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巴市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地理试题 试卷类型:A 出题人:包迎春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 2、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选择题 (共计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 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下面小题。 1. 近年来中国吸引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①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 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 ③市场潜力巨大 ④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日本产业的持续外移,对日本经济的可能影响是 ①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 ②提高国内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③技术研究与创新的能力减弱 ④本国人口失业率有所上升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C 2. D 【解析】试题分析: 1. 近年来中国吸引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①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③人口多,市场潜力巨大,故选C。而④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是发达国家日本所具有的优势条件。 2. 日本产业的持续外移,对日本经济的可能影响应该是不利影响,故①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④本国人口失业率有所上升正确。 考点:本题组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对迁出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只要掌握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就不难作答。 知识小结: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1)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地价便宜,劳动力廉价,市场广阔。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是利用其发达技术优势,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 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 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 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 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4. 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 研发中心 B. 一般零部件厂 C. 核心零部件厂 D. 整车厂 【答案】3. B 4. C 【解析】 3. 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是为了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零部件,使得零部件能够快速运到整车厂组装,这样有利于降低整车生产成本,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这不是主要目的。 4. 日本大地震后,日本汽车企业的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这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核心零部件厂受到地震影响被迫停产。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 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A. 降水较多 B. 气温低,蒸发弱 C. 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 D. 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 6. 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7. 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A. 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 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 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 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答案】5. A 6. C 7. D 【解析】 5. 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洁净,杂质和水汽含量少,降水较少,故A说法错误。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B说法对。湿地区域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形成面积广大的城市湿地,C说法对。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D说法对。 6. 湿地具有多种环境功能,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温,但并不是提高气温,故②说法错误,选C。 7. 湿地系统开垦发展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将会对该湿地造成严重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大大降低,不利于环境保护,是最不可取的发展方向,故答案选D。而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都有利于保护湿地,故A、B、C可取。 【点睛】 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下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9.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8. D 9. C 【解析】试题分析: 8. 由流量曲线图可能看出,该地在暴雨过后,甲水文站洪峰高过乙水文站,且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差值大,由此可判断暴雨降在甲水文站的上游地区,所以D正确。 9.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小于甲,主要是甲、乙之间的湖泊,具有蓄洪的作用,使得流向乙水文站的流量大幅减少,水位差减小,所以C正确。 考点: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0. 关于美国农业带的叙述与图幅序号相符的是 A. ①亚热带农作物②小麦带③玉米带④棉花带 B. ①玉米带②小麦带③棉花带④乳畜带 C. ①棉花带②乳畜带③小麦带④玉米带 D. ①棉花带②乳畜带③玉米带④小麦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临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并且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机械化水平高,效率高,产量大.读图可得:①是棉花带,②是乳畜带,③是玉米带,④是小麦带.故选:D. 【考点定位】美国主要农产品和农业带的分布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美国农业带的名称及其分布,读图比较记忆即可. 11. 上图中影响农业带②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科技 B. 市场 C. 气候 D. 地形 【答案】B 【解析】上图中农业带②分布在五大湖附近,为乳畜业,影响其分布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市场,选B。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回答下面小题。 12. 图中重度病害植物的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①红外线 ②X光 ③可见光 ④紫外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3. 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4. 对外来辐射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①判断水体污染 ②判断人口分布 ③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④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12. D 13. C 14. D 【解析】 12. 读图,重度病害植物的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长大约是0.57-0.75微米,对应的波段属于可见光和红外线,选D。 13. 根据材料可知,遥感可以感知植物生长状况,故可以做到③、④;但无法感知植物类型与下面的土壤类型,故做不到①、②。选C。 14. 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遥感进行判读、分析的是判断水体污染、分析城市大气污染。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15.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 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 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 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A正确;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雄厚的技术力量,当地缺少丰富的矿产资源,B错;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C正确;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便于进出口贸易,D正确。选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区域经济特征。 读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供需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相对于1978年的数据,下列关于当前东北三省区域内部煤炭资源生产、消费状况的判断,错误的是 A. 消费增加 B. 产量增加 C. 供过于求 D. 供需差加大 17. 为保证资源日益枯竭的老矿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 A. 迁徙转移矿区人口 B. 扩大资源开采规模 C. 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D.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18. 引起东北三省煤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 ②煤炭运力不足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区域煤炭资源趋于枯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 解决该矛盾的根本措施是 A. 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B. 重化工企业向内地迁移 C. 加强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 D. 合作开发邻近地区的煤炭资源并调配 【答案】16. C 17. D 18. B 19. A 【解析】试题分析: 16.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相对于1978年的数据,当前东北三省区域内部煤炭资源消费增加,A正确。产量增加,B正确。供不应求,C错误,选C。供需差加大,D正确。 17. 为 保证资源日益枯竭的老矿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D对。迁徙转移矿区人口是放弃矿区,不是可持续发展,A错。扩大资源开采规模,会加快资源枯竭,B错。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传统农业的效益太低,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C错。 18. 引起东北三省煤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①对。东北地区煤炭运力充足,②错。区域内环境污染严重,不是煤炭供需矛盾的原因,③错。区域煤炭资源趋于枯竭,供应不足,④对。B对,A、C、D错。 19. 解决煤炭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A对。重化工企业向内地迁移是转移矛盾,不是解决矛盾,B错。加强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是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的措施,不是解决矛盾的根本措施,C错。合作开发邻近地区的煤炭资源并调配能缓解矛盾,不是根本措施,D错。 【考点定位】区域资源供需变化特点,供需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治理的根本措施。 下图是不同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美国与日本相比 A. 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 B. 美国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日本 C. 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 D. 美国能源利用率高于日本 21. 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 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 B. 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 C. 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 D. 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 【答案】20. B 21. C 【解析】试题分析: 20.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早期能耗增长速度比日本快;美国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日本,能源利用率低于日本;美国能耗先增加后降低,日本能耗缓慢增加。 21. 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采用粗放式的生产,能源利用效率低。 考点:能源问题 22.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A. 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 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 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 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不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反映了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依赖于生产的发展,故主要从山西省生产简单,没有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 23. 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 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 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 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B 【解析】炼铝厂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选B。 白色家电是指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进入21世纪,我国白色家电工业区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下图示意我国白色家电工业区与转移承接区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我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的趋势是 A. 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省市转移 B. 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南内陆地区转移 C. 由劳动力资源丰富区向自然资源丰富区转移 D. 由综合性工业区向轻工业区转移 25. 我国白色家电产业承接地的区位优势有 ①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②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力量较强 ③潜在消费市场广阔 ④工业起步早,基础雄厚 ⑤“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24. A 25. B 【解析】试题分析: 24. 从图中可以看出,白色家电产业由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省市转移。 25. 图中显示,我国白色家电产业承接地主要是中西部的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这些地区的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计正逐步完善,且人口众多,潜在消费市场广阔,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的这些地区科技力量弱,工业基础较差。 考点:国内产业转移 26. 田纳西河流域目前水电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我国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长江流域在水力资源开发方面与该流域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时 A. 长江水能资源不及田纳西河丰富 B. 水能开发利用程度高 C. 长江支流水库少,水能开发程度低,洪涝灾害多 D. 长江流域煤炭资源丰富,火力发电成本远低于水电,因而导致水电开发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设立专门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27. 下列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运用GPS和RS可以对城市土地利用率进行有效的监测和估算 B. 运用RS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 C. 运用GIS,可以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 D. 运用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定位、导航、测速功能,不能进行监测和估算,遥感技术(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片,获取信息,不能测速,可以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的状况进行监测和估算,A错误;RS可以拍摄遥感图片,并能实时传播,从而进行动态监测,B正确;农田进行精确施肥,需要定位,故需要GPS系统,C错误;森林火场遥感信息的获得需运用RS,D错误。 【考点定位】3S技术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GIS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RS主要用于获取信息;GPS主要用于定位。 荷兰,资源贫乏,通过世代努力,以围海造田的方式扩大了1/5的国土面积。20世纪60年代,格罗宁根气田的发现令荷兰人欣喜若征。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通过大规模的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带动了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的福利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受到了严重打击。十余年后,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接踵而至。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留下的后道症,称为“荷兰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荷兰制造业受到严重打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劳动力成本上升 B. 廉价进口商品的涌入 C. 荷兰货币的升值 D. 国际消费市场的萎缩 29. “荷兰病”后遗症的突出表现是 ①农业份额下降 ②经济增长乏力 ③人口老龄化 ④失业率上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④ 30. 下列“荷兰病”药方,最为对症的是 A. 降低国民福利水平,增加税收 B. 发展新兴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C. 开发清洁能源,治理环境污染 D. 加强地质勘探,增产天然气 【答案】28. D 29. C 30. B 【解析】 28. 由材料可知,荷兰制造业受到严重打击主要是由于天然气田的发现,使得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福利水平大幅提高,会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外国的廉价制造业产品大量涌入会使得本国制造业受到冲击,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很快,荷兰货币升值,也会使得制造业受到打击,而国际制造业消费市场并没有发生变化,故选D。 29. 由材料可知,“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留下的后道症,称为“荷兰病””。资源枯竭对于农业生产影响不大,由于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后会导致严重依赖资源产业的经济结构受到冲击,经济增长乏力,①错、②对。人口老龄化是由于人口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导致的,与资源经济关系不大,③错。制造业受到冲击及资源枯竭,会导致失业率上升,④对。故选C。 30. 由材料可知,“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留下的后道症,称为“荷兰病”” 荷兰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导致的,而降低国民福利水平,会导致社会秩序变化,也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A错。可以发展新兴产业和集约化农业,促进经济发展,B对。荷兰病的产生与环境没有关系,C错。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即便是加大勘探力度,最终也不会避免荷兰病的发生,D错。故选B。 “设施农业”是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近年来,甘肃省M县为应对绿洲日益缩小,率先实施了“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1. 下列关于“设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投入,高产出 B. 只能在晴天生产 C. 只适用于种植业 D. 不受自然条件限制 32. M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方向可能有 ①以沙拐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 ②引水灌溉的水稻种植业 ③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 ④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3. 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设施农业的是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海南岛 D. 三江平原 【答案】31. A 32. C 33. D 【解析】 32. M县为应对绿洲日益缩小,而采取的“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沙拐枣对于自然环境的尤其是干旱的环境适应性强,不需要进行设施农业而促进发展,①错。甘肃地区降水少,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②错。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强,可以发展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和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③④对。故选C。 33. 由材料可知,“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 是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属于科技对于自然条件的改造,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适宜发展该模式,而其它三个选项,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不需要采用该模式,故选D。 摩拜单车,一种基于移动APP和智能硬件开发而兴办的无桩借还共享单车出行模式。使用摩拜单车智能手机软件,用户可用手机查看单车位置、预约找到所选单车,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骑行,解决城市内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4. 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②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 ③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④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5. 在摩拜单车约车、找车过程中,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 RS GPS B. GPS GIS C. RS GIS D. GIS RS 【答案】34. B 35. C 【解析】 34. 共享单车是新型环保出行,有利于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缓解交通拥堵,对城市交通规划会有所影响,但单车出行多为短途,对公交客流不会造成大的影响,故选C。 35. 确定地理位置主要依靠GPS,这些数据的统计工作应该使用GIS,故选B。 “K汽车”是我国民营汽车制造企业。上世纪九十年代该企业从浙江的一家汽车修理厂起步,在“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车”思想指导下,迅速发展起来。本世纪以来,该企业提出“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K汽车走遍世界”的口号。2010年“K汽车”收购瑞典著名汽车企业“沃尔沃”的乘用车部分,此次收购为“K汽车”走向世界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 上世纪九十年代,与上海汽车制造业相比浙江“K汽车”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 基础设施 B. 劳动力成本 C. 科技水平 D. 原料和配件 37. 本世纪以来,“K汽车”陆续收购上海华普等弱势汽车企业。这些弱势企业的并入有利于“K汽车” A. 提高研发能力 B. 靠近主要市场 C. 扩大制造能力 D. 降低土地成本 38. “K汽车”要更好地走向世界,应当着重借助“沃尔沃” A. 成熟的营销服务渠道 B. 所在国的便利融资渠道 C. 发达的机器人生产线 D. 所在国的优质钢材资源 【答案】36. B 37. C 38. A 【解析】本题组考查汽车工业区位因素。“K汽车”起步于修理厂,劳动力成本低,合并弱势企业,有利于增强自身生产能力,合并瑞典著名汽车的乘用车部分,有利于拓宽营销渠道,扩大市场知名度等。 36. 企业起步于修理厂,相比当时上海的大企业,“K汽车”用工成本低,选B。 37. 合并弱势汽车企业,可以扩大自身的制造能力,选C。 38. 瑞典“沃尔沃”知名度高,“K汽车”并购其乘用车部分,可以扩大自身知名度,引进其先进营销理念,为自身的升级换代、拓宽市场打基础。 青藏高原拥有庞大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的设想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论。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9. 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B. 常发生凌汛 C.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 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增 40. “藏水北调”工程不会 A. 诱发沿线地质灾害 B. 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 C. 改善调入地生态环境 D. 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 【答案】39. D 40. B 【解析】试题分析: 39. 雅鲁藏布江上游流经青藏高原,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中、下游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补给为雨水为主,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增;径流季节变化大;由高纬流向低纬,无凌汛现象。选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水资源调配及影响。 【知识拓展】藏水北调是属于“南水北调”的大西线工程。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每年将相当于四条黄河流量的西藏优质水资源输送到京津等北方干旱地区,润泽全国六成以上国土面积,彻底解决中国洪涝灾害问题。但这一工程只是设想。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计40分) 41. 根据材料,结合珠三角部分区域图和珠三角地区产业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过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企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原先从香港.台湾等地迁来的部分产业逐步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材料二: (1)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2)90年代以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尤其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使商品粮食基地地位受到影响,试分析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原因。 【答案】(1)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国家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劳动力资源丰富;著名的侨乡之一;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沿海交通便利。 (2)劳动力价格提高,地价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环境质量下降,环境压力大;产业升级空间不足。 3)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城市郊区农民转向蔬菜、花卉等农副产品生产,使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涨(粮食生产的收益减少)。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题考查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第(2)题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第(3)题考查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影响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为我国第一批改革开放的地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当地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为著名的侨乡之一;适逢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地处沿海,海陆交通便利。 (2)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区经过了20年的发展,经济发达,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价格提高、地价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同时环境质量下降,环境压力大;产业升级空间不足。 (3)珠三角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减少;第二,粮食生产的收益减少,迫使农民进行生产结构调整。 【点睛】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4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季葡萄收获后,若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易腐烂、发酸、变色。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在四壁有洞孔的荫房内晾制出的葡萄干糖分保留多、不发酸、色泽碧绿、状如珍珠,其“无核绿葡萄干”享誉世界。 材料二 初酿出来的葡萄酒口味生涩,需贮藏(要求温度维持在12-15℃,相对湿度70%左右)一段时间待其自然老熟后,才会芬芳浓郁、口味醇厚。渤海湾沿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地,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葡萄集中产地分布图。 (1)试分析吐鲁番地区所产葡萄多用于制葡萄干而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 (2)简述吐鲁番地区葡萄干品质好的原因。 (3)吐鲁番地区的果农每年都会把葡萄植株埋入土中一段时间,之后再把葡萄植株从土里取出来放到葡萄架上,请指出这么做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4)地中海沿岸葡萄产区的果农常在葡萄园的地表铺放鹅卵石,而吐鲁番地区的果农却是在葡萄园地面铺盖秸秆,试分析这两种做法作用的相同点。 【答案】(1)制葡萄干多的原因:吐鲁番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易于晾制葡萄干;葡萄干便于保存和运输。 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深居内陆,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当地葡萄酒的市场需求有限;酿酒技术不先进,葡萄酒产业基础薄弱;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将葡萄酒贮藏至自然老熟。 (2)吐鲁番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中积累的糖分多;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害虫越冬,夏季紫外线强,葡萄病虫害少,种出的葡萄品质好;深居内陆,各类污染少;在四壁有洞孔的荫房内晾制,避免了强光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不发酸,糖分保留多,色泽好。 (3)时间:冬季。原因:冬季气温低,多大风和暴雪,把葡萄植株埋人土中可减少大风和暴雪天气对葡萄植株的伤害;地下土壤湿度较大,保温保湿效果好,利于葡萄植株成活,次年从土中取出,可快速恢复葡萄植株的生长。 (4)相同点: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都有利于减弱风力或流水对土壤的侵蚀,起到保土保肥的作用;都可抑制杂草生长。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分析吐鲁番地区所产葡萄多用于制葡萄干而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应从生产条件、技术、市场等方面来分析。读材料可知,若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易腐烂、发酸、变色,而吐鲁番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易于晾制葡萄干;且葡萄干便于保存和运输。而初酿出来的葡萄酒口味生涩,贮藏条件要求温度维持在12-15℃,相对湿度70%左右,新疆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是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将葡萄酒贮藏至自然老熟;且深居内陆,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当地葡萄酒的市场需求有限;酿酒技术不先进,葡萄酒产业基础薄弱。 (2 )吐鲁番地区葡萄干品质好的原因可从葡萄品质好、加工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三个方面来回答。吐鲁番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中积累的糖分多;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害虫越冬,夏季紫外线强,葡萄病虫害少,种出的葡萄品质好;深居内陆,各类污染少;在四壁有洞孔的荫房内晾制,避免了强光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不发酸,糖分保留多,色泽好。 (3)吐鲁番地区冬季气温低,多大风和暴雪,把葡萄植株埋入土中可减少大风和暴雪天气对葡萄植株的伤害;地下土壤湿度较大,保温保湿效果好,利于葡萄植株成活,次年从土中取出,可快速恢复葡萄植株的生长。 (4)两地夏季都高温少雨,铺放鹅卵石和铺盖秸秆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都有利于减弱风力或流水对土壤的侵蚀,起到保土保肥的作用;都可抑制杂草生长。不同的是铺放鹅卵石有利于增大昼夜温差,促进葡萄糖分的积累;铺盖秸秆可减弱夜晚和冬季低温对葡萄植株的不利影响,起到保温作用;秸秆腐烂后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增加土壤的肥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