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卷·2019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9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2017

‎2017-2018学年度高二10月月考 地理试卷 命题人:齐秀平 审题人:房桂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 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线的是( )‎ A.文化区域            B.行政区域 C.气候区域            D.商业区和住宅区 ‎2. 地面GPS装置必须接收到足够数量卫星的信号,才能计算出自己的位置。如果要知道运动中物体位置和速度,所需卫星数量至少为 A.2颗     B.3颗     C.4颗     D.5颗 ‎3.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得到遏制 D.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环境无关 ‎4.下图民居建筑所对应的地域文化区依次是( )‎ A.江南水乡文化区、青藏高原文化区、东北黑土文化区 ‎ B.华北平原文化区、华南妈祖文化区、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 C.四川盆地文化区、黄土高原文化区、华北平原文化区 D.黄土高原文化区、云贵高原文化区、内蒙古草原文化区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 D.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 ‎6.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 A.A—B—C   B.C—A—B   C.B—C—A   D.B—A—C ‎7.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 ‎8.图中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2,完成8-9题.‎ 若图中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9. 某兴趣小组要对学校所在城市的公交布局进行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运用了GIS系统,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 ‎①地形图层②交通图层③气候图层④人口图层⑤商业网点图层⑥水系图层⑦管网图层⑧城市图层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⑦  C.②④⑤⑧  D.⑤⑥⑦⑧‎ 截至2010年,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7万平方套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读我国2010年(与2004年相比)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0.我国水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 ‎11.我国土壤盐渍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蒸发加大        B.灌溉方式不合理,只灌不排等 C.地势低洼,地下水溢出地表     D.过度放牧,草场大面积退化 12.影响图示荒漠化面积动态变化的人类活动主要有 ‎ A.洞庭湖区推行退田还湖政策     B.“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 C.呼伦贝尔草原煤矿大规模开采    D.云贵高原开荒种植玉米 ‎   如图为“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图中所表示的土地退化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内陆  D.南方低山丘陵 14.为避免该区域土地的进一步退化,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C.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     D.广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 ‎15.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6.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右图为我国某河源地区不同海拔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该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农垦 C.过度放牧            D.过度利用水资源 18.当地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可能位于 ‎ A.东坡     B.西坡     C.南坡     D.北坡 如图示意海拔4500米以上青藏高原错那湖地区。图中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据此完成19-20题。‎ ‎19.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主要沙源( ) ‎ A.河流从上游携带堆积       B.风从西北沙漠地区带来 C.河湖水位低泥沙裸露       D.当地草场退化地表裸露 20.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可采取的最可行有效措施是( ) ‎ A.植树造林  B.设立阻沙墙 C.及时清扫积沙 D.禁止放牧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21.1937—2008年,该区域 ‎ A.荒漠化面积扩大了近5倍       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 C.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  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 22.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迁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人口数量的变化          D.放牧强度的变化 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23.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  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 ‎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  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4.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 B.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 C.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 下图是“森林的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A.防风固沙   B.保持水土   C.净化空气   D.平衡大气成分 26.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A.城市园林         B.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 C.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带      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读下图: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 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27.图示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 28.对于图中a、b、c、d涵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a——枯枝落叶          B.b——土壤 C.c——生物            D.d——供给养分 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29.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 A.焚烧开荒   B.连续耕作   C.森林再生   D.耕地废弃 30.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这说明了 ‎ A.雨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旺盛     B.雨林群落生产力高 C.雨林生态的淋溶作用强       D.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面积约12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17万人。近年来,西藏凭借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发展有机农牧业生产,积极开发高原有机康食品、高原保健药材、心灵休闲旅游和清洁能源,推动“净土”健康产业发展。下图示青藏地区。‎ ‎ ‎ ‎(1)、说明“净土”健康产业的特征。(4分)‎ ‎(2)、推测“净土”健康产业对西藏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3)、分析西藏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有利条件。(6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图)以及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图(乙图)。‎ ‎(1)材料一中表现了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3分)‎ ‎(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简述乙图中水井的周围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的成因。(2分)‎ ‎(2)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4分 ‎33. 如图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下方左、右图分别为上图中M、N地的气温曲线一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 比较刚果河和亚马逊河水文特征的相同之处。(3分)‎ (2) 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和解析 ‎ 1.B    2.C    3.B    4.D    5.D    6.B    7.A    8.D    9.C    10.A    11.B    12.B    13.C    14.C    15.C    16.B    17.C    18.C    19.C    20.B    21.C    22.C    23.C    24.B    25.B    26.C    27.A    28.B    29.A    30.C     31.(16分) ‎ ‎(1)健康产业对环境破坏小、污染少;产品安全、优质;产品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高)。4分(任答两点) (2)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6分(任答三点) (3)高原环境质量优(水、空气等洁净);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影响小;动植物种类丰富独特;具有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政府政策扶持。 6分(任答三点) 32.(9分) ‎ ‎(1)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3 分 (2)在水井的周围,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草原被过度利用和践踏,导致土地荒漠化2分 ‎ ‎(3)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逐渐向盆地的边缘迁移(2分)。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和城市向上游移动(2 分) 33.(15分) ‎ ‎(1)相同: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现象。3分 ‎(任答三点) (2‎ ‎)原因:四周地形崎岖(或答盆地四周多山地),陆地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 6分 (3)不利影响:径流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士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6分(任答三点) ‎ ‎【解析】 1. 略 2‎ ‎. 本题考查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对于静止物体而言,地面GPS装置须接收到3颗数量卫星的信号即可确定位置,而对于运动物体而言,如果要知道运动中物体位置和速度,所需卫星数量至少为4颗,卫星数量越多越精确,C正确,ABD均错误。故选C。 3. 本题考查荒漠化。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共同结果,主要发生于 干旱、半干旱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还没有等到遏制。引起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读图可知,第一幅图为窑洞,属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民居,第二幅图,为竹楼,属于云贵高原地区的民居,第三幅图为蒙古包,属于内蒙古地区的民居,D对,ABC错。故选D。 5 ~ 6. 本题考查的是区域的发展阶段。读图可知,区域发展初级阶段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说明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D描述正确;A选项中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描述错误,从图中能看出第三产业表现出下降趋势,排除A;由于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三产业往往不发达,所以C选项描述错误,排除C;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生产力落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还不严重,所以人地关系的不协调表现不明显,B错误,排除D。故选D。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做这道题首先知道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按数值从小到大的方向,分别给三条边做箭头,然后过所求点分别按箭头方向做三条边的平行线,读出平行线和边的交点数值即可。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成长阶段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衰落时期以第三产业为主。由图可知,A阶段第二产业将近60%,B阶段第三产业将近60%,C阶段第一产业将近90%。因此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C—A—B,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 解: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正午时刻,公路、菜园、鱼塘、果园哪个地物温度最高,这和地物的比热容有关,公路升温最快,温度最高.故而最亮的应是公路. 故选:A 该题主要分析的是正午时刻,公路、菜园、鱼塘、果园哪个地物温度最高,这和地物的比热容有关,公路升温最快,温度最高.‎ ‎ 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8. 解:因为选中选项为喷水池,建筑面积最小的,故而选最小的D.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GIS信息地图窗口图.注意“选中“提示,该题是电脑基本常识. 该题比较简单,喷水池左边的方框变黑,当然就应该是喷水池被“选中”. 9. 本题考查GIS的应用。公交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购物的,因为要研究的是城市公交布局,所以要考虑人口图层和商业网点图层,城市图层,当然也要有交通图层,C对;城市所在地形主要是平原,不用考虑地形图层,A错;城市内公交布局,不必考虑气候图层,水系图层,管网图层,对地面公交影响不大,可以不考虑,BD错。故选C。 10 ~ 12. 本题考查我国水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区。我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我国水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土壤盐渍化的最主要原因。土壤盐渍化是自然或人类不合理的灌溉造成的含盐碱较多的地下水水位上升,同时随着地表蒸发,盐分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土壤退化现象,我国土壤盐渍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灌溉方式不合理,只灌不排等。故选B。 本题考查影响图示荒漠化面积动态变化的人类活动。读图可知,荒漠化面积减少,影响图示荒漠化面积动态变化的人类活动主要有“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所以B正确。故选B。    13 ~ 14.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从图中成因来看,该区域风蚀作用较强,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据此判定该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C对,ABD错。故选C。 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治理。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这与过牧、过樵、过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从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防过度放牧,保护植被开始做起。C对,ABD错。故选C。 15 ~ 16. 略 17 ~ 18.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图,该河源头地区是草地,主要功能是作为牧场,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C对。‎ ‎ 过度樵采主要是针对对林区的活动,A错。高海拔区不适宜种植业发展,不存在过度农垦、过度利用水资源问题,BD错。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读图能力。根据图中退化率的坡向差异,最严重的是南坡或东南坡。所以当地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可能位于南坡,C对。A、B、D错。故选C。 19 ~ 20. 本题主要考查对沙源的分析。读图可知,多条河流在湖泊东北部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为风沙主要来源,C对。该地河流含沙量较小,冬春流量小,携带泥沙能力弱,A错。该湖泊周围海拔高,西北部有山地阻挡,西北风不会将沙漠地区的沙粒带来,B错。当地海拔高,人类活动少,草场破坏较轻,D错。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风沙防治措施。为了防止该路段的风沙危害,可以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等措施,B对。该地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适宜植树造林,A错。人力清扫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可取,C错。禁止放牧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D错。故选B。 21 ~ 22. 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扩展和学生对图的判读能力。读图中数据可知,荒漠化面积和放牧强度都大致增加到15倍左右,A错,C对;耕地面积扩大的幅度小于人口増加幅度,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B错;人口密度増加到4倍左右,即人口总数约翻了两番,D错。故选C。 本题考查形成荒漠化的根本原因。读图可知,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増加是导致该区域荒漠化的原因,而这些又是由人口增加引起的。所以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C对,BD错;自然环境的变迁短期内对荒漠化的影响较小,A错。故选C。 23 ~ 24. 本题考查城市行道树的保护。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①②③④都对。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也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 ~ 26‎ ‎. 本题考查森林的作用。图中反映的是森林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森林覆盖率越高表面土流失越少,说明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森林的作用。城市园林的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带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热带沿海的红树林主要作用是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是保持水土,所以与之相同的是C项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 ~ 28. 本题考查雨林生态系统。由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高湿,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故雨林的有机质主要储存在地表以上的植物体内。从图中可以看出养分储量a圆最大,a是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关键部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本题考查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根据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可知,a代表生物,b代表土壤,c代表土壤供给的养分,d代表淋溶作用带走养分。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 ~ 30. 略 31、‎ 答案 (1)健康产业对环境破坏小、污染少;产品安全、优质;产品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高)。(每点2分, 答出2点即4分)‎ ‎ (2)高原环境质量优(水、空气等洁净);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影响小;动植物种类丰富独特;具有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政府政策扶持。(答出3点即可得6分)‎ ‎(3)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每点2分, 答出3点即共6分)‎ ‎32、(1)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3分)‎ ‎(2) 在水井的周围,由于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造成草场超载,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2分)‎ ‎(3) 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逐渐向盆地的边缘迁移。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向上游移动。(4分)‎ ‎33、(1)相同: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现象。(每点1分,答对3点得3分)‎ ‎(2)原因:四周地形崎岖(或答盆地四周多山地),陆地交通不便利;(2分)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2分)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2分)‎ ‎(3)不利影响:径流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