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9届贵州省大方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
大方一中2017年高二级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第I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答案,60分) 1.能够体现下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位于东部沿海南部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2.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完成3~6题。 3.在该方案中,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该城市所在区域的( ) A.自然地理条件 B.城市化水平 C.区域的开放程度 D.区域的对外联系 4.从总体上看,该城镇( ) ①没有农业活动 ②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③是周围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④带动周围乡村地域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从空间分布形式看,规划工业区表现为 ( ) A.面状 B.线状 C.点状 D.岛状 6.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 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7.读图,①②③④中表示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读图完成8~10题。 8.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整体性 B.整体性与差异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9.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C.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D.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10.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C.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回答11~12题。 11.下列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是( ) A.日本的九州 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中国东北工业基地 D.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12.某一地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高等院校云集,则该地区应优先发展( ) A.资源密集型工业 B.劳动密集型工业 C.资金密集型工业 D.技术密集型工业 读倒“U”型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图示发展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②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C.③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①—②—③体现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趋势 14.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①②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5.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的衡量指标通常是( )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③人均国民收入 ④预期寿命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尼日尔目前处于________的发展阶段(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B.工业化 C.高效益的综合 D.不平衡的加速 我国某地区2008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平均预期寿命81岁。下图表示“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7~18题。 17.该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传统农业阶段 B.工业化起步阶段 C.工业化阶段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18.下列有关该地区21世纪以来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出现负增长 B.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最快 C.第三产业占主导 D.以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19~20题。 19.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0.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四大地区。据此回答21~22题。 21.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矿产资源最丰富 B.中部地区面积最大 C.西部地区人口最稠密 D.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22.下列四组省区中,全部属于中部地区的是( ) A.吉、皖、湘、琼 B.晋、内蒙古、陕、桂 C.豫、晋、赣、鄂 D.冀、鲁、辽、粤 区位指数是综合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23~24题。 23.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 C.乙地区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较恶劣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24.甲地区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能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5~26题。 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2002年 2003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 10.0 45.7 44.3 9.5 47.2 43.3 大东北 12.8 49.7 37.5 12.5 50.4 37.1 25.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26.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27~28题。 27.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28.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结合教材“南方与北方”和“西部大开发”部分内容,回答29~30题。 29.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主要有 ( ) ①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②甘、新多戈壁沙漠,藏多湖泊 ③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④青藏高寒,甘肃干旱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0.就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A.南重北轻,东轻西重 B.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C.南重北轻,东重西轻 D.南轻北重,东重西轻 读“我国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完成31~32题。 31.我国三大经济圈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条件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劳动力成本低 C.淡水资源充足 D.交通运输便捷 32.与长三角相比,促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改革开放更早 B.科技实力更强 C.产业基础更好 D.经济腹地更广 2012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 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三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结合“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回答33~34题。 33.下列关于东、中、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 ②中部地区外资比重低于西部地区 ③西部地区交通落后 ④西部地区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4.“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①减缓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②继续加强西部生态建设 ③加快国家能源基地建设 ④扩大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⑤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西部大开发可以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据此回答35~36题。 35.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 A.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 B.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方便 C.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D.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36.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地区的工业不受外部的影响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各类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主要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读“我国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回答37~38题。 37.箭头①和③的能源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B.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C.水陆联运 D.高压输电 38.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部分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其成因是沿途部分地区( ) ①河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 ②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回答39~40题。 39.1951~2004年间,日本产业向外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 ) A.亚洲 B.北美 C.欧洲 D.非洲 40.日本把产业转移到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地 ②劳动力廉价 ③科技发达 ④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40) 41.城市E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8 分) 材料一 1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材料二 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 材料三 2008年E市三次产业构成。 (1) 简述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和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4分 (2)简述E市处于区域发展所处的阶段和此阶段劳动力的转移情况。4分 42.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开发,我国在20世纪末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 简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6分 (2) 在图中画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用斜线表示)。2分 43.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全球三轮产业转移示意图。 材料二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国家 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 日工资(美元) 年工资/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6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1)简述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的原因。4分 (2)分析在全球二、三轮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4分 (3) 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你认为我国产业今后应如何发展?4分 44.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 简述图中A、B(B1、B2、B3)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名称。4分 (2)简述图中B3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4分 (3)简述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