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21 城市化-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教学案)(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21 城市化-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教学案)(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热点题型一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差异 ‎ 例1、(2018年江苏卷)[城乡规划]图23为“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1)该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类型及其特点是 。(3分)‎ ‎(2)该城市商业用地布局的特点有 。这种布局易造成的城市问题及原因是 。(4分)‎ ‎(3)该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主要考虑的原则有 。(3分)‎ ‎【答案】(1)集中式 布局紧凑;节约用地;易造成交通拥堵。‎ ‎(2)城市中心;道路两侧 交通拥堵;道路功能复杂 ‎(3)合理布局交通设施;城市内外交通网络对接;尽量减少干扰 主要布局在市中心、交通线路两侧。这种布局造成的城市问题,可以从交通角度作答,如交通拥堵;其原因,主要结合商业区布局在道路两侧对道路功能的影响分析。(3)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考虑的原则主要结合对外交通线路的功能,从交通网络布局、对外连接程度以及对沿线地区的干扰程度三个角度作答。 ‎ ‎【变式探究】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完成(1)~(2)题。‎ ‎(1)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A.8:00 B.12:00 ‎ C.14:00 D.18:00‎ ‎(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答案】(1)A (2)D ‎【提分秘籍】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 城市化 ‎ 郊区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再城市化 ‎ ‎19~20世纪 ‎ ‎20世纪50~70年代 ‎ ‎20世纪70~80年代 ‎ ‎20世纪80年代以后 ‎ 时间 表现 ‎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 人口迁回城市 ‎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举一反三】 ‎ 读“百年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示意图”,回答(1)~(2)题。‎ ‎(1)沈阳目前处于城市化的(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沈阳城市的发展给当地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城区蒸发量增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地表径流量增大 D.郊区粮食种植面积增大 ‎ ‎【答案】(1)B (2)C ‎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沈阳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则可以判断其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第(2)题,城市化的发展使地表硬化面积增大,会导致城区蒸发量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城市发展使得郊区花卉、蔬菜等种植面积增大,粮食种植面积减小。‎ 热点题型二 常见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例2、(2018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20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表2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1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分)‎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5分)‎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分)‎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3分)‎ ‎【答案】(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 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络对接;尽量减少干扰 ‎【变式探究】【2017江苏地理卷】 图11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 ‎2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21.AD  22.BC ‎【解析】‎ ‎【变式探究】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 ‎【答案】(1)B (2)A ‎【提分秘籍】‎ ‎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 ‎(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①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a.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b.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c.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d.‎ 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 ‎②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两城市相互连接形成城市群带;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 ‎(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如上图,根据城区面积的变化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可判断阶段Ⅱ为郊区城市化阶段。 ‎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 ‎ ‎ ‎②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 ‎(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然后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据此,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判断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 ‎ ‎ ‎【举一反三】 ‎ 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方案?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1)文教 住宅 ‎(2)① 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城市外围,地价低。 ‎ ‎(3)①交通便利;②位于河流下游;③最小风频上风向。‎ ‎(4)东北部方案:①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便于工人上下班。②靠近工业区,公用基础设施较好。 ‎ ‎(2018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表1 2016年四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表 城市名称 人口数量(万人)‎ 城市面积(平方千米)‎ 经济总量(万亿美元)‎ 东京 ‎ ‎1351‎ ‎2155‎ ‎0.95‎ 巴黎 ‎1060‎ ‎2845‎ ‎0.74‎ 纽约 ‎833‎ ‎798‎ ‎0.90‎ 伦敦 ‎978‎ ‎1738‎ ‎0.52‎ ‎10. 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 A. 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 B. 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 C. 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 D. 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 ‎11. 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 A. 东京、纽约 B. 纽约、伦敦 C. 东京、巴黎 D. 巴黎、伦敦 ‎【答案】10. C 11. A ‎(2018年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0. 该城市 A. I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 II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 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 IV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11. 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建设民俗博物馆 B. 划定耕地保护区 C. 增加种植业投入 D. 扩大卫星城规模 ‎【答案】10. A 11. D ‎【解析】‎ ‎(2018·海南卷)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图1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公园 B.工业园区 C.住宅 D.物流园区 ‎5.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 ‎【答案】4.A 5.D ‎5.材料显示: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一般而言,在同心圆模式中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广。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故D 正确。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故A、B、C错误。 ‎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20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表2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1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分)‎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5分)‎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分)‎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3分)‎ ‎【答案】(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 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2018年江苏卷)[城乡规划]图23为“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1)该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类型及其特点是 。(3分)‎ ‎(2)该城市商业用地布局的特点有 。这种布局易造成的城市问题及原因是 。(4分)‎ ‎(3)该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主要考虑的原则有 。(3分)‎ ‎【答案】(1)集中式 布局紧凑;节约用地;易造成交通拥堵。‎ ‎(2)城市中心;道路两侧 交通拥堵;道路功能复杂 ‎(3)合理布局交通设施;城市内外交通网络对接;尽量减少干扰 ‎【2017全国卷I】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1.B   2.D   3.A ‎【解析】‎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考点】植被类型及影响因素影响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 ‎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4~6题。‎ 图2‎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5.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6.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答案】4.B  5.A  6.C ‎【解析】‎ ‎6.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的,不是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也不是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河流东西两侧都有几个相邻的一级站点集中区,可知所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 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答案】B ‎【考点】城市功能区布局。 ‎ ‎(2016•新课标Ⅰ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 ‎【答案】4.A 5.B 6.D ‎【考点】城市化和城市规划。‎ ‎(2016•新课标Ⅲ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6.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4.A 5.C 6.D ‎【解析】4.上海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升级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该区域的主要产业,即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水平和技能。外来常住人口的总体素质达不到要求,因此慢慢减少。故选A。5.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后,原有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中小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导致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周边中小城市,故选C。6.今后,上海市以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因此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故选D。‎ ‎【考点】城市化的进程。‎ ‎(2016•江苏卷)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是 、 ;作为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 。(4 分)‎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 、 、 。(5 分)‎ ‎(3)大量外来人口对 “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4 分)‎ ‎【答案】 ‎ ‎(1)煤铁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经济增长乏力 产业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2)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攀枝花有煤铁资源,靠近河流,说明交通便利,有充足水源 ;老工业基地往往会面临资源短缺,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2)老年人冬季怕冷,从表格 ‎【考点】工业区位和人口迁移 ‎(2016•上海卷)(十八)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式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 材料二:2012年,崇明县GDP仅占上海全市GDP的1.2%。‎ 产业比重 从业人员比重 崇明 全国 崇明 全国 第一产业 ‎9.40‎ ‎10.08‎ ‎37.90‎ ‎33.60‎ 第二产业 ‎53.10‎ ‎45.27‎ ‎16.30‎ ‎30.30‎ 第三产业 ‎37.50 ‎ ‎44.65‎ ‎45.80‎ ‎36.10‎ ‎39.概括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特点。(1分) ‎ ‎40.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3分)‎ ‎41.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8分) ‎ ‎42.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2020年崇明城市化率要达到70%。对此有专家建议,崇明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6分)‎ ‎【答案】‎ ‎39、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40、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值。‎ ‎41、第一产业,影响: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原因: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 第二产业影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原因:(1)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2)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 ‎42、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 【解析】‎ ‎(3)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崇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即是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2012年崇明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乡镇企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第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考点】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4)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率,也可以减少种植业对环境的破坏,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考点】考查城市发展措施。 ‎ ‎ (2015·全国文综Ⅱ)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 ‎10.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答案】D ‎【解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塘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使水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从而使局部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故A、B项错误;近地面风速的变化与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改为建设用地导致地表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C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故D项正确。‎ ‎(2015·山东文综)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完成11~12题。‎ ‎11.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A.8:00B.12:00C.14:00D.18:00‎ ‎1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答案】11.A 12.D ‎(2014.重庆高考)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 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3~4题。‎ ‎3.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 ‎4.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能耗 D. 扩大用地规模 ‎【解析】3.C 4.A 第3题,题干中提到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说明香港楼房(超过‎90 m部分的高度之和)比重庆高。如果从洪涝灾害角度考虑,楼房没必要超过‎90 m,A 项错误;楼房的高低与淡水资源的多少没有直接的联系,且香港地狭人稠,淡水资源短缺,B项错误;城市楼房超过‎90 m,其对资金和技术要求会更高,香港经济水平比重庆高,地价也比重庆高,因此其更有必要建造高楼,C项正确,D项错误。第4题,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说明城市空间向高处发展,能节约建筑用地,A项正确;楼房越高,人口越密集,交通压力越大,建筑能耗也越大,B、C项错误,扩大用地规模会占用耕地等,属消极影响,D项错误。‎ ‎(2014.四川高考)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 km附近 B.‎4 km附近 C.‎8 km附近 D.‎10 km附近 ‎6.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 ‎ ‎(2014.上海高考)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国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7~9题。‎ 各国范围 面积 ‎(km2)‎ 人口密度(人/km2)‎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内圈(0~6 km)‎ ‎113‎ ‎21 764‎ ‎21 206‎ ‎19 554‎ ‎20 416‎ 第二圈(6~15 km)‎ ‎593‎ ‎2 606‎ ‎3 361‎ ‎4 960‎ ‎7 277‎ 第三圈(15~24 km)‎ ‎1 102‎ ‎1 318‎ ‎1 820‎ ‎2 804‎ ‎4 305‎ 第四圈(24~33 km)‎ ‎1 611‎ ‎621‎ ‎785‎ ‎1 083‎ ‎1 765‎ 郊区(‎33km)‎ ‎·‎ ‎·‎ ‎·‎ ‎·‎ ‎·‎ ‎7.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 A.内圈 B.第二圈 C.第三圈 D.第四圈 ‎8.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9.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 A.农业发展 B.服务业发展 C.工业发展 D.旅游业发展 ‎(2014.海南高考)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10~11题。‎ ‎10.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11.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