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实验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ww.ks5u.com
定远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实验班地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 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答案】1. A 2. B
【解析】
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理解。
【1题详解】
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的夹角,②为地轴和黄道面夹角,故B错误;③为地轴和赤道的夹角,故C错误;④为地轴和黄道面夹角,D错误;从图中看出①表示黄赤交角。故A正确。
【2题详解】
从图中看出,太阳直射P位置时,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可推知为北半球夏至日。故B正确,A、C、D错误。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完成下题
地点
时间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3. 三地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4. 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B.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
C.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D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答案】3. C 4. A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由表格信息可以得出:①当日昼长14:00, 次日昼长14:04,②当日昼长11:22,次日昼长11:20,③当日昼长13:08,次日昼长13:10,由此可以看出:②地昼长最接近12小时,也就是最近赤道,其次是③,①昼距12小时最远,可以判断三地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②③①。选C正确。
【4题详解】
③当日昼长13:08,次日昼长13:10,昼渐变长,且昼大于12小时,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直射点位置还在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公转速度向远日点方向移移动,速度变慢。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回答下列各题。
5. 按顺序依次写出气候类型的名称
A.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6. 上图中四种气候,形成原因相同气候类型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7. 上图中四种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5. B 6. C 7. A
【解析】
【5题详解】
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②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③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最低气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最低温在0℃以上,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6题详解】
①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②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③温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③④,正确答案为C。
【7题详解】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对应地中海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气候①为冬雨型,为地中海气候。 故选A。
【点睛】
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成因与特征。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气候类型的判断。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 上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 B C. C D. D
9.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 大气逆辐射 B. 太阳辐射 C. 地面辐射 D. 大气辐射
10.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8. D 9. C 10. D
【解析】
【8题详解】
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C为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故选D。
【9题详解】
据图可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故选C。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通过大气逆辐射把地面散射的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故选D。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单位:m)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A、B、C三点气压相比较
A. PA>PC>PB B. PA
PB>PA D. PA=PC=PB
12. 此时, 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A. 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 B. 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
C. 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 D. 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
13. C点近地面吹
A. 西北风 B. 偏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答案】11. D 12. D 13. C
【解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热力环流,水平气压梯度力,常见天气系统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示为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所以A.B.C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PA=PC=PB。D 对。
【12题详解】
读图,同一等压面在A点分布的海拔低,B点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高度A点是低压,B点是高压。对应的近地面应是A对应高压,B对应低压。所以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D对。
【13题详解】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区。结合前面分析,近地面风由A吹向B,在北半球向右偏,根据指向标判断,风向是东南风,C对。
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该天气系统是
A. 南半球气旋 B. 北半球气旋
C. 北半球反气旋 D. 南半球反气旋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处为暖锋 B. M处雨后气温上升
C. N处为冷锋 D. N处出现连续性降水
【答案】14. B 15. D
【解析】
该题考查锋面气旋的相关规律。
【14题详解】
该图为锋面气旋图示,说明中心为低气压,从气流情况看为气旋,图中气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说明是北半球。答案选B。
【15题详解】
仔细判读北半球锋面气旋图,M处为冷锋,A错;M处雨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B错;N处为暖锋,C错;N处受暖锋控制,出现连续性降水,D对。答案选D。
读下面“循环运动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四地气压值相比较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乙>丙>甲>丁 D. 丙>丁>乙>甲
17. 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A. 夜里的海风 B. 夜里的陆风 C. 白天的海风 D. 白天的陆风
18. 若该模式图表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则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6. B 17. C 18. D
【解析】
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16题详解】
此图为热力环流: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根据过程及根据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反之越高.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规律即可得出答案。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甲乙气压大于丙丁;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故而乙大于甲,丙大于丁。综合得知,气压排列是乙>甲>丙>丁,B正确。
【17题详解】
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由乙吹向甲,为海洋吹向陆地即为海风,乙为海洋大气下沉,故温度低,形成高压,陆地相反,温度高,故为白天。故综合得知为白天的海风。C正确。
【18题详解】
当前人类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海陆间循环示意图”模式图中①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④地表径流。故选D。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 图甲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 蒸发 B. 降水
C. 水汽输送 D. 径流
20. 读图甲和图乙,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B. 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 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 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 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 是因为塑料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21. 沿海各地没用此法获取淡水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成本高 B. 破坏环境 C. 效率低 D. 技术不成熟
【答案】19. D 20. D 21. C
【解析】
考查水循环。
【19题详解】
水汽蒸发与薄膜凝结,然后流到中间,降落收集器中,体现了蒸发、凝结、降水环节,水汽输送是通过大气运动,显然无法体现,ABC错。取水管从集水器中取水,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径流。D正确。
【20题详解】
温度最高且膜上与膜下温差最大时最易获取淡水,看图可知为13时左右时段,AB错误。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 是因为塑料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D正确。
【21题详解】
此法收集淡水技术要求低、成本也很低,不破坏环境;但没有大规模推广,因为产水量很少,即效率低。因此,C正确,ABD错。故选C。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图中①、②对应的板块是( )
A. ①亚欧板块,②印度洋板块 B. 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
C. ①印度洋板块,②非洲板块 D. ①印度洋板块,②太平洋板块
23. 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流水堆积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 冰川侵蚀作用
24. 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板块碰撞 B. 风力作用
C. 流水作用 D. 冰川作用
【答案】22. A 23. C 24.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板块的分布,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2题详解】
图中①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侧是亚欧板块,②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则是印度洋板块, B正确。
【23题详解】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D正确。
【24题详解】
珠穆朗玛峰山顶海拔高,主要以冰川作用为主,形成金字塔塔尖的作用为冰川作用,故选D
甲、乙两图分别为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 上图中
A. a表示纵波 B. ①表示莫霍界面
C. b表示横波 D. ②为地球内、外核的分界
26. 岩石圈位于()
A. ②的顶部和①的全部 B. ①的全部
C. ①的顶部和②的全部 D. ③的外部
【答案】25. B 26. A
【解析】
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横波和纵波传播特征的差异,并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判断即可。
【25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①为莫霍界面②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速度都明显增加,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故B正确。
【26题详解】
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据外媒报道,冰岛气象局发布声明称,卡特拉火山于当地时间8月29日发生了强地震,近期的地震活动预示该火山可能将喷发。判断下列各题。
27. 地震发生时,火山附近人们的感觉是( )
A. 只有上下颠簸 B. 只有左右摇晃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28. 该火山将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 )
A. 地表 B. 地壳 C. 地幔 D. 地核
29. 火山喷发后,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0. 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B. 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 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D. 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答案】27. C 28. C 29. A 30. D
【解析】
【27题详解】
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时,火山附近人们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对。A、B、D错。
【28题详解】
一般认为岩浆来自于上地幔的软流层,该火山将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幔,C对。其它部分不是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A、B、D错。
【29题详解】
火山喷发后,蔓延的火山灰物质进入大气圈,然后随降水等环节,进入水圈、生活圈,最后落到地表,进入岩石圈。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对。B、C、D错。
【30题详解】
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A、B错。上地幔的软流层是熔融状态的,不是由岩石组成的,C错。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D对。
点睛: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时,先感觉到纵波的影响。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火山灰先进入大气圈,然后是水圈、生物圈,最后是岩石圈。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
31.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及形成丙处物质的主要地质作用。
(2)分别写出甲、乙、丁三地的地质构造类型。
(3)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的是________,有可能找到地下水的地点是________。
(4)丁地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1)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 沉积(或外力)作用 。
(2)背斜、向斜、断层。
(3)甲 乙
(4)不合适。 因为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
【解析】
(1)甲乙两处岩层的弯曲变形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发生的褶皱现象。丙处岩层是堆积在甲乙之上的,是外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2)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形成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构造,是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凹,形成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构造,是向斜;丁处两侧岩层有断裂面且有相对位移,是断层。
(3)甲是背斜,利于石油天然气的存贮;乙是向斜,利于地下水的存贮。
(4)丁处位于断层附近,若修建水库水会沿断裂面渗漏;断层地带,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不利于工程建设,建设水库不合理。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应用。甲乙两处岩层的弯曲变形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发生的褶皱现象;丙处岩层是堆积在甲乙之上的,是外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向上拱起,形成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构造,可判断甲是背斜;岩层向下凹,形成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构造,可判断乙是向斜;丁处两侧岩层有断裂面且有相对位移,是断层。背斜构造,利于石油天然气的存贮;向斜构造,利于地下水的存贮。断层附近,若修建水库水会沿断裂面渗漏;断层地带,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不利于工程建设。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
材料二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作用是________。
(2)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产生直接影响的环节是字母_________。能够使H的储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
(3)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的是__________环节(填字母)。
【答案】(1)地表径流 蓄积水源
(2)D 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好。
(3)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环节及人类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发展集雨工程将导致地表径流减小,可以起到蓄积水源的目的,增大可利用的水资源量。
(2)图中A、B、C、D、E、F、G、H分别表示海洋降水、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水蒸发、植物蒸腾、地表径流、下渗,降水强度(D)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地表水的下渗,降水强度下渗小,降水强度小,下渗多。增大H的储水量的措施可从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及地表植被覆盖率方面回答。降水强度越小、时间越长、地面坡度越小、植被覆盖越好,越有利于下渗。
(3)我国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东南沿海夏季风把海洋水汽带到陆地上空,即可以用C环节表示。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为研究和保护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2014 - 2015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下图)。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
材料二 下图为某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
(1)请依次写出秋季北京雨燕迁徙在乙丙之间地区的气候类型。
(2)材料二中某地最可能是甲乙丙丁四地中的哪一个?说出判断依据。
(3)材料一所示四地中,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是哪一地?说明理由。
(4)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显著差异。
(5)说出A岛屿东侧的气候类型名称,并从大气环流、地形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6)说出丙地所在大陆同纬度东部地区的气候类型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4分)
(2)甲地(1分)材料二中的某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C,(1分)7月气温最高大于20°C且降水量最大(大于100mm),(1分)因此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1分)。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1分),与材料一中图示甲地的位置相同。
(3)丙地(1分)丙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1分)全年多雨,(1分)受云层的遮挡,(1分)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
(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乙地小;甲地的年降水量较乙地多。(4分)
(5)热带雨林气候 东部终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带来充足的水汽;(2分)遇到山地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位于迎风坡,降水多),(2分)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6)热带草原气候(1分)位于东非高原,海拔高,(1分)气温较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因此降水较少,(1分)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
(1)据材料一图可知,秋季北京雨燕迁徙在乙丙之间地区经过中亚地区、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因此依次经过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2)据材料二中气候资料信息可知, 该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C, 7月气温最高大于20°C且降水量最大,可判断为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因此与材料一中图示甲地的位置相同。
(3)光敏定位仪准确度主要受天气特征的影响。据图可知,丙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多雨,受云层的遮挡,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
(4)气候差异应从气温和降水角度分析。据图可知,甲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乙中亚 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甲地气温年较差较乙地小;甲地的年降水量较乙地多。
(5)据图可知,A岛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终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带来充足的水汽;遇到山地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同时沿岸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因此形成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属于非地带性性。
(6)据图可知,丙位于非洲大陆,同纬度大陆东岸为热带草原气候,西岸为热带雨林气候。东岸因位于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因此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也属于非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