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平遥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平遥中学高二第二学期考试(三) 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 考试时间:60分钟 命题人:侯生强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③⑥ 2. 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因为遥感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对地球表面地理要素实施感应遥测,所以无法获得地表以下的信息,故不易获取土壤、岩层、地下水等信息。结合选项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A。 【2题详解】 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有地形、土壤、水源等,因此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水系图层、土壤图层、地形图层、地下水图层;居民点、岩层对农业适应性评价的影响较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注意遥感是通过主动或被动获取地表事物的辐射,获取地物信息的。 我国某大学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完成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布图的绘制。读“该分界线西段、中段、东段示意图”。 回答下列小题。 3. 该线最有可能是我国 A. 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 B. 人口分界线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 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4. 导致该线西、中、东段南北宽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陆位置的差异 B. 海拔高低的差异 C. 纬度位置的差异 D. 大气环流的差异 5. GIS在绘制该线时的作用主要是 A. 获取相关地理空间信息 B. 确定地理事物空间位置 C. 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D. 将相关信息立体化呈现 【答案】3. A 4. B 5. C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根据我国主要地理分界线的走向及其两端所处位置可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人口分界线、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而且两端都不是于海洋相连,故排除选项A、B、D;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而且淮河向东注入黄海,与图中相符,故选项C正确。 【4题详解】 由于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西段是秦岭,海拔高,南侧处于迎风坡,降水多,而且属于亚热带地区,以水田为主,北侧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而且属于温带,以旱地为主,界线明确,因而较窄;中、东段处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温度、水分的变化相对较小,因而水田、旱地的过渡带南北跨度较大,所以海拔高低的差异是造成该界线东西宽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故选项B正确。 【5题详解】 根据地理信息技术的分类及其含义可知,获取相关地理空间信息一般通过RS、GPS等;确定地理事物空间位置一般利用GPS;将相关信息立体化呈现一般利用数字地球;GIS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对多种来源“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平台;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地理信息技术的小型玩具轮船,考查某段河流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下图是通过每隔15分钟持续定位记录下来的轮船所在位置的电子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 该地理兴趣小组主要用了 A. RS、GPS B. GPS、GIS C. RS、GIS D. GPS、数字地球 7. 下列对①②③河段流水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②③段相比,①段侧蚀明显、向下侵蚀减弱 B. 与①③段相比,②段溯源侵蚀和向下侵蚀最明显 C. 与①②段相比,③段侧蚀减弱、堆积作用加强 D. ①②③段中,②段的侧蚀最强,③段的溯源侵蚀最明显 【答案】6. B 7. D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确定轮船所在位置需要借助全球定位系统,对轮船所在位置电子图的记录和及时更新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7题详解】 轮船的位置即图中点的位置,根据点的密度可推测水流速度,②段的点最密集,水流速度最慢,侧蚀最强;③段的点最稀疏,水流速度最快,可推测落差大,溯源侵蚀最明显。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 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A. 蓝波段(第1波段) B. 绿波段(第2波段) C. 红波段(第3波段) D. 近红外波段(第4波段) 9. 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6月份 B. 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 C. 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D. 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布,便于大规模地机械化操作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示:第4波段,棉花与番茄、玉米反射率差异明显,可以利用4波段可以将棉花与其他作物分开,根据题意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据此分析选D。 【9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以推断得出:6月和9月都是最佳的识别期,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从0.6降低到0.4 ;南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耕地面积广布,便于大规模地机械化操作是南疆地区的优势,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下图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下图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上左图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A. 山谷 B. 山脊 C. 冲积扇 D. 盆地 11. 上右图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A. 减少了1800平方米 B. 增加了1800平方米 C. 增加了2700平方米 D. 减少了2700平方米 【答案】10. A 11. D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根据成像原理,地势较低山谷光线较暗,地势较高的山脊处光线明亮,图中甲点光线较暗应为山谷,故答案选A。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数据冰川区域“2”2009年比1973年共减少了3个方格,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所以减少的总面积为2700平方米,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回答下列小题。 12. 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13. 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A. 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 大地高程测量 C. 地震监测和预报 D. 电离层研究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图中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的基准站、基本站与区域站在我国分布的范围较广,但又相对集中在我国地质不稳定的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而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则需要用GPS技术进行测量,据此选B。 【13题详解】 图中观测站相对集中在我国地质不稳定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选C。 【点睛】RS主要适用于影像的获取及动态追踪等情境。GIS适用于数据分析及区域定位。GPS则适用于导航定位,注意GPS是点定位。 读下面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 14. 能够体现“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地域文化特色是 A. a B. b C. c D. d 15. 最能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粉墙黛瓦,竹影兰香”体现的是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粉墙”、“黛瓦”、“竹”、“兰”反映建筑景观与当地的水乡风光、湿润气候等特点融为一体,体现的是江南私家园林景观。结合图示可知选B符合要求。 【15题详解】 图中abcd分别是天津地标、苏州园林、天安门、陕北窑洞。其中,天津地标、苏州园林、天安门大多与人文景观或主人情致有关,而陕北窑洞位于黄土高原,是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的,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也适应当地降水少的气候。因此,四地中,陕北窑洞最能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选D。 【点睛】传统的天然民居往往就地取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一般民居的用材、房顶、设计与当地的植被、资源、气候、地形等等都有关。因此,传统民居往往是环境的镜子。 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读下列有关青藏铁路通车前后旅游业发展变化图及游客月份分配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6. 下列有关西藏自治区自然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 B. 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 C. 高山峡谷,冰原广布 D. 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 17. 下列有关西藏旅游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 1990年前旅游者很少,且基本无变化 B. 地广人稀,游客承载量大 C. 游客集中在4~9月(或夏半年) D. 1990年后国内旅游者数量逐年增长,且有加快增长趋势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西藏自治区位于第一阶梯,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太阳能和地热能丰富。这里多数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高山峡谷是横断山区的特征,不是西藏自治区的特征。据此分析选C。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1990年以前,旅游者很少且曲线起伏小,基本无变化;1990年后,游客数量逐年增长,且有加快增长趋势;游客集中在4-9月,这期间气温较高;西藏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适合大量人口居住,能够承载的游客数量也较少,及游客承载量较小。据此分析选B符合题意。 雾凇通称“树挂”,其形成过程是:空气中湿度比较大,白天的气温比较高,空气中的水分在白天形成雾,而接近晚上,随着气温的降低,雾气和水汽遇冷凝华在枝叶上形成冰晶。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8. 图中最易出现“雾凇”美景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9. 在著名的雾凇的观赏胜地,当地人们有这样的说法:“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这说明 A. 日出前后,大气逆温现象明显,气温较高,适宜人们在户外欣赏 B. 观赏“雾凇”须选择观赏时机 C. 正午时分,在美丽的阳光衬托之下树挂更美丽 D. 只有有雾的夜晚才能形成“雾凇”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题意:雾淞通称“树挂”,其形成过程是:空气中湿度比较大,白天的气温比较高,空气中的水分在白天形成雾,而接近晚上,随着气温的降低,雾气和水汽遇凝华在枝叶上形成冰晶。图中D地附近有松花湖,水汽充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根据“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说明在不同时间观赏到不同的景象,说明观赏“雾凇”须选择观赏时机。 20.读下图,游览下列景观需要把握的要领分别是 A. 选择观赏角度 适当距离仰视 把握观赏时机 掌握景观特点 B. 适当距离仰视 选择观赏角度 把握观赏时机 掌握景观特点 C. 适当距离仰视 选择观赏角度 掌握景观特点 把握观赏时机 D. 把握观赏时机 适当距离仰视 选择观赏角度 掌握景观特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飞流直下”是瀑布景观,需要适当距离仰视才能观其全景;“巨蟒出山”是酷似造型,需要选择观赏角度才能看到造型的;“苍山云海”是水汽凝结的特有天气现象,一般雨过天晴才可以看到,因此需要把握观赏时机;“苏州园林”属于建筑瑰宝,体会建筑美感和建筑奥妙需要掌握景观特点方能体会。据此选B。 【点睛】旅游景观的欣赏 1.选择观赏位置 (1)酷似造型地貌——特定观赏点观赏。 (2)峡谷、洞、一线天类景观——置身其中近观。 (3)瀑布景观——适当距离仰观。 (4)江河湖海——高处俯览。 (5)小景点——近观。 (6)山水组合景观——水路观赏。 2.把握观赏时机 (1)原因:因许多自然景观因时间、天气、季节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2)观赏时机举例:①我国北方山水风景宜夏季观赏;②朝观日出,夕看余晖;③高山风景宜雨过天晴时观赏等等。 3.抓住景观特点 (1)原因: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相同。 (2)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①主配;②层次;③框景;④借景。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我国风景美学理论→体现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 (2)自然和人文和谐思想的体现:①自然风景区建设;②人文景观建设;③风俗民情。 5.以情观景 (1)综合感受;(2)发挥想象;(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4)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6.景观观赏的其他要求 (1)在景观观赏前,应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使观赏有重点、有目的,从而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2)对于一些有节奏韵律的景区,在观赏过程中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游客写道:“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地处深山的古村落——芋头古侗寨,据说迄今为止已有64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寨子依山傍水,巍巍山峰,淙淙溪流,杆拦式结构的青瓦木屋,青石板驿道,宁静古朴。再往前走,你会发现一座鼓楼,整体都是木质结构,不费一钉一铆,由16根柱子支撑,临崖而建。鼓楼里三五成群坐着的人们,侃侃而谈、怡然自得。攀谈中,我得知,侗族是一个母系氏族,村村寨寨敬老太。在前面不远处就是祭祀用的萨岁坛和萨玛阶……村落中有几处古井,最特别的是乾隆古井,许多和我一样来旅行的人们都会去尝一口,甘甜的井水,只一口便心旷神怡,笙歌阵阵,侗族阿哥阿妹们的民俗盛宴已经开始了,我要去聆听这座侗寨的声音了。你呢?” 芋头古侗寨被授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旅游业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 根据游记和资料,分析芋头古侗寨实施旅游扶贫的条件。 【答案】旅游资源丰富,有悠久的历史、优美的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类型多样;寨内可游览景点多,集群状况较好;可观赏体验独特的侗族民族文化,游览价值高;地处深山,具有原生态环境;有一定知名度;当地政府支持,开发条件好,可实现旅游扶贫。(任答五点即可) 【解析】 旅游业发展条件,主要从资源特点、集群状况、类型、价值、知名度、政策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中描述,芋头古侗寨旅游资源丰富,有悠久的历史,宁静古朴环境,优美的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寨内可游览景点多,集群状况较好。可观赏体验独特的侗族民族文化,游览价值高。地处深山,具有原生态环境。有一定知名度,当地政府支持,开发条件好,可实现旅游扶贫。 2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格陵兰岛(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邃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答案】地处高纬,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稀动物的生存;适宜旅行的时间短,旅游设施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解析】 读图结合格陵兰岛区域特征——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等,从生态脆弱、旅行设施维护费用、旅游接待能力、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方面作答。格陵兰岛地处高纬,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稀动物的生存;适宜旅行的时间短,旅游设施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 【点睛】旅游业是当前世界发展较为迅猛的产业,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人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违背了区域地理环境保护要求,出现了过度开发,超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做到可持续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