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两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 A. 春小麦、高粱、玉米 B. 大豆、甜菜、棉花 C. 冬小麦、油菜、水稻 D. 春小麦、棉花、梨 ‎2. 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  )‎ ‎①位于东部沿海南部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 ‎⑤水稻种植业 ⑥ 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 C. ②③⑦⑧ D. ⑤⑥⑦⑧‎ ‎3. 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 A. 同属温带地区 B. 气候的大陆性强 ‎ C. 同属东部季风区 D. 都是平原地区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 长江中下游为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冬小麦;经济作物:棉花、油菜、柑橘。而春小麦主要是在东北地区,高粱、玉米、甜菜、梨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综上分析,故选C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特征。长三角位于东部沿海的中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水田广布、水稻土分布面积广泛,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③④⑤⑥正确,①错误;雨热同期,季风气候明显;②错误;长三角为轻重工业都很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错误;位于南方,为水田耕作业;⑧错误。故选B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松嫩平原地区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并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其中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松嫩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都具备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征。因此故选C。‎ ‎4. 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指(  )‎ A.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 B. 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 C.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西南内陆区、东部季风区 D.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沿海区 ‎【答案】A ‎【解析】综合地形、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成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选A。本题为识记题,较简单。‎ ‎5. 下列哪项不能正确表述全球定位系统(GPS)(  )‎ A. GPS就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静态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B. GPS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 C. GPS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D. GPS现在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的研究之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3S技术。GPS可进行实时的三维导航和定位,故A错误。‎ ‎6.有的渔民已利用GIS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普遍引用这一技术(  )‎ A. 可以使捕鱼量持续增长 ‎ B. 可能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 C. 绝对会增加渔业生产成本 ‎ D. 会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渔业生产持续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三大功能。GIS不仅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状况”有关的查询,而且能进行趋势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 “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因此如果普遍引用这一技术来寻找鱼群,将会进一步精确定位鱼群的位置,为精确捕捞提供有力的条件,这样将会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B正确,故选B。‎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 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 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 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答案】D ‎【解析】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由于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通常集中了大群牲畜,过牧现象尤其严重,因此,多形成如甲图所示的以地表集水坑和井泉为中心的土地荒漠化圈,D对。‎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8. 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 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 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 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 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9. 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 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 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 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10. 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 A. 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 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 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答案】8. C 9. A 10. C ‎【解析】‎ ‎【8题详解】‎ 沙漠化主要分布干旱和半干旱区,分布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不会出现沙漠化,C正确。‎ ‎【9题详解】‎ 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人为原因,是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植被受到破坏造成的,A正确;该地区气候条件、降水量短时期内没有大的变化。‎ ‎【10题详解】‎ 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是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可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C正确;该地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发展沼气的原料不足;气候干旱,不适宜大力发展薪炭林;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不适宜建小水电。‎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 ①② B. ②③ ‎ C. ③④ D. ①④‎ ‎12.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 A. 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B.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 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13.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冬春沙尘暴天气频发。下列受沙尘暴天气危害较重严重的一组城市是( )‎ A. 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 B. 成都、武汉、南京 C. 沈阳、天津、青岛 D. 贵阳、昆明、重庆 ‎【答案】11. B 12. A 13. A ‎【解析】本题考查荒漠化景观的分布、荒漠化的原因及沙尘暴等相关知识。‎ ‎【11题详解】‎ 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故①错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故②正确。温带大陆性候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故③正确。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②③,正确答案为B。‎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地震、火山的爆发属于内力作用导致,泥石流的发生受地势、降水、植被等因素影响,荒漠化土地的扩大受自然(气候、植被等)和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影响,因此地震、火山、泥石流的发生对荒漠化面积扩大影响不大,故A项正确。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故B项、C项均错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会加剧全球变暖,使荒漠化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加剧荒漠化发展,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题详解】‎ 差、以荒漠景观为主,加上冬春季降水少、大风天气多,沙尘暴天气频繁,该区域成为我国沙尘暴爆发的源地,由于距沙源越近,受危害越严重。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三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因此受沙尘暴天气影响最为严重,A正确;成都、武汉、南京、沈阳、天津、青岛、贵阳、昆明、重庆等城市距离西北地区远,受沙尘暴天气的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14.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A. 从下流向上游方向迁移 B. 从上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 C. 往返迁移 D. 向两侧迁移 ‎【答案】A ‎【解析】汉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增加,用水量增大,塔里木盆地南缘河流流程缩短,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从下流向上游方向迁移,A对。B、C、D错。‎ ‎15.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A. 人口增长过快 B. 水源不足 ‎ C. 劳动力不足 D. 气温日较差大 ‎【答案】B ‎【解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土壤贫瘠,人口较少,人口并未出现过快增长,A错;中东部大量的劳动力可以解决西北地区农忙时劳动力需求较大的问题,该地区劳动力与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基本平衡,C错;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糖分的积累,是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D错;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故选A。‎ ‎16.森林作为环境资源在干旱地区的主要作用是( )‎ A. 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森林具有众多生态功能,但在不同地域其功能表现不一样。在干旱地区主要表现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交通线两侧表现为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在工业区附近表现为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在河流上游或山区表现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所以选C。‎ 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 B. 地形 C. 夏季风 D. 海陆位置 ‎18. 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石漠化 B. 乙地——沙漠化 C. 丙地——水土流失 D. 丁地——土壤盐碱化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材料显示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是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其次是风及土壤等条件。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地形等,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海拔高度向北逐渐降低,且与纬线大致平行,所以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故A正确。‎ ‎【18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旱涝、风沙、土地盐碱化;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三江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湿地减少、水土流失。故C正确。‎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分布示意图,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1 050米 B. 985米 C. 915米 D. 790米 ‎20. 图中村落因多古桥、古民居、古牌坊等而著名,驴友小王想拍摄村落全貌,在①②③④处应选择的拍摄点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甲山峰海拔在1000-1100米之间,而古牌坊海拔在水库水面以上,海拔在165-200米之间,计算可得,相对高度在800-945米之间,结合选项判断,故选C。‎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处地势较低,不能俯瞰村落全貌,A错。②处东南方向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通视,B错。③处东侧有山丘阻挡视线,C错。④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村落全貌,D对。故选D。‎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地沿岸有寒流经过 B. 乙地河流有凌汛 C. 甲地位于丙地的西南方向 D. 丁地河流沿岸景观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2. 四地中气候类型相似的是 (  )‎ A. 甲、丙 B. 乙、丙 ‎ C. 丙、丁 D. 甲、乙 ‎【答案】21. C 22. A ‎【解析】该题考查世界主要区域自然环境、世界气候分布。‎ ‎【21题详解】‎ 图示甲地临台湾海峡,沿岸有暖流;乙位于热带,河流没有冰期,所以没有凌汛;丁地河流沿岸景观的变化是南北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而甲地位于丙地的西南方向。故选C。‎ ‎【22题详解】‎ 甲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丙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丁地属于地中海气候。甲、丙量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形似,所以选A。‎ 读下面两幅局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有 (  ) ‎ ‎①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多草原、荒漠景观 ‎ ‎③湖泊众多,以外流河为主  ④淡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4. 与C地降水分布特点无关的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地形 C. 盛行风 D. 植被 ‎【答案】23. B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通过图中湖泊轮廓和地名分析,A地区位于中亚里海沿岸,B地区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两阴影区域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河流以内流河为主,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有:①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②多草原、荒漠景观;④淡水资源短缺。故B项正确。‎ ‎【24题详解】‎ 从图中等降水量线分析,C地降水较多,主要原因是临近黑海,受西风影响,处于大高加索山迎风坡;与之无关的因素是植被多少,故D项正确。‎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下图回答下题。‎ ‎25. 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 A. 全年平均气温高 B. 大气降水较多 C. 纬度和海拔都高 D. 土壤发育程度低 ‎26. 这种资源(  )‎ A. 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 B. 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 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 ‎【答案】25. D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图示资源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气温低,水资源以固态形式出现,大量冰川覆盖到地表,导致土壤发育程度低,所以D正确。‎ ‎【26题详解】‎ 冰川是固体水库,主要分布在气候寒冷的高纬、高海拔地区,人类难以利用;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一些冰川融化,数量减少;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冰川一旦消失,就很难再有,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A项正确。‎ 下图表示某岛屿的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据图中信息推测,引起甲地附近等降水量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A. 山脉南北走向 B. 暖流自北向南流 C. 山谷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汇集抬升 D. 位于海湾 ‎28. 该岛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  )‎ A. 东西差异小,南北差异小 B. 主要表现为沿海和内陆的差异 C. 东西差异大,南北差异小 D. 东西差异小,南北差异大 ‎【答案】27. C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从经纬度位置及岛屿轮廓看,该岛屿为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图中甲地等降水量线沿甲地河流向西北凸出,说明该河谷处,受到东南信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汇集抬升,降水较多。答案选C。‎ ‎【28题详解】‎ 从岛屿河流分布看,中部有山地分布。山地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差异大,自然地理环境的东西地域差异较大;而该岛纬度跨度不大,南北差异较小。答案选C。‎ 下图是某大陆的轮廓图。图中a、b、c为三条河流,A、B、C为三座城市,虚线d为某条纬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纬线d的纬度可能是(  )‎ A. 北纬40度 B. 北纬30度 C. 北纬20度 D. 北纬50度 ‎30. 下面关于图中三条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三条河流均分布于温带地区 B. 三条河流7月份流量都较小 C. 三条河流上游都有冰雪融水补给 D. 三条河流航运量都较大 ‎【答案】29. A 30. C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断:结合图示,纬线d穿过的地理事物及轮廓可知,‎ ‎ 纬线d经过欧洲南部(或图中纬线d经过世界最大湖泊--里海)据此判断该纬度是北纬40度。故选A。‎ ‎【30题详解】‎ 图示a是长江分布在北温带, b是鄂毕河分布在北温带和北寒带, c是底格里斯河位于北温带, A错;三条河都在北半球;7月流量都较大,B错;三条河的上游都源于高原山地,有冰雪融水补给;C正确;三条河中只有长江航运量较大, D错。选C正确。‎ 二、综合题 ‎31.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6米高,强则高达15米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1)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 ‎(2)Q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 ‎(3)Q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好望角周边海域冬季正处在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下,风力强劲,风浪大;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冬季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在一起时,“杀人浪”更易形成。‎ ‎(2)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 海面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运速度,容易出现海上交通事故。‎ ‎(3)由于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附近海区的海水盛行上升流,海水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料,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富聚而形成渔场。‎ ‎【解析】本题考查好望角形成风浪的原因,海雾的形成与影响,渔场的形成。‎ ‎(1)好望角位于南非南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这里位于西风带控制区,尤其是好望角的冬季,中纬度地带就成了温差较大的地区,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极易导致风暴频发。好望角接近南纬40度,而南纬40度至南极圈是一个围绕地球一周的大水圈,广阔的海区是好望角巨浪生成的另一个原因。此外,在辽阔的海域,海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作用,也是巨浪形成的重要原因。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尤其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因此,西方国家常把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称为“咆哮西风带”,而把好望角的航线比作“鬼门关”。‎ ‎(2)甲海区海雾多发的原因,可以从洋流、水汽等方面回答。本格拉寒流经过甲海域,对该海域有降温作用;盛行东南信风带来的热空气遇海面冷海流,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气。出现海雾主要会影响视线,故影响航行的速度与安全。‎ ‎(3)在世界海洋的信风带大陆的西岸,多盛行离岸风,形成涌升流,形成了渔场。 其关联大致可以表示为:信风带的西岸--盛行离岸风--形成离岸流--导致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海底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鱼的饵料增多--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32.读我国西部地区雪线高度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从A到B处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其原因是什么?‎ ‎(2)据图判断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雪线 (高、低),其原因是什么?‎ ‎(3)试简述P地该景观的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P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案】(1)逐渐升高;从A到B处纬度逐渐降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 ‎(2)高;南坡为向阳坡,气温高;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 ‎(3)该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大的地形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十分干旱。‎ ‎(4)土地(绿洲)荒漠化(沙漠化)。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生活能源问题,禁止过度樵采;恢复自然适生植被;采用生物和工程措施固沙;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建设绿洲草场。‎ ‎【解析】本题考查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景观的特点及成因。‎ ‎(1)本题考查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据图可知A处的雪线大致为3500m,B处大致6000m,其中A处纬度高,气温低,雪线低,B处纬度低,气温高,雪线高,因此影响A到B处雪线的原因主要是纬度因素,从A到B太阳辐射增强。‎ ‎(2)本题考查影响学校的因素,据图可知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高。原因是南坡为阳坡,获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且处于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少;‎ ‎(3)据图分析,P处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P处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之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故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景观以荒漠为主,同时沙漠广布。‎ ‎(4)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结合图示信息判断P处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之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故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景观以荒漠为主,加上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土地荒漠化非常严重。主要防治措施有: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