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面两幅图左图为四个海峡示意图,右图为某种气候全年气温和降水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海峡中不是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海峡是 ( )‎ A. ①海峡 B. ②海峡 C. ③海峡 D. ④海峡 ‎2. 上述海峡中属于印度洋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上图所示气候类型可能出现的海峡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 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①是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A是。 ②是土耳其海峡,位于亚洲和欧洲之间,B是。③是曼德海峡,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C是。④是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波斯湾和印度洋之间,不是大洲分界,D不是,选D。‎ ‎2. 上述海峡中属于印度洋的是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③④对,C对。①④不属于印度洋,按自然水域相通,属于大西洋,A、B、D错。‎ ‎3. 右图所示气候资料中,气温高的月份为夏季,结合降水量分析,该地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最冷月气温大于0℃,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可能出现的海峡是①②,位于地中海沿岸,A对。③④都是热带沙漠气候,B、C、D错。‎ 点睛: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海峡名称,所在大洲位置。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波斯湾和印度洋之间,不是大洲分界。结合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该地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最冷月气温大于0℃,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陕西就有“陕西十大怪”之说: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________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 A. 玉米 B. 小麦 C. 大豆 D. 高粱 ‎5. “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答案】4. B 5. D ‎【解析】考查中国区域差异。‎ ‎4. 根据题目叙述,陕西关中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说明该地的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所以B选项正确。‎ ‎5. 陕西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关中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受东亚季风气候影响,故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所以D正确。‎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对土地资源进行“天上看”和“网上管”,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 A.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 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7. 从国情出发,我国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 ‎①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 ‎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  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6. A 7. C ‎【解析】试题分析:‎ ‎6. 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天上看,是指RS遥感的监测功能。网上管是GIS分析、存储、处理信息的技术。所以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A对。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数字地球是将信息转化成数据,都没有监测、处理信息能力,B、C、D错。‎ ‎7. 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①对。指导城市交通运输不是主要目的,②错。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③对。建立灾害预警系统,是手段,不是目的,④错。C对,A、B、D错。‎ ‎【考点定位】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主要目的。‎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酸雨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9.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 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 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C. 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D.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源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答案】8. A 9. D ‎【解析】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生态环境的形成和主要的治理措施。‎ ‎8. 根据该环境问题分布的省区情况可以看出,该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故可能是荒漠化。故A正确。‎ ‎ ‎ ‎10. 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  ‎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地处内陆,离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少,气候干旱。‎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解题主要抓住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成因,抓住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即可。‎ ‎11. 下列土壤受淋溶作用最强烈的是( )‎ A. 东北平原的黑钙土 B. 爪哇岛的火山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D. 热带雨林的砖红壤 ‎【答案】D ‎【解析】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作用就越强。分析本题的四个选项,热带雨林地区降水最为丰富,砖红壤是一种淋溶性最强的土壤。其他的黑钙土、火山土、水稻土都是良好的耕作土壤、淋溶作用较弱。故选D。‎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2. 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 B. a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C. b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b带是多民族聚居区 ‎13.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 ②压缩农业用地 ③轮作套种 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2. A 13. C ‎【解析】试题分析:‎ ‎12. a地带属于农牧交错地带,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荒漠化,农业生产潜力小,A不正确,选A。a地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B正确。b地带位于阶梯交界处,坡度大,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正确。b地带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D正确。‎ ‎13.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对环境压力大,①对。压缩农业用地,有利于环境保护,②错。轮作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不破坏环境,③错。盲目开荒、粗放耕作,破坏环境生态,④对。所以C对。‎ 考点:农牧交错带的特征,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4. 下列各地区不属于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区的是( )‎ A. 非洲刚果河流域 B.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C. 我国的海南省、云南省、广东省一带 D. 东南亚地区 ‎【答案】C ‎【解析】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我国也有部分热带雨林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南部和海南岛、台湾岛等地,但分布较少,不属于主要分布区。故选C。‎ ‎15. 亚马孙雨林对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B. 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滞蓄大量降水 C. 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50%‎ D. 亚马孙雨林的降水量绝大部分是自身产生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与水循环无关,A错误;热带雨林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涵养水源体现的,B正确;地表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亚马孙雨林虽然是庞大的生态系统,但是涵养的水量也是有限的,C错误;亚马孙雨林的降水主要来自于海洋水,D错误。‎ 考点:森林的生态功能。‎ ‎16. 森林是人类的保护伞,破坏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 ‎①全球气候失调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生物多样性锐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17. 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每年净化生产量达到34亿吨 B. 每年释放的O2 占全球 O2总量的1/3‎ C. 亚马孙雨林的涵养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33%‎ D. 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1/4以上 ‎【答案】B ‎【解析】每年全球雨林的净生产量高达34亿吨,而非亚马孙雨林;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每年释放的O2占全球O2总量的1/3;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1/5以上。故选B。‎ 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5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均已折算成标准煤)。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①、②、③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 A. 石油、煤炭、天然气 B. 天然气、石油、煤炭 C. 煤炭、天然气、石油 D. 石油、天然气、煤炭 ‎19. M省可能是(  )‎ A. 山东 B. 贵州 C. 新疆 D. 河北 ‎【答案】18. C 19. C ‎【解析】试题分析:‎ ‎18. 结合实际可知,山西煤炭资源丰富;重庆位于我国陆上四大天然气区之一的川渝地区;黑龙江石油资源丰富。故C项正确。‎ ‎19. 图中显示,M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比较丰富,且天然气所占比重最大,可判断是新疆。‎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分布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能源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20. 读我国某区域风能资源等值线分布图(单位:瓦/平方米),完成下题。‎ 根据等值线递变的一般规律,乙地数值最有可能是(  )‎ A. 150 B. 160 C. 140 D. 110‎ ‎【答案】D ‎【解析】根据等值线递变的一般规律,等值线数值总是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图中乙地数值范围是100-150之间,可能是110或140,A、B错。考虑乙地距两侧100瓦/平方米的等值线近,最有可能是110瓦/平方米,D对。C错。‎ 点睛:等值线数值总是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根据乙地取值范围,可能是110或140。考虑乙地距 100瓦/平方米的等值线近,如果只选一个答案,最可能是110瓦/平方米。‎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1. 下图为珠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要分析珠江流域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2)分析珠江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地处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网密集;无结冰期,全年通航;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运量大。‎ ‎(2)开发利用的方向:梯级开发。‎ 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珠江流域防洪能力;有利于压咸补淡、保证下游供水;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有利于改善航运、灌溉等条件;可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珠江流域为背景,考查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考查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产生的积极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主要从降水量、河流的流量、地势起伏、结冰期、产业发达程度等方面分析。该地地处珠江三角洲,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形平坦,起伏较小,水流平稳;河网密集;冬季气温较高,无结冰期,全年通航;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运量大。‎ ‎(2)考查流域开发利用方向及产生的积极影响。结合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分析该题,梯级开发是该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向。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有利于提高珠江流域防洪能力;有利于压咸补淡、保证下游供水;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有利于改善航运、灌溉等条件;可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和长江水系图。‎ 材料二 黄河是世界第五长河,河程长度5400多千米,流域面积有75万平方千米。而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河程长度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有180万平方千米。‎ 材料三 黄河中游建有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上游建有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 阅读材料二,比较黄河和长江的河程相差不算太大,而流域面积就相差很大的原因。‎ ‎(2)黄河中游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 ,简述其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 ‎(3)对比三峡和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作用的异同。‎ ‎【答案】(1)黄河流经降水较少的地区,支流少,流域面积小;河曲发育,加长了河程,减少了流域面积; 下游地上河。‎ ‎(2)含沙量大;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易被侵蚀 ; 缺少植被覆盖。‎ ‎(3)相同点:防洪; 发电 不同点:三峡是航运; 小浪底是调水调沙 ‎【解析】‎ ‎(1)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内降水较少,支流少,流域面积小。河流侧蚀严重,河曲发育,河流流程加长。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没有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小。长江流经湿润地区,降水量大,河流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2)黄河中游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河水侵蚀能力强。黄土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地表缺少植被覆盖,水土保持能力差,水土流失多。流失水土进入河道,河流含沙量大。‎ ‎(3)三峡和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作用相同点是都具有防洪、发电功能。不同点是三峡工程有航运作用。小浪底工程主要是调水调沙功能。‎ ‎23. 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 “北大荒”地区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答案】(1)“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 ‎(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四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3)生产特点: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解析】‎ 本题以“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考查农业生产特点及有利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从热量、降水、水源、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热量和水源。‎ ‎(2)考查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南大荒”为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四大荒”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3)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和有利条件。“北大荒”地广人稀,农业生产的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点睛】农业的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4.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荷兰70%的花卉生产采用温室栽培,花卉生产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施肥、喷药等都实现了电脑自动控制,大部分生产企业应用了无土栽培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克隆技术等。‎ 材料三 近年来,苏州软件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如光电产业、新医药产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快速兴起。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沪宁高速公路到上海的行车时间不到1小时。‎ ‎(1)根据材料一,分析荷兰与江苏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差异。‎ ‎(2)依据材料二,分析现代农业技术在荷兰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 ‎(3)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通常布局在机场和高速公路附近的原因。‎ ‎【答案】(1)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北海);江苏省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黄海);荷兰的纬度比江苏省高。‎ ‎(2)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适宜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运输,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产品需要快速占领市场;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因而需要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位置的分析、现代农业的特点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 ‎(1)一般来说,某地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绝对位置(经纬度、五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大洲位置、周边邻国)进行描述。荷兰与江苏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差异则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即可。‎ ‎(2)现代技术对农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某些自然条件(地形、热量、水分、土壤肥力等)、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机械化、专业化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的发展、冷藏保鲜技术的运用)等。结合具体的材料信息进行提炼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产品的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更新换代快、生产周期短以及更多依赖国际市场等,结合这些特点对其布局原因分析即可。‎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