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文综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56分,地理15道题,政治12道题,历史12道题) 悉尼某考察船,对南北极地区进行科考,途经图(世界地图)中的M、N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M地位于( ) A. 西半球 B. 高纬度 C. 北温带 D. 极昼极夜区 2. 科考船从悉尼出发沿最短航线航行前往N地途中的航行方向是(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3. 考察船到达M地时,依次向正西、正北、正东、正南方向分别航行200千米,对其附近海域进行勘察,最终位置在( ) A. M地正北 B. M地正东 C. M地正西 D. M地正南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经纬网及其应用。 【1题详解】 据图及其轮廓可知,M位于西欧地区,经度为0°,为东半球,A错;纬度为60°N,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上,B错;处于北温带,C正确;该地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故正确答案为C。 【2题详解】 根据经纬网判断,图中N地位于悉尼的西南方向,因此科考船从悉尼出发最短航线前往悉尼的方向应为西南,故正确答案选择D。 【3题详解】 纬度越低,同纬线上每隔1°经度的距离越长,因此最终位于M地的东侧,正确答案为B。 【点睛】经纬网的应用: 1.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1) 方格状经纬网图: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上图。A在B的西北方向。 (2)弧线时经纬网图: ①如上图为南半球极视图,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位于A的正东方; ②B、C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根据距离极点的位置远近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③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2.定“距离”: (1)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 (2)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3)上图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大体估算出。 3.定“范围”: (1) 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 跨经纬度数相同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 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4.定“最短航线”: (1) 确定最短距离 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① 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右图甲所示。 a. 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 b. 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 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 ② 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180°,如图戊中PQ间的劣弧为上侧一段弧,P′Q′间的劣弧为下侧一段弧。 (2) 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 5. 对跖点的确定 (1) 对跖点,就是我们站在地球上,和我们“脚对脚”的地方。换句话说,也就是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和地表的两个交点。 (2) 计算某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坐标——对称原理。 ① 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 ② 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 ③ 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 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区域内河流落差可能是 ( ) A. 78m B. 98m C. 128m D. 148m 5. 图中m、n、p、q四地中 ( ) A. m地位于阴坡.坡度较其它三地陡 B. n地位于鞍部。地势较其它三地高 C. q地位于山谷,在m地的东北方向 D. p地位于山脊,处于盛行风的迎风坡 【答案】4. B 5. A 【解析】 【4题详解】 图示等高距是40米,河流源头最高处海拔范围80-120米,最低处海拔0米,区域内河流落差范围是可能是98m,B对。A、C、D错。 【5题详解】 图示位于北半球,根据等高线形态,图中m、n、p、q四地中,m地位于阴坡,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其他三地陡,A对。n地位于谷地,地势较其他三地低,B错。q地位于山脊,在m地的西北方向,C错。p地位于山谷,图示位于欧洲西部,P处于盛行风背风坡,D错。 点睛:图示河流落差,从图示源头最高处到入海口处。入海口处海拔0米。图示位于欧洲西部,m地位于阴坡,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其他三地陡。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 ) A. 从东流向西 B. 从西南流向东北 C. 从西流向东 D. 从东北流向西南 7. 若X数值为500 m,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为( ) A. B. C. D. 【答案】6. B 7. 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等高线的应用问题。 6题详解】 据图可知,L为河流,位于山谷,山谷等高线特征是凸向高数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根据图中方向判断可知,山谷等高线凸出方向为西南方,则河流L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流,故正确答案为B。 【7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原理,图中等高距为100米,若X数值为500米,则Y为400米,A应在500-600米之间。沿ab剖面线的特征应为,靠近a处高于500米,靠近b处地域400米,ab中间有一小凸起,高于500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1.等值线判读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 远大于2 000毫米 B. 约为2 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 远小于210毫米 9.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 B. 洪积扇 C. 河谷 D. 湖盆 10.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 湖盆蒸发量增多 B. 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 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8. C 9. A 10. B 【解析】 【8题详解】 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 【9题详解】 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10题详解】 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 【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作物需水量中的一部分可由降雨供给,降雨供给不足的部分需由灌溉补充。作物生长过程中需依靠灌溉补充的水量即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作物多年平均需水量等值线。 完成下面小题。 11. 丙地冬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作物生育期长 B. 降水变率大,水分蒸发旺盛 C. 地形较陡峻,水土流失严重 D. 日照时间长,气温年较差大 12. 下列四地中,冬小麦净灌溉需水量较少的地方是( ) A. 甲地 乙地 B. 乙地 丙地 C. 丙地 丁地 D. 甲地 丁地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南部地区,该地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水分蒸发快,而且由于该地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灌溉期较长,因此导致该地农作物的需水总量大,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农作物的需水总量包括降水部分和灌溉部分,因此降水的季节变化会影响灌溉水量,而不会影响总需水量,B错误;地形较陡峻,水土流失严重对需水量影响不大,C错误;该地为青藏高原日照时间长,但气温年较差较小,D错。据此分析选A。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作物生长过程中需依靠灌溉补充的水量即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净灌溉需水量的大小是该地降水量的补充,区域的降水量越大,需要补充的灌溉用水就越少。读图分析,甲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农作物主要靠灌溉用水,故净灌溉需水量大;乙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总降水流量较小,尤其是在小麦返青生长的春夏季节降水较少,灌溉用水较多;丙地位于我国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该地降水较多,可以基本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故需要的净灌溉水量较少;丁地位于我国的淮河流域,降水较多,雨季较长,需要净灌溉水量较少。故丙地和丁地的净灌溉需水量最少,据此分析选C。 罗瓦涅米市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其主要景点是圣诞老人村。每到旅游旺季,圣诞老人村便热闹起来。在圣诞老人村,“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十分醒目,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下图示意罗瓦涅米市圣诞老人村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是为了( ) A. 固定房顶防止地基融陷 B. 防止厚重积雪压塌房顶 C. 方便圣诞老人爬上屋顶 D. 增加墙壁厚度防寒抗风 14. 圣诞老人村的旅游旺季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5. 推测在圣诞老人村可以欣赏到的景观有( ) A. 夏至璀璨极光 B. 冬至午夜阳光 C. 北极圈标志线 D. 雪地摩托车厂 【答案】13. B 14. D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房子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说明房屋屋顶坡度大。该地纬度高,冬半年以降雪为主,屋顶坡度大利于积雪下滑到地面,有利于防止厚重积雪压塌房顶,B对;屋顶倾斜到地面不能起到防止地基融陷的作用,防止地基融陷应加固房屋地基,A错;圣诞老人爬上屋顶是童话中的说法,C错;增加墙壁厚度防寒抗风不是主要原因,D错。 【14题详解】 该地纬度高,冬季降雪量大,可以观赏到独特的雪乡景观,同时圣诞节也在冬季,在圣诞老人村过圣诞节对游客吸引力大,能极大地增加游客数量,因此该地旅游旺季为冬季,D对。其他季节旅游景观少,也不易体现其旅游特色,A、B、C错。 【15题详解】 该地位于北极圈上,夏至这一天出现极昼现象,极光现象容易在夜晚观察到,极昼时太阳光亮度大,难以看到“璀璨”极光,A错;冬至时为极夜现象,一天都没有阳光,B错;北极圈经过,可以看到北极圈标志线,C对;该地气候寒冷,人口少,工业企业数量少,没有重工业分布,看不到雪地摩托车厂。 【点睛】房屋屋顶倾斜的作用主要是增大坡度,利于排水、利于积雪滑落,在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大的地区以排水作用为主,在纬度较高、降雪量较大的地区以排雪作用为主。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44分)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松喜湿、耐贫瘠,生长速度快。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地带,19世纪才由移民携带种子落户新西兰。新西兰松材质结构均匀,稳定性高,极易干燥和上色,最易进行防腐处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西兰松被大量地种植在沿海沙地、火山台地和丘陵地带。如今,新西兰松已经是当地的当家树种,给新西兰带来了巨额财富。新西兰民居一般为多层木质结构建筑。下图为新西兰位置、地形示意图。为了扭转天然森林资源锐减局面和林业颓势,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四川、云南、湖北等地已尝试引进新西兰松。 (1)与加利福尼亚相比,说明新西兰成为新西兰松第二故乡的优越条件。 (2)新西兰民居一般为多层木质结构建筑,试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我国的四川、云南、湖北等地尝试引进新西兰松,你认为此举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答案】(1)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其生长;该国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台地土壤肥沃;纬度较高,气候冷湿,森林病虫害少;森林火灾少。 (2)新西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木质结构利于防震;新西兰木材瓷源丰富;新西兰松材质好,易干燥和易进行防腐处理。 (3)可行。我国天然森林面积小,人工林宜林面积广;我国木材蓄积量小,木材需求量大:新西兰松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生长速度快;材质好,用途广(环境效益高)。 不可行。新西兰松属于外来物种,引进可能会导致对本土人工林的破坯;加剧对土地、地下水等方面的破坏;引发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第(1)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第(2)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3)题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读材料可知:“新西兰松喜湿”,而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其生长 因气候湿润,森林火灾少。因纬度较高,森林病虫害少。看图可知,新西兰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灰深厚,土壤肥沃。 (2)读图可知,新西兰地处断裂带,地震频发,木质结构利于防震。读材料可知,新西兰木材资源丰富。新西兰松材质好,易干燥和易进行防腐处理。 (3)可行或不可行均可。可行要从市场需求、新西兰松的生长适宜回答,不可行要从引发的环境问题回答。 【点睛】 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的分析模板 关键词 规范答题术语 观点 有利 不利 效益 影响 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 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 17.【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戈壁红驼(当地人对其俗称)生活在内蒙古狼山与中蒙边境间的荒漠草原,属游走性动物,主要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盐地沙生植物的嫩枝,食性广杂。近十多年的保护性发展,2016年红驼数量已达5万余峰。观察发现,梭梭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植物,其根部寄生有次生植物肉欢蓉,但根部多鼠洞,威胁其生长。牧民们说,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 分析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的原因。 【答案】戈壁红驼游走性地啃食梭梭、骆驼刺等植物嫩枝,同时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改善土壤,促进沙生植物生长。红驼啃食梭梭植物嫩枝时,可能踩塌鼠窝,减轻鼠害,使梭梭和肉从蓉生长更好。梭梭、骆驼刺等沙生植物得到恢复,红驼食物充足,又促进其数量增多 【解析】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戈壁红驼主要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盐地沙生植物的嫩枝,食性广杂。梭梭根部多鼠洞,威胁其生长,红驼啃食梭梭植物嫩枝时,可能踩塌鼠窝,减轻鼠害,使梭梭和肉从蓉生长更好,从而是的使得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