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章末归纳提升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章末归纳提升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章末归纳提升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主要涉及三大圈层,即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三大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岩石圈主要讲述了岩石圈组成和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大气圈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风的形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等四方面内容。‎ ‎3.水圈主要讲解了水循环的类型及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等内容。‎ 专题一 气温和降水特点 ‎1.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 温度带 温度特点 大致纬度分布 热 带 最冷月气温在‎15 ℃‎以上 南北纬0°~23.5°‎ 亚热带 最冷月气温在0 ℃~‎15 ℃‎之间 南北纬23.5°~40°‎ 19‎ 温带 最冷月在‎0 ℃‎以下,最热月在‎20 ℃‎以上 南北纬40°~60°‎ 亚寒带 最热月在10 ℃~‎15 ℃‎之间 南北纬60°~70°‎ 寒带 最热月在‎10℃‎以下 南北纬70°~90°‎ ‎2.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 ‎ (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降水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多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 mm~1 ‎‎000 mm 热带沙 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干旱,年降水量一般在‎200 mm以下 热带雨 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多雨,年降水量一般在2 ‎000 mm以上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下的降水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 气候 ‎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年降水量一般在‎300 mm~1 ‎‎000 mm 热带草 原气候 南北纬10°~20°‎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50 mm~1 ‎‎000 mm ‎(3)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季 风气候 北纬10°~25°大陆东岸 夏季受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东北季风控制 一年分旱雨两季,年降水量一般在1 ‎500 mm以上 亚热带季风(季 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 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 19‎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1 ‎‎500 mm 温带季 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 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一般在‎400 mm~‎‎800 mm ‎【对点演练1】‎ 读世界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 ‎(2)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由于(  )‎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可以判断,图中乙风带为盛行西风带;第(2)题,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丙)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乙)控制,温和多雨。‎ 答案 (1)B (2)B 专题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必考b)‎ 气候类型 分布 气候特点 热带雨 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主要分布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印度尼西亚 受赤道低压控制,对流旺盛,终年高温多雨。年温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热带季 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19‎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受季风影响突出,终年高温,具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热带草 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 处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湿季节交替明显 热带沙 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主要分布于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常年高温,干旱少雨。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亚热带季 风气候 ‎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温暖少雨 地中海 气候 ‎ 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部、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温带季 风气候 分布于南北纬35°~50°之间亚欧大陆东部 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 性气候 ‎ 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内陆 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冷夏热,常年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 性气候 ‎ 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主要分布于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受盛行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亚寒带 针叶林 气候 南北极圈附近 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量少,而且集中在夏季 极地气候 苔原气候 极地附近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终年严寒,最热月均温仅达1~5℃。降水少,多云雾,蒸发极弱 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终年酷寒,各月气温皆在‎0℃‎ 19‎ 以下,是全球年均温最低的地区 高原气 候和山 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 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日照强,风力大 特别提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北半球):‎ ‎【对点演练2】‎ ‎(2016·4月浙江选考科目考试)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  )‎ A.①③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B.②④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 C.③⑥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D.⑤⑥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 解析 ①③两地气候类型不同成因也不同;③⑥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且成因也不同;⑤⑥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不同;②④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答案 A 专题三 分析气候的特点及成因(加试)‎ ‎1.气候资料的判读 ‎(1)根据气温曲线判断南北半球——以“形”定“位”。‎ 19‎ 依据 曲线形状 因素变化 结论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波峰状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波谷状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2)根据气温判断其所属的温度带——以“温”定“带”。‎ 热带型 亚热带型 温带型 寒带型 气温指标 最冷月均温>‎‎15 ℃‎ 最冷月均温0~15 ℃之间 最冷月均温<‎0 ℃‎,最热月均温>‎18 ℃‎(温带海洋性气候例外)‎ 最热月均 温<‎‎10 ℃‎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3)根据降水分析其所属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降水 量的 年内 分配 情况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 亚热带季风(季 风性)湿润气候 受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交替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 受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交替控制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信风带控制 ‎2.气候特征的描述 ‎ ‎ 描述的基本内容 表达形式 气温 特征 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际变化 ‎“衡温”型 热 带:终年高温 寒 带:终年严寒 ‎“变温”型 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低温)‎ 19‎ 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年雨型 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降水 特征 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 少雨型 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 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气候成因的分析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和地形。‎ 19‎ ‎【对点演练3】‎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甲-丁地气候的名称,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2)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B.乙气候分布在所有的大洲 C.丙气候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 D.丁气候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解析 第(1)题,读图可判断出四地气候类型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地中海气候只有南极洲没有,其他大洲都有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 答案 (1)C (2)A 第二章 章末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 必考部分(共7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9‎ 近日引起轰动的“龙化石”,经鉴定是生活在2.5亿年前二叠纪晚期植物——“鳞木”的茎干化石。完成下题。‎ ‎1.“龙化石”一般存在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解析 此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化石主要存在于沉积岩中。‎ 答案 A ‎(2017·4月浙江省选考考试)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 A.高温变质 B.侵入冷凝 C.高压成岩 D.喷出冷却 ‎3.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 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解析 第2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软流层的岩浆上涌侵入岩石圈内部,缓慢冷却凝固而成。第3题,题目文字材料和图示显示,岩石表面温度一开始较岩石内部略高,但随之就迅速降低,而岩石内部则降幅缓慢。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外界温度变化可能使岩石表面和内部膨胀和收缩幅度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岩石破碎,这属于物理风化作用。故D选项正确。‎ 答案 2.B 3.D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题。‎ 19‎ ‎4.图中湖泊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为(  )‎ A.断层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解析 图示显示,湖泊所在区域位于两个断层中间相对下降的岩块,地质构造应为地堑,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完成5~6题。‎ ‎5.图示的外力是(  )‎ A.流水 B.海浪 C.冰川 D.风力 ‎6.图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 A.内蒙古 B.甘肃 C.青海 D.新疆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该外力作用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最强烈,为风力作用。第6题,依据图例,内蒙古强度侵蚀面积最大,其次是新疆。‎ 答案 5.D 6.A 近年来北京深陷雾霾污染之中。雾霾时能见度很低,连续多天的雾霾更是给道路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其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大量悬浮颗粒(  )‎ A.增强了对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 B.削弱了地面长波辐射 C.改变了太阳辐射波长 D.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8.雾霾天气持续出现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A.受暖锋控制,空气流动性差 B.地面蒸发强,空气湿度增大 19‎ C.冷空气快速南下,气温降低,水汽凝结 D.受稳定天气系统控制,大气稳定 解析 第7题,雾霾天气,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较多,这些悬浮颗粒物会增强对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削弱太阳短波辐射,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第8题,雾霾天气是大气中悬浮颗粒物过多造成的,它一般出现在受稳定天气系统控制、大气稳定,不利于悬浮物扩散的情况下;锋面天气会带来降水,降低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减轻雾霾天气;空气湿度大时,水汽会吸附在悬浮颗粒上,减轻雾霾天气;冷空气快速南下,产生大风利于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 答案 7.A 8.D 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中,时刻不停地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物理现象,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题。‎ ‎9.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在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解析 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温度较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温作用,温度不会太低。‎ 答案 A 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单位:m/s)垂直剖面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影响湖泊东西岸风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19‎ C.季风环流 D.热力环流 ‎11.在夏季,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 A.0点 B.5点 C.15点 D.20点 解析 第10题,通过题干和图中的信息,根据湖泊与湖岸之间的局部环流画出示意图是解题的关键。湖泊与湖岸之间为小范围的局部环流,很容易排除A、B、C三个选项。通过画图分析可知为热力环流,故选D项。第11题,在夏季,白天会出现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根据备选项,15点符合题意且湖泊与湖岸的热力性质差异较大、更典型,故选C项。‎ 答案 10.D 11.C 比拉大沙丘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该沙丘全长2 ‎700米,宽‎500米,高‎114米,160年前只有‎35米高,现在仍在不断增大。读图完成12~13题。‎ ‎12.比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地壳上升 D.风力沉积 ‎13.比拉大沙丘不断增大的主导力量是(  )‎ A.中纬西风 B.极地东风 C.东北信风 D.西南季风 解析 第12题,沙丘是荒漠地区的基本地形单元,由风力沉积形成。第13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中纬西风带。‎ 答案 12.D 13.A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9‎ ‎14.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断层下陷 B.向斜凹陷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 ‎15.图中岩层从甲到丁的新老变化与下列变化一致的是(  )‎ ‎①背斜:由中心向两翼 ②背斜:由两翼向中心 ③向斜:由中心向两翼 ④向斜:由两翼向中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14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包括: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第15题,呈水平状态的岩层,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当受到水平挤压作用以后,呈水平状态的岩层发生弯曲(褶皱)或断层,形成背斜、向斜等地质构造。背斜构造由两翼向中心、向斜构造由中心向两翼岩层年代都呈现出由新到老的变化。‎ 答案 14.D 15.B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7.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解析 第16题,P地盛行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17题,Q地是由于来自中纬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干冷气流在60°N相遇,形成锋面,暖气流沿着锋面向上爬升形成降水。‎ 答案 16.A 17.A 读常见天气系统(甲、乙)示意图,完成18~19题。‎ 19‎ ‎18.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是暖锋示意图 B.甲天气系统产生的降水发生在锋前 C.乙图是南半球反气旋 D.乙天气系统的中心气流在垂直方向下沉 ‎19.下列天气现象与其成因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甲 B.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台风——甲 C.重庆夏季的伏旱——乙 D.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午后的暴雨——乙 解析 第18题,甲图中冷空气势力强,为冷锋,其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乙图的气流辐散,且向右偏,因此表示北半球的反气旋,其中心气流垂直下沉。第19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受准静止锋控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台风受热带气旋控制;重庆的伏旱受反气旋控制;我国北方夏季午后的暴雨受冷锋控制。‎ 答案 18.D 19.C 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甲环节是(  )‎ A.修建水库 B.人工降水 C.跨流域调水 D.开采地下水 ‎21.影响乙环节的直接因素是(  )‎ A.气温的高低 B.降水的多少 19‎ C.气压差的大小 D.日照的长短 解析 第20题,图示甲环节为由区域外向区域内输水,属于跨流域调水。第21题,乙环节表示水汽的输出,其直接原因是风力作用,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答案 20.C 21.C 读某海域洋流模式图,S线代表某一纬线,回答22~23题。‎ ‎22.如果该洋流系统位于大西洋,则洋流③的名称是(  )‎ A.加那利寒流 B.本格拉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巴西暖流 ‎23.如果该图为北印度洋某时的洋流系统,则该季节(  )‎ A.长江进入枯水期,地下水补给长江水 B.地中海沿岸地区高温少雨 C.亚欧大陆被亚洲高压控制 D.北京、南京都盛行西北风 解析 第22题,如果该洋流系统位于大西洋,则洋流①是墨西哥湾暖流,洋流②是北大西洋暖流,洋流③是加那利寒流,洋流④是北赤道暖流。第23题,如果该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系统位于北印度洋,则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长江的水位较高,长江水补给地下水;地中海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亚欧大陆被亚洲低压控制;位于东亚季风区的北京、南京都盛行东南风。‎ 答案 22.A 23.B 图1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2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24~25题。‎ 19‎ ‎24.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25.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2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 第24题,从图中可看出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洋流在中低纬度地区大陆西岸,其性质均为寒流,故C项正确。第25题,图2中最低气温在‎25℃‎左右,说明该气候类型位于热带,降水有明显季节变化,降水最多月份降水量小于‎200 mm,可推断图2所示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甲地为北非撒哈拉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为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地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故B项正确。‎ 答案 24.C 25.B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26.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其成因是_______。(2分)‎ 19‎ ‎(2)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1分)‎ ‎(3)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风。(1分)‎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2分)‎ ‎(5)在图示中画出断层两侧岩体的运动方向。(1分)‎ ‎(6)相关部门决定在该区寻找水源,你认为在________处钻井最合适?原因是什么?(3分)‎ 解析 任何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第(1)题,图中的A地貌是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内陆。第(2)题,D地层在E地层之上且这里地层又没有倒置,故D地层比E地层新,而C地层穿过E地层后入侵到D地层,故C地层是最晚形成的。第(3)题,由F流动沙丘北面比南面缓和A风蚀蘑菇的北面侵蚀严重可知该地盛行偏北风。第(4)题,由图可知,该地有岩浆活动和断层,故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第(5)题,由图可知,断层的左侧岩层相对右侧岩层向上运动了。第(6)题,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G处是向斜易储水。‎ 答案 (1)西北(内陆) 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2)E、D、C (3)偏北 (4)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5)画图略。‎ ‎(6)G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容易找到地下水。‎ ‎27.读“全球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为迎岸风。上图中指向陆地的单箭头表示迎岸风,反之为离岸风,表示季风。‎ ‎(1)南半球的①②③④地区和北半球的⑤⑥地区迎岸风盛行季节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2分)‎ ‎(2)离岸风为终年信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其风向在北半球为____________风,南半球为____________风。(3分)‎ ‎(3)当南亚和东南亚盛行迎岸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C.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附近 19‎ ‎(4)⑦风盛行的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和降水的特征为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1)温和湿润 ‎(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西部地区 东北 东南 ‎(3)C ‎(4)冬暖夏凉 气温年变化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终年受来自较低纬度海洋的西风影响 加试部分(共30分)‎ ‎1.甲、乙两图分别为“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等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 (1)图中A处气压值可能为________,B处风向为________。(4分)‎ ‎(2)图中C处表示锋线,可能形成________锋面,预测未来几天D处天气的变化特点。(3分)‎ ‎(3)若两图表示不同季节,最可能表示冬季的是________图,试说出判定的依据。(3分)‎ ‎(4)若两图表示连续一周的气压变化,说出图中E处天气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等压距为4 hPa,中心是一个低压中心;判定风向时要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考虑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应为东北风。第(2)题,根据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考虑到气旋运动规律,应为冷锋。D处将有一次冷锋过境。第(3)题,乙图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一个高压中心,应为冬季。第(4)题,两个图分别表示一周前和一周后的气压分布状况。‎ 答案 (1)1 004 hPa 东北风 ‎(2)冷锋 受冷锋影响,出现阴天、刮风、降雨等天气。‎ ‎(3)乙 冬季,大陆上气温低,形成强高压。‎ ‎(4)由阴雨天气变为晴朗天气。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结合图中洋流,说明洋流对甲、乙两地气候的影响。(4分)‎ 19‎ ‎(2)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____,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请说明原因。(6分)‎ ‎(3)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6分)‎ 解析 第(1)题,寒流对沿岸的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对沿岸的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第(2)题,根据洋流流向判断轮船前期航程顺洋流航行,航速快,后期行至丁海峡处变慢,因为逆风向、洋流航行。第(3)题,丙处为秘鲁渔场,是受秘鲁寒流(上升流)影响形成的。‎ 答案 (1)洋流①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洋流②促使了乙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形成。‎ ‎(2)快 减慢 因为丁海峡处盛行西风,洋流为西风漂流,风向、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 ‎(3)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1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