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通用版二轮对对练: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通用版二轮对对练: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作业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 高考命题规律 ‎2020年高考必备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命题角度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8‎ 命题角度2‎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37,‎ ‎22分 ‎37,‎ ‎22分 命题角度3‎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命题角度4‎ 区域能源资源开发的分析与评价 ‎37,‎ ‎24分 ‎36,‎ ‎24分 命题角度5‎ 流域的综合开发 ‎9~11‎ 命题角度6‎ 流域的综合开发条件及治理 ‎36,‎ ‎24分 命题角度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7全国Ⅰ·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B 解析: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以使得盐湖以外区域水分截流增多,实际蒸发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少,盐湖面积萎缩,B项正确;湖泊蒸发量不会增多,反而会因为湖泊面积萎缩而蒸发量减小,因此可排除A项;由材料“盐度饱和”可知湖水盐度不会增大,可排除D项;生物在盐度饱和的湖泊中难以生存,也就是说盐湖中生物极少,即使营养物质增多也不会出现危害生物生长的富营养化,因此可排除C项。‎ ‎(2015海南·15~17)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第2~4题。‎ ‎2.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 A.湖面少风浪 ‎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3.在该湖泊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 D.出湖河水量增大 答案:2.B 3.D 4.C 解析:第2题,考查里海及周边区域的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图中可以看出,里海位于亚欧大陆内陆,受冬夏高低气压中心的影响,会形成较大的风力,故A项错误。里海南部湖岸地势高,没有河流注入;北部湖岸地势低,有多条河流注入,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北部湖区沉积,因此造成北部湖水较南部浅,故B项正确。里海处于中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 ℃,有结冰现象,故C项错误。里海为咸水湖,湖水不能用于灌溉,故D项错误。第3题,考查径流对盐度的影响。有河流注入的地方,会降低盐度,④位于较大的径流伏尔加河的河口处,盐度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因此D项正确。第4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世纪30—50年代,‎ 里海流域大规模开垦,导致引河水灌溉的水量大幅度增加,因此入湖河水量减少,导致该湖水位下降加剧,故C项正确。‎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3题。‎ ‎1.下列区域中,不易出现灌丛沙堆景观的是(  )‎ A.季风区河谷地带 B.绿洲边缘 C.沙漠腹地 D.农牧交错地带 ‎2.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  )‎ A.维持区域内适量的沙源 B.增加沙堆内的土壤肥力 C.降低区内风速 D.保护沙堆表面植被 ‎3.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 A.弱—强—强 B.强—弱—弱 C.强—弱—强 D.强—强—强 答案:1.C 2.D 3.C 解析:第1题,灌丛沙堆的形成,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季风区河谷地带、绿洲边缘、农牧交错地带都可能有灌丛生长,人类不合理活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从而导致灌丛沙堆发育;沙漠腹地由于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沙漠广布,不易形成灌丛沙堆。第2题,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故由于灌丛存在才使得风力在此沉积下来,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保护沙堆表面植被。第3题,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阻挡风沙,使其在灌丛区沉积。第二阶段风力减弱,灌丛沙堆发育稳定。第三阶段风力强,沙堆被侵蚀。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强—弱—强。‎ 下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读图文资料,完成第4~5题。‎ ‎4.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层薄,石漠化严重 ②岩溶地貌为主,多大理岩石料 ③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 ④河流水位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 ⑤常绿硬叶林植被稀疏,涵养水源差 ⑥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5.关于建设石坎梯田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缓解旱情 B.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 C.石坎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人口容量 D.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 答案:4.A 5.C 解析:第4题,贵州多岩溶地貌,多石灰岩;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土层薄,石漠化严重;河流水位变化大,主要是夏汛;以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但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差;地形崎岖,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第5题,建设石坎梯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态意义方面。建设石坎梯田并没有扩大耕地面积。‎ 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第6~8题。‎ ‎6.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 ‎7.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8.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  )‎ A.增加生物多样性 ‎ B.减轻风沙危害 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 D.减缓变暖趋势 答案:6.C 7.A 8.B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塞罕坝位于42°N附近,与长白山中部纬度相同,属于我国中温带地区,再加上其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其主要树种应该是针叶林,C项正确;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我国降水较多的暖温带地区,A项错误;常绿硬叶林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的主要树种,B项错误;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亚热带地区,D项错误。第7题,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水分条件较差,A项正确;南坡是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暴雨频率较高,冲刷侵蚀较强,土层较薄,B项错误;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昼夜温差较小,且昼夜温差对造林没有太大的影响,C项错误;塞罕坝荒山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受低温冻害影响较小,D项错误。第8题,塞罕坝林场是人工造林形成的,其树种相对比较单一,A项错误;‎ 该林场位于京津地区西北方向,冬季时西北季风经过森林之后,风速减小,风中携带沙尘部分沉降,可减轻风沙对京津地区的影响,B项正确;林场可以对当地起到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作用,C项错误;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缓解全球变暖趋势,但这不是针对京津地区起到的环境作用,D项错误。‎ 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2002年期间,该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度变化。据此完成第9~11题。‎ ‎9.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表明长江中上游 (  )‎ A.毁林现象严重 ‎ B.森林覆盖率提高 C.含沙量减少 ‎ D.水库数量大增 ‎10.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河床不断变窄 ‎ B.河床不断变宽 C.主航道变深 ‎ D.主航道南移 ‎11.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北岸要加强堤防工程建设 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答案:9.A 10.D 11.B 解析:第9题,由图可以看出,图中1972年河水深度较1963年深度总体较浅,说明这一时段内河床整体抬升,河流淤积严重,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A项正确;森林覆盖率提高,使其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减小,河床断面深度增加,B、C项错误;中上游地区水库数量增多,河水中的泥沙会在库区沉积下来,导致该河段泥沙含量减少,D项错误。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1972年相比,2002年河床断面的深水槽位置距离北岸相对较远,深水槽位置南移,由于深水槽水深,可以航行大型船舶,说明主航道南移,D项正确;河床变化情况、主航道变深与深水槽位置无关,A、B项错误。第11题,在所示期间该河段北岸河床变化不大,河床较浅,泥沙在北岸沉积相对较多,北岸堤坝相对安全,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岸河床深度不断加深,说明南岸受流水侵蚀严重,故应加强堤防建设,B项正确;从1972到2002年以来河床深度加深,说明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减少,故无须加大拦水拦沙措施,C项错误;长江下游所采取措施与本断面河床变化情况关系不大,D项错误。‎ 鄱阳湖区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10月,从西伯利亚、蒙古及我国东北等地区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翌年4月离去。江西省在鄱阳湖区候鸟最集中的吴城和南矶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越冬栖息地的必要条件包括:适当的水深;充足的食物,主要为鱼、昆虫和沉水植物等;安全的环境,即白天觅食、夜间栖息的地点。江西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工程,调节鄱阳湖区水位。读鄱阳湖区简图,完成第12~14题。‎ ‎1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在鄱阳湖区的吴城和南矶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少 ‎ B.多浅滩和沼泽 C.气候温暖 ‎ D.冬季水位较低 ‎13.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内候鸟的影响有(  )‎ A.水域面积增大,增加栖息地 B.生物量更丰富,食物更充足 C.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 D.候鸟在鄱阳湖活动时期延长 ‎14.春季,鄱阳湖候鸟迁回原迁出地的原因是原迁出地 (  )‎ A.白昼时间更长 ‎ B.湿地面积更广 C.食物种类丰富 ‎ D.森林覆盖率高 答案:12.B 13.C 14.A 解析:第12题,吴城和南矶分别位于鄱阳湖的西北和西南,接近鄱阳湖区边缘地区,冬季吴城和南矶附近的湖水较浅,为浅滩和沼泽,是候鸟的主要栖息地,因此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鄱阳湖区气候均较温暖,且湖区水位均较低,与鄱阳湖区的其他地区相比,吴城和南矶在气候和水位两方面无特殊性。鄱阳湖边缘距附近村镇近,人类活动多。故选B项。第13题,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可提高枯水期水位,使水域面积增加,淹没地区面积增加,浅滩、沼泽面积缩小,适宜候鸟栖息的面积缩小;鄱阳湖的水位提高,水深增加,食物量减少;水位提高,使适合候鸟捕食的水域发生变化,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候鸟活动期受气候影响较大,受水利枢纽工程影响较小。第14题,春季后,北方地区白昼时间更长,候鸟觅食的时间更长;原迁出地与鄱阳湖区均有适合候鸟栖息的湿地;候鸟受食物数量影响大,受食物种类影响小;候鸟主要生活区域为浅滩、沼泽等地区,而不是森林。‎ 命题角度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8全国Ⅰ·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第(1)题,沼泽湿地与湖泊的差别之一是积水较浅,且扎龙湿地面积广大,说明该区域地形平坦、开阔;沼泽湿地的形成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排水不畅,一般要从径流量和蒸发量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主要从两者各自随时间的变化和两者之间的数量大小进行对比。第(3)题,利用水循环原理进行水盐运动的分析,要注意把环节和过程讲清楚。第(4)题,若同意,则需要从外流河对矿物质、泥沙、营养物质、鱼类种群的影响进行分析;若反对,则需要从外流河对现有沼泽湿地的破坏进行分析。‎ ‎2.(2015全国Ⅱ·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原因。‎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日趋严重。‎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河套灌渠存在的问题,以及乌梁素海的污染及其治理措施。第(1)题,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要根据图中河流及灌渠水流的流向。由图可以看出,河套灌渠的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灌渠多由西南向东北流,因此可以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为西南高,东北低(或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第(2)题,由图可知,灌渠一般都是自流灌溉,但黄河的含沙量大,引水入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从而造成泥沙淤积,影响河套灌渠的灌溉功能。第(3)题,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一方面是排入的农田退水,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使湖水污染加重,同时当地工业和城乡废水也排入该湖。另一方面是湖泊本身的自净能力差,由于其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造成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日趋严重。第(4)题,治理乌梁素海的污染要从“减排、清污、执法、增意识”等方面来回答,“减排”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一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发展绿色农业;二是严格控制入湖废水的排放量。“清污”就是要及时清淤,采取生物措施净化。“执法”就是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增意识”就是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1.(2019辽宁大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6年8月份,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一处位于海拔1 300米、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JLS149#号桩出现42米外露。为防止管道外防腐层长期暴露以致降低使用寿命,需要及时对管道进行覆盖。下图为该次水土流失和管道覆盖工程示意图。示意图中所用生态袋是由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在工程中,就地取土或其他填充物将生态袋填装满后,码砌到高陡山坡地表,用以防治水土流失。从施工后至2017年7月,近一年的监测,生态袋覆盖区达到“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预计5~7年后,该工程所用“生态袋”将发生大批量破损,需在破损前补种灌木等树种。‎ 水土流失和管道覆盖工程示意图 ‎(1)说出短时强降雨后吕梁山区河流的水文变化。‎ ‎(2)分析上述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特性的原因。‎ ‎(3)指出监测人员得出“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 ‎(4)说出后期补种灌木等树种的目的。‎ 答案:(1)流速加快;径流量增大;河水含沙量增大;洪峰提前。‎ ‎(2)地处内陆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少;坡度较大,地表径流快,地表存水量少;位于阳坡,夏秋季光热充足,地表水蒸发量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冬季降雪较少,冬春季节干旱;海拔高,地处偏远地区,难以进行人工灌溉和养护;土壤干旱,地下水位低。‎ ‎(3)山体坡度保持稳定;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内部管道保护完好;地表植被得以恢复。‎ ‎(4)灌木适合当地的干旱环境;提高植被对水土保持的能力;增加和保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吕梁山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严重的水土流失会直接导致吕梁山区河流的含沙量增加,同时短时强降雨后,因山地坡度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且入河速度加快,短时间内汇入河流水量增多,使径流量增大,流速加快,洪峰提前。第(2)题,地域环境差异导致植被不同,植被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山西吕梁山区地处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土壤干旱,地下水位低。读材料可知,该工程位于吕梁山区海拔1 300米、坡度40°的南向坡地,‎ 地形坡度较大,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快,下渗量少,表层土壤储水少;吕梁山南向坡地位于阳坡,夏秋季节,阳坡蒸发量大,冬季位于背风坡,降雪较少,冬春季节干旱;地处海拔1 300米,地势较高,且地处偏远地区,灌溉条件差,养护不便。综上所述,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的特性。第(3)题,“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是破坏后的生态环境经整治后生态环境稳定,生态效果良好。生态袋是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覆盖区地表植被得以恢复,控制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山体坡度保持稳定,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保护完好。第(4)题,读材料可知,几年后工程所用“生态袋”将发生大批量破损,需要在破损前补种灌木等树种,其目的是灌木的环境适应性强及灌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当地的环境干旱,灌木耐旱,需水量较少,利于存活,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水土保持,使生态环境得以逐渐恢复,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位于柴达木盆地,从青藏铁路的锡铁山站接轨引出,向南行至北霍布逊盐湖矿区,沙害严重,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必须对该地区的风沙进行有效防治。在铁路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四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是,对于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无法建设类似沙坡头段的防护体系,通过对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对于防治该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如图所示)。‎ ‎(1)说明锡北地区风沙对铁路的主要危害。‎ ‎(2)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 ‎(3)分析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作用原理。‎ ‎(4)利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必须定期对堆积沙进行清理,解释其原因。‎ 答案:(1)当风沙遇到路基阻挡时,风速下降,大量沙粒沉积在路基处,逐渐掩埋线路;风沙流中的沙粒在运动过程中会对铁轨产生撞击和摩擦等破坏,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严重危害铁路运输。‎ ‎(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恶劣;内陆盆地降水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周边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 ‎(3)挡沙墙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流的携沙量;将沙粒阻挡在挡墙附近,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石方格设置在路基两侧和挡沙墙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减小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两者相结合组成完整的防沙系统。‎ ‎(4)经过长时间的风沙沉积,挡沙墙后堆积的沙粒高度逐渐增大,降低了挡沙墙的出露高度,减弱了墙的阻挡作用;并且当堆积沙粒达到一定高度后,其自身也形成了一个小型沙源;同时石方格中沉积的沙粒减小了地面粗糙度,因此整体上削弱了防沙效率,为此必须定期对堆积沙进行清理。‎ 解析:第(1)题,锡北地区风沙活动频繁,风沙危害主要是对线路、机车、信号设备的破坏。风速在路基处降低,风沙在此沉积,容易掩埋铁路线路,并且沙粒在风的携带下,易对铁轨、机车车辆、通信等方面产生破坏,危害火车行车安全。第(2)题,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条件。柴达木盆地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气温低,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内陆盆地降水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且土壤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第(3)题,防治风沙危害,主要是降低风速,减少风携带的沙量。第(4)题,主要从风沙沉积高度不断升高,挡沙墙的作用不断减弱以及石方格中的沙粒减小了地面粗糙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地势低洼,由于生境条件不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沼泽(下图)。每年6—10月,奥基乔比湖水溢出,并通过克拉莎草沼泽缓慢注入海洋。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的先民仅在出露水面的小块高地上耕作。甘蔗生长需年积温5 500~8 500 ℃,需水量大却怕涝。20世纪初,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4 000公顷的甘蔗,收获期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为了种植甘蔗,当地抽取沼泽水,并切断湖水与沼泽地的联系。此后,克拉莎草沼泽生境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红树林适宜生存的范围向陆地方向扩张。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限制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甘蔗种植。‎ ‎(1)说明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种植业只出现在小块高地的原因。‎ ‎(2)分析与湖泊以北地区相比,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甘蔗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甘蔗种植后,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和水质的变化特点及原因。‎ ‎(4)分析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变化导致红树林适宜生存的范围向陆地扩张的原因。‎ 答案:(1)地势较高,雨季不易被淹没;人口稀少,农产品需求量小。‎ ‎(2)纬度较低,光热较充足;受奥基乔比湖调节,冬季不易遭受冷害;以草本沼泽为主,土壤较肥沃。‎ ‎(3)水量减少,水质变差;沼泽补给水源减少,甘蔗生长过程耗水量大,导致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造成水体污染。‎ ‎(4)水量减少,导致沼泽南部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水体和土壤含盐量升高,红树林适宜生存的范围向陆地延伸。‎ 解析:第(1)题,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地区人口稀少,农产品需求量小;高地处因地势较高,雨季不易被淹没,故种植业仅出现在小块高地。第(2)题,甘蔗喜欢高温多雨环境。与湖泊以北地区相比,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甘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光热、土壤等方面。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纬度较低,光热较充足;受湖泊调节,冬季不易遭受冷害;土壤较肥沃。第(3)题,种植甘蔗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导致沼泽补给水源减少,水量减少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造成水体污染,最终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减少,水质变差。第(4)题,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变化是指其水量减少,导致沼泽南部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水体和土壤含盐量升高,该环境变得适合红树林繁殖,从而促使红树林适宜生存的范围向陆地延伸。‎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赛里木湖和艾比湖位于新疆西北部,艾比湖的盐度比赛里木湖的盐度高,湖面海拔189米。赛里木湖湖面海拔2 071.9米,年降水量达450 mm。1998年在该湖投放了原产于俄罗斯50°N以北河流或湖泊中的高白鲑等冷水鱼;高白鲑所食全是湖中的自然生物,需要生长三年才能达到一千克,形成了细嫩如豆腐般的口感,故又称“豆腐鱼”,其价格昂贵,但在当地和网络上畅销。‎ 冰冻气泡简称“冰泡”,是由湖底气体(沼气)在靠近湖面过程中冻结形成,赛里木湖是我国欣赏冰泡景观的最佳地点。下图图1为赛里木湖、艾比湖区域位置示意图,图2为冰泡景观(白色的是冰泡)。‎ 图1‎ 图2‎ ‎(1)将高白鲑投放到赛里木湖而没有投放到艾比湖,试分析其原因。‎ ‎(2)分析赛里木湖高白鲑在网络上畅销的原因。‎ ‎(3)分析赛里木湖冰泡景观的形成条件。‎ 答案:(1)高白鲑适应湖水盐度较低、水温较低的环境;赛里木湖海拔较高,蒸发较弱,水温和湖水盐度相对较低;艾比湖海拔较低,夏季水温较高,蒸发量大,湖水盐度较高。‎ ‎(2)生产中无污染,绿色生态;生长时间长,品质好;产量少,市场需求大;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提高;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价格昂贵,可承受长途运输的成本。‎ ‎(3)海拔高,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易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湖底大量腐殖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上升至湖面表层冰冻;强冷空气将湖面的积雪吹走;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高。‎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高白鲑原产于高纬度湖水或河水中,适应盐度较低、水温较低的环境。赛里木湖符合低盐度、低水温的环境,山地湖泊,污染较小。第(2)题,赛里木湖高白鲑在网络上畅销的原因,可以从无污染、品质好、交通改善、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大等方面回答。第(3)题,赛里木湖冰泡景观的形成条件,可以从海拔高、气温低、冷空气南下、湖水清澈等方面回答。‎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虫又叫海人参,它生长在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沙虫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沙虫要求的生活条件苛刻,生活的沙地要求含沙量在70%以上,还要求松、粗,若沙质太细、黏实则不利于沙虫生活;水的盐度要求在25%左右,过咸、过淡都不利于沙虫生长;水温不能过冷,水温低则沙虫不长。‎ 光村镇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地跨东经109.5°、北纬19.5°。光村镇有0.13多万公顷可采挖沙虫的海滩,赶海挖沙虫的传统由来已久。‎ ‎(1)指出沙虫生长的海洋环境特点。‎ ‎(2)分析光村镇沿海滩涂适合沙虫生长的条件。‎ ‎(3)说明光村镇的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 ‎(4)分析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原因。‎ 答案:(1)热带、水质洁净、有潮汐(潮间带)、沙质为主的海洋滩涂环境。‎ ‎(2)拥有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扬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盐度适中、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位于热带浅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栖息生长。‎ ‎(3)挖沙虫每天的时刻随着潮汐而变化;退潮期间、滩涂出露的短暂时间。‎ ‎(4)泥沙质滩涂面积大,沙虫繁殖快、数量巨大;水质洁净,滩涂环境不受破坏;挖沙虫时间短暂,采挖数量与繁殖更新大致平衡。‎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沙虫生长在海南岛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且对水温、水质要求极高。因此,沙虫喜欢热带、水质洁净、有潮汐(潮间带)、沙质为主的海洋滩涂环境。第(2)题,读材料可知,沙虫栖息于沿海滩涂一带泥沙质的海域,以泥沙和藻类为食,淡水与海水交汇处是优质沙虫生长的绝佳地点。光村镇濒临海洋,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大面积的泥沙质滩涂;扬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利于沙虫生长和繁殖;同时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光村镇位于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栖息生长。第(3)题,光村镇的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应该与沙虫的活跃度有关。根据材料,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因此沙虫随潮汐运动,故挖沙虫每天的时刻随着潮汐而变化;必须抓住退潮期间、滩涂出露的短暂时间。第(4)题,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一方面说明该地沙虫繁殖的水质及滩涂环境保持得好,有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沙虫繁殖快、数量巨大;另一方面虽然采挖沙虫时间长,但沙虫活跃时间短,挖沙虫时间短暂,采挖数量与繁殖更新大致平衡。‎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向北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山前冲(洪)积扇下部是克里雅河最大的于田绿洲所在,也是丝绸之路南段的入口。于田以下克里雅河深入沙漠腹地,形成300多千米的绿色长廊,两岸沉积物具有风力和水力沉积物交错特性,植被以胡杨林和红柳灌丛为主,‎ 在距河较远的沙漠中分布着流动沙丘和很多干枯的胡杨。在克里雅河末端的达里雅布依,有一族固守大漠的牧民,被称为“孤独的克里雅人”,至今以游牧业为主。下图示意克里雅河。‎ ‎(1)分析克里雅河两岸沉积物具有风力和水力交错特性的原因。‎ ‎(2)推测沙漠中干枯胡杨遗迹的自然形成过程。‎ ‎(3)运用环境承载力的原理解释克里雅人“孤独”的原因。‎ 答案:(1)克里雅河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半年河流水量大,输沙量大,河流沉积物多;冬半年河流水量减小,两岸植被稀疏,土壤变得干燥,沙源丰富;冬半年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风力沉积物较多,所以河流两岸沉积物兼具风力和水力的特性。‎ ‎(2)沙漠河流每年定期泛滥,两岸地下水位较高,胡杨依靠地下水或河流水得以生长;河流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导致河流决口改道,或流动沙丘阻挡,河流被迫改道,使原始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胡杨干枯。‎ ‎(3)克里雅河下游河流水量减少,水资源短缺,人口容量小;草地资源不足且稀疏,牧民逐水草而居,彼此相距较远;沙漠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容纳外来人口,所以克里雅人“孤独”。‎ 解析:第(1)题,克里雅河两岸沉积物受风力和水力沉积共同影响,是由于克里雅河地处荒漠,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期河流沉积,枯水期风力沉积。第(2)题,由题意可知胡杨生长在沙漠河流附近等有水源的地点,应从河流改道、胡杨缺少水源而干枯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从环境承载力角度入手,说明克里雅河下游水资源和草场资源短缺,成为限制人口数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命题角度3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4四川·5~6)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                ‎ A.东北风 ‎ B.东南风 C.西南风 ‎ D.西北风 ‎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考查我国季风环流。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风能资源丰富,风力大。冬季时,南海位于亚洲高压南侧,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以东北风为主,因此本题选择A项。第2题,考查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地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能源需求量大,风力资源丰富,利用最方便,B项正确。‎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9河北保定期末)煤层气俗称“瓦斯”,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上好的工业、化工、发电和居民生活燃料。下图示意山西省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层中煤层气含量与水文、地质的关系。读图,完成第1~2题。‎ ‎1.开发沁水盆地煤层气的有利条件有(  )‎ ‎①裂隙不发育 ②背斜构造良好 ③地下水封闭好 ‎④距离市场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开采煤炭前,先通过钻井开采煤层气,可(  )‎ ‎①获得清洁能源 ②减轻大气污染 ③降低安全隐患 ④增加生产成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煤层气储存在煤层中,因此煤层有裂隙发育才有利于煤层气的储存,①错误;根据水流方向和“潜流水区”等信息判断富气区有利于水体汇集,应为向斜构造,②错;地下水活动频繁的地区,水的交替作用强,易将煤层气带走,因此地下水活动较弱的地区形成封闭环境,有利于煤层气的储存,③对;距离市场近,有利于开发,④对。第2题,在开采煤炭前,先通过钻井开采煤层气,烃类气体是清洁能源,可获得清洁能源,①对;减轻大气污染,②对;“瓦斯”容易爆炸,提前开采,降低安全隐患,③对;开采增加收入,不会增加成本,④错。‎ 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属于高铝煤炭。下图为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是(  )‎ A.完善交通建设 B.带动采煤业的发展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提高了经济效益 ‎4.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交通便利 B.能源充足 C.科技发达 D.劳动力丰富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循环经济对废弃物进行了充分利用,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增加了产品多样化,且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第4题,电解铝产业是动力指向型产业,耗能多。图示产业链中电力充足,电解铝厂建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能源充足。‎ 攀枝花和马鞍山同属我国南方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读下面两地相关数据表,完成第5~6题。‎ 三次产业 结构比值 工业结构 钢铁工业产 值/亿元 马鞍山 ‎5.8∶68.1∶26.1‎ 钢铁、汽车、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精细化工 ‎637.55‎ 攀枝花 ‎3.8∶75.5∶20.7‎ 钢铁、钒钛、能源、化工 ‎375.42‎ ‎5.与马鞍山相比,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是(  )‎ A.离电力供应地更近 B.市场需求量更大 C.原料供应更充足 D.水运更便捷 ‎6.面对目前我国大多数矿业城市资源短缺日益突出的现状,可采取的解决措施有(  )‎ A.停止原有产业生产,实现顺利转型 B.将原有产业转移至经济发达地区,以获取资金支持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D.加大资源开采力度以扩大原有生产规模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攀枝花位于长江上游地区,该地区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与马鞍山相比,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是靠近水电站,离电力供应地更近。第6题,对于资源型城市升级发展的措施,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经验,调整原有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玉门隶属酒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玉门风能资源丰富,有“陆上三峡”之称,1997年玉门建成了甘肃省首个示范型风电场,经过20年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投产风电场20个。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第7~9题。‎ ‎7.2003年4月始,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玉门市驻地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石油资源面临枯竭 B.新城区风能资源丰富 C.新城区靠近铁路干线 D.新城区位于绿洲边缘 ‎8.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 B.本地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 C.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 D.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9.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其作用是(  )‎ ‎①可实现“风”“光”互补 ②可增强风电储能 ③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 ④可解决“弃风”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7.A 8.B 9.B 解析:第7题,从材料看玉门石油资源枯竭,原有的资源优势降低,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第8题,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可以利用其他形式发电进行补充,不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本地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电力市场小,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第9题,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可实现“风”“光”互补,①对;光伏发电不能增强风电储能,②错;同时建设两种发电,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③对;“弃风”现象主要是市场问题,建设光伏发电不能解决“弃风”现象,④错。‎ 生物质燃气可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物菌渣、禽畜粪便等可燃性物质作为原料转换获得,是一种通过各种技术设备获得的高质量的合成气。法国环境和能源管理署发布研究报告,计划逐步让全法1 100万家庭都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气,取代目前依赖进口的化石天然气。如今,生物质燃气只占法国燃气消耗的0.1%,但发展迅猛,法国政府希望到2030年这一比例增长至30%,到2050年达到100%。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与化石天然气相比,使用生物质燃气的主要优点是 (  )‎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③带动农业发展 ④促进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现阶段制约法国生物质燃气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 B.技术 C.交通 D.成本 答案:10.A 11.D 解析:第10题,生物质燃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之后产生二氧化碳,不产生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使用生物质燃气可以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得以转化利用,增加了农民收入。第11题,生物质燃气是通过各种技术设备获得的高质量的合成气,所以其生成成本相对较高,如大规模推广使用,必须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生物质燃气价格降低。‎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及越南5国。澜沧江干流上所修建的水电站分为两种类型:蓄掘式水电站(即水库库容较大的水电站,如小湾和糯扎渡水电站)和径流式水电站(即没有水库或水库容量很小的水电站,如漫湾和大朝山水电站)。下图为澜沧江部分水电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全流域开发湄公河,实现流域的整体效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流经国家经济落后,资金短缺 B.缺乏权威性的开发合作组织 C.沿岸森林密布,环保要求高 D.基础设施不足,开发成本高 ‎13.在小湾水电站下游建设漫湾径流式水电站的目的是 (  )‎ A.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B.改善附近区域的生态环境 C.提高对河流径流量的调控能力 D.提高发电效益并节约成本 ‎14.湄公河上游修建蓄水式发电站对下游的影响有(  )‎ ‎①增强农业灌溉能力 ②改善鱼类生存环境 ③减轻旱涝灾害 ④增加淹没面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2.B 13.D 14.C 解析:第12题,湄公河为国际性河流,流经多个国家,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发电、防洪等多方面效益,要实现全流域开发和整体效益,需要建立权威性的开发合作组织,协调流经国家间的关系和利益。第13题,小湾水电站为库容较大的蓄水式水电站,漫湾水电站为库容较小的径流式水电站。小湾水电站在汛期时蓄水,在平水期和枯水期泄水,为下游的漫湾水电站提供发电的水能,可以提高漫湾水电站平水期和枯水期的发电量,且漫湾水电站水库库容较小,可以节约建设成本。径流式水电站水库库容小,对调节径流和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较小,对附近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第14题,蓄水式发电站水库库容较大,对径流的调蓄功能较强,使湄公河下游枯水期水量增加,灌溉用水量增加,旱灾减轻;使湄公河下游丰水期水量减少,淹没农田的面积减少,涝灾减轻;水库蓄水会减少泥沙和营养盐类的下泄,不利于鱼类生存。‎ 铁盖乡地处黄河上游龙羊峡地区,由于气候变化、超载放牧等原因,土地沙漠化率高达98.5%,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瞄准这片荒地建立光伏电站,几年后光伏产业园的草地植被得到了缓慢恢复。为避免草长高影响光伏发电,公司要求牧民返回草场牧羊,光伏牧羊互补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其农业模式经验得到推广。据此完成第15~17题。‎ ‎15.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在铁盖乡建立光伏产业园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干,白昼时间增长 B.接近水电站,水电和光电互补 C.土地面积大,劳动力廉价 D.利用草场资源,光伏牧羊互补 ‎16.光伏产业园促使土地生产力恢复的最主要原因是光伏板能够(  )‎ A.降低风速,减少蒸发 B.增加反射率,气温升高 C.提升地温,增加降水 D.调节气温,增大日较差 ‎17.草场恢复促使光伏发电量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蒸发增强,湿度增加 B.气温升高,风力减小 C.沙尘减少,晴天增多 D.降水增加,气温降低 答案:15.B 16.A 17.C 解析:第15题,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中“水电开发公司”,水电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在水力发电相对较低的季节光伏发电可进行有效补充,保证电量的稳定供给。第16题,光伏板的存在,有效地吸收了太阳辐射能,从而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面的温度降低,蒸发减弱,同时,草地植被的恢复增加了地面的粗糙程度,降低了风速,从而使土地的生产力逐渐恢复。第17题,草场恢复后,沙尘天气减少,大气透明度好,到达地面的有效太阳辐射能增加,从而使光伏发电量增加。‎ 命题角度4区域能源资源开发的分析与评价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7全国Ⅱ·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第(1)题,分析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的原因,可以从小企业所需投资较小,生产技术水平低,煤矿资源丰富,临近煤矿,运输费用低,市场需求量大,带动地方就业和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经济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能源利用率低,环境要求不高,焦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污染物排放点多面广。第(3)题,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主要依赖公路运输,分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以从交通工具、原料和产品的装卸以及运输过程等方面分析。第(4)题,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可以从清洁技术、设备、生产过程产生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等方面分析;运输过程中减少污染可以从图中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为铁路运输和封闭运输等方面分析。‎ ‎2.(2016全国Ⅲ·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解析:考查新能源资源的特征、开发区位条件与配套工程建设等。第(1)题,与煤炭相比,风能属于清洁能源,且可再生,与水能相比,‎ 风能不存在水库建设带来的淹没耕地、搬迁移民、诱发地质灾害等问题。第(2)题,影响风能资源开发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有风力、地形等。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图中显示瓜州年大风日数68.5天,说明风能资源丰富;所在地区多戈壁,地形平坦,土地广阔,利于风电场的建设。第(3)题,甘肃瓜州地处西北地区,附近戈壁广布,该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风电建设来说市场、资金、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都是不利条件。第(4)题,甘肃酒泉位于非季风区,主要受冬季风的影响,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风电不稳定,建设热电站等作为调节电站,能够保障电网输电的稳定性。‎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木里煤田位于青海省海北与海西交界处的大通河上游盆地中,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其资源储量占全省总探明资源储量的70%以上。木里煤田开发较晚,从2003年开始,先后有8家企业进入木里煤田进行勘查开发,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木里矿区煤炭资源开发效率不高,对生态环保重视不够,基础设施滞后,矿区开发建设进展缓慢。下图示意木里煤田的位置。‎ ‎(1)说明木里煤田开发的不利自然条件。‎ ‎(2)简述木里煤田开发对大通河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3)为木里煤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条件:①深居内陆;②海拔高,气温低;③地表起伏较大;④生态环境脆弱。‎ ‎(2)影响:①含沙量增大;②年径流量减少;③径流量变化增大。‎ ‎(3)建议:①应合理规划煤炭开采量;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煤炭外运能力;③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④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围绕煤炭开采区、交通线等进行土地复垦;⑤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改变传统的煤炭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和废弃物利用技术;⑥对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三废”进行合理化处理。‎ 解析:第(1)题,木里煤田开发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生态和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木里煤田位于青海省海北与海西交界处的大通河上游盆地中,位于我国的内陆,河流上游,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而且该地生态环境脆弱,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从生态角度考虑,开发滞后。第(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河流的水量、含沙量、水量大小、水位变化、有无结冰期、水能等方面。煤炭开采,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河流的含沙量会增大;‎ 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减少,流量变化增大,年径流量减少,水量变小。第(3)题,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需要体现在这三方面上。‎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西邻甘肃、宁夏,北连内蒙古,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南与陕西省延安市接壤。榆林市有54%的地下含煤,约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侏罗纪煤田是该市的主力煤田,探明储量1 388亿吨,占榆林市已探明煤炭总量95.7%,埋藏浅,易开采,单层最大厚度12.5米,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的长烟煤、不粘煤和弱粘煤,是国内最优质环保动力煤和化工用煤。榆林市现在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榆林市交通图 ‎(1)指出榆林市成为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 ‎(2)分析榆林市发展能源重化工基地对当地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1)地处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煤炭资源丰富,质量高,开采条件好;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地处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市场广阔。‎ ‎(2)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三废”排放较大,导致环境污染;工业用地规模扩大,耕地、林地面积萎缩,人地矛盾突出;基地建设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基地内过度采矿导致地质结构变化,直接影响人类居住区的环境安全等。‎ 解析:第(1)题,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是位置优越,且煤、气、盐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和国家政策支持也是重要因素。第(2)题,发展能源重化工基地必然涉及采矿,而过度开采不仅会破坏地表植被,还可能改变地表形态,从而加剧水土流失;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使雾霾天气增多;产生的“三废”排放量也较大,会导致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类居住区的环境安全等。‎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利比里亚是非洲西部典型的农业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利比里亚境内河流众多,但河流通航里程比(某河流总通航里程与河流总长度的比值)‎ 相对较小。利比里亚水能、矿产、森林和沿海渔业等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大,埋藏浅,品位高。2011年以来中国多家矿企、水电企业与利比里亚签订布坎南锆钛矿业基地和河流上游水电开发合作协议。下图为利比里亚简略图。‎ ‎(1)指出利比里亚河流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从海域环境分析利比里亚沿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3)分析利比里亚布坎南地区合作建设锆钛矿业基地的不利条件。‎ ‎(4)近年来,蒙罗维亚东部丘陵地带发现储量丰富的陶瓷黏土。因此,有人提出在蒙罗维亚附近发展陶瓷业,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处山地高原与沿海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河流流量大;技术落后,能源自给率低,市场需求大。‎ ‎(2)沿海(几内亚湾)暖流与(本格拉)寒流交汇,适宜冷暖不同鱼类生存繁殖;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深层营养盐类上泛至海面,饵料丰富;沿海大陆架宽阔,水域较浅,光照充足,利于藻类生长。‎ ‎(3)气候湿热,施工环境差;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差,经济技术落后,工业基础设施薄弱。‎ ‎(4)赞成。理由:蒙罗维亚附近陶瓷黏土资源丰富;靠近河流,水源丰富;接近首都蒙罗维亚,市场广阔,且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靠近港口和铁路,交通运输便利;可提离当地经济收入,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答对3点即可)或不赞成。理由:经济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陶瓷业排污量大,对水源污染严重;开采陶瓷黏土矿,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答对3点即可)‎ 解析:第(1)题,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从水能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大)的原因和当地的市场需求、经济条件、人才设备等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第(2)题,沿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从沿海大陆架水温情况、入海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的饵料等方面分析。第(3)题,建设锆钛矿业基地的不利条件,考查的是工业区位的不利因素。可从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方面考虑。利比里亚位于非洲,位于6°N,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人才不足。第(4)题,如果赞同,‎ 可从当地发展陶瓷业的有利条件和发展工业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方面分析。如果不赞同,应从发展工业会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不利的区位因素分析。‎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尤尼盐沼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这片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一系列的地质作用,形成史前巨湖。每年7月至10月,湖水干涸,湖泊里就留下一层以盐为主的矿物硬壳,乌尤尼盐沼由此形成。因周边山地分布有大面积富含锂的火山喷发岩,盐沼的锂矿储量约占世界的一半。‎ ‎(1)简述乌尤尼盐沼的形成过程并说明该地锂矿富集的原因。‎ ‎(2)从自然条件看,概括当地锂矿开发人员面临的主要困难。‎ ‎(3)玻利维亚政府提出了“锂矿开发由国内企业控制,外资公司限定于深加工产品的投资项目”的开发方针。分析该方针对该国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地壳抬升,隆起;在山间形成内陆湖;地形封闭且纬度低,蒸发旺盛,形成盐沼。‎ 周边山区富含锂的火山岩经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在盐湖沉积富集。‎ ‎(2)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缺氧;高原反应;紫外线照射强烈。‎ ‎(3)避免外国公司掠夺式地开采,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引进外资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 解析:第(1)题,地壳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应从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入手分析该地由海到陆(到内陆湖)的变化过程。由内陆湖到盐沼的形成过程,应与湖水蒸发、盐分积累有关,故应从外力作用入手分析。第(2)题,首先通过材料信息,确定当地是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再通过列举高原山地气候的特征来分析开发锂矿资源所遇到的困难。第(3)题,该开发方针保护了本国资源,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可以引进外资企业和技术,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还能增加就业机会。‎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如下图)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3万亿立方米。2016年,俄罗斯、中国、法国在此进行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开发。液化天然气是将气态天然气经超低温液化而成,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其体积约为同等质量气态天然气的1/625,使用特殊船只运输。亚马尔项目工程釆取模块化建设方案,整个项目设施由模块组成,不同种类的模块在全球多地制造完成后运往亚马尔半岛,随后在现场进行组装。其中85%的模块由中国企业承揽建造,仅一年工期便完成项目设施建设。2017年12月,项目正式投产,俄罗斯在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中的比例随之达到10%。随着北极航道的逐步开辟,亚马尔项目成为“冰上丝绸之路”中俄合作的经典范例。‎ ‎(1)简析在亚马尔开展液化天然气项目的优势条件。‎ ‎(2)分析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采取模块化建设的主要原因。‎ ‎(3)因受海况条件影响,冬季运往中国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需向西绕行欧洲并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简述亚马尔项目对俄罗斯能源开发的积极影响。‎ 答案:(1)亚马尔天然气储量丰富,油气资源充足;北极地区的低温环境有利于天然气液化;北极航道交通便利;国际市场广阔。(任答3点)‎ ‎(2)气候严寒,冻土广布,且冬季昼长较短,施工环境恶劣;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完善;模块化建设利于减少建设成本,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工程效率。‎ ‎(3)通往欧洲的航线纬度较低,且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受海冰影响小。(或通往中国的航线纬度较高,且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受海冰影响大。‎ ‎(4)对天然气进行深加工,增加能源附加值;提高俄罗斯液化天然气产能,强化俄罗斯在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中的地位;天然气外运采用船运与管道结合的方式,优化俄罗斯天然气输出结构。‎ 解析:第(1)题,工业区位条件应从资源、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可知,俄罗斯亚马尔半岛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液化天然气是将气态天然气经超低温液化而成,北极地区的低温环境,有利于天然气液化;随着北极航道的逐步开辟,北极航道交通便利;据材料“‎ 俄罗斯在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中的比例随之达到10%”知,说明国际市场广阔。第(2)题,原因应从成本、自然环境、工程进度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项目所处纬度较高,气候严寒,冻土广布,且冬季昼长较短,施工环境恶劣;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完善,模块化建设利于减少建设成本,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工程效率。第(3)题,据图可知,冬季通往中国的航线纬度较高,且受千岛寒流影响,逆洋流航行,受海冰影响大;而通往欧洲的航线纬度较低,且受暖流影响,受海冰影响小。第(4)题,亚马尔项目对俄罗斯能源开发的积极影响应从能源加工、能源输出、能源地位等方面分析。对天然气进行深加工,增加能源附加值;提高俄罗斯液化天然气产能,强化俄罗斯在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中的地位;天然气外运采用船运与管道结合的方式,优化俄罗斯天然气输出结构。‎ 命题角度5流域的综合开发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6全国Ⅱ·9~11)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第1~3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 B.3—6月 C.6—9月 ‎ 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1.D 2.B 3.A 解析:第1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图中显示甲河床断面低于乙河床,甲到乙的变化过程是河床逐渐升高的过程。结合材料,甲为河流汛期对河床侵蚀作用强的阶段,乙为枯水期潮流带来泥沙堆积河床的阶段,由甲到乙为河流汛期结束转为枯水期的过程。浙江东部1—3月属于枯水期,3—6月为枯水期转为汛期,6—9月属于汛期,9—12月属于汛期转为枯水期的过程,故D项正确。第2题,考查湖泊(水库)对河流的调蓄功能。河流上游水库对下游河段具有调蓄作用,导致下游河段径流量汛期减小、枯水期增大,A项错误;由于河流汛期流量减小,下泄径流对河床冲刷减弱,因此河道淤积加重,流速减慢,C项错误;图中显示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影响河床深度,对宽度影响较小,D项错误。第3题,考查河流的治理措施。结合材料可知该河河口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枯水期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问题。修建河口水闸可以阻挡枯水期时潮流倒灌入河,减轻泥沙淤积,A项正确;河口水闸会阻挡河流汛期洪水下泄,B项错误;潮流会带来泥沙淤积,而不是冲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拦截河流入海泥沙与治理泥沙淤积相矛盾。‎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9河北五校联考)“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图,完成第1~2题。‎ ‎1.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大规模植树造林 B.“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加大农业种植面积 C.“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加高、加固堤坝 D.“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B.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大量脱发”是指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的;“动脉阻塞”是指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因此要加强退耕还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脚肿”是指“地上河”,它的产生与上游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有关。第2题,上游进行梯级开发主要是利用河流的水能。该地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陂,是一种古代水利工程,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木兰山下,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溯汇流处,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着水利效用。拦河坝是木兰陂的主体工程,坝上设水闸,可按需求提闸、落闸,配套部分为输水沟渠和海堤。木兰陂建成前,木兰溪下游平原受溪洪和海潮之患,一片荒原,木兰陂建成后才成为“鱼米之乡”。为了发挥综合效益,当地政府正在新建宁海闸水利工程。结合下图完成第3~5题。‎ ‎3.当地古代人民先建了钱陂,但毁于洪水。与钱陂相比,木兰陂选址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位于钱陂的下游,河道较宽 B.地形较平坦,落差较小,水流较缓 C.位于钱陂下游,水量大,泥沙沉积少 D.距海较近,受兴化湾海水的影响小 ‎4.宁海闸建成后对木兰陂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阻挡海潮上溯,减少海水对木兰陂的破坏 ②抬升木兰陂附近地下水位,缓解木兰陂附近地面下沉 ③抬升木兰陂以上河段水位,减少木兰陂以下河段泥沙淤积 ④降低木兰陂上下游水位差,减弱泄洪和放水对木兰陂的冲刷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木兰陂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  )‎ ‎①减小灌溉面积 ②减少洪涝造成的损失 ③改良土壤,增加耕地 ④发展渔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C.①③④ ‎ D.①②④‎ 答案:3.B 4.C 5.B 解析: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钱陂位于河流上游低山丘陵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而木兰陂位于钱陂下游地区,地形较平坦,落差较小,水流较缓,洪水的破坏力较小。第4题,宁海闸位于河流入海口,建成后可以阻挡海潮上溯,减少海水对木兰陂的破坏;木兰陂地表水丰富,地下水位高,附近没有地面下沉问题;宁海闸建设无法影响木兰陂以上河段水位;宁海闸到木兰陂河段水流减缓,木兰陂以下河段泥沙淤积增加;宁海闸建成后,宁海闸到木兰陂河段水位抬高,降低木兰陂上下游水位差,减弱泄洪和放水对木兰陂的冲刷作用。第5题,木兰陂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扩大灌溉面积,减少洪涝损失,改良土壤,还能发展渔业。‎ 为了发挥三峡水库在长江防洪方面的重大作用,每年要依据长江不同时段的水量变化来调整库容。下图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示意图,水库设计的正常运行水位是175米,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据此完成第6~7题。‎ ‎6.三峡水库由正常运行水位降到防洪限制水位的时段为(  )‎ A.1—2月 ‎ B.5—6月 C.7—8月 ‎ D.10—12月 ‎7.三峡水库蓄水对大坝下游河床、水位变化影响极大。与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大坝下游(  )‎ A.河床受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枯水期水位上升 B.河床受堆积作用加强,河流枯水期水位上升 C.河床受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洪水期水位上升 D.河床受堆积作用加强,河流洪水期水位上升 答案:6.B 7.A 解析:第6题,三峡水库由正常运行水位降到防洪限制水位的时段应在雨季来临前,即5—6月,所以B项正确。第7题,与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大坝下游河流水量增加,河床受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枯水期水位上升,所以A项正确。‎ 建设中的斗门水库是一座平原型水库,位于西安西成新区沣东新城原昆明池遗址上,水库设计采用内外湖布局。下图示意斗门水库布局规划。据此完成第8~9题。‎ ‎8.斗门水库内湖的核心功能是(  )‎ A.灌溉 B.蓄洪 ‎ C.供水 D.旅游 ‎9.斗门水库采用内外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水源水质安全 B.增加水库蓄水容量 C.提高水坝防洪等级 D.增加地下水源补给 答案:8.C 9.A 解析:第8题,注意图中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内湖连接引汉济渭南干线引水管线,还有沣东水厂,所以,内湖的主要作用是供水。第9题,内湖作为供水的功能,连接着水厂,所以内外湖的布局更重要的是保障水质的安全。‎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完成第10~11题。‎ ‎10.图中反映出的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 B.气候 C.地表径流 ‎ D.市场 ‎11.水库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库区及周边的气候恶化 ②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 ‎③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耕地面积减少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答案:10.A 11.B 解析:第10题,图中反映出的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地形。该地地势起伏大,故河流落差大,才能够进行梯级开发。第11题,水库建设有利于库区及周边的气候条件的改善,①错。库区蓄水淹没土地,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②对。泥沙在库区沉积,可能会造成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③对。水库建设对耕地面积影响较小,④错。‎ 命题角度6流域的综合开发条件及治理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 (2016全国Ⅱ·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下表的相应位置。‎ 整治和开发目标:‎ 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 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 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        、        ‎ 第二 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     、         、        ‎ 第三 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答案:(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解析: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河流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第(1)题,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由河流的补给类型决定。结合图中等高线、经纬度信息可知,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上游主要流经阿尔卑斯山脉西北坡山区地带,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气温是影响径流量的主要因素;北部索恩河流经46°N以北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南部地中海沿岸支流,属于地中海气候区,都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气温或降雨量的季节变化,从而得出不同河段的径流量特征。第(2)题,表格中不同的措施所针对的目标不同,整治措施针对河流所面临的问题,开发措施针对河流资源与功能。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可以增强泄洪能力、减轻河道淤积;梯级开发可以开发水能资源、改善航运条件;整理河谷滩地属于土地资源的开发。第(3)题,“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河流整治与开发的授权机构,所发挥的是组织协调、管理落实的作用,它的成立原因要从罗讷河流域所跨区域的特殊性、治理和开发的多样性等方面分析。第(4)题,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会影响河道的长度、水流速度、河床宽度等特征,所发挥的生态功能也不同,河流的生态功能主要包括降解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典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1.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鲑鱼(又叫三文鱼),属洄游性鱼类,喜栖冷水(水温小于18 ℃)。鲑鱼每年9月至次年2月在河流上游砂砾底质的浅水区产卵,孵化于淡水中的幼鱼在次年春季游入海洋。‎ ‎(1)说明图中鲑鱼产卵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哥伦比亚河是北美洲西部大河之一,发源于加拿大南部落基山脉,注入太平洋,全长2 044千米。流域面积415 211平方千米,最大支流斯内克河,河口平均流量7 400立方米/秒。哥伦比亚河沿干、支流建有很多大小水坝,为世界上大河流水力资源获得充分利用的河流梯级开发工程。‎ ‎(2)说明该河流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 ‎(3)说明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近二十年来,环保主义者不断要求拆除哥伦比亚河支流——斯内克河下游4座水坝,水坝的去留在全美国上下曾引起激烈的争论,最终法院裁决改造大坝以保护濒危鲑鱼的洄游路线。‎ ‎(4)简述美国拆除、改造水坝的主要原因。‎ 答案:(1)水温较低;水量较小;水位浅;含沙量小;砂砾质河床;水质较好。‎ ‎(2)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峡谷众多(绵长),适合梯级开发;流域内工农业发展电力需求量大。‎ ‎(3)减轻旱涝灾害,改善枯水期水质,提供稳定的水源,改善航运条件,提供丰富的电能。‎ ‎(4)利于鲑鱼洄游;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流生态效益;小型或无法进行水力发电的水坝,效益低,维护成本高;有些水坝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开发了核能、风能等其他能源,基本能满足需求。‎ 解析:第(1)题,据材料,鲑鱼每年9月至次年2月在河流上游产卵,此时为秋冬季节,水温较低且水量较小;而在河流上游砂砾底质的浅水区产卵说明水域的水位浅;含沙量小;砂砾质河床;水质较好。第(2)题,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从流量、动能、市场综合分析。根据材料,哥伦比亚河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径流量大;发源于落基山脉并流入海洋,说明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经区域峡谷众多(绵长),适合梯级开发;同时,流域内工农业发展,电力需求量大。第(3)题,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可以有效减轻旱涝灾害,还可以改善枯水期水质,提供稳定的水源,改善航运条件,提供丰富的电能。第(4)题,由于水坝建设阻断了鱼类的洄游,美国拆除、改造水坝有利于鲑鱼洄游;还可以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流生态效益;拆除的多为小型或无法进行水力发电的水坝,效益低,维护成本高;有些水坝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区域已经开发了核能、风能等其他能源,基本能满足需求,拆除水坝不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渠道化是对河流整治的一种方法,即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加宽挖深,以此控制洪水或改善航运。基西米河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南部,经由基西米湖向南流入奥基乔比湖,以基西米湖出口为界分为上游和下游。出于防洪的需要在1962—1971年进行了渠道化,将蜿蜒的自然河道改造成了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运河,达到了尽快排泄洪水的目的。然而渠道化后的河道及其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河流原有的生态面貌,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试验。在随后展开的基西米河生态修复工程中只有大约1/3的河道被回填,且涉及的河道附近多是没有人居住的地带。‎ ‎(1)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河进行渠道化的原因。‎ ‎(2)分析渠道化对该流域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试提出恢复该河原有生态面貌的措施。‎ ‎(4)推测该流域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答案:(1)该地区降雨量大,河流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河流有明显的水位季节变化;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河水经常漫过河岸,洪灾多发。‎ ‎(2)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占用了滩地和湿地;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水流失去了大面积漫滩的机会,两岸原有的大片河滩沼泽湿地由于缺水而迅速消失;部分原有河道因为流量减少,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各种生活其中的鱼类和水禽也因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渐渐减少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3)回填被渠道化的河道,恢复原有河道弯曲状态;拆除部分水库,恢复河流原有的水位季节变化;修建拦河坝,人为抬高水位以恢复两岸的湿地;改变上游水库的运用方式,塑造具有季节性变化的来流条件。‎ ‎(4)有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淹没河流沿岸土地和居民点;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生态修复的技术难度大;工程措施实施过程中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基西米河进行渠道化的自然原因从影响洪灾多发的因素分析。具体可从河流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河道弯曲等方面分析作答。第(2)题,渠道化对基西米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对水文、生物及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第(3)题,恢复河流原有生态面貌的措施包括回填被渠道化的河道、拆除部分水库、修建拦河坝、改变上游水库的运用方式等。第(4)题,生态修复后,防洪的渠道化工程撤除了,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淹没河流沿岸土地和居民点,同时生态修复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技术难度大,可能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自古就重视水利,修建了大量著名的水利工程,惠及当代和后人。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兴修的大型灌溉渠。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千米,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兼有其他环境效益。下图示意秦代郑国渠和西汉白渠经行路线。‎ ‎(1)分析秦国修建郑国渠的原因,并评价其选线的合理性。‎ ‎(2)郑国渠开凿以来,干渠首部逐渐抬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请说明原因。‎ ‎(3)分析郑国渠、白渠的修建对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 答案:(1)原因:关中平原降水总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匀,旱涝多发,农业用水短缺。‎ 评价:沿线地表较为平坦,工程难度小;贯通多条河流,接纳水源多;位于山麓地带(靠近关中平原),居高临下,可以灌溉南部更多土地;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全线实现自流。‎ ‎(2)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使干渠首部抬高,河水不能入渠。‎ ‎(3)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了农业稳产、高产;减轻了关中平原的洪涝威胁;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主要从水资源分布不均和用水量较大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关中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而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多旱涝灾害,农业水源短缺,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读图分析可知,沿线地区,等高线稀疏,说明沿线地表较为平坦,工程难度小;图中贯通多条河流,接纳水源多,可调水量较大;调水源地位于山麓地带,海拔较高,沿线地区,海拔由高到低,可以把高处的水源调入灌溉区,同时可以灌溉南部更多土地;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全线实现自流。第(2)题,主要考查干渠首部逐渐抬高的原因,与流水的沉积作用有关。读图分析可知,郑国渠的水源来源于泾河,而泾河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水含沙量大,泥沙在干渠首部淤积,从而使干渠首部抬高,河水不能入渠。第(3)题,主要考查水利工程建设对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主要从灌溉、防洪等方面进行分析。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方面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了农业稳产、高产;另一方面减轻了关中平原的洪涝威胁;最终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荷兰人口1 685万,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该国是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历史上深受海潮之害。1920年开始修建的长达30千米的须德海大坝,是荷兰近代最大的围海工程。近年来,荷兰已减慢围海速度,甚至推倒部分堤坝,让一片围海造地生成的300公顷“开拓地”被海水淹没。1996年荷兰在莱茵河河口修建挡潮闸,该闸由两个庞大的支臂组成,闸体平时停靠在河道两岸,需要时合龙以关闭河道。‎ ‎(1)分析荷兰修建须德海大坝的原因。‎ ‎(2)须德海大坝上建有泄水闸,透过闸门可调控艾瑟尔湖入海流量。说明须德海大坝建设后坝内水域水的盐度变化及其原因。‎ ‎(3)分析莱茵河河口不修坝而修闸的原因。‎ 答案:(1)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全年受西风影响,风暴潮多发;围垦区地势低,防止海水入侵,保护现有土地;风浪减小,利于继续围垦。‎ ‎(2)变小。大坝阻止海水进入坝内水域;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注入淡水量大;湖内咸水通过泄水闸逐渐排出。‎ ‎(3)莱茵河航运繁忙,闸可打开以保正常通航;可减小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关闭闸门减轻风暴潮的危害。‎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沿海大坝修建的原因。由材料分析可知,荷兰为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历史上深受海潮之害,再加上人口众多,从而导致该地土地资源紧张。从纬度位置来看,该地全年受西风影响,风浪大,地势低,多受风暴潮影响;因此为了防止海水入侵,保护现有土地,在沿海地区修建了须德海大坝,而且大坝的建设还能够减小风浪,便于围垦的进行。第(2)题,主要考查大坝建设对海水盐度的影响。读图分析可知,须德海大坝隔断了海水与大坝水体的直接联系。一方面大坝建设阻止海水进入坝内水域,减少了海水的进入;另一方面,由于该地位于盛行西风带,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注入淡水量大;由材料可知,大坝上具有闸门,因此湖内咸水通过泄水闸逐渐排出。第(3)题,莱茵河航运繁忙,可以通过闸门的开关来调节河流的水量,从而保证河流的正常通航;同时通过闸门的关闭,可以减小海水对河口的入侵,从而减少海水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关闭闸门可以减小风力,从而减轻风暴潮的危害。‎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岭,在云南省境内并行奔流170多千米,形成了“三江并流”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景观。‎ ‎(1)简述“三江并流”地区水能丰富的原因。‎ ‎(2)若在澜沧江流域建立水库,推测适宜大坝截流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三江并流”地区能源蕴藏量大,试分析尚未建成能源基地的原因。‎ 答案:(1)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受夏季风的影响,多地形雨,降水量大。‎ ‎(2)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易于施工。‎ ‎(3)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建立水库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水利工程建设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质复杂,修建难度大;人口稀少,经济较落后,离市场较远。‎ 解析:第(1)题,“三江并流”位于横断山区,横断山脉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山高谷深,落差大,加上当地受夏季风的影响,多地形雨,降水丰富,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第(2)题,大坝截流建设须选择在水位较低且各类隐患危险较小的季节。澜沧江流域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不适合大坝截流;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易于施工,所以冬季适宜大坝截流。第(3)题,建能源基地不只要求有能源,还需要考虑周边的建设条件、建成后的市场情况、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地震区,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缘穿过。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岷江出山口河段。都江堰水利工程(图b)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岷江出山口处,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该工程修建前,成都平原缺乏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而岷江洪水泛滥时又成为一片汪洋;该工程修建后,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内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枯水期内江水量占60%。为了保证内江的水量,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挖沙,即“深淘滩”。2000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修葺和完善,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外江闸与多处引水工程。‎ ‎(1)简述都江堰修建前后岷江对成都平原种植业生产条件的影响。‎ ‎(2)分析与外江相比,枯水期内江水量较大的自然原因。‎ ‎(3)分析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深淘滩”的原因。‎ ‎(4)推测外江闸关闸的时段(枯水期或洪水期),并说明理由。‎ 答案:(1)修建前:涝灾多发;带来肥沃土壤。修建后:提供灌溉水源;减少旱涝灾害发生频率。‎ ‎(2)(与外江相比,)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泥沙淤积量较少,水深较深。‎ ‎(3)岷江输沙量大,该河段泥沙大量淤积。挖沙可减少内江泥沙淤积,加深河床,增加枯水期宝瓶口进水量;年初降水少,为河流枯水期,便于挖沙。‎ ‎(4)枯水期。理由:随着成都平原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枯水期内江水量难以满足需要;关闸拦截外江分水,可增加内江水量。‎ 解析:第(1)题,都江堰修建前,岷江涝灾多发,但带来肥沃土壤;都江堰修建后,岷江提供灌溉水源,可以减少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第(2)题,与外江相比,内河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泥沙淤积量较少,水深较深。第(3)题,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深淘滩”的原因,可以从岷江输沙量大,挖沙可减少内江泥沙淤积,加深河床,增加枯水期宝瓶口进水量等方面回答。第(4)题,随着成都平原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枯水期内江水量难以满足需要;关闸拦截外江分水,可增加内江水量。‎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琥珀是距今4 500~6 500万年的松柏科植物滴落的树脂,掩盖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科研价值。缅甸北部的克钦邦胡康河谷是世界上重要的琥珀(矿珀)产地之一,所产琥珀是唯一享有“硬琥珀”这一称号的有机宝石。胡康河谷琥珀矿主要分布在河谷、沼泽地区,人迹罕至。‎ 材料二 缅甸琥珀矿区分布图。‎ ‎(1)结合所学知识及背景材料,说明胡康河谷琥珀矿区的形成过程。‎ ‎(2)评价胡康河谷矿区琥珀资源的开发条件。‎ ‎(3)试分析当地大量开采琥珀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答案:(1)琥珀体积小,比重小,重量轻;琥珀形成后,地壳上升,受流水侵蚀、搬运作用,最后到达地势低平的河谷、沼泽地带堆积、富集。‎ ‎(2)有利:矿区资源丰富;硬度大、品质优、价值高;需求市场广阔。不利:地势起伏大,位于河谷、沼泽地区,交通不便;高温潮湿,蚊虫多,雨季时间长,不利于开采;当地政局不稳,社会管理混乱;当地经济水平低,开采技术(手段)落后。‎ ‎(3)破坏地表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环境污染,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滑坡、泥石等地质灾害。‎ 解析:第(1)题,琥珀体积小,比重小,重量轻。琥珀形成后,地壳上升,受流水侵蚀、搬运作用,最后到达地势低平的河谷、沼泽地带堆积、富集,形成琥珀矿区。第(2)题,胡康河谷矿区琥珀资源的开发条件,有利因素是矿区资源丰富;所产琥珀是唯一享有“硬琥珀”这一称号的有机宝石,说明硬度大,品质优;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科研价值,且需求市场广阔。不利因素是地势起伏大,位于河谷、沼泽地区,交通不便;矿区内高温潮湿,蚊虫多,雨季时间长,不利于开采;矿区位于缅甸,当地政局不稳,社会管理混乱;当地经济水平低,开采技术水平落后。第(3)题,大量开采琥珀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环境污染,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该地夏季多雨,植被破坏易诱发滑坡、泥石等地质灾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