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如图为亚洲东部与南部的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虚线箭头所示盛行风向最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 甲盛行风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 地形的起伏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洋流的分布 ‎【答案】1. A 2. A ‎【解析】‎ ‎【1题详解】‎ 读亚洲东部与南部的季风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表示北半球冬季,因此图中虚线箭头所示盛行风向最可能出现的月份是1月。故选A。‎ ‎【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为南亚西南季风。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因此甲盛行风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A正确;南亚北部地势高,南部为低矮的德干高原,这种地势的分布也有利于西南风的深入,但不是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的主要原因,排除B;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为印度低压,但北印度洋所处纬度较低,和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大,C选项不是主要原因;该盛行风的形成与洋流分布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A。‎ 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为锋线,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   )‎ A. 北半球冷锋 B. 北半球锋面气旋 C. 南半球锋面气旋 D. 南半球暖锋 ‎4. 图中各点天气状况可能处于阴雨天气的是(   )‎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④ D. ②③‎ ‎5. 据图可知④处的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3. B 4. A 5. B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因M、N是锋线,所以该图示意锋面气旋。图中风向标符号有短线的一端是风来的方向,据此可以判断锋面的移动方向,从而判断出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是逆时针辐合,所以该天气系统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故选B。‎ ‎【4题详解】‎ 图中展示的是锋面气旋,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左侧低压槽中是冷锋天气系统,主要在锋后降水,即①位置;右侧低压槽中是暖锋天气系统,主要在锋前降水,即④位置。锋面气旋的中心是低压,降水丰富,即⑤位置。综上所述,答案选A。‎ ‎【5题详解】‎ 图中风向标符号有短线的一端是风来的方向,据此可以判断④处的风向为东北风,B正确。故选B。‎ ‎【点睛】锋面气旋判读:‎ ‎①找槽线: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图中PM、PN为两条槽线 ‎②定半球:图中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漩涡,即是北半球 ‎③定冷暖气流:判断出是北半球后,则从偏北方吹来的冷气流(冷气团),从则从偏南方吹来的暖气流(暖气团)‎ ‎④定锋面类型:从图中可知A是冷气团向主动向南运动,即PM为冷锋,则PN为暖锋。‎ ‎⑤定锋面气旋天气。锋面气旋右侧低压槽中受暖锋控制,暖锋主要在锋前降雨;锋面气旋的左侧低压槽中受冷锋控制,冷锋主要在锋后降雨。中心受低压气旋控制,气流上升,遇冷凝结,多阴雨天气。‎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河流最可能是哪个地区的河流(   )‎ A. 南方地区 B. 青藏高原地区 C. 西北地区 D. 北方地区 ‎7. 图示河流7月份流量增加的原因是(   )‎ A. 冰雪融水增多,汇入河流 B. 雨季降水增多,汇入河流 C. 积雪融水增多,汇入河流 D. 地表冻土融化,水量增大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从该河流流量过程线可知,该河流3-5月份形成春汛,主要是由积雪融水补给形成,说明该河位于我国北方;8-10月份有夏秋汛,是由雨水补给形成的,说明该河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由此可知该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该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7、8月份进入雨季,雨季降水增多,汇入河流导致流量增加,B正确。冰雪融水、地表冻土融化是在春季,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季降雪较多,春季随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8. 若岩层Ⅰ为页岩,Ⅱ为石灰岩,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最有可能变质成为新的岩石是 A. 甲-大理岩 B. 乙-板岩 C. 丙-大理岩 D. 丁-石英岩 ‎9. 甲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为 A. 地垒 B. 地堑 C. 背斜 D. 向斜 ‎【答案】8. C 9. C ‎【解析】‎ ‎【8题详解】‎ 岩石变质需要高温、高压环境,花岗岩曾经是具有高温高压特征的岩浆冷凝形成,因此在花岗岩体附近有可能出现变质岩。图中显示,甲处离花岗岩体较远,很难形成变质岩,排除A。图中显示,乙在石灰岩中,如果变质后应成为大理岩,不会成为板岩,排除B。丙处临近花岗岩体,有可能发生变质,丙处原为石灰岩,变质后可能成为大理岩,选项C符合题意。丁处临近花岗岩体,有可能发生变质,但丁处原为页岩,变质后应成为板岩,而不会成为石英岩,排除D。‎ ‎【9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处岩层向上弯曲拱起,应为背斜,选项C符合题意。地垒和地堑为断层组合,图中没有信息表明甲处有断层的存在,排除A、B。向斜构造的岩层向下弯曲,与图中岩层形态不符,排除D。‎ ‎【点睛】变质岩是指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如由花岗岩变质形成的片麻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由砂岩变质形成的石英岩,如由页岩变质形成的板岩等。‎ 冈底斯山横贯我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下图为1970-2016年冈底斯山各海拔冰川面积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冈底斯山的地质构造成因是 A. 板块挤压,褶皱上升 B. 板块挤压,断裂上升 C. 板块张裂,褶皱上升 D. 板块张裂,断裂上升 ‎11. 在海拔6300-6600米之间,冈底斯山冰川面积减小较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气温 B. 植被 C. 太阳辐射 D. 人类活动 ‎【答案】10. A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材料表明,冈底斯山横贯我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说明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的地质构造成因相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因此冈底斯山的地质构造成因是板块挤压、褶皱上升,A符合题意,排除B、C、D。‎ ‎【11题详解】‎ 在海拔6 300 -6‎ ‎ 600米之间,冈底斯山冰川面积减小较少,主要因为该处海拔高,气温低,即使全球变暖,该地气温仍然很低,冰川很难退化,因此A符合题意。海拔6 300 -6 600米之间,气候高寒,很难生长植被,排除B。图中不同海拔的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差不大,因此太阳辐射不是冰川面积减小较少的影响因素,排除C。当地冰川分布地区,气候高寒,人类直接活动在各海拔都较少,人类通过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行为,对各海拔地段影响相似,因此人类活动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D。‎ ‎【点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专家们采用航测、卫星观测和实地考察等手段,对尼泊尔境内3252个冰川和2323个冰川湖以及不丹境内的677个冰川和2674个冰川湖进行了长达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的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1℃。科学家预计,在未来35年间,喜马拉雅山冰川面积将缩小1/5。‎ 读下列四幅气候类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按序号判断四地气候类型(   )‎ A.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13. 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气候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B. ②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10︒S---10︒N之间 C. ③气候区的植被物种丰富、高大密集且有垂直分层 D. ④气候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题中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第一幅图中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最冷月均为在0°C以上,为地中海气候;第二幅图中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最冷月均为高于0°C,气温年较差小,各月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三幅图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第四幅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最冷月均温高于0°C,雨季较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A. ①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形成主要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A错误。‎ B. ②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大陆西岸之间,B错误。‎ C. ③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的植被物种丰富、高大密集且有垂直分层,C正确 D. ④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   )‎ A. 祁连山后退 B. 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C. 祁连山上升 D. 河流堆积作用减弱 ‎15. 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 海拔较高 B. 缺乏土层 C. 光照不足 D. 降水稀少 ‎16. 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 气候凉爽 B. 降水丰富 C. 水源充足 D. 地形平坦 ‎【答案】14. B 15. B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说明洪积扇的形成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河流搬运作用减弱,碎屑物质堆积提前,所以新洪积扇后退。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因而利用很少,故B正确;新洪积扇上部海拔并不高,与其利用多少关系不大,A错误;该地位于祁连山北麓,光照较为充足,C错误;该地降水都比较少,反而在地势较高处降水多于低处,故降水稀少是次要原因,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甘肃酒泉聚落形成的条件是:河流的汇合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位于冲积扇土壤肥沃有利农耕,故C正确。酒泉位于中纬度,只有低纬度热带地区气候凉爽才是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A错误;甘肃酒泉地处西北内陆降水较少,B错误;在水源短缺的西北地区,相对于水源条件而言,地势平坦并非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下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生产功能 B. 呼吸作用 C. 分解功能 D. 化合作用 ‎18.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动植物尸体的分解 D.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图示过程提现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即反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自然地理环境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随着经济发展,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二氧化碳,A错误;动植物尸体的分解形成无机物,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释放出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量较小,CD错误。故选B。‎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坡向 B. 水分 C. 热量 D. 地形 ‎20. 丙图中苔原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  ②海拔低 ‎ ‎③处于阴坡 ④处于背风坡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似,故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丙图中苔原缺失的原因是因为丙山所处的纬度低,气温高,在3000米左右的山顶上气温仍然在0℃以上,在达到0℃以下,还要往更高处才有,所以是因为海拔低的原因,故选B。‎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 男女比例不平衡 B. 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 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 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22. 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口老龄化 B. 婚姻家庭 C. 政治因素 D. 经济因素 ‎23. 该国可能是(   )‎ A. 中国 B. 巴西 C. 德国 D. 泰国 ‎【答案】21. D 22. D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从图中看不出男女比例,A错;从图中的数字计算出当地人口总数和外来人口总数,可知外来移民人口并没有超过本国人口,B错;看不出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C错;外来人口主要20-50岁之间,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从图中数字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这不是该国人口迁移主要原因,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一般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人口迁移主要原因,D正确。故选D。‎ ‎【23题详解】‎ 老龄化严重,吸引国外劳动力净迁入的国家应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好的生活条件,吸引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迁入。中国、巴西、泰国是发展中国家,德国为发达国家,故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环境人口容量的简称,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影响人口容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 资源 B. 经济水平 C. 消费水平 D. 文化水平 ‎25.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 ‎【答案】24. A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可见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题干材料可知,丙省水资源总量远小于其它三省,虽然耕地面积大于其它三省,但是根据资源的“木桶效应”,其最少的水资源总量严格限制了丙省的人口容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二、综合题(4大题,共50分,其中有5分卷面分)‎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洋流名称为________,对乙地气候类型形成的影响表现为________,①洋流名称为________。‎ ‎(2)丁处海峡表层海水流动方向为________,其流向主要受________影响。‎ ‎(3)①洋流的成因是受离岸的________影响,深层海水________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________流。‎ ‎(4)一艘轮船从B城到A城,在洋流作用下其航行速度先是较________,到达丁海峡时,航行速度会________过丁海峡后,航行速度较________,‎ ‎【答案】 (1). 巴西暖流 (2). 增温增湿 (3). 秘鲁寒流 (4). 自西向东(或西南流向东北) (5). 盛行西风 (6). 东南信风 (7). 上涌 (8). 上升补偿流 (9). 慢 (10). 加快 (11). 慢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详解】(1)图示地区为南美洲南部地区,图中②洋流位于大陆东岸,名称为巴西暖流,暖流对乙地气候类型形成的影响表现为增温增湿,①洋流位于南美洲南部大陆西岸,名称为秘鲁寒流。‎ ‎(2)丁处附近有东西走向的西风漂流经过,海峡表层海水流动方向为自西向东,其流向主要受西风漂流影响。‎ ‎(3)①洋流为秘鲁寒流,成因是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表层海水流走,深层海水上泛形成上升补偿流,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大量饵料。‎ ‎(4)一艘轮船从B城(南美洲南部大陆西岸)到A城(南美洲南部大陆东岸),应该是先向南逆着秘鲁寒流到达丁处,在洋流作用下其航行速度先是较慢,到达丁海峡时,向东顺着西风漂流,航行速度会加快过丁海峡后,向北逆着巴西暖流,航行速度较慢。‎ ‎27.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地质构造的类型并说明理由;指出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2)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 ‎ ‎(3)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4)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哪一个?分析其区位优势。‎ ‎【答案】(1)背斜 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外力侵蚀(溶蚀或流水侵蚀或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 ‎(2)A处。 在B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建在石灰岩地区,库区水容易下渗)。‎ ‎(3)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4)甲 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解析】‎ ‎【分析】‎ 根据地层的弯曲形状判断地质构造,内力作用形成背斜成山,但受外力作用后,背斜成谷地。水库的选址应该考虑储水的空间和峡谷的最窄处,可以降低成本,利用施工。聚落的形态受地形、交通、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分析时,应全面分析。‎ ‎【详解】(1)据图可知,该地岩层向上弯曲,说明地质构造为背斜构造。甲地是在背斜的基础上形成的谷地,其形成过程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松散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2)选择修建水库方案时,要考虑库址,坝址以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虑地质条件下,重点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区域内必须有一个可供储水的盆地或洼地,这种地形的等高线呈口袋型,“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第二: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以及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 ‎(3)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主要从河流、地形、交通等方面分析。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主要受山地或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受地形的局限,使聚落易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该地临近河流,水源丰富,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交通便利,方便对外联系。‎ ‎(4)城市区位优势应从两大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社会与经济因素: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图中显示甲地位于山间盆地,地形平坦开阔,且位于河流交汇处,有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优于乙和丙,容易形成较大的城市。‎ ‎【点睛】选择修建水库方案时,要考虑库址,坝址以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虑地质条件下,重点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区域内必须有一个可供储水的盆地或洼地,这种地形的等高线呈口袋型,“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第二: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以及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 ‎28.下图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图中A、C、D、G处表示自然带名称。‎ ‎(2)说出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并解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 ‎(3)写出甲图中A→D体现出的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和主导因素各是什么?‎ ‎(4)图中E→F→G体现出了陆地自然带 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 。这些自然带中,F地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答案】(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2)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被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多雨 ‎ ‎(3)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4)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畜牧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非洲自然带的分布、气候及其形成原因等知识点。‎ ‎【详解】(1)甲图中A地位于非洲的刚果盆地,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C地是撒哈拉大沙漠,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D位于北非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图中的G地位于我国大陆内部,是温带荒漠带。‎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位于热带地区,常年被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雨。‎ ‎(3)甲图A→D自然带南北方向递变,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 ‎(4)自然带E→F→G的变化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是由于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出现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水分。这些自然带中,F地属于半干旱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飓风是形成于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广阔的洋面、充足的热量、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和地转偏向力是飓风形成的关键条件。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和登陆后,势力有显著变化。下左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和下右图为飓风结构示意图。‎ ‎(1)根据右图的飓风结构示意图,说出飓风的三个组成部分。‎ ‎(2)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较,简述墨西哥湾水温较高的原因。‎ ‎(3)飓风给沿海地区人们带来的灾害主要有哪些?‎ ‎(4)说明在登陆过程中飓风势力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答案】(1)台风眼 漩涡风雨区 外围大风区 ‎(2)有暖流(暖海水)汇入 水体较浅,(海域封闭)受热增温幅度大。‎ ‎(3)狂风 暴雨 风暴潮 ‎(4)势力减弱;缺少热量和水汽的供应; 地面摩擦力强,减弱风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墨西哥湾沿岸飓风为例,考查影响水温的因素,水汽蒸发对飓风的影响及不同下垫面对风力大小的影响及飓风带来的危害。注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 ‎【详解】(1)飓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如果从水平方向把台风切开,可以看到有明显不同的三个区域,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台风眼区:非常奇特,那里风力很小,天气晴朗,平均直径为40千米,身临其中的海员风趣地称台风眼为台风的“世外桃源”。云墙区:台风眼周围宽几十千米、高十几千米的云墙区,也称眼壁。这里云墙高耸,狂风呼啸,大雨如注,海水翻腾,天气最恶劣。螺旋雨带区:云墙外是螺旋雨带,这里有几条雨(云)带呈螺旋状向眼壁四周辐合,雨带宽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长几千千米,雨带所经之处会降阵雨,出现大风天气。‎ ‎(2)本题考查影响海水温度原因:从洋流、地形、水域面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据图,与同纬度的大西洋相比,墨西哥湾沿岸有墨西哥湾暖流的增温作用,水温较高;海湾较封闭,受外界的影响弱;同时位于浅海地区,水体较浅,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 ‎(3)水灾的成因从降水和地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飓风带来强降水(暴雨);墨西哥湾沿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遭受风暴潮(海水)侵袭。‎ ‎(4)本题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根据材料进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飓风登陆之前,经过墨西哥湾,由于墨西哥湾水温较高,释放出的热量多及海洋上摩擦力小,飓风具较强;登陆后,由于缺少水分和热量的供应及受地面摩擦力的增大的影响,飓风风力减弱。‎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