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⑴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⑵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学时难点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1】: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报道, 一个美国家庭尝试抵制“中国制造”一年后 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为了给 孩子买生日蜡烛,他们开车去了6家杂货店都 没有买到。总之,“没有中国产品你也可以 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 上述材料表明不同区域产业活动存在较大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区域特征对比的重要方面,接下来,我们就学习区域的两大对比指标。 【导入新课2】 【活动】阅读课本第4页顶部的三幅图,分别说出他们的区域特征。在地里景观、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这三个区域有哪些差别? 4 生: 地域 景观特征 人口分布 产业活动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业区域 聚落规模较小,以平方为主,周围农田环绕,一派田园风光 人口较少,分布较稀疏 农业活动为主 小 工业区域 聚落规模较大,厂房林立,大陆纵横交错。 人口规模大,分布密集 工业活动为主 大 城市区域 建筑物高大密集,人流和车流不息,经济活动繁忙。 人口昼夜差别很大 以工业和服务活动为主 大 不同的区域有着自己的区域特色。从空间的角度看,这三个区域也有不同的表现。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1.概念: 区域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4 2. 区域空间分布形式 项目 形状 结论 农业 面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交通运输线路 线 城市和工业 点 城市群和工业区 岛 【活动1】 探究: ⑴读课本第4页图1-8 《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从图中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黄色部分为市区,白色为交通线路) 学生分别说明后,教师启发补充为下表。 区域发展时期 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早期 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城市区域狭小。 中期 交通线路交织成网,城市区域扩大 晚期 交通网络稠密,线路四通八达,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⑵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谈一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 生:人口的变化表现为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大,产业结构的变化为第一产业不断减小,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扩大。城市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很显然是城市化、工业化的结果。 社会生产力是产业空间发展的原动力。 师:劳动的地域分工是形成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直接原因,区域中心城市是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核心,外围地域的发展状况是区域产业空间结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网络是促进区域一体化的纽带和桥梁,当地的资源、设施等条件决定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个性。 4 区域空间结构是由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的。区域核心为中心城市,或者是比较大的工业基地、交通运输枢纽以及著名旅游地等。区域核心下面还有次一级的区域中心。空间网络系统是指由各种交通线路、信息网络等组成的地域分布体系。外围空间是区域相对核心而言的,它的部门构成、空间结构、发展水平等,都受到区域核心和网络系统的制约。 3.影响因素 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影响因素主要有: ⑴自然地理条件:山区城市空间结构成条带状或组团式,平原地区多集中式。 ⑵社会经济活动: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⑶人口状况:人口稠密区域形成城市群,表现为岛状,人口稀少区域城市表现为点状。 ⑷城市化水平: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表现为岛状的城市群。 ⑸区域开放程度:东南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工业集中,工业区呈岛状。 ⑹对外联系:交通发达区域交通线呈网状。 三、区域产业结构 1.含义 : 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活动2】:探究 ⑴、课本第7页表格一中四个地区分析找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农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的地区。 ⑵、讨论完成第7页表格二 ⑶、探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差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