沙丘,可知图示区域为沙漠地带,沙漠地带的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乎其微,沙漠地带的风力比较大,图中的沙丘地貌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沙漠地带几乎没有海浪和冰川活动,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的左上角标有指北针,即图中的左上角方向为正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形沙丘的凸面是迎着风的,即月形沙丘的凸面的指向就是风的来向,读图可知图中的月牙形的沙丘的凸出面是指向西北的,可知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故B正确,可知ACD错误。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7. 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规律 18. 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 水分 B. 光照 C. 土壤 D. 热量 【答案】17. A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古诗中有明显的“塞北”与“江南”的对比,有“冰雪”与“杏花”的对照,说明反映的是因为纬度不同而产生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A。 【18题详解】 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反映的是因纬度不同而产生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是热量的不同。故选D。 读下面四幅“海拔5 000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9. 四座山位置分布纬度最低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 ) A. 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B. 由水分差异造成的 C. 由热量和水分差异造成的 D. 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 【答案】19. B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海拔相同的山,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多,乙垂直带谱最多,说明纬度最低,故选B。 【20题详解】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极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就是垂直分异。所以垂直分异的基础应是热量和水分差异随海拔不同而变化导致的。故C正确。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1. 四幅图中位于低纬度并联系两大洋的海峡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两侧属于同一大洲,并联系同一大洋的两个海域的海峡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1. B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①为英吉利海峡;②为马六甲海峡;③为麦哲伦海峡;④为曼德海峡。①③位于中纬度而不是低纬;④联系红海与阿拉伯海,而没有联系两大洋,故只有②符合。故选B项。 【22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分析,①是英吉利海峡,两侧都属于欧洲,联系同一大西洋的两个海域,A对。②是马六甲海峡,两侧分别是印度洋与太平洋,B错。③是麦哲伦海峡,两侧分别是南美洲和南极洲,C错。④是曼德海峡,两侧分别是亚洲和非洲,D错。故选A。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3.据图判断A、B、C、E四地的地形依次为( ) A. 山脊、山峰、鞍部、陡崖 B. 鞍部、陡崖、山峰、山脊 C. 山峰、山脊、鞍部、陡崖 D. 山峰、鞍部、山脊、陡崖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A地所在的区域的外围等高线的数值是比较小的,可知A地为山峰;读可知B地所在区域等值线统一向低值方向凸出,可知B所在地形为山脊;读图可知C地所在的东西两侧分别为两座山峰,可知C所在的地形区为鞍部;读图可知E处有多条等高线相交且该处标有陡崖符号,可知E处为陡崖,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从而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 A. 气温高,气压低 B. 气温高,气压高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 25. 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化工厂对市区的污染,应选择在( )处布局。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4. A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在城市里,人们大量地燃烧石油、煤气、煤炭等燃料,气温升高。大城市汽车多,每天要排放大量尾气,这些汽车尾气的温度都在100 ℃以上,这就大大影响了城市的气温。城市中的建筑物多,水泥或柏油地面的街道纵横交错,因而造成城市下垫面的性质与郊区不同。城市的建筑物和硬化路面,在白天会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热,并且很快地升温。因此城市成了一个巨大的“热岛”。此外,由于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烟尘和各种气体污染物,因而在城市上空形成了云和雾。这些云雾在夜间减少地面的有效辐射,使得地面降温减缓。这些特殊的条件使城市具有“热岛效应”,即城市比郊区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A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25题详解】 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化工厂对市区的污染,应选择在城郊热力环流之外,即丙处布局,C对。 26.我国获得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经营权,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经济意义。右图为该地的气温降水量图,据此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最低气温在0℃以上,应为亚热带气候,降水冬季多,夏季小,可判断为地中海气候,A正确。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7.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是( ) A.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 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 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B层的大气属于平流层,可知平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的,可知A项不符合题意;平流层的大气以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可知B项不符合题意;平流层的臭氧含量比较多,因此可知平流层的大气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可知C项不符合题意;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的属于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可知D的说法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 2015年11月7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途经弗里曼特尔(32.1°S,115.8°E)、中山站(69.4°S,76.4°E)、长城站(62.2°S,58.9°W)和蓬塔阿雷纳斯(53.1°S,70.9°W),这是“雪龙”号第二次环南极航行。读雪龙号环南极航行线路图。完成下面下列题。 28. 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29. 弗里曼特尔到蓬塔阿雷纳斯的最短距离约( ) A. 2300千米 B. 6300千米 C. 10500千米 D. 15500千米 【答案】28. B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从纬度推断长城站位于中山站北面,从经度可以推断长城站位于中山站西面。因此长城站位于中山站西北方。B正确,故选B。 【2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 两地经度相差173.3°,大约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两地的最短距离为沿弗里曼特尔所在经线向南到南极点,然后再从南极点沿蓬塔所在经线向北到蓬塔,所跨越纬度为(90°-32.1°)+(90°-53)=94.8°,纬度差1°,经线长约差111千米,距离约为94.8×111千米=10 522.8千米,C正确。故选C。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8),回答题。 30. 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 ①-降水 B. ②-蒸发 C. ③-水汽输送 D. ④-地表径流 31.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 海洋蒸发 B. 地表径流 C. 水汽输送 D. 凝结降水 【答案】30. D 31. B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 【30题详解】 图示①表示海洋水汽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 【31题详解】 目前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都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读北印度洋某季节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32.②海区洋流向东流动的主要动力是( ) A. 东北季风 B. 盛行西风 C. 西南季风 D. 东南信风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的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是顺时针运动的,可知此时该海域是盛行西南风的,图中的①洋流是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作用下而形成的,进一步推动②向东流动,由此可以说可知②洋流也是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作用下而形成的,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G20又称20国集团,它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2016年9月4日至6日在杭州(120.2°E,30.3°N)中国成功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甲图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乙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据此完成下题。 33.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 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月1日已经过了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在继续向南移动,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如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4.乙地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受地形的影响 ③受沿岸海水流动的影响 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为西南季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南季风的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双重因素叠加而形成的,可知②③错误,①④正确,可知B正确,故ACD错误。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2018年,从7月下旬开始到8月29日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台风频发,呈现出“数量多、爱北上、雨水足、喜扎堆”的显著特点。 35.下列示意图中能代表登陆我国的台风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A为反气旋系统,不是台风系统,故A错误;读图可知B图中的风是向左偏转的,此图是南半球的气旋系统,故B错误;读图可知C图的气流是从中间流向四周的,即中间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为反气旋系统,故C错误;读图可知D的气流是从四周流向中间的,其中心气压比较低,四周气压比较高,且气流是向右偏转的,可知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气旋系统,因此可知D图能代表登陆我国的台风,故D正确。 二、综合题(共30分) 3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主要与__________有关。 (2)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________,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 【答案】(1)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①②;①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解析】 (1)读图可知④地位于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区,该地的气候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因此可知该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的关系。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的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可知而形成的;读图可知②地位于西欧地区,其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的气候主要受西风带的常年控制而形成的。 37.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_______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________变化的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形成的。 (3)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______月份(代表月份)。 【答案】 (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赤道 纬度 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3)本格拉寒流 7 【解析】 (1)图示为非洲自然带,结合非洲气体类型的分布规律,图中自然带的名称,A是热带雨林带,B是热带草原带,C是热带荒漠带,D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 (3)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本格拉寒流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雨季出现在7月份,此时南半球是冬季。 3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处于①位置时,为北半球的 日(二分、二至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 (2)地球处于④位置时,右图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 (3)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 (增大或降低),北京白昼的变化规律是 。 【答案】(1)春分 0° 北 (2)海口 哈尔滨 (3)降低 由昼最长渐短到昼夜平分 【解析】 (1)根据地球公转的位置可知是春分,太阳直射赤道。 (2)地球公转位置可知该地是冬至,北半球昼长是纬度越高,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 (3)过程是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白昼由昼昼长到昼夜平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