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9届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理)(12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第Ⅰ卷 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下图为太阳系部分图,M为八大行星之一。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上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 月球或水星 B. 水星或金星 C. 金星或木星 D. 火星或土星 2. 上图中体现出了多少级天体系统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答案】1. B 2. B 【解析】本题难度较小。只要熟练掌握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天体系统和太阳系。 1. 天体M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依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远近关系可以判断,可能是水星或金星。正确答案选B。 2. 图中体现出了2级天体系统,为太阳系和地月系。正确答案选B。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的大小。据此完成问题。 3. 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B. 宇宙辐射的强度 C. 行星的体积 D. 适宜呼吸的大气 4. 生命存在需要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A. 日照条件稳定 B. 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C. 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 D. 有原始海洋 【答案】3. A 4. C 【解析】 3. 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星质量越大,可居住带离恒星越远,这说明可居住带行星的温度条件基本是相同的。故选A。 4. 大气层的存在与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关。如果地球体积和质量更大,引力场更强,会导致大气层压力过大;如果地球体积和质量更小,引力场更弱,会导致大气层压力过小或根本吸不住大气层,生命就无法存在。故选C。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回答下列各题。 5. 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B.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 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D. 纬度偏低,晴天多 6.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7. 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 A. 行进中的赛车 B. 煤球炉 C. 太阳能电池 D. 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答案】5. D 6. A 7. D 【解析】 5. 结合上海、德国、日本的气候和纬度可知,德国和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突出,因此,阴雨天相对较多;而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晴天相对较多;此外,上海的纬度较德国、日本偏低。故选D。 6. 上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因此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可以缓解其常规能源短缺的局面。故选A。 7. 羊八井地热发电站是地球内能的释放,与太阳辐射无关。故选D。 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如果2022~2023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 2033~2034年 B. 2011~2012年 C. 2006~2007年 D. 2087~2088年 9. 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A. 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B. 地球上各地地震频繁 C. 无线电长波辐射受中断或衰减 D. 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答案】8. B 9. D 【解析】 8.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周期约11年,故如果2022~2023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2011~2012年。 9. 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得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10. 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B. 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 地壳和上地幔合称岩石圈 D. 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D正确,AC错误;地壳是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B错误。故选D。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对图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表示纵波 B. D表示古登堡界面 C. G表示地幔 D. G的物质形态为液态 12. 目前科学界认为引起地表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 ) A. 地壳 B. 地核 C. 内核 D. 上地幔 【答案】11. C 12. D 【解析】试题分析: 11. 读图,图中A在2900千米 处消失,表示横波,A错。D表示莫霍界面,B错。G表示地核的外核,C错。G的物质形态为液态,横波不能通过,D对。 12. 目前科学界认为引起地表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D对。地壳 、地核、内核不是火山喷发的岩浆的主要来源,A、B、C错。 【考点定位】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岩浆来源。 【名师点睛】地震波分横波、纵波,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不能在液态物质中传播。纵波可以穿过各态的物质。横波消失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结合地壳的厚度,判断莫霍界面的位置。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了解岩浆的来源。 读下图中的两幅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若上(右)图所示地球为顺时针转动,且极圈内均为白昼,该图是观测者从上(左)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何处观测到的(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14. 若上(右)图与上题所给出的条件相同且A、B在晨昏线上,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 B. A点日出时间较B点晚 C. AB弧线是昏线 D. C点是18点 【答案】13. D 14.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知识及光照图的判读。 13. 若(右)图所示地球为顺时针转动,说明时从南极点俯瞰地球的俯视图,丁位于南极点,D正确 14. 左图显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内应出现极昼现象,AB线为晨线,C点位于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地方时为6点。D正确。北半球为冬季,A点位于南极圈,全天太阳长升不落, A、B、C错误。 【点睛】准确判断甲、乙、丙、丁的位置及对光照图的判读。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下图下列各题. 15.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 昼夜的更替 B. 区时的差异 C. 运动物体偏向 D. 地方时差异 16. 判断图中的O、P点所在的是( ) A. 晨线 B. 昏线 C. O时经线 D. 既不是晨线,也不是昏线 【答案】15. A 16.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5. 从“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可知为地球自转,故实验只能演示由于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问题,故A正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四季的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故B、D项错误;运动物体的偏向必须是地表运动物体才产生偏向,故C错误。 【点睛】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①、昼夜现象的产生;②、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③、地方时。 16.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过分界线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故P点位于晨线上,A正确。 17. 河岸深受地球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图是两幅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扩展,按一般规律,最终将与河流的哪一岸相连?( ) A. 甲岸 丙岸 B. 乙岸 丁岸 C. 甲岸 丁岸 D. 乙岸 丙岸 【答案】D 【点睛】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规律以及左右的判定。 18. 下列各图中,表示12月22日日照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断。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图B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9. 若黄赤交角从23°26´变为30°时,则地表各温度带面积 A. 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扩大 B. 温带增大,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C. 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D. 温带、热带面积增大,寒带面积缩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黄赤交角从23°26/变为30°,即黄赤交角变大,则回归线度数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而极圈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互余,故极圈度数变小,则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即寒带的范围变大,则温带的范围变小,故A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黄赤交角对五带的影响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 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B. 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 丙处气压比甲处低 D. 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21.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 A. 甲是副热带高气压 B. 乙处多锋面雨 C. 甲处为极锋 D. 乙处有热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 22. 若此图代表海陆间水循环,则 A. 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 B. 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 ③代表径流输送 D. 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 23. 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 A. 加尔各答吹东北风 B. 地中海沿岸进入少雨季节 C. 我国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 D.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答案】20. C 21. C 22. C 23. B 【解析】 20. 热力环流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据图可知,甲处盛行上升气流,气温高,气压低,乙处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低,气压高;高空正好相反。故选C。 21.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甲处盛行上升气流,气压低,为60°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乙处盛行下沉气流,气压高,为3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甲处形成极锋,多锋面雨,故选C。 22. 若此图代表海陆间水循环,则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③代表径流输送④代表海水蒸发。故选C。 23. 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据图可知呈顺时针,可判断为北半球夏季。加尔各答吹西南风,A错误;地中海沿岸进入少雨季节,B正确;我国主要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影响,C错误;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突出,D错误。故选B。 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④—② C. ②—③—④ D. ③—④—② 25. 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 A. 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 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 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 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答案】24. B 25. B 26. B 【解析】试题分析: 24. 从图中可知:①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的太阳辐射,按照大气受热过程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可见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①—④—②,C对。 25. 近地面是大气最直接热源(主要是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尘埃吸收地面辐射形成的红外线),随海拔高度增加得到地面辐射越来越少,因此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②,B对。 26.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和保温能力弱,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虽太阳辐射强但吸收能力弱温度低,B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因素。 27. 下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局部图”,图中甲、乙两风带分别对应的是 A. 甲是东南信风 B. 甲是盛行西风 C. 乙是盛行西风 D. 乙是东北信风 【答案】C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两风是从中间流出,中间气流垂直下沉,近地面应该为高压,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该地没有在极点附近,因此该高压不会是极地高压带,应该属于副热带高压,甲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南部的赤道低气压带,属于东北信风带,A错误;B错误;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北部副极地低气压带的盛行西风带,因此C 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C项。 读“a、b、c三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图中a地气候类型为(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29. 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气候类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B. b地气候类型最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 c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热带大陆东岸地区 D. 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b、c 【答案】28. A 29. A 【解析】 28. 根据图中降水量和冬夏气温的变化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说明是位于温带地区;降水量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说明是温带季风气候,故A项正确。 29. 据上题可知,a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形成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故A项错误;b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大牧场放牧业最适合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故B项错误;c地气候类型分布在大陆的西岸,故C项错误;根据气温判断纬度高低,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c、b,故D项错误。 【点睛】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第一步: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 7月温度高则为北半球 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以“温”定“带”——根据提供的气温资料,确定气候带。 热量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最冷月气温 >15℃ 0℃~15℃ <0℃ 最热月<5℃ 季节变化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冬寒夏热 终年严寒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 极地气候 第三步: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再根据降水资料,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主要从季节变化和年降水量两个方面讨论。 热带气候 最冷月>15℃ 全年多雨,>2000mm 热带雨林 干湿季明显,700-1000mm 热带草原 雨旱两季,>1500mm 热带季风 全年很少,<250mm 热带沙漠 亚热带 最冷月>0℃ 冬雨型,300-1000mm 地中海 雨热同期,800-1500mm 亚热带季风 全年湿润,700-1000mm 温带海洋性 温带 最冷月<0℃ 雨热同期,500-1000mm 温带季风 全年降水少,250mm左右 温带大陆性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处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 B. 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 d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D. b为东南信风 31. 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A. B. C. D. 【答案】30. D 31. D 【解析】 31. 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低纬的东北信风、中纬的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下图为扬州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2. 这次天气过程可能是由下列哪种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33. 上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32. A 33. A 【解析】 32. 从图中的气温变化可以看出,从4~9日,最低气温从2℃下降到-4℃,且在5、6日两天天气为多云转阴,说明有冷锋经过,尽管没有形成降水(可能是由于大气中的水汽较少或者冷空气太弱),但这符合冷锋的特点。A对,BCD错。故选A。 33. 在整个天气变化过程中,由于气温一直在下降,气压就会逐渐升高,A对;B为气旋过境,C为暖锋过境,D为反气旋过境时的气压变化,BCD错误。故选A。 【点睛】 34. 下图是“大西洋局部洋流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洋流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 B. b洋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C. 洋流能使污染范围不变,污染程度减轻 D. 甲海区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 洋流是日本暖流,沿岸季风气候;b 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洋流能使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减轻;甲海区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北海道渔场,D正确。 【考点定位】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方法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③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5. 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36. 图中I、II、III、IV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I、II B. III、IV C. I、III D. II、IV 【答案】35. A 36. D 【解析】 35. 甲地为山前平原,坡度和缓,可平整土地开垦农田;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且属于山前平原河段,泥沙沉积,河床较对岸平缓且有断层,不宜修护坡堤。丙处的上部,坡度较陡,不适合开垦梯田,应注重生态保护;丁处为山谷中,为防止流水下切侵蚀、水土流失加剧,打坝於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措施 。 36. 由图示可知,I处为河流冲积平原,属于外力作用;II处为断层构造,由内力作用形成;III处为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IV处为岩浆岩,由岩浆活动形成,属于内力作用。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图像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及对区域开发整治的掌握,以及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能力及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37.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8),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 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冷却凝固 B. 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C. 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外力作用 D. 外力作用、冷却凝固、变质作用 【答案】B 【解析】图中①是岩浆转化为岩浆岩是冷却凝固,②岩浆岩转化为沉积岩,是外力作用,③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属于变质作用,选择B。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38. 图中各地貌景观与其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甲——风力侵蚀 B. 乙——流水沉积 C. 丙——流水溶蚀 D. 丁——断裂下陷 39. “五岳独尊”的泰山山体所属的地质构造是 A. 背斜 B. 向斜 C. 地垒 D. 地堑 【答案】38. C 39. C 【解析】试题分析: 38. 甲图显示的是泰山日出,是一种天气现象。乙、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丙项是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地貌,选C。 39. 泰山属于断层结构中上升的岩块,是地垒,选C。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地质构造。 40.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题。 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和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 ①②和① B. ②③和② C. ③④和③ D. ①④和④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①为海蚀崖,为海浪侵蚀作用形成,②为冲积平原,为流出沉积作用形成,③为沙丘,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④为角峰,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因此②③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农耕,有利于聚落形成。故选B。 第Ⅱ卷 提高题(共20分) 41. 下图为北半球高空气压分布图,图中MN为等高面。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假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甲、乙两处中的________处位于海洋。 (2)在近地面,甲处气压比乙处________,丙处实际风向是刮________风。 【答案】(1)乙 (2)低 东南 【解析】(1)据图可知,高空等压面甲处上凸,可判断为高气压,乙处高空等压面下凹,可判断为低气压,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相反,即甲近地面为低气压,乙近地面为高气压。假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即7月初,则大陆为低气压,海洋为高气压即甲为陆地乙为海洋。 (2)据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甲形成低压区,乙形成高气压,丙处风向受向右地转偏向力影响实际风向为东南风。 【点睛】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明确: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形成高气压;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形成低气压;因为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就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就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圈。 42. 读下图“某月世界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终年受A影响所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与气压带A相比,气压带C影响的地区降水 (多或少)。 (2)常年受风带D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与上图中的 (填序号)相符,该气候特征是 。 (3)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 季,该季节N地受 (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控制,气候特征为 。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 少 (2)③,全年温和多雨(冬温夏凉,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3)夏季 副热带高气压带 炎热干燥 【解析】(1)据图可知,A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终年受其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气压带C地处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2)据图可知,D风带为盛行西风带,常年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据气候资料图可知,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地中海气候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据图可知,赤道低气压带全部移到北半球,可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据图可知, N地处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