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务川县务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务川县务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贵州省务川县务川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开学考试 高二地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 ‎1.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以下问题。‎ 图中字母与所表示的气压带对应正确的是(  )‎ A. M―赤道低气压带 B. M―副热带高气压带 C. P―副极地低气压带 D. N―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 ‎【详解】图中M位于30°~40°之间,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正确;N位于60°~70°之间,为副极地低气压带;P位于极点,是极地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南北纬10°之间。‎ ‎2.下图示意某项资料在18世纪以来的变化情况。读图分析该图依据的资料最可能是(  )‎ A. 陨石数目 B. 全球登陆台风数目 C. 太阳黑子数目 D. 日食次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太阳黑子特征。‎ ‎【详解】据图数据分析,该现象具有周期性,且周期大致为每10年爆发一次高峰期。结合教材知识,太阳黑子爆发高峰期周期为11年,所以该资料应为太阳黑子数目。陨石无周期现象;台风每年夏天都会频繁出现;日食爆发周期不是10年。故选C。‎ ‎3.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下图,完成题。‎ 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A. 价格低廉 B. 减耗保鲜 C. 绿色优质 D. 品种丰富 ‎【答案】C ‎【解析】‎ ‎ 该生产模式不适用化肥,所产农产品无污染,绿色优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C正确。而农产品的价格不会低;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与该生产模式无关;消费者青睐的是农产品的质量,而不是农产品的种类。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图示该地既种植水稻,发展种植业,又饲养牛羊,发展畜牧业,因此属于混合农业;整个生产过程不施用化肥、农药,符合生态农业要求。‎ ‎4.读图,回答下题。 ‎ 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 东北三江平原 B. 浙江南部 C.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 青藏高原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问特征。从河流流量与降水量对应关系看,该河流补给形式是降水。从降水的分布来看可知,该地雨季较长,降水较为丰富,属于湿润区。东北三江平原的河流,受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的影响,有两个汛期,不符合题意,A错误;浙江南部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雨季较长,降水量较大,汛期较长,符合题意,B正确;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主要考查冰川融水,汛期集中在夏季,与题意不符,C错误;青藏高原也是冰川融水,汛期集中在夏季,D错误。故答案选B。‎ ‎5.在大陆拟订的台海隧道计划中,专家主要提出了三个方案,即北线、中线和南线方案,起点均在福建。据此回答有专家称南线的可行性较大,其区位优势是(  )‎ ‎①以厦门为依托 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 ‎③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 ④连接了金门、澎湖列岛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交通区位。‎ ‎【详解】据图分析,南线起点为厦门,厦门经济发达,游客众多,可以以厦门为依托;南线中途连接金门、澎湖列岛,可以加强当地与外地经济联系。而南线自然条件与北线、中线差别不大。①④正确,故选A。‎ ‎6.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以下各题。‎ 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下列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 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 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 地球上热量分配将会均匀 D. 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答案】C ‎【解析】‎ 若黄赤交角为0°,则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全球各地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AD正确;全球无四季变化,B正确;赤道地区热,两极地区冷,热量分配不均,C错误。故选C。‎ ‎7.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著名学者邦奇等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分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东部大陆。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关于人类大陆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正确说法是(  )‎ A. ①大陆属于高-高-低型 B. ②大陆属于高-低-高型 C. ③大陆属于高-高-低型 D. ④大陆属于高-低-高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地理空间图表信息提取和判读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断。根据判断①为欧洲,②代表北美东部,③代表南亚,④代表东亚和东南亚,①为欧洲,②为北美大陆,经济发达,主要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型,AB错;③大陆为南亚大陆,④大陆为东亚和东南亚大陆,经济欠发达,主要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型,故C错,D对。故选D。‎ ‎8.读地理素描图判断,因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图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地貌依次是峡谷、三角洲、风蚀蘑菇、沙丘,其成因分别对应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风力侵蚀作用、风力堆积作用。据此分析选B。‎ ‎【点睛】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 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西北地区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 ‎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例:挪威峡湾)‎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9. 该图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从上图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过程中(  )‎ A. 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B. 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C. 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同时期,内外力都有可能成为主导因素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 云贵高原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 ‎10.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和甲乙两风带的风向,可判定丙为高压带,且两侧的风向不同,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且风向向左偏,因此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 ‎11.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线速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同一纬度上线速度相同,故只有C和B的线速度相同,且除开极点外,各地的角速度都相同,故只有C点与B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故答案选D。‎ ‎12.读“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 B. 小行星带位于M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 此刻地球上可能会出现日食现象 D. 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 ‎【详解】据图分析,火星在太阳系中第四轨道上,地球在太阳系中第三轨道上,所M星为火星。而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B对;月球为卫星,属于地月系,地球、火星、木星为行星,属于太阳系,所以天体级别不相同,A错;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中间时会出现日食现象,C错;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D错。故选B。‎ ‎13.读“我国某城镇区域简图”,回答下题。‎ 图中东西向门市布局的主要原则是( )‎ A. 市场最优原则 B. 交通最优原则 C. 便民最优原则 D. 环境最优原则 ‎【答案】B ‎【解析】‎ 考查商业网点的布局原则。‎ 读图可知,东西向门市布局在国道两侧,沿着交通运输线分布,体现了交通最优原则。故选B。‎ ‎14.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据图分析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 基本稳定 B. 逐年增加 C. 先增后减 D. 整体趋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 ‎【详解】据图分析,自然增长率稳定在0%附近,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稳定且缓慢,而机械增长率在8%附近,虽后期下降但仍为正数,说明上海一直有人口迁入中,所以上海市人口总量逐年增加。故选B。‎ ‎15.下图表示某城市一区域地铁不同时段的平均客运量,若进入本区的客运量为J,离开本区的客运量为L,那么这个区域(  )‎ A. a时J>L B. b时J>L C. c时J>L D. a时J=L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 ‎【详解】据图分析,进入本区的客运量为J,离开本区的客运量为L。a时J>L,b时J=L,c时L>J。故选A。‎ ‎16.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有关③段及其东坡自然带情况,叙述错误的是(  )‎ A. ③段东坡基带为温带荒漠带 B. ③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性 C. 影响③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D. ③段西坡自然带数量比东坡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非地带性规律。‎ ‎【详解】③段纬度为40°S附近,东坡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基带为温带荒漠带,西坡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自然带数量比东坡多,所以③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而③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体现了非地带性规律,B描述错误;故选B。‎ ‎【点睛】‎ ‎17.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的时应关系。下图为“北纬42°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阔混交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 ‎ A. 62°N~68°N B. 52°N~58°N C. 48°N~52°N D. 52°N~62°N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查察垂直地带性规律 ‎【详解】1°经度差约等于111km。据图分析,针阔混交林带据原点向北600km~110km,说明经度据原点向北相差6°~10°,所以42°N加上6°~10°为48°N~52°N。故选C。‎ ‎18.读下图,完成问题。‎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为火山喷发,山体岩石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受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岩。喷出岩、侵入岩都只能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详解】图示为火山喷发,山体岩石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受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岩,C对。喷出岩、侵入岩都只能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岩浆岩,A、B错。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D错。‎ ‎19.下图为“某日全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读图,判断这一天之后(  )‎ A. 南极圈内极昼范围将扩大 B.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将增大 C. 赤道的白昼将变长 D. 热带的范围将缩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 ‎【详解】据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在南回归线时最大,为90°,说明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即将北移,南极圈极昼范围将缩小,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将增大,A错,B对;赤道永远昼夜平分,白昼不会变,C错;黄赤夹角角度不变,热带的范围也不会变,D错。故选B。‎ ‎20.读“某地貌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图可知(  )‎ A. 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 B. 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 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 ‎【详解】根据图中“砾石、扇形、地表径流”等信息判断,此地貌为冲积扇平原。沉积物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A错;由于沉积作用分选性,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大量细小泥沙在扇形地中、下部沉积,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B错,C对;据图地下水位判断,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浅,D错。故选C。‎ ‎21.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分析图中( )‎ A. ①为岩石圈 B. 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 ③为地壳 D. 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 ‎【详解】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为岩石圈,A错,B对;莫霍面以上为地壳,C错;古登堡面以上,莫霍面以下为地幔,D错。故选B。‎ ‎22.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分析图中所示大气分层与人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B. 有利于高空飞行 C. 反射无线电波 D. 直接影响近地面人类生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 ‎【详解】据图分析,随着高度增加,温度在升高,说明此成为平流层,此层气流稳定,以水平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B对;与人类最密切,直接影响近地面人类生产的是对流层,A、D错;可以反射无线电波的是高层大气,C错。故选B。‎ ‎【点睛】‎ 大气分层 高度 特点 对流层 低纬17~18 km 中纬10~12 km 高纬8~9 km ‎①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②能量来源于地面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③对流运动显著;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气温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至50~55 km ‎①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层,吸收紫外线;②能源来源于紫外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③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④天气晴朗,能见度好;⑤有利于高空飞行;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侵害 高层大气 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层2000~3000 km ‎①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在②80~500 km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23.下图示意“江西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B. 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 C. 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D. 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加快 ‎【答案】B ‎【解析】‎ 读图Ⅰ阶段出生率在不断上升,死亡率则在不断下降,人口增长的速度处于加速阶段,没有老龄化问题,A错;从O开始,出生率下降明显,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在下降,是受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B对;Ⅱ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数值仍较高,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C错;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先加快,后减慢,D错,所以该题选B。‎ ‎24.读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背面主景图案,回答下题。‎ 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 冰川侵蚀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海浪侵蚀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为桂林山水,其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对应的岩石多为沉积岩,特别是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比较典型。主要成因是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解侵蚀作用。本题B选项正确。‎ ‎25.下图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分布图”,据图完成下题。‎ 下列地区与图中奶牛饲养经营属相同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 A. 墨累—达令盆地 B. 潘帕斯草原 C. 五大湖地区 D. 地中海沿岸 ‎【答案】C ‎【解析】‎ 图中奶牛饲养经营分布在城市周围,为城市提供蔬菜、鲜奶、花卉等服务,属于乳畜业。相同农业地域类型的是五大湖地区,C对。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类型是混合农业,A错。潘帕斯草原是大牧场放牧业,B错。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型农业,D错。‎ ‎26.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举行。左下图为1~3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右下图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据此分析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加快发展新能源 ‎ ‎③加强科技创新 ④缩减生产规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全球变暖问题。‎ ‎【详解】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能源如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传统化石能源消耗,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控制人口数量和缩减生产规模都不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②③正确,故选C。‎ ‎27.读“某区域水系分布简图和甲地气候统计图”,与东侧相比,甲乙之间河段西侧支流少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 B. 植被 C. 土壤 D. 地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河流水系特征。‎ ‎【详解】河流干支流分布情况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所以甲乙之间河段西侧支流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故选D。‎ ‎28.小明于2016年2月7日~23日去莫斯科(55°56′N,37°38′E)参观学习。下图为小明离开莫斯科时所绘制的当日地球上部分地区光照示意图,中心点表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分析。关于小明参观学习期间莫斯科当地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昼长夜短 昼渐长,夜渐短 B. 昼长夜短 昼渐短,夜渐长 C. 昼短夜长 昼渐长,夜渐短 D. 昼短夜长 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昼夜变化规律。‎ ‎【详解】据材料分析,2月7日~23日表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与春分日(3月21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半球且正北移,所以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故选C。‎ ‎29.下图中的50千米长路段的高速公路地势落差2 030米。分析直线坡度最大的是(  )‎ A. 石棉至固陵段 B. 固陵至栗子坪段 C. 栗子坪至铁寨子段 D. 铁寨子至菩萨岗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交通区位因素。‎ ‎【详解】据图分析,栗子坪至铁寨子段中间公路弯曲为盘山公路。对于地势较陡峭的地区,需修建盘山公路,说明两地直线坡度最大。故选C。‎ ‎30.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近年来,基塘面积逐渐缩小,甚至出现大量向非农产业租售土地的现象。读图分析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B. 全球气候变暖 C. 城市化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 D. 农业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详解】近些年,社会经济因素在农业发展当中越来越重要。城市化的发展说明非农产业的发展与壮大,而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是决定土地用途的重要因素。基塘农业不产粮食;全球气候变暖不影响基塘农业;基塘农业中有蔗叶和蚕沙补充,农业土壤肥力不会下降。故选C。‎ ‎31.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甲~丁自然带分布特征的形成因素主要是(  )‎ A. 洋流、大陆轮廓 B. 热量、地形 C. 地形、大陆轮廓 D. 热量、洋流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读图,甲~丁自然带分布特征是随着纬度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布规律,主要受热量因素影响。自然带南北狭长延伸,主要受地形影响。形成因素主要是热量、地形,B对。洋流、大陆轮廓不是主 要影响因素,A、C、D错。故答案选B项。‎ ‎32.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题。‎ 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坡向 D. 地形 ‎【答案】A ‎【解析】‎ 甲基带为针阔叶混交林,乙基带为落叶阔叶林,丙基带为热带某种植被,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主要和纬度有关,甲纬度最高,丙纬度最低,纬度不同,热量不同。所以导致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 ‎33.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 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 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 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 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黄赤夹角的特征。‎ ‎【详解】黄赤夹角现在约为23.5°,当黄赤交角增大到24.24°时,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为南北纬24.24°之间,极昼极夜范围为南北纬65.76°之间,此时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故选B。‎ ‎34.重化工企业的是工业结构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化工厂的布局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 ‎①位于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  ②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 ‎③远离居住区和农田  ④远离居住区但可接近水源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工业区分布影响因素。‎ ‎【详解】重化工企业会排放废气和废水,含有大量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所以应位于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和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以免对城市造成污染。故选A。‎ ‎35.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大唐袜业是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下图体现的主要产业活动联系方式是(  )‎ A. 生产协作联系 B. 商贸联系 C. 信息联系 D. 科技联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工业集聚的形式。‎ ‎【详解】据图分析,沙线厂下线为织袜厂,织袜厂下线为缝头厂,缝头厂下线为印染厂……以此类推,说明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生产协作上的工业联系。故选A。‎ 下图为我国两个时段年等温线(°C)变化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6. 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 )‎ A. 华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南方地区 D. 东北地区 ‎37.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最可能是( )‎ A. 甜菜种植区域南移 B. 小麦种植海拔降低 C. 水稻种植北界北移 D. 油菜开花期滞后 ‎【答案】36. D 37. C ‎【解析】‎ 试题分析:‎ ‎【36题详解】‎ 同一数值的等温线大致都向北移了。比较而言,东北地区的等温线向北移的距离最远,说明东北地区气候变暖最明显,C选项正确。‎ ‎【37题详解】‎ 甜菜适宜在凉爽的中温带种植,若气候变暖则其种植区域北移,A选项错误;小麦种植海拔升高,B选项错误;油菜开花期与气温有关,气候变暖后开花期会提前,D选项错误;我国北方地区因为气温低不能种水稻,气候变暖后,有些地区可以种小麦了,所以水稻种植北界会北移,C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人文地理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8. 有人说该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  )‎ A. 九省通衢 地上悬河 B. 洞庭湖畔 赤壁战场 C. 鱼米之乡 九曲回肠 D. 黄金水道 险滩密布 ‎39. 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  )‎ A. 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 B. 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 C.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D. 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 ‎40. 现在该段河道已基本稳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修建了荆江大堤 ②大量采挖河沙 ‎ ‎③进行河道的裁弯取直 ④减少农业灌溉用水 ‎ ‎⑤建设防护林工程⑥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⑤⑥‎ ‎【答案】38. C 39. B 40. D ‎【解析】‎ ‎【分析】‎ 流域特征、洪涝灾害及流域治理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38题详解】‎ 根据题目提示以及图示,可以判断出该河段是长江的荆江段。荆江段有两大特征,一是该河段为地上河,二是该河段河道弯曲。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集,是鱼米之乡;该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险。正确答案选C。ABD错误。‎ ‎【39题详解】‎ 地上河易决口是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原因,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堆积。正确答案选B。与植被稀少、流水作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地壳变动无关。ACD错误。‎ ‎【40题详解】‎ 大量采挖河沙易使得河道堤防崩溃,减少农业灌溉用水使得河道水量增大,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同时会影响该地的农业生产。所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建设大堤,建设防护林以及河道的改造实现对其改变。正确答案选D。ABC错误。‎ ‎【点睛】拓展延伸:荆江九曲回肠的原因:首先长江进入中下游平原后流速陡然减缓,泥沙容易沉积。其次是河流两岸是沙质土壤易受流水侵蚀,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使得两岸受侵蚀不均。‎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40分)‎ ‎41.下图由北京市城市及近郊的假彩色卫星影像判读而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原卫星影像上,判读河流和道路的直接解译标志有 、 、 。根据直接解译标志,A为 ,B的色调为 ,C、D、E、F中 为道路, 为河流。‎ ‎(2)在原卫星影像图上,城市为 状,道路、河流为 状,湖泊为 色。‎ ‎(3)判断D为河流的间接解译标志是 。‎ ‎(4)对比冬季和夏季卫星影像图上的A处,可能会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答案】(1)色调 弯曲变化 宽度变化 湖泊 灰白色或浅蓝色 C、F  D、E ‎(2)面 线 深蓝或蓝黑 ‎(3)连接河流和湖泊 ‎(4)色调、范围等都会有所不同。 因为A处为一湖泊,季节不同,水量、水深都有差异,导致湖泊的范围和色调都有差异。‎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遥感图像的判断 ‎【详解】(1)在卫星影像图上可以直接解译的标志有色调、形状、大小等。道路、河流、城市色调不同,形状也不一样。道路宽度不变且比较平直;河流弯曲,而且宽度有变化。因此由图可知,A靠近引水渠,面积较大且边缘较为平滑,为湖泊。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水文要素呈现深蓝色或蓝黑色,人工建筑呈灰白色或浅蓝色,植被呈红色。该图由北京市城市及近郊的假彩色卫星影像判读而来,因此原卫星影像图是指该地的假彩色卫星影像图。B地为城市建筑,色调为灰白色或浅蓝色。C、D、E、F中,C、F较为平直为道路,D、E弯曲度较大为河流。‎ ‎(2)在原卫星影像图上,根据地理事物的特性不同,城市一般呈面状,道路河流呈线状,湖泊呈现深蓝色或蓝黑色 ‎(3)判断D为河流的直接解译标志是形状弯曲。同时D连接了河流与湖泊,这是河流所具有的特性,也是判断D为河流的间接解译标志。‎ ‎(4)A处为湖泊,靠河水补给,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差异较大。故在不同季节湖泊的面积、水量、水深不同,因此不同季节,在卫星影像图上,A处的范围和色调都有所不同 ‎42.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__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___补给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________种补给类型。‎ ‎(3)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甲、乙分别所处的地区是( )‎ A.西北、东北 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北 ‎【答案】(1)8 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 1~2 气温低于0℃,冰雪不再融化,河流没有补给水源 蒸发旺盛和农业引水灌溉,使河流径流量减小 气温 (2)季节性积雪融水 雨水 3 (3)A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以及特点,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地下水补给较为稳定,变化小。‎ ‎(1)由图可判断,甲河径流量大小与温度高低呈正相关,河流径流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甲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最大径流量出现在8月,此时段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1~2月份因气温低于0℃,冰雪不再融化,河流没有补给水源而出现断流。5月份蒸发旺盛和农业引水灌溉,使河流径流量减小,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 ‎(2)由图可判断,乙河有春、夏两次汛期,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A为春汛是由季节性积雪融水而形成,B为夏汛,以大气降水(雨水)补给为主。该河流还存在地下水补给。‎ ‎(3)甲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最为典型。乙河一年有两次汛期,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故该题选A。‎ ‎【点睛】‎ 河流补给方式分为: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在不同地区的河流补给方式不同,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高纬度地区河流的春汛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东部时间6月18日17时32分,美国宇航局“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和“月球勘测轨道器”搭乘“阿特拉斯五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28°26′N,81°W)成功发射升空,这是美国宇航局重返月球计划的第一步,它将开创月球探索的新纪元。‎ 材料二 两个探测器升空当日某时的太阳光照图。‎ ‎(1)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所在的时区为________。美国东部时间是指________的区时,“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和“月球勘测轨道器”升空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 ‎(2)材料二图中的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3)判断材料二图中的是________(晨、昏)线,是________(晨、昏)线。‎ ‎(4)依据材料二光照图,计算卡纳维拉尔角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西五区 (2). 西五区 (3). 6月19日6时32分 (4). A、B (5). C (6). 昏 (7). 晨 (8). 12时36分 ‎【解析】‎ ‎【详解】(1)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所在的经度是81°W,时区为西五区。美国东部时间是指西五区的区时,“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和“月球勘测轨道器”升空时,美国东部时间即西五区的时间是6月18日17时32分,北京时间比西五区早13小时,为6月19日6时32分。‎ ‎(2)材料二图中的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A、B,因两点纬度最低,在赤道上。最小的是C,因所在纬度最高。‎ ‎(3)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材料二图中的AC弧是昏线,BC弧是晨线。‎ ‎(4) 依据材料二光照图,90°W时刻是12点,卡纳维拉尔角的经度是81°W,经度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卡纳维拉尔角的地方时是12时36分。‎ ‎44.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3)能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多选)(  )‎ A.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B.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工业区的建立 C.环境质量的改善 D.政治难民的影响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 __‎ ‎【答案】(1)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而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环境较好。‎ ‎(2)国内人口迁移 ‎(3)ABC ‎(4)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影响因素。‎ ‎【详解】(1)据教材知识得知,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由于纬度高,气温较低,大气污染严重,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原因,人口向纬度低,光照充足,人口少,环境优美的美国南部、西部迁移。‎ ‎(2)人口迁移路线就在本国内迁移,所以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来说,人口迁移类型是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工业区的建立能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从而促进人口的迁移;环境污染能使人口迁出,环境得到改善也能使人口回流;而美国国内政治稳定,无战乱,不存在政治移民。‎ ‎(4) 老工业区导致人口迁出的原因是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严重。而出现人口回流现象,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45.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等。‎ ‎(3)该过程中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 城市化 (2).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4).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5). 大气 (6). 水 (7). 噪声 (8). 固体废弃物 (9). 占用耕地良田 (10). 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及其影响 ‎【详解】(1)读图可知,从1986年至2016年,该区域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反映的是该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城市化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城市规模的扩大;2、城市人口增加,劳动力不断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城市化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四大污染,分别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 ‎(3)读图可知,该区域稻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减少;同时城市化的过程中,工业污染不断向农村扩散。‎ ‎46.读下图,回答问题。‎ ‎(1)若甲、乙两地是我国东部、西部地区的代表,那么,代表东部地区的是 。‎ ‎(2)甲地的商业网点密度要小于乙地的商业网点,原因是什么?‎ ‎(3)甲地的运输网由 组成。乙地的综合运输网是由 、 、 等多种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方式组成。‎ ‎(4)甲、乙两城市中, 城市更有条件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理由什么?‎ ‎【答案】(1)乙 ‎(2)山区地势起伏,交通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 ‎(3)公路 铁路 公路 河运(或答水运)‎ ‎(4)乙 水陆交通便利,附近聚落(居民点)数量较多(市场广阔)。‎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详解】(1)读图可知,甲地城市较少,交通线路单一,符合我国西部地区的特点;乙地聚落密集,交通线路密度较大,符合我国东部地区的特点。‎ ‎(2)甲地地势起伏较大,人口较少,交通线路单一,对外联系不便,商品流通速度较慢,商业网点密度小于乙地。‎ ‎(3)读图可知,甲地的交通运输网主要由公路组成;乙地交通运输网由公路、铁路、河运组成。‎ ‎(4)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为交通和市场。相对于甲地来说,乙地交通更为便利,附近聚落密集,人口众多,市场较大,更易形成商业中心。‎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