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湛江市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地理(地球地图和必修 III)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 置上。 2、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部分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内。 1.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题。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是 A. 甲与乙相等 B. 甲大于乙 C. 甲小于乙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纬度越高纬线段的长度越短。据图可知,甲区域经纬度跨度为 5°,乙区域经纬度跨 度为 10°,且甲纬度较高,乙纬度较低,因此实际面积乙大于甲。故选 C。 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 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2. 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 A. 沿等高线 B. 沿山脊线 C. 沿山谷线 D. 连接聚落 3. 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4. 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A. 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 B. 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C. 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 D. 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 【答案】2. B 3. C 4. D 【解析】 2. 图中沿长城一线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值区部位。根据“凸低为高”原则可知长城沿线海拔比 周边高,为山脊线。故 B 正确。 4. 据图可知,该地多山地,图中“人”字型铁路线基本沿等高线来修筑,虽然线路较长,但 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故选 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难度一般。 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表示实地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5. B 6. A 【解析】试题分析 5. 该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大小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四幅等高线图图幅、等高距和疏密相同, 则比例尺越大的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坡度越陡。④图中比例尺最大为②,坡度最陡,故答 案选 B 项。 6. 四幅等高线图图幅相同,则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四图中比例 尺最小的是①,故答案选 A 项。 【考点定位】比例尺的大小 【名师点睛】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比例尺的大小是按照其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比例尺与坡度大小的关系: 1.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图上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 大; 2.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图上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度相同时,等高距越大,坡度越 大。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 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自然因素的指标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洋流 D. 植被 8. 以下省区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A.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 B. 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 C. 新疆、西藏、云南、甘肃 D. 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 9. 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A.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 农业基础薄弱 C. 水土流失严重 D. 自然资源不足 【答案】7. C 8. B 9. 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划分,区域发展差异,难度较小。 7. 中国的“新三大地带”区域的划分是按陆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划分。气候、地形、植被均为 陆地自然环境要素,而 C 项洋流为海水运动,因此 C 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的指标。 8. 结合图示,甘肃、宁夏、云南属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ACD 项错误。远西部地带主要位于 我国内蒙古、新疆、西藏和青海省区,B 项正确。 9. 远西部地带发展主要位于我国青藏和西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较为落后,开发历史 短,资金、技术、人才匮乏制约其发展,A 项正确。该区自然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薄弱但不是 限制其发展的最重要因素,B 项错误。C 项水土流失和 D 项自然资源属于自然因素,不是经济 因素,C 项和 D 项错误。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 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地带 GDP 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 关于三个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B. 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 C. 在今一段时间内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 D. 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 GDP 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地区 增长最快,所占的比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少。由此可推断出①代表东部,②代表中部, ③代表西部。故 A 正确,B、C、D 错误。 【点睛】本题宜采用排除法,改革开放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GDP(亿元)不断呈上升趋势,因此 排除与④有关选项。 11.由图中可以看出,东部的发展速度最快,西部的最慢,这样必将导致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 平的差异继续扩大,而不是有所缩小,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项,故 B 正确。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字母与所对应的自然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 a-贺兰山 B. b-长白山 C. c-秦岭 D. d-渭河 13. 该区域为 A. 黄土高原 B. 东北地区 C. 长江三角洲 D. 四川盆地 14. 该区域严重的自然灾害有 ①水旱灾害 ②台风 ③寒潮 ④水土流失 ⑤火山爆发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15. 该区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 植被破坏 B. 人口过度增长 C. 贫困 D. 环境恶化 16. 该区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人地矛盾尖锐 ④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12. C 13. A 14. A 15. B 16. D 【解析】 12. 贺兰山为南北走向,而 a 为西北--东南走向。结合图中经纬度可知应 a 为乌鞘岭;b 为太 行山;c 为秦岭;d 为汾河。故 C 正确,A、B、D 错误。 13.结合上一小题可知本地区位于: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因此应为黄土高原, 故 A 正确。 14. 我国最常遭受台风影响的是华南沿海,接下来就是华东沿海,内陆地区受台风影响很小, 因此②错误。黄土高原上的大同火山群为死火山群,因此⑤错误。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和 年际变化大,因此当地多水旱灾害;本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易受寒潮影响;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严重。因此①、③、④正确。故 A 正确。 15. 人地矛盾尖锐的关键在于人口过度增长,人口增长会导致植被破坏,进而引发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环境恶化加剧贫困,故 A 正确,B、C、D 错误。 16.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环境遭到破坏后 恢复困难。人地矛盾尖锐导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是当地生态破坏的后果。二者不是区 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的表现。故 D 正确,A、B、C 错误。 【点睛】本题组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流域的综合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决定流域开发方式和方向的是 A. 流域的人文背景 B. 流域的植被状况 C. 流域的自然背景 D. 流域的人口密度 18. 关于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水资源的开发 B. 中游地区要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C. 下游地区需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D. 全流域要搞好生态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 【答案】17. C 18. A 【解析】试题分析: 17.河流开发方式和方向主要取决于河流自身的自然背景,主要包括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 水文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 18. 长江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不是开发而是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森林植被的保护。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 点评:本组题关键是熟悉教材(必修 3)中的相关内容,明白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建立在生 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的,河流的自身的自然背景(主要包括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水文水 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其开发与利用的方式与方向。试题带有较强的识记 性,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19.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 粮食单产高 B. 粮食质量好 C. 机械化程度高 D. 人均耕地面积多 【答案】D 【解析】商品粮基地是指以销售粮食为目的而进行农业生产的地域。一个地区能否成为商品 粮基地,主要受以下几个条件影响: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粮食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等。 东北地区能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一方面,从自然条件而言,地处季风气候区,雨热同 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粮食产量高;宜农荒地多,增产潜力大。 另一方面,从社会因素而言,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口数量对粮食需求量少,因此剩余粮食 较多,可以提供大量的商品粮。故 D 正确。 20.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是 A. 低温冷害 B. 地表崎岖 C. 土壤贫瘠 D. 干旱少雨 【答案】A 【解析】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霜期长,多低温冻害,不利于农业发展。故 A 正 确。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形平坦辽阔,故 B 错误。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 区之一,黑土富含有机质,土壤肥沃,故 C 错误。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 响,夏季高温多雨,利于农业生产,故 D 错误。 21. 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 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 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 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 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松嫩平原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冬季气温低,冬小麦不能过冬,只能种植春小麦.油菜、芝 麻等是暖湿带、亚热带作物,不适合种植。适合发展玉米、甜菜、亚麻等大田作物,所以 B、 C、D 错。A 对。 考点:区域农作物类型。 22. 下图表示“德国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德国鲁尔区以煤炭产业为基础,电力为众多行业提供直接的能源服务。故 B 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 A 答案,注意电力为众多行业提供直接的能源服务。 23.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 纺织、钢铁 B. 钢铁、煤炭 C. 机械、煤炭 D. 钢铁、电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鲁尔工业区的主导产业为钢铁和煤炭;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 革命的冲积,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等原因而导致了该地区的钢铁、煤炭工 业的明显衰退。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著名的工业区。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世界著名工业区的发展概况和世界传统工业区位发展变化 即可分析。注意调用课本相关内容。 24. 鲁尔区为吸引新兴企业落户,采取的措施有 A. 强化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 B. 消除污染,改善环境 C. 减小钢铁企业的规模 D. 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强化其基础地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正确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题干中“为吸引新兴企业落户”的地理含义。“强 化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在石油作为世界重要能源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A 项错误。C、D 两 项属于对传统工业的 考点:鲁尔区为吸引新兴企业落户采取的措施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鲁尔区为吸引新兴企业落户采取 措施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25.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据此回答下题。 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 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 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 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 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各地城市化发展模式不一样,如珠三角地区主要依靠对外开放的优 势,而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①模式;浙江温州地区以乡镇企业的发 展,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而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②模式;苏南靠大城市扩散, 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化发展,从而推进城市化;符合③模式;东北地区以丰富的资源为 基础,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④模式。 考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26. 上表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 上表中,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大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6. A 27. D 【解析】 26.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高,三次产业 比重中第三产业比重高,读图可知①经济最发达,故 A 正确。 27.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大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经济落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均较低,三次产业比重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高,故 D 正确。 今年以来“哈罗”共享单车在湛江悄然风行,只要“打开手机应用,就可实时查看在线单车 情况。在骑行过程中,时钟模块计时,定位模块记录车辆位置,骑行结束后,APP 上显示骑行 时间、费用、骑行的路线和距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骑行此“共享单车”可能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IS 和 RS B. RS 和 GPS C. 3S D. GIS 和 GPS 29. 我国多个大城市要求共享单车平台,但企业却停止新单车投放,主要原因是 A. 不便于外地游客使用单车 B. 用车费用高,市场需求小 C. 投入成本高,设备维护费用高 D. 乱停乱放严重,增加管理难度 30.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及倡导低碳出行,但目前出现了找车、乱 停乱放、随意破坏等问题。以下措施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是 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使用人群认识 ②增加单车投放量,提高其使用费用 ③提高单车质量,增强操作技术难度 ④利用 GIS 技术,合理分配单车数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8. D 29. D 30. D 【解析】 28. 确定地理位置主要依靠 GPS,显示骑行时间、费用、骑行的路线和距离这些数据的统计工 作应该使用 GIS,故 D 正确。 29.企业停止新单车投放,主要原因是乱停乱放严重,增加管理难度,故 D 正确。不便于外地 游客使用单车;用车费用高,市场需求小;投入成本高,设备维护费用高不符合客观事实, 故 A、B、C 错误。 30.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使用人群认识能有效解决乱停乱放、随意破坏等问题,利用 GIS 技术, 合理分配单车数量方便人们找车。而增加单车投放量,提高其使用费用和提高单车质量,增 强操作技术难度不能够解决找车、乱停乱放、随意破坏等问题。故 D 正确。 第Ⅱ部分 综合题(共 40 分) 二、综合题(共 40 分) 31. 读我国东北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林地、草地、耕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是 ▲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农业生产特点是 ▲ (2)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三江平原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湿地资源,请分析停止开发三 江平原荒地的原因? (3)停止开垦后,耕地面积不再增加,请说出三江平原今后农业发展的出路? (4)分别指出图中 A、B 两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任选其一提出应对 措施。 【答案】(1)耕地;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2)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湿地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涵养 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3)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 效益;调整各种农作物之间比例,合理利用耕地,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根据 实际情况,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市场; (4)A 地:土地荒漠化。退耕还林还草;采取分区轮作或轮牧,制定合理载畜量;采用植物 固沙为主(植树种草)、工程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合理利用水资源。 B 地: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湿地面积减少)。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作物。 湿地面积减小:退耕还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引水注入湿地,恢复湿地生态环境。 【解析】(1)图示区域中的主体东北平原为我国最大的平原,平原地区适于发展耕作业,因 此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玉米和春小麦等,因 此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平原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优越,因此农业生产 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2)“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湿地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多年来对三江 平原的开垦,使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生物种类减少。因此我国已严禁 在区内开荒,已开垦地要还林、还草、还湿地,以保护该地生态环境。 (3)可借鉴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综合考虑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方面:依 靠科学技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调整农业生产内部产业结 构,发展养殖业以及种植经济作物;第二产业发展可考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工业,延长产 业链,增加附加值;第三产业发展可依托湿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业等。 (4)A 地位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属于非季风气候区,以畜牧业为主,因此过度农垦以及过 度放牧等易引起土地荒漠化。针对过度农垦,应退耕还林还草。针对过度放牧,应采取分区 轮作或轮牧,制定合理载畜量。针对非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多风沙的天气状况,采用植物 固沙为主(植树种草)、工程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合理利用水资源。 B 地处我国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因农垦造成当地植被破坏和湿地萎缩,因此当 地水土流失严重。针对水土流失导致黑土肥力下降应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作物。 针对湿地面积减小应退耕还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引水注入湿地,恢复湿地生态环境。 32. 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意义重大。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田纳西河流域地理概况图”和“田纳西河流域气候图”。 材料二:20 世纪 30 年代,为了达到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 局,制定了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 (1)结合材料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 (2)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流域资源开发利用上都开发利用了哪些资源。 (3)阐述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对我国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有益启示。 【答案】(1)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水 能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 (2)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开发;航运资源的开发; (3)加强立法,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 一管理与开发;加大对河流灌溉、航运、水能、旅游等方面的开发;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的生 态环境等。 【解析】(1)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田纳西河流域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 水资源丰富。结合图中左下角高度表可知,田纳西河流域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 丰富;结合图中左上角图例可知,田纳西河流域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 (2)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方面。材料二图表资料显示了 田纳西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航运资源的开发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