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狂刷07 区域农业发展-试题君之小题狂刷君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
1.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2.课标解读 知道: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及发展方向。 理解:东北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的成因。 应用:能够根据区域地理条件,确定其发展方向,并通过阅读地形、气温和降水有关材料,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玉米生产大国。甲、乙两图是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玉米带)。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带分布的共同自然区位条件是 ①平原面积广大 ②气候条件优越 ③人均耕地多 ④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集中产区,与美国玉米带相比,我国东北玉米产区单产相对较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种植技术落后 B.玉米品种差 C.纬度较高,光热不足 D.经营方式受限 【答案】1.A 2.C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中美两国玉米带分布的共同特点是都位于广阔的平原上,都属于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长;③④不是自然区位条件。 2.我国东北玉米产区在经营方式、玉米品种以及种植技术等方面都与美国玉米产区不同,但这不是影响玉米单产高低的最主要原因。我国东北玉米主产区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光热相对不足,这是单产相对较低的最主要原因。 读图,完成3—5题。 3.东北地区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 ②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③降水多,降水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图中A表示的地形区是 A.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B.东北重要的谷物农业区——松嫩平原 C.东北主要的玉米生产区——辽河平原 D.东北主要的黑土所在区——三江平原 5.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依据是 A.地形多种多样 B.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C.气候条件的制约 D.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答案】3.A 4.D 5.D 江平原纬度较高,生长期较短,其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故选D。 5.东北地区在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山区发展林业,西部草原区发展草原畜牧业,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以气候、地形和植被的差异为基础,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故选D。 【知识拓展】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优点 缺点 东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低温时间长,病虫害少 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易受低温冻害寒潮霜冻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华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易受低温冻害寒潮霜冻影响 新疆、 河西走廊 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稳定的灌溉水源 水资源不足;荒漠化、盐碱化、沙尘暴问题突出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7.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 A.松嫩平原西部 B.呼伦贝尔草原 C.三江平原 D.林区草地 【答案】6.D 7.C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8—9题。 8.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9.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8.A 9.D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10—11题。 10.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11.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答案】10.B 11.A 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B.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 C.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D.降水量大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13.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东北平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主要是因为 A.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B.黑土被开垦后土壤肥力下降 C.降水较少,水分不足 D.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经营粗放 【答案】12.D 13.A 每年九月,新疆棉花进入采摘季,都会有来自各地的采棉工涌入新疆,参与棉花的收获。结合下图回答14—16题。 14.目前,B地区棉花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 B.人力成本上升 C.全球气候变暖 D.种植面积扩大 15.关于图中各地发展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光照不足 B.B地区发展农业引用河流水灌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问题 C.C地区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该地区热量相对充足 D.与D地区相比,E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16.图中垄槽耕作方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水利设施不足 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密度过大 D.干旱少雨 【答案】14.B 15.C 16.A 【解析】14.棉花需要人工采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也相应提高,因此人力成本上升成为棉花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 15.由图可知,A地区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光照较充足;B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土流失问题并不突出;C地区相对青藏高原上的其他地区而言,地势较低,热量较充足,故该地区可发展河谷农业;E地区土壤肥沃,但纬度比D地区高,热量不足。 16.由图可知,该耕作方式出现于华北地区,水资源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而该地区水利设施不足,垄槽可起到完善水利设施的作用。 双塔灌区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读2010年双塔灌区农作物单方水净产值表,完成17—18题。 17.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品质优良,其主导因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昼夜温差大 D.水源充足 18.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双塔灌区今后种植面积最可能扩大的作物类型是 A.小麦 B.瓜类 C.棉花 D.蔬菜 【答案】17.C 18.B 下图中甲图阴影部分为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主产区,乙图为该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甲图中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是因为 A.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 B.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捷 C.沿山麓地带,灌溉水源丰富 D.地处山前平原,黑土肥沃 20.乙图中各区域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组合正确的是 A.山区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B.绿洲种植小麦、棉花——土壤次生盐渍化 C.过渡带植灌种草——土地荒漠化 D.荒漠繁育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9.C 20.B 【方法总结】 农业区位因素 (一)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因素。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 2.社会经济因素。例如,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分别处在我国的东北部和西南部,由于诸多因素,如气候、劳动力等条件的差异,分布着不同的农业类型。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合理选择。 例1,古巴的甘蔗——热带气候;河西走廊的粮棉——水源;江南丘陵的茶树——酸性土壤;横断山区立体农业——地形;南京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禽、蛋的农业生产基地——市场;乳肉畜牧业、园艺业——交通;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政策。 例2,发展农业生产时要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例如,天然橡胶由热带扩大到北纬22°、玻璃温室的农业、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等。 马铃薯性喜冷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桧而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最为理想。读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完成下21—22题。 21.当甲地区马铃薯生长最旺盛的时候,乙地区土地上却难见其踪影,其原因是乙地区 A.市场上马铃薯供过于求,严重滞销 B.人们习惯选择收益较高的水稻进行种植 C.潮湿的土壤易导致马铃薯发生病变 D.炎热的天气不利于马铃薯生长 22.为提高我国马铃薯优势区的整体产量,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增加劳动投入,精耕细作 B.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 C.建造大棚、开垦梯田,改善自然条件 D.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答案】21.D 22.B (2017•北京卷)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示区域内, 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C.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D.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24.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23.D 24.D 【技巧点拨】该题组需要根据图中信息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图中区域跨越了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南方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以旱地农业为主。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25—26题。 25.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6.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答案】25.B 26.C 26.结合材料和问题,对比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突出优势是品牌一个(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更多,效益更高,产品价格更高,投入多,生产成本高。传统的茶园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了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故选C。 (2016•江苏卷)下图甲、乙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甲 乙 27.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28.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答案】27.BD 28.CD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29—31题。 29.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30.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1.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29.D 30.D 31.A 【解析】29.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湿地面积缩小,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减少,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建筑物增加,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故选D。 30.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选D。 3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今后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故选A。 (2015•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32—33题。 32.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33.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2.B 33.B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