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琼西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皆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旅游,旅游期间,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 小明旅游的省是( ) A. 云南省 B. 海南省 C. 贵州省 D. 广东省 2. 某天的下午l点20分,太阳直射小明头顶。此时他可能位于( ) A. 23°N, lOO°E B. 23°N, 120°E C. 24°N, lOO°E D. 24°N, 120°E 3. 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 ) A. 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B. 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C. 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D. 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 【答案】1. A 2. A 3. A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从材料提供信息可知,该地既有高原分布,又有高山峡谷和橡胶园,符合上述特征的是云南。云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适宜橡胶种植;位于云贵高原,且其西部处于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过渡地带,地形为高山峡谷相间分布。 【2题详解】 由于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3°26′,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来回移动,因此该日太阳可能直射23°N,而不可能直射24°N。我国采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该日下午13:20时,太阳直射该地,该地地方时为12点,根据地方时变化规律可计算出该地位于100°E。 【3题详解】 热量是影响橡胶生长的主导因素,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说明该地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该地北部山地高原阻挡了冷空气南下。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农业区位因素等。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示意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5. 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高 B. 植被少 C. 地势高 D. 云雨少 【答案】4. D 5.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光合有效辐射分布图,青藏高原地区光合有效辐射较大,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能强,农业的生产潜力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5题详解】 乙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甲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区晴天少,云层厚,太阳辐射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气逆辐射 B. 地面反射 C. 大气削弱作用 D. 地面削弱 7. 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雾能使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所以形成图中箭头②比①细。故选C。 【7题详解】 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就相当于增厚了云层,加大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从而防止霜冻。故选D。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 A. 蒙古高原 B. 亚马孙平原 C. 巴西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9. 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 大气成分差异 B. 海陆分布的差异 C. 太阳辐射的差异 D. 大洋环流的差异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四地中,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均位于南半球;蒙古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北半球,且蒙古高原纬度高,升温幅度最大,A正确,故选A。 【9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水的比热容大,陆地升温速度快于海洋。由于海陆分布的差异,北半球陆地面积远大于南半球陆地面积,故北半球较南半球升温幅度大,B正确,故选B。 读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下列各题。 10. 图中四点气压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③>④>①>② B. ③>②>①>④ C. ①>④>③>② D. ②>③>④>① 11.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C. 近地面风由③地吹向②地 D. ③地多晴朗天气 【答案】10. D 11. A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的的升高气压降低,因此图中②、③的气压值大于①、④的气压值;在等压线图中,可依据“高高低低”的规律判断气压高低,即等压线向高处凸的位置为高压区,向低处凹的位置为低压区。据此可判断近地面②、③两处中②为高压区,③为低压区;高空①、④两处中①为低压区,④为高压区,因此选D。 【11题详解】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故选A;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排除B;风由高压吹向低压,近地面应由②地吹向③地,排除C;③地为近地面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排除D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运动。 下图为某月份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图中四地大气的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 ①地气流上升运动 B. ②地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 C. ③地吹西南风 D. ④地吹西北风 13. 该月份 A. 海南岛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 B. 北半球为冬季 C.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频频发生 D. 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 【答案】12. D 13. B 【解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特征的判断及读图分析能力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压系统与天气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①地为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A错误;②地为低气压中心,水平方向上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B 错误;据图可知,该季节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中心,太平洋洋面形成低气压中心,可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③地为南亚地区,此时吹东北风,C错误;④地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此时吹西北风,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季节判断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该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高气压,太平洋上形成低气压,可判断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B正确;因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所以海南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无法判断,A错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发生多为夏秋季节,C错误;塔里木河进入枯水期,D错误。故选B。 读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所示两图中表示暖锋的图是( ) A. ①图 B. ②图 C. ①图.②图都是暖锋 D. ①图.②图都不是暖锋 15. ①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后,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 都出现连续性降水 B.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C.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 天气转阴 16. 以下天气现象是由低压(气旋)引起的是( ) A. 东南沿海夏季的台风 B. 华北平原秋高气爽的天气 C. 北方冬半年爆发的寒潮 D. 长江中下游出现的梅雨天气 【答案】14. B 15. C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察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暖锋是指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空气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面。冷锋是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时产生的锋面。结合图可知,①为冷锋,②为暖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影响。由上题知①为冷锋,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6题详解】 东南沿海的台风是热带气旋形成的,故A与题意相符;华北平原秋高气爽的天气是由反气旋引起的,B错误;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都是由冷锋形成的,故正确.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都是由冷锋形成的,C错误;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形成的,D错误;综上本题选A。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 森林植被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18.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植被破坏不一定会导致降水变率增大;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强调的是河床内水体的多少变化,河道淤积不是最主要原因,且即使植被未被破坏,河道也会随时间而淤积增多。据此分析选B。 【18题详解】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变率会减小,但降水量不一定增加;坡面径流会减少;区域水量整体增多,蒸发(腾)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据此分析③④正确,选C。 【点睛】植被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坡面上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区域水体总量减少,蒸发和蒸腾减少,区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 下图示意某季节某大洋局部洋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 3月 B. 10月 C. 6月 D. 12月 20. 图中①处东部沿岸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处寒、暖流交汇处 B. 刚果河带来较多的营养物质 C. 离岸风和上升流影响显著 D. 地处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水温适宜 【答案】19. C 20. C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图示洋流位于北印度洋,属于季风环流。根据洋流的流向,呈顺时针方向,应是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6月,C对。12月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D错。3月、10月环流流向不明显,A、B错。 【20题详解】 图中①处是索马里半岛,东部沿岸海域受离岸风和上升流影响显著,底层的营养盐类泛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导致区域的渔业资源丰富,C对。该地是季风洋流,不是寒、暖流交汇处,A错。与刚果河无关,B错。大陆架、光照、水温不是该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D错。 【考点定位】季风洋流分布及影响,区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名师点睛】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印度洋北部是季风洋流,洋流的流向受季风风向变化的影响,流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区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洋流的性质方向分析,本题中,位置、大陆架、光照等不是主要因素。 二、综合题(本题共有3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各有不同。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较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辽宁省许多大型企业加大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光伏发电的投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下图为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 (1)分别指出辽宁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 (2)说明甲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3)分析乙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 【答案】(l)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2)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导致太阳辐射总量低。 (3)乙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发电量大;人口和城市较少,电能消费量小,电量节余较多。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以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及相关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地区差异的原因及开发利用条件分析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根据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可知辽宁省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2)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长白山地区,位于夏季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太阳辐射总量低。 (3)读图可知乙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上,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发电量大,同时人口和城市较少,电能消费量小,电量节余较多,因而可以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 22.锋面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并说明判断依据。 (2)根据图示信息,从天气系统名称、锋面雨带位置等方面比较LX所示锋面系统和LY的差异。 (3)如果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甲地东部,分析此时段甲地的天气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1)北半球。该气旋水平方向上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2)LX LY 天气系统名称 冷锋 暖锋 锋面雨带位置 锋后 锋前 (3)气压变化: 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气温变化: 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降水变化: 降水先增多后减少 风向变化: 风向从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锋面气旋的判断 【详解】(1)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为气旋,结合其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辐合运动判断,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 (2)图示为北半球锋面气旋,LX为冷锋,LY为暖锋;冷锋的降水区域主要在锋后,雨带较小;暖锋的降水区域主要在锋前,雨带较大。 (3)解答天气状况变化,要从气温、气压、天气现象方面分析。随着锋面气旋向东移动,甲地先经历暖锋过境,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此时甲地在气旋的东部,吹东南风;暖锋过境后是暖气团控制;锋面气旋继续向东移动,冷锋过境,甲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降水多,此时甲地在气旋的西部,吹西北风。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1月平均气温为3t,7月平均气温为17T。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吹西南风。 材料二下图为北美洲及温哥华地区示意图。 (1)下图为温哥华(49°N,123°W)和波士顿(71°W,海拔4m)逐月气温统计图,比较两地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 (2)描述材料二右图中7月甲处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以北美洲西部高大山脉为例,说出地形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答案】(1)温哥华冬季气温比波士顿高。原因:温哥华西部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北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所以冬季气温较高。 (2)特征:向北凸出(弯曲)。原因:温哥华西侧海洋7月气温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气温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7月气温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出。 (3)西部高大山脉影响气温,阻挡了冬季冷空气对内陆地区的侵袭;西部高大山脉影响降水,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向东部深入,使得山脉西坡(迎风坡)降水多,东坡及内陆降水少;西部高大山脉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使得西部气候类型局限在沿海的狭长地带。 【解析】 【详解】第(1)问,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温哥华气温高于波士顿,影响气温的因素应从纬度、地形、洋流和大气环流等角度考虑。 第(2)问,7月甲处等温线的特征可以从图中看出。7月北半球是夏季,温哥华西侧海洋温度较低;温哥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因此,海拔较低的温哥华7月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出。 第(3)问,高大山脉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大气环流的阻挡作用等方面,如对冷气流、降水和气候类型。西部高大山脉影响气温,阻挡了冬季冷空气对内陆地区的侵袭;西部高大山脉影响降水,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向东部深入,使得山脉西坡(迎风坡)降水多,东坡及内陆降水少;西部高大山脉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使得西部气候类型局限在沿海的狭长地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