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河南省周口市郸城一高2020届高三2月空中考试(解析版)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一高2020届高三2月空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重庆很多地名是以“坝”和“坪”命名的,“坝”是江河溪流冲积而成的平地;“坪”是四周被河流切割的顶部平缓的台地。国庆期间,小明骑车去渝东南乡村旅游观光,下图是小明骑行的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1∶50000)和骑行拍摄的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在游览地图中,在甲处公路段选择之字形建设而没有选择建设隧道,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气候因素 D. 科技因素 2. 当地村落多采用坝和坪作为地名,下列地名含有坪的是 A. ①村 B. ②村 C. ③村 D. ④村 3. 在旅游过程中小明发现④地的晨雾比③地要浓,其主要原因是 A. ④地降温幅度比③大 B. ④地比③地水汽更充足 C. ③地地势平坦,比④地风速要大 D. ③地聚落规模大,不易降温 4. 图示照片摄影者面朝的方向是 A. 向东 B. 向东南 C. 向北 D. 向西南 【答案】1. B 2. A 3. B 4. C 【解析】 【1题详解】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地形和气候属于自然因素,排除AC,B正确;选择之字形弯曲公路建设成本较修隧道低。而修建隧道的工程量大,成本更高;呈之字 形弯曲与科技水平的高低无关,可排除D。 【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坪属于地势较高的平地,故选①正确。②属于山脊部位,坡度大;③属于坝,为江河冲积形成的平地;④是水域。 【3题详解】 据雾的成因分析,一个是水汽充足,二是降温,④属于水域,水汽较③充足,故B正确。由于水陆比热容的差异,水域的降温幅度要小于陆域,A错;风速大,雾气更容易散开,C错;雾气的多少与聚落的规模大小关系小,D错。 【4题详解】 据树荫判断,马路两侧树荫对称且较短,树梢影子朝拍摄者的远方倾斜,说明此时为正午时刻,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有太阳照射地区物影朝偏北方向,故拍摄者朝向北,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白桦和黑云杉等浅根系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这一些醉树大量死亡。左下图为阿拉斯加位置示意图;右下图为阿拉斯加“醉树”景观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左图中中 N 地比 Q 地气温高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N地纬度位置较低,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较多,气温较高 B. 由于山脉的阻挡作用,冷空气对N地的影响较小 C. N地沿岸有暖流流经,对N地有增温作用 D. Q地常年吹冬季风,气温偏低 6. 推断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醉树”大量死亡的原因是 A. 全球变暖,降水增加 B. 全球变暖,冻土消融 C. 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增强 D.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多项选择可利用排除法。结合图示可知N地纬度位置较低,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较多,气温较高。由于山脉的阻挡作用,冷空气对N地的影响较小。N地沿岸有暖流流经,对N地有增温作用。Q地夏季吹西南风,受西南风的影响气温偏高,结合选项可知D不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原因不包括的选项,故选D。 【6题详解】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冻土消融,低洼地容易积水;白桦和黑云杉根系较浅,树木很容易倒伏,便落入消融的冻土水中,从而导致树木被淹死,故B正确。对于全球变暖,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回升,而不是降水增加;阿拉斯加北部地区,海平面上升,当地还没有被海水淹没;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增强,会导致冰冻更为严重,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麦盖提县位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地区,气候极度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为42.3mm,平均蒸发量为2349mm。在麦盖提分布着美丽的沙漠千岛湖——刀郎千岛湖。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该地区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湖中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土壤黏重,水域面积广阔,水草茂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沙漠千岛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河流补给 B. 山地降水 C. 地下水 D.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8. 沙漠千岛湖在周边地区干涸时也同样水量丰富的原因是 A. 沙漠千岛湖更靠近叶尔羌河,补给较多 B. 沙漠千岛湖周边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少 C. 沙漠千岛湖地区植被茂密,水源涵养作用强 D. 沙漠千岛湖较周边地区地势低 9. 沙漠千岛湖地区土壤黏重对水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提供养分,供给植被生长 B. 阻隔湖水下渗 C. 黏重土壤吸水性强,减少水分蒸发 D. 黏重土壤阻滞水体流动,减缓地表径流 【答案】7. C 8. D 9.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该地区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说明叶尔羌河河水不是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且该湖泊的补给稳定而可靠,这是地下水补给当地体现,当地降水少,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我国东北地区,当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故本题选C。 【8题详解】 周边地区干涸时,叶尔羌河的水量也较少,不能给沙漠千岛湖提供较多的水源补给,且叶尔羌河附近的其余湿地也存在干涸的情况,沙漠千岛湖较周边地区地势低,可以使周边的水体和地下水向此处汇集。沙漠千岛湖周边人口稀少,但从图中可看出千岛湖周围还有湿地,说明人口对周围的湿地影响相差不大,但千岛湖的湖水依旧多,说明B错;千岛湖地区地处沙漠,周围有植被,但并不茂密,水源涵养作用有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下渗的因素。土壤黏重,即土壤含黏土粒较多,透水性较差,因此得以阻隔湖水下渗,使得水量得以保持,故B项正确。A选项不是对水量的影响;粘稠土壤隔水性强,C错;湖泊中的粘稠土壤阻滞水体流动,但对地表径流无影响。 黄土是指在地质时代中的第四纪期间,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新疆地貌条件复杂,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盆地地形东窄西宽,东高西低,呈向西开敞的喇叭形。在伊犁河谷,山区森林、草原茂密,也有大面积的黄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伊犁河谷黄土颗粒在平面上由西向东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 逐渐变细 B. 逐渐变粗 C. 先变细后变粗 D. 先变粗后变细 11. 伊犁盆地高阶地上黄土沟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 冰川作用 B. 风力作用 C. 流水作用 D. 风化作用 【答案】10. A 11. C 【解析】该地地处西风带,沙尘主要来源于中亚沙漠的上风地带(风力携带沙尘遇到山地的阻挡沉积形成,)颗粒粗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黄土是风力堆积形成,阶地上黄土沟形成为流水侵蚀。 【10题详解】 该地地处西风带,沙尘主要来源于中亚沙漠的上风地带(风力携带沙尘遇到山地的阻挡沉积形成,颗粒粗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故逐渐变细,A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11题详解】 伊犁河谷地区,西风带来水汽受地形影响形成较为丰富的降水,且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发育,河流的侵蚀作用使得高阶上黄土沟较发育,C正确;冰川作用发生在海拔更高的地区,A错;根据材料可知该地黄土主要是风力的沉积作用,沟谷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作用较弱,B错;风化作用是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岩石遭受破坏,产生裂隙从而形成松散沉积物,D错。故选C。 砾岩楔是地震形成的地质构造,它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示砾岩楔 A. 形成环境以堆积作用为主 B. 形成早期的裂隙因受挤压作用而形成 C. 中部砂石粒径下小上大 D. 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地震活动 13. 关于砾岩楔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形成过程只与地质条件相关 B. 形成过程中变质作用使裂隙变宽加深 C. 形成过程中同时形成断层构造 D. 形成过程中受到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图中砾岩楔的形成过程可知,砾岩楔主要是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在砾石层的裂隙堆积,然后经过固结成岩形成的,因此其形成环境以堆积作用为主。故A正确。图中表示地层运动的箭头做背向运动,因此形成早期的裂隙因受张裂作用而形成,故B错误。图中砂石是泥石流后形成,因此形成原因是因流水的沉积作用,中部砂石粒径应下大上小,故C错误。砾岩楔是地震之后的产物,不能用来预测未来的地震活动,故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砾岩楔形成的初期,在地震时地表形成裂隙,此时主要受内力作用影响;后期主要受堆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我国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在40-109mm之间,年蒸发量超过1000mm,沙漠东南部有众多起伏较大的沙山;车日格勒湖位于沙漠东南部,常年积水,湖岸东侧湖相沉积物最高处比现代湖面高出约9m。下图表示6月1日和8月9日车日格勒湖表层水温与该沙漠气温日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表示8月9日车日格勒湖表层水温日变化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车日格勒湖区陆风最强约出现在( ) A. 6月1日0时前后 B. 8月9日7时前后 C. 6月1日12时前后 D. 8月9日17时前后 16. 与湖相沉积物堆积时期相比,目前的车日格勒湖( ) A. 面积大 B. 蒸发弱 C. 湖水深 D. 盐度高 【答案】14. C 15. B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水的比热容大于与沙石,因此湖泊水温的日变化幅度小于沙漠气温的变化幅度;图中四条曲线中③④曲线的变化幅度较小,①②曲线的变化幅度大,因此③④曲线应为水温日变化曲线。6、7、8为北半球夏季,水面比热容大,升温慢,因此8月份温度应高于6月,故C正确、D错误。 【15题详解】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形成陆风时陆面气温应低于水面;依据上一小题分析可知,①②分别代表8月份、6月份气温日变化曲线,③④分别代表8月份、6月份水温日变化曲线。读图可知8月9日7时前后陆面气温低于水面,而6月1日0时前后、6月1日12时、8月9日17时前后陆面气温高于水面,故B正确,A、C、D错误。 【16题详解】 湖相沉积应是在湖泊环境中因沉积而成,因此材料“湖岸东侧湖相沉积物最高处比现代湖面高出约9m”说明当前湖水水位下降。湖水水位下降会导致湖面萎缩,湖水变浅,故A、C错误。巴丹吉林沙漠深居大陆内部,该地年降水量少、年蒸发量大,且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湖面的萎缩主要是由于蒸发量大所致;当湖水蒸发后,水中所含的盐分在湖泊中累积,导致湖水盐度升高,故B错误、D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但需认真解读材料。 俄式提拉米苏是以面粉,奶油和蜂蜜等为原料制作的千层蛋糕,用料足,口感好,但口感随新鲜度变化走。俄式提拉米苏最初通过黑龙江省的绥芬河口岸进口到中国,并向全国市场辐射,迅速成为“网红”食品。现在绥芬河的本地商家从俄罗斯聘请糕点师,进口原材料,将俄式提拉米苏在中国批量生产,进而促进了俄式风味食品加工业在绥芬河的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 绥芬河生产俄式提拉米苏的优势条件 A. 位于小麦产区,面粉等原料绿色无污染 B. 多条铁路线交汇,交通通达度好 C. 生产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 D. 临近俄罗斯,地理位置优势显著 18. 俄式提拉米苏成为“网红”食品,迅速销往全国各地得益于 A.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B. 独特的俄罗斯风味 C. 我国消费市场广阔 D. 优秀的品牌营销 【答案】17. D 18. 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食品工业的发展区位条件。 【17题详解】 芬河临近俄罗斯,成为联系俄罗斯的通商口岸,进口农产品关税有优惠, 本区俄罗斯人数量多,俄罗斯文化流行,D正确。 【18题详解】 俄式提拉米苏保质期较短,远距离运输对时间要求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俄式提拉米苏迅速销往全国各地提供了保障,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下左图是福州某山区自然村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该村户籍人口160余人,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没有通公路,日用品主要靠人力通过简易山路运上山,村民收入来源较少,生活水平低,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缺乏。国庆期间,某中学地理考察队从山下出发,花费2个多小时徒步到达左图区域开展考察活动,并拍摄了右图照片,考察发现该地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环境承载力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推测右图照片拍摄的大致时刻 A. 5:00 B. 7:00 C. 17:00 D. 19:00 20. 关于该自然村早期选址的有利区位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光热充足 B. 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 C. 地形较平坦 D. 不易受台风侵扰 21. 当地政府贯彻中央精准扶贫政策采取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A. 搬至山下定居 B. 修建上山公路 C. 发展旅游业 D. 发展特色农业 【答案】19. C 20. D 21. A 【解析】 【19题详解】 右图照片拍摄的日期是国庆期间,10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方向。日出在6点后,日落在18点前,A、D错。图示湖泊东南方向海拔较低,与太阳方位有山脉不符,B错。湖泊西南方向地势较高,是山岭,与图片相符,大致时刻17:00,C对。 【20题详解】 关于该自然村早期选址的有利区位条件说法,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较平坦,C正确。没有山脉阻挡,光热充足,A正确。靠近河流,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B正确。福州位于沿海,易受台风侵扰,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21题详解】 该村人口较少,基础设施落后,搬迁成本较低,A正确。当地地形复杂,修建上山公路难度较大,投资较高,同时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说明发展特色农业并无优势;该地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小,不适合发展旅游业。BCD错误。 【点睛】10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方向。日出在6点后,日落在18点前。该地人口少,没有通公路,村民收入来源较少,生活水平低,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缺乏。当地政府贯彻中央精准扶贫政策采取的措施最可行的是搬至山下定居。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 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 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 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 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23. 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 呈上升趋势 B. 基本稳定 C. 呈下降趋势 D. 反复升降 24. 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 A. 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 B. 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 C. 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 D. 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答案】22. D 23. A 24. B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a三角洲位于陆地河流出山口,河流在出山口后流速减慢,由河流堆积而成,b三角洲位于潟湖与大海相连的位置,是由涨潮时海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结合选项答案选D项。 【23题详解】 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由于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使得海洋面积的面积加上,在海平面相对于陆地呈上升趋势。故答案选A。 【24题详解】 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海水通过潮汐通道进入潟湖的水量减少,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已经形成的沙坝不会出现明显的位置移动,AC错;潟湖受到来自陆地带来的泥沙不断堆积而变浅,D错;所以选B。 河口水下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环境共同作用下泥沙侵於的产物,下图为长江口崇明岛东南侧不同年份水下三角洲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5. 该区域水下三角洲( ) A. 在1958-1978年期间潮流侵蚀作用强 B. 在1978-1998年期间泥沙沉积速度快 C. 在1958-1998年期间水下三角洲面积不断减小 D. 在1978-1998年期间水下三角洲侵淤接近平衡 26. 造成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在1978-1998年期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化 B. 陡坡开荒 C. 围湖造田 D. 修建水库 27.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变化最可能导致 A. 长江口航道更容易淤塞 B. 上海发生洪水频率增加 C. 河口湿地渔业资源减少 D. 崇明岛最终与南岸相连 【答案】25. D 26. D 27.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中的流水作用。 【25题详解】 A. 1958—1978年期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较厚,说明此时段沉积速度大于侵蚀速度,也就是说在1958-1978年期间潮流沉积作用强。故A错误。 B. 1978—1998年期间,水下三角洲沉积层剖面变化非常小,剖面线几乎重合,说明在1978-1998年期间泥沙沉积速度慢,故B错误。 C. 在1958-1998年期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较厚,说明水下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加。故C错误。 D. 在1978-1998年期间水下三角洲沉积层剖面变化非常小,剖面线几乎重合,故侵蚀和沉积接近平衡状态,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26题详解】 造成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在1978-1998年期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化对多年流水作用的影响是很小的,故A错误。 B. 陡坡开荒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道中泥沙增多,水下三角洲的厚度会迅速增高,而图中显示剖面变化很小,故B错误。 C. 围湖造田对河流的影响主要是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故C错误。 D. 1978—1998年期间,侵淤接近平衡,说明河流搬运泥沙明显减少,与河流干支流河段修建水库截留泥沙、退耕还林、减少水土流失、含沙量降低等有密切关系。故选D。 本题正确答案为D。 【27题详解】 A. 水下三角洲增长速度减慢,河流含沙量减少,长江口航道淤减轻,故A错误。 B. 河流干支流河段修建水库截留泥沙、退耕还林、减少水土流失、含沙量降低,从而使得上海发生洪水频率减少。故B错误。 C. 长江含沙量降低,向河口输送营养盐变少,浮游生物量降低,渔业资源减少。故选C。 D. 长江位于北半球,右岸侵蚀较严重,即南岸侵蚀严重,左岸堆积,崇明岛可能会与北岸相连,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兰屿位于台湾岛东南约五十海里处,是世界著名风岛。全岛周长38千米,海岸线十分曲折,岛上丘陵起伏,最高处海拔493米,岛内安山岩和玄武岩遍布,海滨怪石林立,形状各异。岛屿沿海狭窄的平地上分布着六个村落,人ロ约3500人。右图为兰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8. 兰屿 A. 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 河流短促,河网稠密,水资源丰富 C. 属于珊瑚岛,与火山活动无关 D. 海滨地区多台风和海浪堆积地貌 29. 关于兰屿社会经济特征推断合理的是 A. 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B. 民居有房高顶尖窗多的特点 C. 岛内主要交通工具为摩托车 D. 旅游业发达,环境承载量大 【答案】28. A 29.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湾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 【28题详解】 A. 根据材料可知,兰屿位于热带,终年高温;处于东北信风带内,加上岛屿地势以低缓丘陵为主,对海洋暖湿气流阻挡小,降水多,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故A正确。 B. 兰屿面积小,地表蓄水能力差,水资源缺乏,故B错误。 C. 岛上大量安山岩与玄武岩,说明兰屿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故C错误。 D. 兰屿多风,风浪大,海浪侵蚀强,多海蚀地貌,导致海滨怪石林立,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A。 【29题详解】 A. 兰屿面积小,平地少,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渔业应是主要农业方式,故A错误。 B. 由于多风,夏秋多台风,房屋矮小,开窗小,当地特色民居为地下屋,防风且冬暖夏凉,故B错误。 C. 兰屿面积小,平地少,摩托动力强,速度快,联系方便,故C正确。 D. 旅游业发达,但是村落小,环境承载量小,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30.据材料完成下题。 在冰川覆盖的地区,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卸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称作冰川风。珠峰北侧海拔5300 -7000米为冰雪表面,昼夜盛行下山风,风力强劲,阵风达到7-8级级风风速为13.9-20.7m/s)。推断风力最强的时段为当地时间 A. 0时-4时 B. 6时-10时 C. 14时-18时 D. A.19时-23时 【答案】C 【解析】 【详解】午后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冰缘地区气温最高,与冰川面温差最大,是风力最强的时间段,故风力最强的时间段为14时-18时,C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得孙湾是北冰洋伸入加拿大东北部内陆的大海湾。海湾中生长的鱼类有鲽、鳕、鲑等。哈得孙湾南部地区的居民为印第安人,北部地区的居民为因纽特人。当地居民主要以渔猎为生。加拿大政府把整个哈得孙湾划为封闭海区,以保护其生态环境。位于北美洲大陆中部的五大湖南部分布着高度不大(一般在500 m以下)的冰碛山地,成为北美洲大陆的分水岭,分水岭以北的河流多注入哈得孙湾,下图示意注入哈得孙湾的主要河流。 (1)概括哈得孙湾地区的水系分布特点。 (2)指出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答案】(1)河流由南、东、西注入哈得孙湾,形成向心状水系;河流大多流程较短;流域内多沼泽、湖泊、河流落差较小,河流下游河床宽阔。 (2)主要补给水源为雨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 理由:哈得孙湾地区主要位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夏季降雨多,雨水大量补给河流;冬 季漫长严寒,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水补给河流。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加拿大的哈得孙湾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水系特征、河流补给、湿地形成,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水系分布特点一般源头、注入地、流向、流程、支流形态、河道特征、流域特征等方面进行描述。图中显示,哈得孙湾地区的河流由南、东、西注入哈得孙湾,形成向心状水系;河流流程有长有短,但大多流程较短;流域内多平原,河流落差较小,河流侧蚀为主,河道弯曲;下游河道常与沼泽、湖泊相连,河床宽阔。 (2)图中显示,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流域大多在50°~60°N之间,冬季漫长严寒,冬季温带气旋和锋面活动活跃,导致降雪量较大,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升高,大量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因此积雪融水是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夏季,因北美中部地形平坦,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容易导致该地,形成较丰富的降水,大量雨水补给河流形成夏汛,因此雨水是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之。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聂伯河流域图。 材料二 黑土是在季节性干旱气候条件下,草类植物生长地区,有机质不易分解并大量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肥沃土壤。乌克兰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黑土分布区,主要集中在第聂伯河流域。 材料三 第聂伯河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第二大河,欧洲第三大河。该河径流量春季占 全年的61%。河流发源于海拔200~350米的分水岭上。主要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黑海。 材料四 乌克兰南部是前苏联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区内采矿、冶金(钢铁)、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等工业发达。 (1)黑海沿岸的尼古拉耶夫有“乌克兰船都”之称。分析尼古拉耶夫发展造船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分析第聂伯河下游的水文特征。 【答案】(1)钢铁工业发达,原料丰富;冶金、机械制造、电力工业与之配套,船舶装备制造能力强(或造船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濒临黑海,海运发达;邻近欧洲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大。 (2)流域面积广阔,受西风影响,降水量大,径流量大;冬季北部受西风影响大,降水丰富,积雪厚,春季融雪量、融冰量大,以春汛为主,冬季径流量小;纬度高,温带大陆性气候,有结冰期;流经温带草原地区,植被丰富,地形平坦,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河流含沙量低。 【解析】 【详解】(1)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有: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水源、政策、资金技术、工业基础等。由材料一可知:乌克兰濒临黑海,海运发达;邻近欧洲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大,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由材料四可知:乌克兰钢铁工业发达,原料丰富;造船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 (2)本题解答时应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分析”、“水文特征”。分析材料一可知,第聂伯河流域面积广阔,受西风影响,降水量大,径流量大;第聂伯河流域纬度高,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有结冰期。分析材料二可知,第聂伯河流经温带草原地区,植被丰富,地形平坦,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河流含沙量低。分析材料三可知,第聂伯河径流量61%集中在春季,此外,夏秋占24%、冬季占15%。说明第聂伯河春汛为主,冬季径流量小。读图可知,第聂伯河冬季北部受西风影响大,降雪丰富,纬度高,气候寒冷,积雪厚;因此冬季径流量小,春季融雪量、融冰量大,以春汛为主。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思路: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②径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地势的起伏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 长短取决于最冷月月均温。⑤汛期: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⑥水能:水量大小和地势起伏状况决定水能大小(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量越大,水能越大)。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形式多样、地表受侵蚀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为陕北小流域典型治理措施剖面示意图和淤地坝不同时期的变化图。 (1)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 (2)简述沟道中修建多座淤地坝所起的作用。 【答案】(1)损失:大量泥沙淤积于干流的水电站,导致其库容减小,削弱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减轻河床和库区泥沙淤积,需大量水用于冲沙入海(或水土流失导致下渗量减少,水资源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海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缩减,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减少。 (2)作用:拦泥保土,蓄积地表径流;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以坝代桥,改善交通(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 ;利于沟谷防灾减灾,保护下游生产生活安全。 【解析】 【分析】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获取地理图文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审准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全面分析问题。 【详解】(1)资源损失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主要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损失及由水土资源损失造成的进一步损失。水土流失使下渗减少,更多水资源直接注入海洋,造成水资源损失;搬运走大量泥沙,沟壑增多,土地面积减少,表层肥沃的土壤被冲走,土壤更贫瘠;水资源的减少会影响生物生存,损失生物资源;下游河道含沙量增大,使下游水库库容减小,发电功能受损。 (2)通过淤地坝拦水拦泥沙,拦水有利于蓄积更多水分,增加水资源;拦泥沙有利于减少下游河道含沙量,从而减轻洪涝灾害,也可以增强当地防洪抗旱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淤地坝后期淤泥处变成了耕地,说明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坝顶平坦,利于车辆通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