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高2021级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图为我国“四极”图,有关图中四地的正确叙述是 A. ①地房屋屋檐倾斜度不大 B. ②地农业生产一年三熟 C. ③地房屋屋顶很平 D. ④地灌溉农业发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地降水多,所以房屋屋檐倾斜度大,排水方便;②地热量条件差,农业生产为一年一熟;④地高寒,热量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而③地干旱,降水少,房屋屋顶很平。故选C。‎ 考点:中国的区域差异 ‎2. 下列四组省区全部属于东部地区的是( )‎ A. 吉林、山西、湖南、海南 B. 山西、内蒙古、陕西、广东 C. 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 D. 广东、山东、北京、福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东部经济地带不包括吉林、山西、湖南、内蒙古、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都是中部经济地带,而陕西是西部经济地带。故选D。‎ 考点:我国经济区域范围 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黄梅时节家家雨”、②“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③“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④“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 ‎3. ①②③④反映的地理现象依次出现在( )‎ A.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秦岭山地 D. 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4. 符合谚语③所说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 A. 河流流量大 B. 汛期长 C. 多为雨水补给 D. 有结冰期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①“黄梅时节家家雨”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的“雨”指的是南方地区的梅雨;②“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描述的是华北平原;这里的“三月无雨旱风起”指的是华北地区的春旱;③“早穿皮袄午穿沙,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西北地区,因为该区域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年温差大和日温差都很大,降水稀少,其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④“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山”指秦岭,该山脉与淮河组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该线是水田旱地分界线;①②③④反映的地理现象依次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秦岭山地。故选C。‎ ‎【4题详解】‎ ‎③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纬度高,降水少,河流受气候的影响,河流径流量小,河流补给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汛期较短,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普遍封冻,有结冰期。故选D。‎ ‎【点睛】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主要畜种牦牛有“高原之舟”之称;西北地区因为深居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很小,降水较少,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对在丙、丁两省旅行常见地貌景观叙述正确的是(  )‎ A. 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B. 地表崎岖,谷深坡陡 C. 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D. 平原为主,丘陵间杂 ‎6. 在甲、乙两省兴建交通线路遇到的主要障碍是(  )‎ ‎①地形崎岖  ②泥石流   ③台风   ④寒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5. D 6. A ‎【解析】‎ ‎【5题详解】‎ 丙、丁分别为湖南、江西两省,境内分别有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以及江南丘陵,故D项正确。选项描述的是青藏高原的景观,故A项错误。选项描述的是横断山区的景观,故B项错误。选项描述的是黄土高原的景观,故C项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甲是陕西,乙是山西,都在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地形崎岖,修路难度大,①正确;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泥石流发生,影响修路,②正确;台风对该地影响小,③错误;寒潮对交通线路建设影响不大,④错误。故选A。‎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7. 图中所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 ‎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 ‎③污染浪费严重 ‎ ‎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8. 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暴雪 B. 沙尘暴 C. 咸潮 D. 赤潮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①③正确。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红壤粘性重。故选B。‎ ‎【8题详解】‎ 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该地位于南方地区,冬季气温高,暴雪少。沙尘暴多发生在北方地区。赤潮多发生在夏季。故选C。‎ ‎9. 某快运公司推出“快件动态轨迹,看得见的快件旅程”服务项目,只需输入订单号,就可直观地看到快件的最新状态。这是某消费者利用网店的货物追踪查寻功能,得到表中的结果。实现该项服务所需要的技术是( )‎ A. RS B. GPS 、RS C. GPS 、GIS D. RS、GPS、GIS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RS即遥感,主要是指从高空获取地理信息;GPS即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空间定位功能;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分析”空间信息,形成成果;由材料及其图表可知,消费者可以利用网店的货物追踪查寻功能确定位置,所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应该是利用GPS定位、 GIS分析路线,故选项C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名师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高考重要考点之一,而且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应该抓住各自的要点分析应用。GIS是计算机的技术系统,主要是对各类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等,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RS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分布等,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GPS是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主要是对点的定位。做题时,紧紧抓住多种资料的分析即利用GIS;如果是对点的位置确定等一般是GPS;大范围的获取信息一般是GIS。‎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11.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2.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10. D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乙是海南岛,是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导致流量季节变化大;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为主,河流的季节变化也大。不正确的选择D项。‎ ‎【11题详解】‎ 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乙是海南岛。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选择B项。‎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制约甲、乙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 ,生产方式落后,①③④对;乙地区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②⑤对,所以选C。‎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 A. 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 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 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D. 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区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到②地势由一级阶梯到二级阶梯 B. 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 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 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13. C 14.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环境。‎ ‎【13题详解】‎ ‎①地为我国西北内陆,降水稀少,河流大部分为内流河,额尔齐斯河是该地区的外流河,注入北冰洋;故A不符合题意.②地为大兴安岭与贺兰山之间的内蒙古草原,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草地;故B不符合题意; ③地为东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故C符合题意;④地为我国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题详解】‎ 读图可得,①和②都在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故A错误;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故B正确;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降低,故C错误;⑤为青藏高原地区,④到⑤植被变化体现了非地带性规律,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状况,甲、乙两地水平直线距离约为220千米。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乙两地气候的最大差别表现为( )‎ A. 气候类型 B. 气温年较差 C. 盛行风向 D. 年降水量 ‎16. 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地理纬度 B. 山地坡向 C. 大气环流 D. 海拔 ‎17. 图中所示山地为( )‎ A. 横断山脉 B. 昆仑山脉 C. 天山山脉 D. 大兴安岭 ‎【答案】15. D 16. B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七月均温、一月均温、海拔高度、年降水量,甲数值分别约为23℃、-11℃、900米、80毫米;乙相应数值约为:26℃、-14℃、700米、290毫米,经过比较,两者最大的差异体现在年降水量,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根据题目中信息,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山脉的南北两侧,从而判断出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从降水量来看,该处山脉北坡是迎风坡,乙地位于迎风坡,空气受地形影响被迫上升形成较多的降水,B正确。故选B。‎ ‎【17题详解】‎ 从图中判断,该山脉的走向为东西走向。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为: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 ——秦岭;③南岭。其中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根据上题分析结论,试题中山脉北部为迎风坡,可知应该是天山山脉。天山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北坡年降水量大于南坡,C正确。故选C。‎ ‎【点睛】‎ 正确读取图中坐标是解题的关键,此图所用的坐标较多,总共有三个:气温、年降水量、海拔高度。经过甲点或乙点作垂线,该垂线与七月均温线、一月均温线、海拔高度线、年降水量线的交点的纵坐标表示相应数值,过相应交点向左做垂线,即可读出相应数值。‎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影响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B. 南方农业生产潜力大主要是由于纬度低,热量充足 C. 相同农业生产潜力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是相同的 D. 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小,主要是由于海拔高,降水少 ‎19. 甲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 提高机械化水平,以提高农业生产潜力 B 建设绿色商品粮生产基地,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C. 加大湿地开发利用,扩大种植业生产规模 D. 建设成为我国主要的林业生产基地 ‎【答案】18. B 19. B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潜力的因素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8题详解】‎ 我国南方农业生产潜力大主要是由于纬度低,热量充足,B正确;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农业生产潜力相同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不一定相同;青藏高原农业生产潜力小主要是由于海拔高,热量不足。故选B ‎【19题详解】‎ 甲区域位于松嫩平原,是我国东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机械化水平较高,提高机械化水平对提高农业生产潜力作用不大,A错误;东北地区应该加大湿地保护,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建设绿色商品粮基地,B正确,C错误;林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山区,D错误。故选B。‎ 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该公路位于 A. 吉林 B. 内蒙古 C. 西藏 D. 新疆 ‎21. 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A. 洪水频发 B. 路面积雪严重 C. 泥石流多发 D. 路面冻融沉降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山脉,可知,该地的纬度较高或者海拔较高。‎ A.吉林省位于我国的第三阶梯,高大的山脉少,不可能出现多条冰川,不符合题意。‎ B.内蒙古地形以高原为主,山脉少,且冰川少,不符合题意。‎ C.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虽然冰川广布,但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不符合题意。‎ D.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其地势特点为三山夹两盆,山脉海拔高,冰川多;其水资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山麓容易形成洪积平原,且绿洲处的人口、工农业、交通线路的主要分布区,故D正确。‎ 故选:D ‎【21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因此,可推测该公路应该位于我国西北的新疆地区。‎ 我国西北的新疆地区由于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冬季寒冷,降雪量大,持续时间长,因而,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的原因最可能是路面积雪严重,故B正确;冬季几乎没有冰雪融水,不可能发生洪水、泥石流,气温低,路面不会冻融沉降。故ACD错误。‎ 故选:B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 图示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 四川盆地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 ‎23. 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 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24. 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 川剧 B. 豫剧 C. 越剧 D. 粵剧 ‎【答案】22. C 23. B 24. C ‎【解析】‎ ‎【22题详解】‎ 据图示景观可知,图中剪纸反映的景观是“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河湖众多,多水乡景观,故选C。‎ ‎【23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景观是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江南水乡,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故选B。‎ ‎【24题详解】‎ 以上四种地方戏剧中,只有越剧是分布在图中景观所在的地方,川剧是四川省的地方戏,豫剧是河南省的地方戏,粤剧是广东省的地方戏,故选C。‎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 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 地形、水源 B. 水源、气温 C. 水源、光照 D. 土壤、地形 ‎26. 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 A. 太阳能、生物能 B. 风能、石油 C. 太阳能、地热能 D. 地热能、天然气 ‎27. 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 A. 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 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 纬度低、海拔高 D.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答案】25. B 26. C 27. C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图中①是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②处是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热量。B对,A、C、D错。‎ ‎【26题详解】‎ 图中②所在省区是西藏,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地热能,C对。高原生物量小,生物能少,A错。隆起抬升地形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缺乏,B、D错。‎ ‎【27题详解】‎ 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是横断山区,所示山区纬度低、海拔高,C对。年降水量大、气温高、光照、土壤肥沃等不是主要原因,A、B、D错。‎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k㎡土地。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也是革命老区,被称为“红三角”地区。‎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图中①②两条铁路线分别是(  )‎ A. 京广线、京沪线 B. 京九线、京沪线 C. 焦柳线、宝成线 D. 京广线、京九线 ‎29. “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 A. 热量、光照 B. 光照、水 C. 地形、土壤 D. 水、地形 ‎30. “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  )‎ A. 资金和技术支持 B. 充足的农林产品 C. 丰富的矿产资源 D. 大量廉价劳动力 ‎【答案】28. D 29. C 30. A ‎【解析】‎ ‎【28题详解】‎ 从图中城市可以判断,①②两条铁路线分别从湖南和江西进入广东,分别为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焦柳线、宝成线都不到达广东。故选D。‎ ‎【29题详解】‎ ‎“红三角”地区位于南方低山丘陵,且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故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且红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等地形和土壤条件为本区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条件;“红三角”地区降水丰富,水源充足,纬度较低,光热资源充足。故选C。‎ ‎【30题详解】‎ 相对红三角(经济还较落后)而言,珠三角经济发达,发展的优势有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充足的农林产品、丰富的矿产资源、大量廉价劳动力是红三角的优势。故选A。‎ 二、综合题 ‎31.“塞上粮川”河套平原由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盛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葵花、甜菜、瓜果等,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读图回答。‎ ‎(1)归纳河套平原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河套平原成为“塞上粮川”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3)图中西部的磴口县建有大型风力发电厂,分析其建厂的优越条件。‎ ‎【答案】(1)空间上由东向西递减;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有利自然条件:晴天多,光照充足;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黄河冲积而成,耕地多,土壤肥沃;濒临黄河,灌溉水源充足。)‎ ‎(3)磴口县地处在贺兰山和狼山风口上,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便于发电设备的运输;距离内蒙古的省会城市呼和浩特近,有充足的科技力量;平原地区,人口众多,用电需求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塞上粮川”河套平原为材料,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农业、能源开发等。‎ ‎【详解】(1)河套平原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包括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空间上总体上由东向西递减;时间上夏秋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冬春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2)河套平原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河套平原由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便于耕作;黄河冲积而成,耕地多,黄河带来大量有机质,土壤肥沃;濒临黄河,可利用黄河水灌溉,灌溉水源充足。‎ ‎(3)从图中可以看出,磴口县地处在贺兰山和狼山之间,受狭管效应影响,为风口位置,风力资源十分丰富,为风力发电提供了资源保障;图中铁路经过该县,交通便利,便于发电设备的运输;距离内蒙古的省会城市呼和浩特近,有充足的科技力量,为风力发电建设提供了保障;平原地区,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用电需求大,市场广阔。‎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盐丁村是我国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镇最边远的一个古村落,海边有距今1 200多年、总面积达750多亩的古盐田,晒盐是盐丁村的一道独特风景,淳朴的村民至今还延续这古老的制盐工艺,盐丁村最为值得骄傲的是拥有750多亩的盐田,这个盐田养育了村子1 200多年,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并成为中国最早传统海水日晒土盐的制盐点,也是中国最后一个保留原始晒盐的古盐场。‎ 材料二 盐丁村晒盐的方法古老、独特,规模小,海水成盐所需时间短,产盐质量高,味道鲜美独特。每年夏季盐丁村附近大海每隔半月就会涨一次大潮,海水漫上海滩。每当海水涨潮,就用沙土吸收海水,再经冲刷过滤制成卤水(饱和盐水),然后再将卤水倒在盐槽中暴晒,最后结晶成盐,盐槽很特别,它是由百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黑色火山石制作而成,见下图。‎ 材料三 每年春季是我国华北平原长芦盐场的最佳晒盐季节,长芦盐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现代化程度高,主要是采用大规模引海水入盐田直接暴晒成盐。‎ ‎(1)请简述长芦盐场与盐丁村最佳晒盐季节不同的原因。‎ ‎(2)在同为晴天且昼长时间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盐丁村海水暴晒结晶成盐所需时间较长芦盐场晒盐所需时间明显短一些,试分析其原因。‎ ‎(3)为了进一步发展盐丁村的经济,有人提议摒弃盐丁村古老的制盐方法,改为向长芦盐场学习,引进大型机械设备,发展产业化大规模晒盐。小明同学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请推测小明反对的理由。‎ ‎【答案】(1)长芦盐场位于我国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空气干燥利于海水蒸发成盐;夏季华北进入雨季,多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不利于晒盐。盐丁村位于我国海南,夏季,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气温高,多海风,利于晒盐;每年夏季海水每半月一次大潮,海水上涨,利于引海水晒盐。‎ ‎(2)盐丁村属热带地区,纬度低,而长芦盐场位于华北地区,纬度相对高,因此盐丁村太阳辐射更强,气温更高,利于海水蒸发,盐丁村用于晒盐的盐糟为黑色火山石,吸热快,升温快,利于海水蒸发;盐丁村晒盐的卤水盐度更高,成盐世界缩短。‎ ‎(3)海南盐丁村平地少,不适合大规模晒盐。盐丁村是中国最早传统海水日晒土盐的制盐点,也是中国最后一个保留原始晒盐的古盐场。它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保留下来。为了发展盐丁村的经济,可以组织村民大力发展以“千古盐田”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业。‎ ‎【解析】‎ ‎【详解】(1)长芦盐场与盐丁村最佳晒盐季节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气候不同,晒盐主要是要高温干燥,蒸发量大的气候条件。‎ ‎(2)主要分析两地利于晒盐条件的差异。从纬度来说,盐丁村纬度低,气温高利于蒸发;从盐池来看,盐丁村盐糟为黑色火山石,吸热快,升温快,利于海水蒸发。‎ ‎(3)从地形条件看海南盐丁村平地少,不适合大规模晒盐。从文化遗产保留来说,盐丁村是中国最早传统海水日晒土盐的制盐点,也是中国最后一个保留原始晒盐的古盐场,它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保留下来。并且可以原始晒盐的古盐场为基础,大力发展以“千古盐田”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该村的经济发展。‎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