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 A. 金星和水星之间 B. 金星和火星之间 C. 火星和木星之间 D. 木星和土星之间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小行星带的位置。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主要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故选C。‎ ‎2.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A. 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 C. 东北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B ‎【解析】‎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且气温低,所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而其它三地区太阳辐射相对较弱。故选B。‎ ‎3.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是 A. 1月初 B. 5月初 ‎ C. 7月初 D. 10月初 ‎【答案】A ‎【解析】‎ ‎【详解】‎ ‎1月初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为近日点;而在7月初距太阳最远,为远日点。故选A。‎ ‎4.下列纬线圈上的速度相当于赤道线速度一半的是 A. 南北回归线 B. 南北极圈 ‎ C. 南北纬30度 D. 南北纬60度 ‎【答案】D ‎【解析】‎ 线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南北纬60度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单位时间内转过弧长也是赤道的一半,线速度相当于赤道的一半,D正确。‎ ‎5.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 不存在 B. 春、秋分日 ‎ C. 冬至日 D. 夏至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判断: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B正确、A错误;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C错误;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D错误,故选B。‎ ‎6.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东八区的区时 B.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 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D. 东经116度的地方时 ‎【答案】D ‎【解析】‎ ‎【详解】北京时间是中国采用北京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地方的时间,而是东经120°地方的地方时间,据此判断,ABC正确,D错误,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D。‎ ‎7. 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 只上下颠簸 B. 不产生运动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在液态的海洋中只能感受到纵波的上下颠簸。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8.地球内部由里向外的分层依次是 A. 地幔、地壳、地核 B. 地核、地幔、地壳 C. 地壳、地幔、地核 D. 地壳、地核、地幔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由外向内:地表至莫霍界面之间为地壳;莫霍界面至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至地心为地核,故选B。‎ ‎9.岩石圈的范围是 A. 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B. 地壳和上地幔 C. 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 地壳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岩石圈范围是从上地幔软流层向上至地表的有岩石组成的空间,包括地壳。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A. 太阳辐射 B. 地面反射 ‎ C. 大气辐射 D. 地面辐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过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环大地三个过程及相关的辐射。‎ ‎【详解】大气受热过程: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并非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因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1.日出前的黎明,天色已亮,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 反射作用 B. 折射作用 ‎ C. 散射作用 D. 吸收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气的反射作用,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投射到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反射回宇宙空间 ,故A错误;大气的折射是指原本直线前进的光或其它电磁波在穿越大气层时,因空气密度随着高度变化而产生偏折的现象,必须要有光才能发生,B错误;大气的散射作用,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见不到太阳直接照射的光,但能见到散射光,黎明、黄昏时,太阳虽然在地平线以下,但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发生散射作用,因而虽见不到太阳直接照射的光,但能见到散射光,所以天空仍然明亮;故C正确;大气的吸收作用,主要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故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C。‎ ‎12.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晴朗的白天和晴朗的夜晚这样的天昼夜温差是最大的,晴朗的白天空中的云量比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较多,地面以及近地面的气温就比较高,而夜晚晴朗无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弱,地面的热量损失就比较严重,那么夜晚的温度就比较低。读图可知在ABCD四幅图中,C图的白天是晴朗的,夜晚也是晴朗的,因此可知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C图,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读下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小题。‎ ‎13. 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 光照太强 B. 热量不足 C. 日温差较小 D. 年温差较小 ‎14. 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 增强地面辐射 B.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 增强地面保温 ‎【答案】13. C 14.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读图析图能力,主要涉及到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重视对应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13题详解】‎ 大棚里的蔬菜由于昼夜温差小而养分积累不如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光照条件一般在大棚内外没有太大差别,而在冬季大棚里的热量条件要好于自然界的,所以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日温差小,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4题详解】‎ 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空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5.下列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故①正确,③错误;晚上,陆地气温较海洋低,则陆地盛行下沉气流,而海洋盛行上升气流,故④正确,②错误。故选D。‎ ‎16.对下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的含义,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风向 ③地转偏向力 ④摩擦力 B. ①风向 ②摩擦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地转偏向力 C.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摩擦力 ③地转偏向力 ④风向 D. ①地转偏向力 ②风向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摩擦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风的形成。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垂直等压线且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决定了风的初始方向,是风形成的直接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改变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影响风向,减弱风力;近地面风受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且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与其相反,即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图中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为风向、③为地转偏向力、④为摩擦力,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下图示意“南半球四地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四幅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表示风力小。四幅图的等压线条数、比例尺相同,相邻等压线的气压差不同,图C中P地等压线密集且相邻等压线的气压差最大(6百帕),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 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 B. 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 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 D. 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19. 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A. 极地高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副极地高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18. A 19. B ‎【解析】‎ 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读图,判断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规律,难度一般。‎ ‎【18题详解】‎ a图亚洲大陆上盛行下沉气流,判断为高压中心,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A正确,C错误;b图亚欧大陆上盛行上升气流,判断为低压中心,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B、D错误。故选A项。‎ ‎【19题详解】‎ A图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即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b图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即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图中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B ‎【解析】‎ 根据自转方向,图示为北半球图。图中所示气压带位于30°纬线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对。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A错。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纬线附近,C错。极地高气压带位于极点附近,D错。‎ ‎21.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的画法,正确的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 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故A项错误;白天的草地与裸地之间,裸地气温较草地高,故裸地盛行上升气流,而草地盛行下沉气流,故B项正确;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海洋盛行上升气流,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故C错误;城市为热岛,故城市始终盛行上升气流,D错误。‎ ‎22.下列关于水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B.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 C.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 D.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 ‎【答案】A ‎【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与风向不垂直,高空表现为垂直;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故A正确,B、C、D错误。‎ ‎23.造成新疆“早穿皮袄午穿纱”现象的原因是 A.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B. 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C. 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 D. 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新疆位于西北地区,多晴朗天气,白天削弱作用较弱,光照强烈,夜晚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故造成新疆“早穿皮袄午穿纱”现象的原因是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光照强烈,气温较高,A项正确,C、D项错误;夜间没有光照,不会反射阳光,故B项错误。‎ 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24. 图中所反映的月份是 A. 1月 B. 3月 C. 7月 D. 12月 ‎25. 图中②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B. 西风带形成的 C. 极地东风形成的 D.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季风环流,从图可知东亚此时盛行的是东南风,南亚此时盛行西南风,而且从图可看出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可知为北半球的夏季,为7月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季风的成因:从图可知②的风向为西南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的,其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移动形成的,而①属于东亚季风的夏季风,东亚季风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50分)‎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至D时,是_______月_______日左右,北半球是_________(节气)。‎ ‎(2)地球公转到B点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比较a、b、c三地的线速度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__________点,其公转速度较________。‎ ‎(5)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均出现极昼的是___________点。‎ ‎(6)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__________点至___________点期间。‎ ‎【答案】 (1) 12 22 冬至日 (2)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 BCA (4) D 快 (5)B (6)D B ‎【解析】(1)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轨道图判断日期的问题。首先我们先判断冬至和夏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对应图中B ,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对于图中D。由夏至日经过C到达冬至日, 因此C为秋分,由冬至日经过A到达夏至日,因此A为春分。因此D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左右。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2)由上题可知。地球公转到B点时,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由图可知,abc三地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b、c、a,因此线速度由大到小因依次b、c、a。‎ ‎(4)本题考查近日点和远日点时间的问题。地球公转在1月初的时候,处于近日点,在7月初的时候,处于远日点。因此接近近日点的节气为冬至日, 12月22日。近日点的时候,地球公转速度快。远日点的时候,地球公转速度慢。因此接近近日点的是D,公转速度较快。‎ ‎(5)本题考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的时间,当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的时候,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因此为夏至日。点B。‎ ‎(6)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移动。春分的时候, ‎ 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夏至日,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过了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回到赤道,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从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日到达南回归线,从冬至日到第二年的春分,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春分到达赤道。因此春分到夏至日这段,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向北移动。从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向北移动。因此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D点至B点期间。‎ ‎27.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__________;B__________。‎ ‎(2)A、B两种地震波在地下33千米处速度明显___________,从而发现了C____________(不连续面)。‎ ‎(3)在地下2 900千米深处发现了D__________ (不连续面)。‎ ‎(4)C面以上为____________,它在海洋中的厚度比陆地_________。(厚或薄)‎ ‎【答案】(1)横波 纵波 (2)加快 莫霍界面 (3)古登堡界面 (4)地壳 薄 ‎【解析】(1)地震波有两种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图中的A传播速度较慢,是横波,B传播速度较快,是纵波 ‎(2)据图可知,图中的A和B在地下33千米处,波速都明显增加,所以,发现了C莫霍界面。‎ ‎(3)据图可知,在2900千米深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从而发现了D古登堡界面 ‎(4)地球的圈层分布如下: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莫霍界面(C)之上是地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是地幔,古登堡界面之下到地心是地核。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 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因此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28.读下图模式图,回答问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 ‎(2)若此图表示海陆风,箭头③表示的是海风,那此时为________(填“白天”或“夜间”),甲地为近地面_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 ‎(3)若此图表示的是热岛环流,则甲、乙两地中表示城区的是_________。‎ ‎(4)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甲处为____________(气压带),是由________(填热力或者动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1)乙甲丙丁 (2) 白天 陆地 (3)甲 (4)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 ‎【解析】‎ ‎【详解】(1)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结合图中示意图的气流运动状况判断可知,甲地与丁地形成低压,丙地与乙地形成高压;结合甲乙两地海拔低于丙丁两地可知,甲乙的气压高于丙丁两地;故四地中气压高低排序是乙>甲>丙>丁。‎ ‎(2)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表现之一,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可知,若③为海风,则甲为陆地,乙为海洋;此时甲地陆地为上升气流,故甲地陆地气温高于乙地,则为白天。‎ ‎(3)城市风也称城市的热岛效应,市区人为热较多,为上升气流,故甲为城区。‎ ‎(4)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近地面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区是上升气流,则甲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动力作用形成的。‎ ‎2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气压带名称:‎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风带名称:A→B:______________C→B: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_ ‎ ‎(3)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随____________________而移动。‎ ‎(4)极锋形成的纬度位置在______________。‎ ‎【答案】 (1)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2)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3)太阳直射点 (4)南北纬60度 ‎【解析】(1)图示A气压带位于90度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B气压带位于60度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C气压带位于30度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气压带位于0度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根据上题分析,A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B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二者之间为极地东风带(东北风);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二者之间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气压带位于0度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二者之间为东北信风带(东北风)‎ ‎(3)由于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也随着太阳直射点不断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4)极锋是由于副极地低压带由西风(暖)和极地东风(冷)相遇,形成锋面后,西风的暖气团上升而成,在极地附近为极锋,大致位于60度附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