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共30题,每小题2分) 从罗马到北京的某国际航班经过18小时的飞行,于某星期一的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 2. 飞机从罗马(东1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 A. 星期一的18:10 B. 星期一的12:10 C. 星期日的16:10 D. 星期日的5:10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航班在北京机场降落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也就是日落时分,此时北京时间为17时10分(120°E),北京地方时(116°E)应为16时54分,即该日北京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能反应太阳直射南半球且116°E附近有昏线(日落时分)的是D。 【2题详解】 北京与罗马相差7个小时,当飞机在北京降落时,罗马当地时间应是星期一10时10分,中间飞行了18小时,故在罗马起飞时间应是星期日的16时10分。故选C。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I地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 梅雨天气 B. 伏旱天气 C. 寒潮天气 D. 沙尘暴 4. 如在7月下旬,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我国的降水基本是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亚洲高压的冷干气流交汇形成的锋面雨,受二者实力强弱的影响,推动着锋面雨带南北移动,移动的一般规律是,每年的4――5月在华南一带,6月中下旬――7月初向北跳跃到长江中下游一带,7中下旬――8月向北推进到东北、华北一带,9月南撤到西南地区到华南一带,10月锋面雨带离开大陆。正常年份,若锋面雨带位于I地区――华北时,则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出现高温少雨的晴朗的伏旱天气,B正确;梅雨天气出现在六月份,A错误;寒潮天气主要是在冬半年,C错误;沙尘暴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锋面雨带推移的速度往往取决于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与北方的冷空气的实力对比及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至华北一带,说明当年的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实力较弱,北方的冷空气的实力较强,锋面推移速度较慢,在南部控制时间较长,降水较多,易涝,北方控制时间短,易形成干旱,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将可能出现南涝北旱。故选C。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39°42′N,113°41′E)的金龙河峡谷(峡谷成南北走向)的西岸崖壁。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悬空寺“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千年不倒”。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下图为悬空寺位置示意图。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 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推测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①古栈道 ②洪水 ③光照 ④气温 ⑤岩石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6. 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峡谷两侧山地下沉 B. 峡谷底部地壳抬升 C. 峡谷河流的侵蚀下切 D. 峡谷河流的泥沙沉积 7. 每天悬空寺的日晒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不考虑天气因素,下列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有太阳照射的是( ) A. 9点 B. 11点 C. 13点 D. 15点 【答案】5. B 6. D 7.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可知,该寺的修建与古栈道有关,①正确;该地为季风气候,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建在峭壁中部利于防洪,②正确; “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说明该寺建在峭壁中部并不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光照和气温条件,③④错误:该处岩石为薄层灰岩夹页岩,下层为厚层灰岩,岩性下硬上软,利于建设和长久保存,⑤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 【6题详解】 若峡谷两侧山地下沉或峡谷底部地壳抬升,则可能导致悬空寺与谷底距离变近,但材料和图中缺乏相关信息,无法判断,故排除A、B项;河流侵蚀下切,会使悬空寺与谷地距离增大,故C错误;该地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士土质疏松,再加上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大雨、暴雨,河流含沙量大,谷底泥沙沉积不断堆高,使谷底与悬空寺距离变近,故D正确。 【7题详解】 悬空寺位于峡谷岩壁上,岩壁垂直分布,太阳高度角越大,岩壁越有可能接受到太阳辐射;因而岩壁接受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应在当地正午前后。悬空寺位于岩壁的西岸,要照射到悬空寺,太阳的方位应在东边,其日晒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可以推测时间在当地10-12之间;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恒山经度与120°E相差较小,约30分钟左右,故B正确,A、C、D错误。 下图为1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30°N、48°N两条纬线的分布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8. 该月份,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 北印度洋形成顺时针洋流 B. 珠峰南坡雪线上升 C. 松花江畔银装素裹 D. 长江流域进入汛期 9. 该月份,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说法是( ) A. 风力:丙地>丁地,原因:丁地气压梯度力小、高山阻挡 B. 风力:乙地>甲地,原因:乙地 气压梯度大、摩擦力较小 C. 风向:甲地与乙地不相同,原因: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不同 D. 风向:丁地与丙地不相同,原因:丁丙分别位于高压东西部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形成逆时针洋流,A错。冬季,珠峰的气温更低,积雪量增加,雪线下降,B错。冬季,松花江畔气温低,银装素裹,C对。长江流域降水少,进入枯水期,D错。故选C。 【9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丁地的气压差异比丙地大,则丁地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A错。乙地与甲地相比,乙地气压梯度大,摩擦力小,所以风力大,B对。从风向看,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南,风向为东北风;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偏北,为西南风,C对。丁地和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西两侧,风向肯定不相同,D对。故选A。 与煤、天然气和核能等传统发电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消耗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下图为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工作原理示意图及其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为( ) A. 温室效应 B. 热岛效应 C. 绿岛效应 D. 狭管效应 11. 下列地区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的是( ) A. 北美五大湖地区 B. 澳大利亚中部地区 C. 菲律宾群岛地区 D. 亚马孙平原地区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读题可知,太阳能集热棚的原理与温室效应原理相同,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同时加强保温作用,减少热量散失,从而提高温度,使太阳光的热能被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A正确。 【11题详解】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应选择光照热量充足的地区,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光热充足,B正确;北美五大湖地区,气候湿冷,A错;菲律宾群岛地区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多阴雨天气,C错;亚马孙平原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D错。故选B。 下图是某水库一年中流入量、流出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水库一年中储水量逐渐减少的时段是 ( ) A. 从1月到3月 B. 从1月到6月 C. 从4月到9月 D. 从6月到12月 13. 若入库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则该水库可能所在地区及主要降水季节分别是( ) A. 开普敦 夏季 B. 澳大利亚东南部 冬季 C. 亚洲东部 夏季 D. 地中海沿岸 冬季 14. 水库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 ( ) A. 可使下游径流量变得平稳 B. 可以减少河流的径流量 C. 可以增加河流的径流量 D. 可以减少支流的汇水量 【答案】12. C 13. D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水库储水量逐渐减少,即水库流出量大于流入量,读图可知,该水库储水量逐渐减少的时段是4月到9月,C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读图,水库9月至次年3月前后流入量大于流出量,入库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说明该地区在该时间段降水较多。地中海沿岸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较多,D正确;开普敦气候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当地的冬季(6-8月前后),A错;澳大利亚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当地夏季,B选项降水季节错误,B错;亚洲东部为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与材料体现的信息不符,C错。故选D。 【14题详解】 水库通过“削峰补枯”作用,调节水库以下河段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使得下游径流量变得平稳,A正确;水库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既不会使其增加,也不会使其减少,也不会影响支流的汇水量,BCD错。故选A。 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乙丁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山脉甲以北是塔里木盆地 B. 山脉乙东侧的②地水土流失严重 C. 山脉丙位于湖北省与两广的交界处 D. 山脉丁东侧是东北平原,西侧是内蒙古高原 【答案】15. D 16.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地势阶梯分界线等中国地理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和山脉走向判断,甲为天山,乙为太行山,丙为南岭,丁为大兴安岭。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所以,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乙和丁。故选D。 【16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山脉甲为天山,其北为准噶尔盆地,故A说法错误;山脉乙为太行山,其东侧为华北平原,水土流失并不严重,严重的是其西侧为黄土高原,故B说法错误;山脉丙为南岭,位于江西省和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故C说法错误;山脉丁为大兴安岭,其东侧是东北平原,西侧是内蒙古高原,故D说法正确。故选D。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下面小题。 17.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 自东北向西 B. 自东南向西北 C. 自西南向东北 D. 自西北向东南 18. X点与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290m B. 385m C. 550m D. 632m 【答案】17. B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根据指向标可知由东南流向西北,故B正确。如下图所示。 【1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水往低处流,且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故a所在的等高线是200米,b所在的等高线是500米,X的海拔应该是大于100米,小于200米,而Y的海拔应该是大于500米,小于600米,两者的海拔高度交叉相减,得出的相对高度是大于300米,但小于500米,故选B,其余选项可排除。 下图中,①~④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当洋流为②时,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20. 有关洋流①成因及其影响下海洋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洋流为上升流,主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 B. 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C. 该地海洋生物的生产力季节变化大 D. 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21. 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有关 B. ②洋流反映了该海域8月洋流的流向 C. ③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 D. ④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雨林带 【答案】19. B 20. C 21. A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①、②为索马里洋流。根据所学知识,索马里洋流属于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冬季方向为自北向南的暖流,夏季方向为自南向北的寒流,故当洋流为②即自北向南的暖流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印度半岛盛行的是东北风,正确答案为B。 【20题详解】 洋流①为索马里寒流,主要是受离岸风影响,A错; 寒流对沿岸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错; 该地区洋流受季风影响具有季节性,导致该地海洋生物生产力季节变化大,C对; 该地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底层海水上泛补充,是上升流导致,D错。 故正确答案为C。 【21题详解】 ①洋流是季风洋流,受季风影响,该地的西南季风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产生,A对; ②洋流方向自北向南,为北半球冬季,8月份属于北半球夏季,B错; ③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受信风影响,属于风海流,C错; ④洋流两岸为热带草原气候,D错。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下图为四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关于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①地冬冷夏热,全年多雨 B. ②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 ③地冬温夏热,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D. ④地冬温夏凉,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23. 四地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相关的有(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22. C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该题考查气候特征的判读。根据材料可知, ①地处北半球,全年高温,夏季多雨,A错; ②地处北半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B错; ③地处南半球,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C对; ④地处北半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错。 故正确答案为C。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上题可判断,①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是由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①符合题意;②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导致,排除;③为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③符合题意;④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导致,排除。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下面小题。 24. 此景观所在地及由葫芦岛到该地所体现的分异规律,组合正确的是( ) A. 华南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西北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西藏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 华北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5. 在低纬度大陆西岸缺失的陆地自然带是( ) A. 热带荒漠带 B. 热带雨林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稀树草原带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葫芦岛地处辽宁沿海地区,而图中所示植物根系发达,应为内陆荒漠地区的植被,故图中植被所在地应为我国西北地区;自我国西北地区至葫芦岛的植被景观差异体现的地域分异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该题正确答案为B。 【2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低纬度大陆西岸地区可能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为热带雨林、热带荒漠、热带稀树草原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缺失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正确答案为C。 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 B. 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C. 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D. 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 27. 关于“⑤”地以南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C. 降水丰沛,河湖众多 D. 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答案】26. C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①雨季开始的早,表示的东南沿海地区;②为梅雨,表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③描述的是春旱,表示的是华北平原;④描述的是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现象;⑤描述的是秦岭南北两侧水田、旱地的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⑤地区示意秦岭,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A错; 南方地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B错; 该区降水丰沛,河湖众多,C对; 秦岭以南为四川盆地,D错。 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某学校地理野外考察小组对图a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a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图b为图a中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图a 图b 28. 调取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能够( ) ①了解居民点的分布 ②帮助选择考察线路 ③分析水系特征 ④分析植被分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9. 要得出“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一结论,考察小组主要查阅的相关资料有( ) ①植被覆盖率及其变化 ②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 ③人口数量变化及分布 ④旅游资源开发类型及分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0. 下列考察步骤在查阅资料之前就已经完成的是( ) A. 考查论文的撰写 B. 野外实地考察 C. 准备好考察装备 D. 考察地点的选取 【答案】28. B 29. A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中没有体现居民点的分布,①错;借助等高线地形图可帮助选择考察线路,如线路设计中坡度的大小、安全性等问题可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出来,②对;图中显示出河流干支流分布等水系特征,③对,植被的分布状况需要到实地考察得出,④错。故选B。 【29题详解】 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标志是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同时土地利用结构也趋于合理。而人口的分布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反映生态环境的改善。故③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30题详解】 在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中首先要明确考察内容,选取考察地点,在此基础上再查阅资料、准备考察装备、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最后对考察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撰写考察报告。因此,在查阅资料之前就已经完成的考察步骤是考察地点的选取,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31.读某半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左图中C点经度为135°E,请将其转画到右图中(请用阴影表示黑夜)。 (2)图中A、B、C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图示日期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黄赤交角记为23.5°)。 (4)图示日期东戴河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为 。 【答案】(1)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转化到右图中,图示如下: (2)A--C--B (3)73.5° (4)昼长夜短,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解析】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规律。根据材料可知,左图示意夏至日,右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极俯视图。 (1)根据材料,左图为北半球夏至日,C点在北半球,与B点同处一条进行,若将左图所示转化到右图,如下所示: (2)根据所学知识,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在赤道,B纬度最高,故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顺序A-C-B;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图示日期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H=90°-(40°-23.5°)=73.5°; (4)根据材料,东戴河处于我国辽宁省葫芦岛市,图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故此日东戴河昼长夜短,此日过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昼渐短,夜渐长。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 ℃,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 mm左右。如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多的原因。 (3)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7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阻挡住了从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解析】该题立足加拿大温哥华地区,考查气候的判读及其成因。 (1)该题只描述七月份等温线特征,只需描述其走向或弯曲方向(即凸向)。根据材料,7月份等温线向北弯曲。这是由于七月份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而弯曲的地方是由于受到加拿大西海岸的高大山脉影响,气温低,而山脉两侧陆地气温较高,故等温线向北弯曲; (2)根据材料了判断,温哥华处于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主要从洋流、地形、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材料中,温哥华地处西风迎风坡,西风从太平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加之沿岸暖流的影响,具有增温增湿得作用,故降水较多; (3)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从地形、洋流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温哥华东侧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住来自北美大陆中部的寒冷气流;加之沿岸暖流的影响,对其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冬季气温较高。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桑尼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为主,工业生产落后,科技水平低,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依赖进口。下图示意坦桑尼亚概况。 (1)简述坦桑尼亚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2)有观点认为工业化是坦桑尼亚实现经济发展,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也有观点认为坦桑尼亚应保护环境,拒绝工业化,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表明自己的态度(只能持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海运、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较好。(任答3点) (2)支持工业化。理由:工业化能够减弱工业产品的对外依赖,实现经济独立;延长矿产品与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矿产品的附加值;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摆脱贫困。(任答3点) 拒绝工业化。理由:坦桑尼亚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环保技术落后;工业化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废弃物,易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会直接影响旅游业和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1)读图可知,坦桑尼亚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所以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坦桑尼亚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临海有铁路,所以海运、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较好。 (2)支持角度: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所以应该支持工业化,因为工业化能够减弱工业品的对外依赖,实现经济独立;工业化能延长矿产与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矿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收入;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改善人们生活条件;能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摆脱贫困。 不支持角度:工业化容易产生三废和其它生态问题,应该拒绝工业化,因为坦桑尼亚工业生产技术低,环保技术落后;工业化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废弃物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会直接影响旅游业和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