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解析版

‎2017年下期衡阳市八中高二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一、在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75小题,每小题3分,共225分)‎ ‎1. 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 B. 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一定是明确的界线 C. 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 D.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区域是指具有一定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界线和范围,有些界线是明确的有些界线是模糊的,区域内部有明显的相似性,区域和区域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性,区域与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故D正确。‎ 考点:区域地理环境。‎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 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 黄淮海平原 B. 东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渭河平原 ‎3. 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A. 温带季风气候、黄壤 B. 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C. 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答案】2. C 3. D ‎【解析】试题分析:‎ ‎2. 考查区域定位。通过特殊地理事物“水稻”判断出应是南方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C地南方地区。故选C。‎ ‎3. 考查区域特征。珠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是经过改良的水稻土。A项正确。故选A。‎ ‎【考点定位】区域定位、区域特征 ‎4. 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表现为 A. 面状 B. 线状 C. 网状 D. 岛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为面状、交通为线状或网络状、工业和城市群为岛状,故A正确。‎ 考点:区域空间结构。‎ ‎5. 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B. 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 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答案】C ‎...............‎ 考点:区域的发展水平。‎ ‎6. 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发展的工业多属于 ‎①资金密集型 ②资源密集型 ③劳动密集型 ④技术密集型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工业发展初期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经济发达地区的工业以新兴科技为主导,主要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7. 湖南省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 东部地区 B. 中部地区 C. 西部地区 D. 东北地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湖南属于我国中部地区,故B正确。‎ 考点:区域划分。‎ 下表为三个国家2003年的产业结构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8. 与表中①、②、③三个国家对应的顺序,正确的是 A. 美国、中非、中国 B. 中国、美国、中非 C. 美国、中国、中非 D. 中非、中国、美国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国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 ③国处于工业化阶段 C. ②国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 ②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答案】8. D 9. A ‎【解析】试题分析:‎ ‎8. 读表格,①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是发展中国家。A、C错。②国服务业发展较快,比重大,超过工业的比重,是经济发展快的发展中国家。③国第三产业占绝对比重,是发达国家。选项中与③对应的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只有美国,B对。D错。‎ ‎9. 结合前面分析,①国是中非,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A对。③国是美国,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B错。②国是中国,处于以工业、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错。②处于工业化阶段,D错。‎ 考点:产业结构特点,区域发展的阶段。‎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关于三邮票民居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内蒙古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云南民居 B. ①云南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C. ①陕北民居 ②云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D. ①陕北民居 ②内蒙古民居 ③云南民居 ‎11. 三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②湿热的气候 B. ①年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 ③终年高温多雨 D. 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10. C 11. A ‎【解析】本题组将居住建筑作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0. 根据三地民居的结构形态,尤其是房屋的屋顶和气候的对应关系,结合选项容易确定①图为窑洞,对应陕北民居;②图中的屋顶较陡,对应降水较丰富的云南地区;③为蒙古包,属于典型的内蒙古民居,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 由上题分析可知,②民居的屋顶比较尖,反映出云南气候降水充沛,既湿热的气候,云南纬度较低,冬季温暖湿润,A正确,D错误;①位于陕北,气温年较差大,但是,仍然位于季风气候区,故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B错误; ③为内蒙古民居,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为: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D错误。故选A。‎ 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线路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四大工程中分别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电能跨区域调配的是 A. a、b、c B. a、c、b C. c、a、b D. b、c、a ‎13. 图中a、b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水土流失 B. 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 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 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答案】12. C 13. A ‎【解析】试题分析:‎ ‎12. 读图中线路可知a为西气东输的主干线,b为西电东送,c为南水北调,d为青藏铁路,故C正确。‎ ‎13. a、b两大资源分别是天然气和电能,资源调出区主要位于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故A正确。‎ 考点:资源跨区域调配。‎ ‎14.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线工程从杭州取水,沿大运河输水到北京 B.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工后,长江水将大部分调往北方地区 C.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 D. 西线调水路线最短,工程量最小,是最经济有效的调水方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东线工程从扬州取水,沿大运河提水至北京,故A错误;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自留输水至北方,故C正确;西线工程自长江上游取水,补给黄河上游地区,线路最短,但地势起伏大,工程难度大,工程量大,故D错误。‎ 考点:资源跨区域调配。‎ ‎15.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故D正确。【考点定位】资源跨区域调配。‎ ‎【知识拓展】"西气东输"工程将大大加快新疆地区以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应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还将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电厂、窑炉、化工企业和居民生产使用的燃油和煤炭将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16. 我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注意了很多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注意改善生态环境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③借助沿边优势,发展我国对外贸易④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西部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改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边境线长,应依托自身优势发展对外贸易;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外联系,故C正确。‎ 考点:区域经济发展。‎ ‎17.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下列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 A. 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B. 发展鱼塘台田农业生产 C. 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的人才优势 D. 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天然橡胶不适合在本区生产,该地区经济、技术落后,暂时不能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应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优势,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这些地区主要为山区,在山间修筑鱼塘,可灌溉和养殖,山麓种水稻,低坡地种果树,山上种树,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立体生产模式。鱼塘台田农业为黄淮海平原发展的农业模式。‎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生产。‎ 点评:天然橡胶在海南岛和雷州半岛,而粤东、粤西等地经济落后,宜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同时湿地也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湖泊)②滩涂③黄河④台湾海峡⑤水稻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19. 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8. B 19. D ‎【解析】本题组以湿地为切入点,考查湿地的概念、生态功能及学生的分析能力。‎ ‎18.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①②③⑤正确;台湾海峡属于海洋,水深大于6米,不属于湿地系统,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 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①④正确;湿地不能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②错误;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不是湿地的功能,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 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是 A. 我国已加入WTO,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 B. 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 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 D. 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今后应转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湿地资源是很好的后备土地资源,但其生态价值远高于其经济价值,故“停止围垦”湿地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湿地,改善其生态环境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掌握湿地的主要功能,并能结合材料综合分析,注意对湿地价值的总体评价。‎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 矿产资源短缺 B. 地质灾害频发 C. 人口密集 D. 水资源短缺 ‎22. 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 地势平坦广阔 B. 土壤深厚肥沃 C. 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D. 人口密集 ‎23. 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劳动力价廉质优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④市场前景广阔⑤水源、动力充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答案】21. D 22. C 23. C ‎【解析】本题以环渤海经济圈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22. 该地区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夏半年光热较好、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C正确;地形、土壤和人口条件不是气候要素,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城市都是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基础好、劳动力廉价、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是其主要优势,①②④正确;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不符合,③错误;本区水资源短缺,⑤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图,M、L线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路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M、L线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 天然气、水电 B. 水电、水电 C. 煤炭、水资源 D. 天然气、天然气 ‎25. 云南省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生物种类众多,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北跨多个热量带,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明显 B. 区域内地势高差大,垂直差异明显 C. 东西地跨多个干湿区,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明显 D. 环保意识强 ‎【答案】24. A 25. B ‎【解析】试题分析:‎ ‎24. 从图中可以看出,M线从南昌进入广州,为西气东输工程,调配的资源是天然气,L线从西南进入广州,为西电东送工程,调配的资源是水电,所以C正确。‎ ‎25.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区域内地势高差大,垂直差异明显,因此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生物种类众多,所以B正确。‎ 考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年平均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50毫米以下。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A、干旱 B、降水稀少 ‎(2)简析本地区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的原因。‎ ‎(3)指出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4)试提出我国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1)B A  (2)西北地区(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到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地形封闭,海洋湿润气流到达这里的很少,降水稀少。干旱成为了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了本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 (3)导致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威胁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动植物的生存,使生态环境恶化;引发自然灾害,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影响人们生存的空间和环境 (4)封沙禁牧,退耕还林还草;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禁樵禁采;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生态移民;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防治荒漠化的意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法制,做到有法可依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和要素图可知,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进而导致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 ‎(2)由题干可知,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年平均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50毫米以下。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了本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 ‎(3)沙漠化的危害可从土地生产力、风沙活动、可利用土地、交通通讯等方面分析回答。例如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自然灾害加剧,如沙尘暴增多;导致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 ‎(4)防治荒漠化的可行性措施可从沙漠化的原因入手,尤其是人为因素“三过度、一不合理、一不注意”、宣传教育、环保意识、立法等方面分析。‎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