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案:专题14 环境保护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案:专题14 环境保护

考向一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一讲高考】‎ ‎1.考纲要求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命题规律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具体措施。‎ ‎【例1】(2016•新课标Ⅲ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育苗等。(4分)‎ ‎(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考点: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和保护措施。 ‎ ‎【名师点睛】近年来,“鱼”成为高考地理特别青睐的对象。长江刀鱼味道鲜美,价格昂贵,其数量近年来不断减少,因此其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这一实事,出题人设置了“长江刀鱼衰竭的原因和保护措施”这一问题,旨在考查学生 “分析环境问题成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的能力。刀鱼数量减少一方面应“归罪”于人类的过度捕捞,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刀鱼生存环境的破坏。地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一般应根据其形成原因来回答,例如,针对过度捕捞,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是禁止过度捕捞;针对河流污染,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是治理河流污染等等。‎ ‎【例2】(2015•山东卷)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10分)‎ ‎【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有利于节省能源。可以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资源、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名师点睛】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资源、环境问题,在开采、利用、生产过程中,总会产生环境问题。图示方式主要是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治理了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例3】(2014·海南地理)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例4】(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二讲基础】‎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源 主要问题 直接原因 共同成因 矿产资源 面临枯竭 滥采滥用,废弃物处理不当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快速增长 土地资源[来源:]‎ 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 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水资源 水资源紧张 过度开采和水污染 ‎2.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 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 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 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 产生的环境问题 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 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 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 ‎3.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 ‎(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 ‎(2)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进其存量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4.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5.中国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 ‎ 具体措施 ‎ 开发水源 ‎ 修坝蓄水 ‎ 修渠调水 ‎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 退田还湖 ‎ 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 退耕还林 ‎ 退牧还草 ‎ 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 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依法) ‎ 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农业节水) ‎ 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工业节水) ‎ 加强宣传,节约生活用水(生活节水) ‎ ‎【三讲典例】‎ ‎【例1】42.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2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 ‎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 图12‎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4分)‎ ‎【答案】‎ ‎(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6分)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4分)‎ ‎【考点定位】利用能源产生的环境问题 ‎ ‎【趁热打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月13~14日,环保部就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约谈其主要负责人,督促其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及相关规定,坚决制止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1月14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称,环境保护部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发现,河南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10余家采矿企业,涉及可开采的坑口217个;矿渣堆存量2 000余万吨,堆放面积巨大,高差数百米,生态破坏严重,废弃场地生态恢复工作进展缓慢,未将环境保护部2014年的相关整改要求落实到位;保护区内部分采矿权到期后,有关部门仍为其办理矿权证。‎ 说明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带来的危害,并简述其主要治理措施。‎ ‎【答案】开矿会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植被破坏;裸露矿渣土质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矿渣堆放,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矿渣占用大量土地,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严重失调。‎ 治理措施:科学规划,开采资源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变废为宝,减轻污染;保护植被,合理利用土地;坚决取缔无证开采;采矿区要及时进行回填复垦(植树造林种草),因地制宜布局农、牧、渔业等。‎ ‎【解析】从开矿对地表、水、植被等自然环境及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等社会经济环境两方面说明危害。从科学规划、法制建设、合理利用资源等方面采取措施。‎ ‎【例2】(【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读2012年我中十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南方、北方及西北地区河流的水质差别及其原因。‎ ‎【答案】西北地区水质最优,南方水质次之,北方最差。(2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生产比较落后,排量较小、(2分)南方降水量大,水循环周期短,河流自净能力强。(2分)北方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工农业、生活污染水排放量大,(2分)降水量小、自净能力弱;综合治理难度大、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等。(任答一点得2分)‎ ‎【考点定位】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趁热打铁】RCWA指数是指某区域可用清洁水资源量与该区域用水总量之比。下图示意1983~2008年我国东部某特大城市RCWA的指数的变化情况,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市1996年之前和之后RCWA指数变化特点的差异。‎ ‎(2)简述当地政府为提高RCWA指数需采取的应对措施。‎ ‎【答案】‎ ‎(1)差异:1996年前呈波动下降趋势;1996年以后呈波动上升趋势。‎ ‎(2)措施:健全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水污染实时监测系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净化;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四讲方法】‎ ‎1.自然资源短缺原因的分析方法 分析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都必须从自然与人为两大方面入手。如分析水资源短缺就是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利用的不合理性等人为原因入手加以分析。内容如下:‎ 产生原因 对策 自然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为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2.缺水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成因分析 ‎(1)降水稀少:①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国家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②中亚地区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 ‎(2)地狭人稠:如新加坡面积较小,没有一定规模的淡水河流与湖泊;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淡水资源紧张。‎ 考向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一讲高考】‎ ‎1.考纲要求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命题规律 ‎【例1】(2016•海南卷)25.【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加剧;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答出其中1项可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考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名师点睛】掌握生态环境保护包括保护植被、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解答此题关键是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根据材料提示,逐一分析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所包含的几个方面的影响。‎ ‎【例2】(2016·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 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图2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__________,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 易发沙尘暴 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 ‎(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 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甘草种植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风能 太阳能 ‎【例3】(2015•海南卷)26.(10分)环境保护 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滩;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下面左图示意某区植物分布,右图为灌丛沙堆景观。‎ ‎ 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并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 ‎【答案】影响:灌丛沙堆早期具有固沙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3分)但如果灌丛死亡,则其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3分)‎ 措施:保护山地植被,增强水分供养;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每答出l项得2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治理。‎ ‎【名师点睛】地理综合题的显著特点是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信息获取、材料分析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其中教材知识和原理的应用以及材料信息的获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该题以区域荒漠化问题为切入点,仍然采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地理信息,考查学生对荒漠化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以及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对文字材料的分析并准确获取其中信息是解答该题的突破点。“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滩”是早期灌丛的作用,而“灌丛…死亡”后,其所固定的沙在风力作用下移动,则“最终形成流动沙丘”,这是后期灌丛的影响。“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则是教材中荒漠化的治理措施知识的迁移应用。‎ ‎【例4】(2015•新课标II卷)44.(10分)【环境保护】‎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0分)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每答出1项措施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满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引起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出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造成的,因而要加强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经济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自觉保护环境,帮助农民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也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在土壤资源丰富的地区实施客土移植,以有效快速恢复植被。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具体抽样考查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荒漠化防治政府能采取的具体措施,属于生态破坏。‎ ‎【名师点晴】本题以近年来贵州省某喀斯特地貌山区严重的石漠化现象为切入点,文本形式提供材料,指出了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考查石漠化防治的政府能采取的具体措施。分析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该地区因经济贫困在山上过度开垦、放牧、砍柴,暴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基岩裸露,发生石漠化,所以要想减少石漠化的发生应该退耕、限牧、限樵,提醒学生要注意的是本题关键词“政府”,所以应该是政府能采取的“政策性” 或“宏观工程性”措施,并且以“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前提。‎ ‎【例5】(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 ‎【二讲基础】‎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 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草地退化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牲畜舍饲等 湿地干涸 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 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原因:自然灭亡;人为原因: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地退化等 生态系统的破坏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2.我国典型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大兴安岭西侧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地退化 气候较干燥,降水较少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草地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 气候较干燥,降水较少 过牧严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黄淮海平原区 土壤侵蚀严重 降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 人口稠密,过垦严重 南方低山丘陵区 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区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 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崎岖,降水集中 人民生活贫困,过垦、过伐严重 青藏高原 草场退化、湿地萎缩、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 高寒气候区,降水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气候变暖 过牧、过垦、盗猎 ‎【三讲典例】‎ ‎【例1】(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期中考试)【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生态浮岛”技术发展迅速。浮岛上可种植水稻、美人蕉、空心菜、芦苇等多种植物。下面左图是“生态浮岛”景观图,下图示意“生态浮岛”原理。‎ ‎ ‎ 说明“生态浮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10分)‎ ‎【答案】‎ 据图可知“生态浮岛”可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或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水中泥沙等物质沉降),净化水质(使水质改善、水体变清);根据图文资料,可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吸收CO2、释放O2,净化空气;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有害藻类生长。‎ ‎【考点定位】“生态浮岛”的作用 ‎【名师点睛】根据图示信息,浮岛植物通过根部能够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改善水质。浮岛植物又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增加生物多样性。具有湿地的功能,又具有城市绿地的功能。‎ ‎【趁热打铁】(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10分) 【环境保护】‎ 红层荒漠化是指在受人为干扰,地表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在各种外动力综合作用下,土层快速侵蚀,红层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呈现红色荒漠景观,土地生产力衰竭的土地退化过程。红层荒漠化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等省的低山丘陵区。‎ 分析导致我国东南部红层荒漠化严重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 原因:岩石抗风化作用能力弱,易风化崩解;(2分)降水多且集中,雨水坡面侵蚀强;(2分)粗放开垦、林地过火等人类活动导致植被严重破坏。(2分)‎ 保护对策:实行封山育林(大力发展经济林);(2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2分)综合开发低山丘陵,发展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2分)(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10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区域荒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名师点睛】区域土地荒漠化问题产生原因,主要从岩石性质、降水条件、植被条件分析。岩石松软,易风化。降水量大,且集中,侵蚀力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针对问题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问题严重区,可以封山育林。要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 ‎【例2】下图为我国盐地碱蓬分布区。盐地碱蓬是生长于海滨、湖边、荒漠低处一种典型的盐碱地指示植物。碱蓬不仅是可供人食用的美食,也是野生动物赖以栖息的乐园,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此外,碱蓬能够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和重金属,扮演着盐碱地“拯救者”和污染物“清洁工”的角色。分析碱蓬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大规模开发利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作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一定盐分和重金属,从而降低土壤含盐量,减轻土壤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植被覆盖减少了水分蒸发,减少了地表盐分积累。‎ 不利影响:盐地碱蓬大量减少会造成土壤及地表盐分和重金属增多,加重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程度;内陆地区盐碱地荒滩裸露,风沙侵蚀加重;盐碱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从碱蓬生长过程中降低盐分、减轻污染、提高肥力和减少蒸发等方面说明其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并从以上分析中得出大规模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 ‎【趁热打铁】(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材料二 左图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右图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并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6分)‎ ‎(2)请提出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4分)‎ ‎【答案】‎ ‎(1)河流湿地、湖泊湿地(2分)自然原因: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1分);河流泥沙淤积(1分);人为原因:围湖造田(1分);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1分)。 ‎ ‎(2)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4分,答对其中2点即可)。‎ 考点:湿地资源的类型,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保护湿地的措施。 ‎ ‎【四讲方法】‎ ‎1.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 主要原因 ‎ 严重后果 ‎ 解决措施 ‎ 全球气候变暖 ‎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大量森林被砍伐,吸收二氧化碳减少 ‎ 海平面上升,影响世界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自然灾害增加 ‎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 ‎ 臭氧层破坏  ‎ 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 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牧业造成破坏 ‎ 减少氟氯烃等的使用,加强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 ‎ 酸雨危害 ‎ 燃烧化石燃烧,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 ‎ 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的综合开发利用 ‎ 生物多样性锐减  ‎ 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等 ‎ 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 ‎ 保护环境,禁止滥捕滥猎,建立自然保护区 ‎ ‎3.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引发的环境变迁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考向三 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讲高考】‎ ‎1.考纲要求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命题规律 ‎【例1】(2016•新课标Ⅰ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碱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考点:水污染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引海水养虾为背景材料,通过图文信息,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解答此题关键是获取有用的材料信息“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分析海水对当地生态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例2】(2015•四川卷)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43-。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的NO3-和PO43-‎ 的尝试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9、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3-和PO43-的浓度( )‎ A、均显著增加 B、均不会增加 C、NO3-减少, PO43-增加 D、NO3-增加PO43-减少 ‎【答案】9、C 10.B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河流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影响河流污染物含量的因素与污染物排放量有关,与河流水量大小有关。经济越发达地区,排放的污染物质越多,经济落后地区,排放的污染物质少,排放量与河流污染物含量成正相关。河流径流量与污染物质含量成负相关。根据亚马孙河的径流量大小,沿岸地区的经济状况,可以判断污染物质含量最少的是亚马孙河流域。根据黄河水系特征,下游是地上河,几乎无支流注入。要注意条件,只考虑河流补给,就是不考虑排放污染物情况,也不考虑河流的支出情况,河流中NO3-和PO43-离子的浓度不会变化。 ‎ ‎【例3】(2015•上海卷)(四)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8、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②城市近岸海域 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10、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污染程度 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8、A 9、D 10、D ‎【例4】 (2014·江苏地理)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铅、镉 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解析】‎ ‎(1)东南地区经济发达,产生的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重金属废弃物排放多。(2)认真读图中综合污染指数,可得出综合污染情况的空间分布特点。(3)对比图中矿冶区与其他功能区的各种重金属含量柱状图,结合图例等相关知识可作答。(4)土壤污染后不仅生产力降低,而且通过生态环境将污染物富集到农产品中去。防治土壤污染,要健全法制,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修复已经污染的土地,还需相应的技术支撑。‎ ‎【例5】(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三点即可)‎ ‎【二讲基础】‎ ‎1.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环境污染问题 成因 危害 措施 水污染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 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 大气污染 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合理布局工业生产等 固体废弃物 污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活动排放的生产垃圾 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 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 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 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 海洋石油污染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①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油膜覆盖表层海水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⑤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 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附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 ‎【三讲典例】‎ ‎【例1】(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三))(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污染日益成为海洋污染的突出问题。图12为海洋石油污染的分布图。‎ 简述海洋石油污染区的分布规律及造成海上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 ‎【答案】‎ 分布规律:海洋石油污染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大陆近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4分)‎ 主要原因:沿海石油工业排放入海的油污、海洋运输船舶渗漏入海的油污和海上采油泄漏的油污。(6分)‎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海上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 ‎【知识拓展】海上石油污染的人为原因 ‎(1)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主要包括溢油、消油剂、钻井泥浆、燃料、洗压舱水和油田生产水等,通常是石油烃、重金属、合成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等多种污染成份的混合体 ‎(2)海上采油平台溢油及排污。随着海上石油开发,全世界海上采油平台溢油和操作中的排油污,估算每年至少有9.5千吨石油排入海洋。 ‎ ‎(3)海上运输溢油及排污。海上石油运输中油轮发生碰撞、触礁等事故造成的溢油以及作业排污、修船作业排污、压舱水排污等等。‎ ‎(4)陆地经大气向海洋排污。大气中石油烃的数量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加之石油工业与其他工业石油烃的蒸发损失以及燃煤时的石油烃挥发等等,这些微粒直接沉降入海或者吸附石油烃的微粒被雨水“冲洗”入海,对海洋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 ‎(5)陆地城市污水排向海洋造成污染。 ‎ ‎(6)河流湖泊、地下水向海洋流入和渗入。其水体污染主要是受炼制石油产生的废水以及石油产品造成的。‎ ‎【趁热打铁】(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作物覆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中国各地。‎ 针对白色污染请提出可执行且有效的方案。(10分)‎ ‎【答案】‎ 用可降解的塑料;回收废弃塑料;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树立环保意识。‎ ‎【考点定位】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例2】(【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10分)【环境保护】‎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使“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但城市垃圾使“美丽中国”成为尴尬的场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场、焚烧厂、堆肥厂、及其它方式,目前处理能力约占总量的80.3%。‎ 材料二 我国采用垃圾焚烧发电的方法来处理城市垃圾,但遭到有些人反对,有些居民去问责当地城市管理委员会。‎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采用填埋场会在哪些方面影响中国的“美丽”?(4分)‎ ‎(2)如果你也是持反对意见的村民之一,说明反对的理由。(6分)‎ ‎【答案】‎ ‎(1)①垃圾填埋会造成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2分);②会占用城郊宝贵有限的土地资源(2分)。 (2)①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要求高(2分),②如果技术与管理跟不上,会导致二次污染大气,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2分)。③要垃圾焚烧必须先实行垃圾分类管理,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城市没有实行垃圾分类,居民也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2分)。 (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最多给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材料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会造成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会占用城郊宝贵有限的土地资源。 (2)根据材料二,采用垃圾焚烧发电的方法来处理城市垃圾,对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要求高。如果技术与管理跟不上,会导致二次污染大气,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要垃圾焚烧必须先实行垃圾分类管理,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城市没有实行垃圾分类,居民也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所以持反对意见。‎ ‎【考点定位】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治理措施,反对垃圾焚烧发电的理由。‎ ‎【趁热打铁】COD表示化学需氧量,是评定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综合指标之一。在饮用水的标准中,Ⅰ类和Ⅱ类水COD≤15 mg/L、Ⅲ类水COD≤20 mg/L、Ⅳ类水COD≤30 mg/L、Ⅴ类水COD≤40 mg/L。COD数值越大,表明水体受污染越严重。下图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在2015年一段时间内,某河流水文站监测到的COD水质状况曲线图。‎ 分析第13周COD值相对较低的自然原因。针对该河流水质状况,提出对应措施。‎ ‎【答案】原因:第13周该河流域可能有降水,河流水量增大,自净能力增强,使COD值降低。‎ 措施: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完善水资源保护法规,污水必须达标排放,依法保护水资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 ‎【四讲方法】‎ ‎1.解答环境问题类题目的方法 ‎(1)理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使容易与所学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总结环境问题的后果与危害 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剧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等。‎ ‎(4)归纳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回答,一方面减少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提倡对资源节约利用、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2.世界酸雨主要分布地区和类型 ‎(1)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主要原因是:①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而北方与此相反。②南方降水多,空气湿润,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③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风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 ‎(2)欧洲、北美的主要能源为石油,酸雨类型为硝酸型;而我国以燃煤为主,多为硫酸型酸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