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1 发布 |
- 37.5 KB |
- 5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山东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件(53张)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 2 - 考情分析 知识建构 本专题内容是对前面的总结与提升 , 是地理思维的具体体现。因此是高考的重点。其中对于差异性的考查方式多是直接考查 , 常以区域环境为背景 , 考查其分布、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 而对于整体性的考查多是渗透在具体的案例或者问题中。命题形式 : 选择题与综合题均有呈现。本专题内容重在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 - 3 - 考情分析 知识建构 - 4 - 考点一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知识精要 1 . 板块运动与大地构造地貌 考点三 - 5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 6 - 考点一 考点二 2 . 褶皱和断层的 比较 考点三 - 7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 8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 9 - 考点一 考点二 典型例题 1 .(2018 江苏卷 )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 Q 、 P 、 C 、 D 、 S 2 、 S 1 , 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考点三 - 10 - 考点一 考点二 (1) 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 (2) 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 , 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 , 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 A. 志留纪 B . 石炭纪 C. 二叠纪 D . 第四纪 考点三 - 11 - 考点一 考点二 分析解答 答案 (1)A ( 2)A 考点三 - 12 - 考点一 考点二 2 .(2019 全国 Ⅰ 卷 )( 节选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 , 地中海不断萎缩 , 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 , 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 , 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 , 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 , 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 , 里海演化为咸水湖 , 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考点三 - 13 - 考点一 考点二 (1)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 , 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 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考点三 - 14 - 考点一 考点二 分析解答 第 (1) 题 , 板块运动 ( 挤压 ) 导致地形隆升并形成山脉 , 使里海逐渐与地中海分离 , 形成内陆湖盆。山脉的隆升 , 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 , 导致汇水面积缩小 , 来水减少 , 湖泊面积缩小。山脉的隆升 , 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的输送 , 会导致气候更加干旱 , 湖泊水量减小 , 水位下降 , 湖泊水不能外流 , 会逐渐形成内陆湖。第 (2) 题 , 由以上题目可知 , 里海成为内陆湖的起因来自地壳运动导致的山脉隆升 , 因此需要具体分析板块的运动状况。必须是板块挤压 , 才能导致山脉隆升。 答案 (1) 山脉隆起 , 里海与海洋分离 , 形成湖泊 ( 湖盆 ) 。山脉隆起 , 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 , 湖泊来水量减少 , 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 , 阻挡湿润气流 , 导致干旱 , 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 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 ( 继续 ) 北移 ( 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 。 考点三 - 15 - 考点一 考点二 思维建模 1 .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 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 , 其位置越靠下 , 岩层年龄越新 , 其位置越靠上 ( 接近地表 ) 。 (2)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 , 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 , 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 , 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 如果是海底岩石 , 则离海岭越近 , 其地质年龄越小 , 离海岭越远 , 其地质年龄越大 ;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 , 其地质年龄越大 , 离海沟越远 , 其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考点三 - 16 - 考点一 考点二 2 . 地质地貌示意图的 判读 考点三 - 17 - 考点一 考点二 地质地貌示意图的判读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以上图为例 , 其基本思路如下。 (1) 辨地貌 : 甲为沿海冲积平原 ; 乙为河口沙洲 ; 丙处为河流凸岸 ; 戊为谷地。 (2) 析成因 : 甲、乙处分别为流水沉积而成的沿海冲积平原和河口沙洲 ; 丙处位于河流凸岸 , 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 对面的凹岸侵蚀作用明显 ; 丁处位于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外围 , 为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变质岩 , 应为密度较大的内生矿床 ; 戊处为典型的背斜成谷。 (3) 理过程 : 根据图示信息 , 从整体上重建区域地质过程。该岛屿为海底地壳受水平挤压 , 岩层向上拱起 ( 背斜 ) 出露海面 , 后由流水作用塑造形成的地貌景观。 考点三 - 18 - 考点一 考点二 演练冲关 (2019 江苏扬州高三一模 )2018 年 5 月 26 日 , 我国宣布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深度为 7 018 米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下图为我国松辽盆地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考点三 - 19 - 考点一 考点二 1 . 此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探到 ( ) A. 地壳 B. 地幔 C. 内核 D. 外核 2 . 松辽盆地形成的各阶段主要地质作用顺序正确的是 ( ) A. ①阶段 : 板块挤压 — 岩层褶皱 — 风力侵蚀 — 流水沉积 B. ②阶段 : 板块挤压 — 岩层褶皱 — 岩层上升 — 流水沉积 C. ③阶段 : 板块张裂 — 岩层下沉 — 岩层断裂 — 岩浆喷发 D. ④阶段 : 板块张裂 — 岩层下沉 — 流水沉积 — 岩浆冷凝 A C 解析 第 1 题 ,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33 千米 ,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探到的深度为 7 018 米 , 应位于地壳 ,A 项正确。第 2 题 , 从图中可看出 ①② 阶段板块挤压 — 岩层褶皱 — 岩层上升 ; ③ 阶段板块张裂 — 岩层下沉 — 岩层断裂 — 岩浆喷发 ,C 项正确 ; ④ 阶段板块张裂 — 岩层下沉 — 流水沉积。 考点三 - 20 - 考点一 考点二 (2019 浙江 4 月选考模拟试题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 , 完成 3~4 题。 考点三 - 21 - 考点一 考点二 3 . 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 ) A. 背斜成山 B. 块状山地 C . 向斜成山 D. 地堑 4 .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按成因分类 , 甲、乙属同一类岩石 B. 丙、丁生成的地质环境相同 C. 丙、丁中含有化石 D. 乙受热变质成丙 B A 解析 第 3 题 , 图中山地与南北两侧地形区之间有断层分布 , 南北两侧地形区相对下沉 , 中间山地相对上升 , 形成块状山地 ( 地垒 ) 。第 4 题 , 甲为砂岩、砂砾岩 , 乙为石灰岩 , 按成因分类 , 两者都属于沉积岩。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 ( 喷出岩 ), 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而形成的 ( 侵入岩 ), 二者生成的地质环境不同 ; 岩浆岩中没有化石 ; 石灰岩受热变质形成大理岩。 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知识精要 1 . 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 22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 23 - 考点一 考点二 2 . 堆积作用及其形成的 地貌 考点三 - 24 - 考点一 考点二 3 . 不同区域的主导 外力作用 考点三 - 25 - 考点一 考点二 典型例题 (2017 全国 Ⅱ 卷 )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 , 因坡度骤减 , 水流搬运能力降低 , 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 , 除甲地洪积扇外 , 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 , 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考点三 - 26 - 考点一 考点二 (1)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 A. 坡度和缓 B . 岩石裸露 C. 河流、沟谷众多 D. 降水集中 (2) 与其他洪积扇相比 , 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考点三 - 27 - 考点一 考点二 分析解答 第一步 : 读图示 , 析 材料 考点三 - 28 - 考点一 考点二 第二 步 : 析选项 , 慎选择 第 (1) 题 , 结合上述分析 , 确定 C 项正确。第 (2) 题 , 依据材料中洪积扇的形成条件的分析 , 结合图示确定 B 项正确。 答案 (1)C (2)B 考点三 - 29 - 考点一 考点二 思维建模 1 . 常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 考点三 - 30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 31 - 考点一 考点二 2 .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 :(1) 在河道比较平直时 , 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2) 如果是弯曲的河道 , 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 凹岸侵蚀 , 凸岸堆积的形成 : 河流流经弯道时 , 水流保持惯性 , 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 , 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 , 由凹岸流向凸岸 , 形成弯道环流 , 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 , 凹岸发生侵蚀 , 凸岸发生堆积 , 如下图所示。 考点三 - 32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 33 - 考点一 考点二 3 . 地形特征描述与成因分析的答题角度 (1) 地形特征描述 : 地形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 地势起伏 ( 地势倾斜方向、地势起伏大小 )+ 特殊地貌 ( 如海岸线曲折、黄土广布、沙漠广布、冰川地貌广布等 ) 。 考点三 - 34 - 考点一 考点二 (2) 地形成因分析 : 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 ①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 —— 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 ( 褶皱、断层 ) 的角度分析。 ②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 ( 流水、风、海浪、冰川等 ), 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 ( 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 。 (3) 方法归纳。 ①过程描述 : 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 ; 明确因果联系 ; 保证过程的连贯性 , 环节的完整性 , 答案的精细化。 ②解题技巧 : 分析地貌景观的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 , 明确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 ; 按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罗列提纲 , 保证地理过程合乎逻辑。 考点三 - 35 - 考点一 考点二 演练冲关 (2019 河北武邑中学高三期中 ) 下面左图是成都平原位置示意图 , 下右图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考点三 - 36 - 考点一 考点二 1 . 与乙地相比 , 甲地 ( ) A. 沉积物颗粒小 , 地下水位低 B. 沉积物颗粒大 , 地下水位高 C. 沉积物颗粒大 , 地下水位低 D. 沉积物颗粒小 , 地下水位高 2 . 枯水季节 ,60% 以上水量会从鱼嘴进入内江 , 主要原因是内江比外江 ( ) A. 河道宽 B. 流速慢 C . 河床浅 D. 河床深 B D 解析 第 1 题 , 由图中河流流向可知 , 甲、乙两地中 , 甲位于上游河段 , 地势高、流速较快 , 沉积物颗粒大 , 地下水位高 , 故 B 项正确。第 2 题 , 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 , 枯水期多数河水能够进入内江可推测内江的河床更深 ,D 项正确。 考点三 - 37 - 考点一 考点二 (2019 江苏卷 )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 M 之上的 “ 甲 ” 是一水平岩层 , 界面 M 之下的 “ 乙 ” 是一向斜 ,“ 丙 ” 是地表沟谷 ,N 是岩层层面。读图 , 完成 3~4 题。 3 . 界面 M 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 N 的是 ( ) A. 沉积物变化 B. 古气候变化 C. 古环境变化 D. 构造运动变化 4 . 该区域 ( ) A. 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 . 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 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 . 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C D 考点三 - 38 -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第 3 题 ,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 , 界面 M 上部为水平岩层 , 说明其以沉积作用为主 , 而 N 岩层为向斜 , 说明该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挤压力 , 发生了弯曲变形。因此界面 M 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 N 的是构造运动变化 ,D 项正确 , 其余三项无法从图文材料进行判断。第 4 题 , 读图可知 , 乙岩层与甲岩层交界面 M 处 , 乙岩层最上部的部分岩层缺失 , 说明乙岩层形成后经历了长期侵蚀 ,C 项正确。甲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侵蚀 , 后接受沉积 ,A 项错误。乙岩层位于甲岩层下方 , 说明乙形成时代早于甲岩层。丙位于沉积岩的地表 , 是受地表外力侵蚀形成的沟谷 ,D 项错误。 考点三 - 39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地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精要 1 .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 40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 41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 影响 - 42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 43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题 。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 , 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 44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分析解答 - 45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甲区域 : 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 , 平原 ( 河流谷地 ) 聚落密度较大 , 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 ; 该区域雨热同期 , 大部分地区被黄土覆盖 , 土层深厚 , 易于耕作。乙区域 : 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 , 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 , 以北聚落密度较小 ; 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 , 地势低平 , 水网密集 , 土层深厚 , 土壤肥沃。 - 46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维建模 1 . 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 47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地形对河流的 影响 (3) 地形 → 自然带分布 : 相对高度大的山地 → 垂直地带性。 (4) 地形 → 灾害 : 山区 →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平原 → 洪涝灾害。 - 48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 49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演练冲关 (2019 山西适应性训练二 )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位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 三江并流 ” 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 , 境内大小河流均系澜沧江水系。下图为兰坪县水系、聚落、交通分布图。据此完成 1~3 题。 - 50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 . 兰坪县地形地势的格局是 ( ) A. 北高南低 , 北为高原 , 南为山地 B. 断裂构造复杂 , 地貌类型多样 C. 河流长而湍急 , 流水地貌发育 D. 山脉南北纵贯 , 山河相间分布 2 . 兰坪县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 A. 分布均衡 , 大多位于澜沧江沿岸 B. 分布不均衡 , 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C. 聚落主要分布在中部 D. 聚落主要分布在西南部 3 . 影响兰坪县省道、乡道公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 A. 地形地质 B. 社会经济 C. 科学技术 D. 河流水文 D B B - 51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第 1 题 , 根据河流流向和聚落的分布可以推断 , 兰坪县的地形地势格局为山脉南北纵贯 , 河流干流自北向南流 , 形成山脉南北纵贯 , 山河相间分布的地形地势格局。 D 项正确。第 2 题 , 据图可知 , 兰坪县聚落分布并不均衡 , 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B 项正确。第 3 题 , 尽管图中显示公路基本沿河流沿岸修建 , 但主要原因是河流沿岸多聚落。连接聚落 , 便于聚落之间的联系 , 是修建公路的主导因素 , 即社会经济因素是该地公路布局的主导因素。 B 项正确。 - 52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 .(2018 海南卷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 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 53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分布特点 :( 主要交通线 ) 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 ( 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 分布。原因 : 南部为山地 , 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 , 工程量较小 ;( 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 既避洪水 , 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解析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 , 也是提示性信息 “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 , 北部为河流 , 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 , 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方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