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4月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4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阅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当南方的海南岛进入春耕季节时,处于北方的黑龙江是什么季节?( )‎ A. 秋收季节 B. 夏日炎炎 C. 冰天雪地 D. 春耕季节 ‎2. 图中反映的是我国南北端的季节差异,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 )‎ A. 海陆因素 B. 纬度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为因素 ‎3. 2016年元旦,小陈通过百度视频观看了电视连续剧《湘西剿匪记》,据此可知故事发生地位于( )‎ A. 江西 B. 湖南 C. 湖北 D. 河南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试题分析:‎ ‎1. 我国南北跨纬度约50°,纬度的差异导致当南方的海南岛进入春耕季节时,处于北方的黑龙江是冰天雪地的景象,故C项正确。‎ ‎2. 图中反映的是我国南北端的季节差异,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纬度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约50°,故B项正确。‎ ‎3. 电视连续剧《湘西剿匪记》说明故事发生在湖南省,湘是湖南省的简称,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地理特征 甲、乙分别为我国两大盆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4. 有关甲、乙两盆地中河流的水文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 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 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 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5. 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相同的有利条件是 (  )‎ A. 水运便利 B. 劳动力充足 C. 油气资源丰富 D. 气候适宜 ‎6. 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因为甲盆地(  )‎ A. 地形平坦 B. 温差大,光照足 C. 土壤肥沃 D. 水源充足 ‎【答案】4. A 5. C 6. B ‎【解析】试题分析:‎ ‎4. 读图,根据经纬度,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四川盆地, 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A对。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B错。②河位于亚热带地区没有现象,C错。②河的汛期长于①河的汛期,D错。‎ ‎5. 甲、乙两盆地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油气资源丰富,C对。甲地水资源缺乏,河流少,流量小,水运不便,A错。甲地地广人稀,劳动力较少,B错。甲地气候干旱,不适宜,D错。‎ ‎6. 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光照足,B对。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不是作物品质好的主要原因,A、C、D错。‎ ‎【考点定位】河流水文特征比较,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区域作物品质好的原因。‎ ‎【名师点睛】根据经纬度定位地形区名称,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内流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外流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在有结冰期的河段,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有凌汛现象。根据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工业、农业发展的条件。‎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 工业基础薄弱 B. 交通条件落后 C.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 劳动力不足 ‎【答案】7. B 8. C ‎【解析】本题考查全国的区域分析。‎ ‎7. 京津唐工业区即有丰富的资源,且依托北京的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故选B项。‎ ‎8. ③表示长三角工业区,工业发展最大的不利条件为资源不足。故选C项。‎ 我国盐业资源丰富多样,主要有湖盐、海盐、矿井盐等,储量很大。我国四川有一口火井,井的水居然是冷的,绝对没有火气,不过用剥开的长毛竹,去除竹节,用漆布把竹管的缝包好,一头插入井底,另一头的上面弯曲连接,把口紧对锅底,在锅里倒入盐水,只见火光熊熊,水立即就烧开了。打开毛竹查看它,竹管内绝没有半点烧焦的样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我国湖盐产区集中在西北的主要原因是( )‎ A. 冰川众多,地下水资源丰富 B. 湖泊众多,各湖泊蓄水量大 C. 沙漠广布,土壤盐分含量高 D. 气候干燥,下垫面蒸发量大 ‎10. 四川火井盐场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 A. 水蒸气 B. 天然气 C. 地热能 D. 可燃冰 ‎【答案】9. D 10. B ‎【解析】试题分析:‎ ‎9. 我国湖盐产区集中在西北主要是因为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下垫面蒸发量大,盐分积累多,D对。青藏高原区冰川更集中,A错。西北地区湖泊少,蓄水量小,B错。土壤盐分高是土壤盐碱化,西北土壤荒漠化严重,不是盐碱化问题严重,C错。‎ ‎10. 四川火井盐场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天然气,B对。水蒸气是不能燃烧的,A错。地热能会使井水有比较高的温度,水不会是冷的,C错。可燃冰是固态的,不能顺管道上升,D错。‎ 考点:我国湖盐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能源类型特征的差异。‎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及我国东海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舟山渔场为我国主要的渔场,其成因可能是(  )‎ ‎①大陆架广阔  ②寒暖流交汇 ‎ ‎③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④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 ‎⑤海水温度和盐度适宜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12. 太湖平原近年来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有(  )‎ ‎①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  ②土壤肥力低 ‎ ‎③水旱灾害频繁  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1. B 12. C ‎【解析】试题通过长江三角洲及我国东海局部示意图,考查渔场成因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 舟山渔场的成因是沿海大陆架广阔;寒暖流交汇;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B正确;实行伏季休渔制度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不同的海水温度和盐度有不同的渔业资源。‎ ‎12.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太湖平原近年来商品粮基地地位的下降,C正确。‎ 下图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景观和陕西省略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双水村最有可能位于( )‎ A. 汉中 B. 商洛 C. 西安 D. 绥德 ‎14. 双水村所在地区可( )‎ A. 利用坚硬的岩石开挖安全的窑洞式民居 B. 在沟谷建造拦截坝,淤积泥沙形成耕地 C. 利用水草丰美的条件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 利用年温差小的特点发展优质果木业 ‎【答案】13. D 14. B ‎【解析】试题分析:‎ ‎13. 双水村地处黄土高原,有典型的窑洞,经济以牧业为主;汉中地处陕西南部汉中盆地,商洛地处陕西南部的秦岭山区,不是黄土高原;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但黄土层薄;绥德地处陕西北部黄土高原,土层深厚。选D正确。‎ ‎14. 陕北窑洞是依山势利用黄土直立性开凿出来的拱形窑洞,A错;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涨跌理措施重在沟谷打坝淤地,B正确;绥德地区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不能发展大牧场牧业,C错;黄土高原日较差大,利于果品糖分积累,发展果业,D错。选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知识拓展】黄土高原分布在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以东,祁连山以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①植被:稀少;②气候:夏季多暴雨(集中在7、8月份);③土壤:疏松、易溶;④地形:千沟万壑,坡面水土易流失。‎ 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开矿修路、破坏地表。‎ 危害:①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③向黄河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措施:①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②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③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活动;④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既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16.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答案】15. B 16. C ‎【解析】试题分析:‎ ‎15. 从图中可以看出雨带在Ⅰ地区(华北、东北)是7-8月、Ⅲ地区(华南)是4-5月,根据我国雨带队医的规律可以推论雨带推移至上海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时间大致是6~7月。‎ ‎16. 夏季风进退反常,久久徘徊在南方,未推移进入Ⅰ地区,则会导致“南涝北旱”。‎ ‎【考点定位】我国的雨带推移与自然灾害 ‎【名师点睛】该题关键在于分析我国雨带移动的规律。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如下:‎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形成一条锋面雨带。‎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主要受冬、夏季风势力强弱的影响,当夏季风势力不断增强且强于冬季风时,锋面雨带不断北移;当冬季风势力不断增强且强于夏季风时,锋面雨带迅速南移。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归纳为“三停”“两跳”“一退”:‎ ‎“三停”:“一停”是4、5月份雨带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我国华南地区进入雨季;“二停”是6、7月份雨带停留在江淮地区,形成“梅雨”;“三停”是7、8月份雨带停留在东北、华北地区,多暴雨。‎ ‎“两跳”分别是从南部沿海一带跳到江淮地区(一般在5、6月间),从江淮地区再跳到东北、华北地区(一般在7月中旬)。‎ ‎“一退”是指9月份雨带受北方强大冷空气影响,迅速退到长江以南;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地区。‎ 一般来说,受夏季风及锋面雨带影响时间越长,降水量越丰富;受夏季风及锋面雨带影响时间短,或不受其影响,降水量少,因此,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此外,受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的早晚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很快被推移到北方地区,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南方地区,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 小麦、水稻 B. 小麦、谷子 C. 玉米、水稻 D. 水稻、小麦 ‎18. 影响A、B两地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条件不同 B. 海拔高度不同 C. 水热条件不同 D. 耕作制度不同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A地区位于渭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B地位于江汉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所以A正确。‎ ‎18. 粮食作物的不同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A地区降水较少,适合耐旱的小麦种植;B地区水热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的生长;而土壤、海拔和耕作制度不影响农作物的种类,所以C正确。‎ ‎【点睛】一定的区域空间范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具备的地理条件、受影响的地理因素有别于其他地区,从而形成了不同区域间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不同尺度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目的是找到它们的差异之处,从而加深认识某地区的区域特征。‎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 ‎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 ‎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0. 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 ‎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 ‎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9. D 20. D ‎【解析】试题分析:‎ ‎19. 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种植业为主,①错;甲是重要的粮棉产区,乙不是,②错;丙地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③正确;丁地区三江平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④正确。选D正确。‎ ‎20.‎ ‎ 甲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水资源,要发展节水农业,而不是盲目的扩大灌溉面积,①错;乙地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不能盲目开垦荒地来提高人均耕地面积,②错;丙地区风沙、盐碱问题突出,要注意盐碱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正确;丁地区是重要的商品谷农业基地,地广人稀,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④正确。选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中国的农业。‎ ‎【名师点晴】本题组考查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分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对甲乙丙丁四地进行区域定位,针对当地的环境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甲为河西走廊,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粮棉产区;乙位于云贵高原,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山间小盆地;丙位于华北平原,该地的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丁为三江平原,该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主要种植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 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甲地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的制约不宜扩大灌溉面积;乙地地表崎岖不平,不宜大量开垦荒地;丙地多中低产田,今后应多注意对中低产田的改造,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丁地地广人稀,应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从而提高商品率。‎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 ( )‎ A. 原料产地 B. 销售市场 C. 能源基地 D. 研发基地 ‎22. 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 A.减轻大气污染 B. 减轻“白色污染”‎ C. 促进生物多样性 D. 减轻酸雨危害 ‎【答案】21. A 22. B ‎【解析】‎ ‎21. 原料玉米叶片运输成本高,而其产品购物袋易于运输,因此这种购物袋的生产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应靠近原料产地。‎ ‎22. 该种购物袋的广泛使用,减少了白色塑料袋的使用,减轻了“白色污染”。‎ 继京津城际铁路通车后,北京市又和河北省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框架,将建设两条轻轨连接北京市和廊坊市,此举将加快京冀一体化步伐。另据报道,铁道部已把时速350千米的京唐城际铁路项目列入铁道部铁路发展规划,并同意提前启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3. 材料显示京冀的交通运输建设正向______方向发展(  )‎ A. 大型化 B. 高速化 C. 专业化 D. 科技化 ‎24. 京津城际铁路已于2008年8月1日建成通车。下列对其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为环渤海地区发展提供动力和依托 B. 使京津两地发展形成优势衔接和互补 C. 削弱了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 D. 促成了京津都市生活圈 ‎25. 京唐城际铁路的建设,对河北省的发展来说,最大受益地区是(  )‎ A. 唐山市 B. 沧州市 C. 张家口市 D. 承德市 ‎【答案】23. B 24. C 25. A ‎【解析】试题通过北京与河北铁路的发展,考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3. 根据材料“铁道部已把时速350千米的京唐城际铁路项目列入铁道部铁路发展规划”,显示京冀的运输交通正向高速化发展,B正确。‎ ‎24. 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不会削弱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C不正确。‎ ‎25. 京唐城际铁路是从北京到唐山,受益最大的地区应是唐山,A正确。‎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读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26. 引汉济渭工程穿过的山脉是 (   )‎ A. 天山 B. 昆仑山 C. 秦岭 D .太行山 ‎27. 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汉江汛期比渭河短 B. 汉江径流量小,渭河径流量大 C. 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 D. 汉江的含沙量比渭河大 ‎28. 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影响有 (  )‎ ‎①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②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 ‎③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  ④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6. C 27. C 28. D ‎【解析】试题分析:‎ ‎26. 汉江和渭河之间的山脉是秦岭,引汉济渭工程穿过的山脉是秦岭,C正确。‎ ‎27. 汉江位于秦岭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汉江的汛期更长,径流量大,没有结冰期,C正确;渭河位于秦岭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有结冰期,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 ‎28. 引汉济渭工程,可以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也可能会引发生态环境问题,D正确;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 ‎【考点定位】秦岭南北自然环境差异 ‎【方法总结】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⑥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⑧径流量变化。⑨流速:短促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 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在这个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29. 读上图,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  )‎ A. ①图中 B. ②图中 C. ③图中 D. ④图中 ‎30. 依据日记内容判断,当时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1. 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 A. 朝鲜 B. 韩国 C. 俄罗斯 D. 蒙古 ‎【答案】29. A 30. B 31. C ‎【解析】试题分析:‎ ‎29. 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接近于中国最东段: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多)。所以在图①中可找到。‎ ‎30. “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由此可推断出应为夏季。夏季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日出时间越早。‎ ‎31. 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中国与俄罗斯的接壤处,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毗邻。所以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俄罗斯。‎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经纬度对区域进行定位,明确三江平原的乌苏镇的位置。‎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2. 图示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 青藏高原 B. 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 东南丘陵 ‎33. 不属于该地区自然灾害的是(  )‎ A. 伏旱 B. 夏涝 C. 春季风沙 D. 冬季寒潮 ‎【答案】32. B 33. A ‎【解析】试题分析:‎ ‎32. 读图可知,该地春季多大风,且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夏季,最冷月均温在0°C以下,为温带季风气候,故选B。‎ ‎33.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天气,夏季降水集中,容易发生涝灾,冬季受强冷空气影响,多发寒潮,而伏旱为江淮地区的气象灾害,故选A。‎ ‎【考点定位】气候类型判断及分布 气象灾害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4.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 工业基础雄厚 B. 水陆交通便捷 C. 自然资源丰富 D. 劳动力素质高 ‎35. 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商品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B. 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 C. 城市带动农村,城市化水平高 D. 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36. 三城市所在平原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历史上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但现在其地位逐渐下降,除人口增长迅速外,主要原因是( )‎ A. 城镇化迅速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减小 B. 大量的退耕还湖,导致耕地面积锐减 C. 棉花价格的上涨,棉花种植面积增大 D. 休耕制度的实施,导致耕地大量闲置 ‎【答案】34. C 35. B 36. A ‎【解析】试题分析:‎ ‎34.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两地都在长江沿岸,水陆交通都便利;长三角的工业基础更好,劳动力素质更高。选C正确。‎ ‎35. “中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础,但机械化水平不高,A错;三个中心城市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B正确;这里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太高,C错;重工业发达、冶金工业发达,环境质量不好,D错。选B正确。‎ ‎36. 三城市所在平原的商品粮地位逐渐下降,主要是人口快速增加,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耕地面积减小;城市周边地区市场需求变化所致。选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城市化建设及其影响。‎ ‎【知识拓展】中三角地区资源丰富:湖北有三峡水电资源、大冶铁矿资源,湖南和江西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所以资源丰富是中三角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武汉和南昌将与长沙建立起高度密切合作,但又带有良性竞争的竞合关系,长沙需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以更好地承担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角色作用。将通过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席会议等渠道和机制,协调产业布局分工,强化产业合作衔接,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跨市、跨省产业集群。‎ 读中国四个分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37. 有关A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处亚热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B. 黄土高原区,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C. 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 D. 河流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38. 有关B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水变率大,水资源缺乏 B. 低山丘陵,土壤为红壤,肥力低 C. 平原地区水网密布,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 陇海线、京沪线、浙赣线经过本区 ‎39. 有关C、D两地区比较,正确的是(  )‎ A. C地区地形以盆地和山地为主,昼夜温差小 B. D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昼夜温差大 C. 两地区畜牧业以家畜饲养畜牧业为主 D. 两地区都主要是外流区域 ‎【答案】37. B 38. B 39. B ‎【解析】试题分析:‎ ‎39. 由图可知C地是中国西北地区,该地区主要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形区,因而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D地是中国青藏高原区,地形以高原为主,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两地区畜牧业以草原畜牧业、山地畜牧业为主;两地区大部分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河流流量小,主要属于内流区域。故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中国区域地理 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读我国农业主产区战略布局示意图,回答下题。‎ ‎40. 关于各农业主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粮食单产最高的是甘肃新疆主产区 B. 土壤最肥沃的是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C. 光热条件最好的是长江流域主产区 D. 复种指数最高的是华南主产区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华南地区,纬度最低,热量条件最好,复种指数最高,D正确;华南地区因复种指数高,因此粮食单产最高;东北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土壤最肥沃的是东北平原主产区;光热条件最好的是甘肃新疆主产区。‎ 二、综合题 ‎41. 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产区,对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条件分析:西北地区棉花种植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限制性条件是_______和________。‎ ‎(2)东北和京津沪地区都是我国牛奶优势产区,东北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京津沪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3)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都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比较两地农业生产的差异,填写下表_______。‎ 东北地区 长江流域 主要粮食作物 ‎ ‎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1). 光照强 (2). 昼夜温差大 (3). 沙质土壤 (4). 水源缺乏 (5). 饲料丰富 (6). 靠近消费市场 (7). ‎ ‎【解析】试题分析:‎ ‎(1)西北地区地处内陆,离海远,故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棉质好;而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2)东北地区草原广阔,有丰富的饲料;而京津唐地区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故市场广阔,‎ ‎(3)东北地区位于我国北方,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主要位于中温带,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春小麦和玉米;但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故农业生产属于商品谷物农业;而我国长江流域位于南方,光热条件充足,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但人多地少,商品率低,故农业生产属于水稻种植业。丰富的劳动力是本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考点: 区域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42. 材料一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效应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见下图)。‎ 材料二 资料显示,中国汽车从年产量不足200万辆,激增到超过850万辆,只用了6年时间。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中国在全世界汽车产业的排序已经从第8位升至前3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第一大潜在市场。‎ ‎(1)在六大汽车产业群中,东北汽车产业群竞争优势较大,试分析该地发展汽车工业的主要竞争优势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我国汽车产销量一直增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产业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具有较强的经济效应,试分析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_______。‎ ‎【答案】 (1). 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悠久;原料丰富;燃料丰富;汽车配套工业体系完整 (2). 我国人口众多,而人均汽车拥有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收入提高,汽车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国家政策的支持,以汽车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3). 有利于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延长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 ‎(3)相关产业的集聚可以加强,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和技术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从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汽车产业的集聚有利于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延长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产业集聚的意义 ‎【知识拓展】工业集聚 ‎①概念:工业集聚是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聚集起来形成集聚的现象。‎ ‎②意义: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充分利 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③形式:工业集聚的形式多样,原因、结果也不相同,但主要表现为传统工业的集聚和新工业的集聚。‎ 集聚 形式 ‎ 传统工业的集聚 ‎ 新工业的集聚 ‎ 集聚 原因 ‎ 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在生产上有投人一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 ‎ 在新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因要获得规模效益而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 ‎ 集聚 结果 ‎ 形成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即传统工业区) ‎ 形成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地域(即新工业区) ‎ 工业部门和工业地域 ‎ 钢铁工业集聚形成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学工业集聚形成石油化工区 ‎ 电子工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区,如美国“硅谷”、日本“硅岛”、德国的慕尼黑、英国的苏格兰等地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