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腾八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河流流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区域 A.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 冬季气温最低,春旱严重 C. 气候干旱,多内流河 D. 北部河流结冰期约半年 ‎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流域的凌汛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春季凌汛时间提前 B. 冬季凌汛时间提前 C. 春季凌汛规模变大 D. 冬季凌汛规模变大 ‎【答案】1. D 2. A ‎【解析】‎ ‎【分析】‎ 考查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1题详解】‎ 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可知,河流发源于北侧,西侧和东侧,说明该地北、西、东侧高,中间低,A错误;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不易产生春旱,B错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属于外流区,C错误;北部纬度较高,长冬无夏,结冰较长,D正确。‎ ‎【2题详解】‎ 凌汛一般是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发生,发生于由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游早于上游,解冻时上游早于下游。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一旦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就容易会引起水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现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春季气温回升快,上游解冻期提前,导致凌汛现象提前,但不会影响凌汛现象的规模,A正确,C错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冬季河流封冻期推迟,因此冬季凌汛时间也会推迟,但不会影响冬季凌汛的规模,C、D错误。故选A。‎ ‎【点睛】东北河流的水文特征:1,一年有两个汛期,第一个汛期是由于冬天的积雪在春天融化形成的春汛(有的是凌汛,既冬季河流结冰在春天气温回暖形成的),第二个汛期便是季风气候带来的降雨形成的夏汛。2,结冰期长。3,含沙量较小,上游的水土保持好。4,河流的水量小。‎ 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形成九寨沟与庐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海陆分布 D. 海拔 ‎4. 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 A. 五指山 B. 栖霞山 C. 香山 D. 红叶谷 ‎【答案】3. D 4. C ‎【解析】‎ ‎【分析】‎ 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题详解】‎ ‎10月份九寨沟海拔高,温度低,可在九寨沟观赏到红叶;庐山相对海拔较低,热量较高,在10月份不能观赏到红叶,故选D。‎ ‎【4题详解】‎ 越往北温度越低;据题干知图示阴影是10月份的最佳观赏区,则9月份的最佳观赏区应在阴影以北,故选D。‎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下图为 2018 年 12 月~2019 年 2 月我国南方部分城市的太阳上岗率(同期实际上岗时间与理论最大时间值之比)统计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 ‎5. 影响各城市太阳上岗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地形 C. 天气 D. 海陆分布 ‎6. 造成同期太阳上岗率普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季节变化大 B. 降水年际变化大 C. 全球气候变暖 D. 气温年际变化大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太阳上岗率指同期实际上岗时间与理论最大时间值之比,影响各城市太阳上岗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降水越多,上岗率越低,C对。纬度 、地形、海陆分布条件相同,太阳上岗率也不同,不是主要原因,A、B、D错。‎ ‎【6题详解】‎ 造成同期太阳上岗率普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年际变化大,受不稳定的季风环流影响,有的年份同期降水量大,导致太阳上岗率小,B对。降水季节变化大不是同期较小的原因,A错。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年际变化大,不影响太阳上岗率,C、D错。‎ ‎【点睛】太阳上岗率指同期实际上岗时间与理论最大时间值之比,影响各城市太阳上岗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降水越多,上岗率越低。受夏季风影响,有的年份降水量大,导致与同期相比太阳上岗率小。‎ 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该图所示的月份可能是 A. 1月 B. 3月 C. 7月 D. 11月 ‎8. 该绿洲可能位于 A. 吐鲁番盆地 B. 河西走廊 C. 黄土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9. 关于图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第一天9:00-15: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B. 第一天0:00-6:00之间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 C. 第二天0:00-6: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D. 第二天9:00-15: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答案】7. C 8. A 9. C ‎【解析】‎ 该图所示的月份日最低气温约14℃,日最高气温超过30℃,应是夏季,可能是7月份。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地方时午后14时左右,图示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6时左右,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该绿洲的经度在90°E附近。‎ ‎【7题详解】‎ 该图所示的月份日最低气温约14℃,日最高气温超过30℃,应是夏季,可能是7月份,C对。1月 、11月属于冬半年,夜晚气温小于0‎ ‎℃,A、D错。3月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气温较低,是春季,受寒潮影响,夜晚气温在0℃左右,B错。‎ ‎【8题详解】‎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地方时午后14时左右,图示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6时左右,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该绿洲的经度在90°E附近,可能位于 吐鲁番盆地,A对。河西走廊经度在100°E附近,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主要在100°E以东,B、C、D错。‎ ‎【9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关于图中情况描述, 9:00-15:00之间,是上午时间,沙漠升温快,气压低,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A、D错。0:00-6:00之间是当地夜晚,沙漠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B错,C对。‎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 3° B. 5° C. 8° D. 10°‎ ‎11. 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C. ③和⑤ D. ④和⑤‎ ‎12. 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网格区是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我国的省级行政中心最南位置的是海口,大约纬度是20°N,北京的纬度大约是40°N。材料中表明,经纬度间隔相等,所以可以算出纬线间距为5°,选B。‎ ‎【11题详解】‎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表示人口密集的程度。我国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是东部地区大,西部地区环境条件差,经济落后,人口密度小。图中①位于新疆地区,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少,人口密度很小。④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大约在河南,人口密度大,所以A对。②和③都位于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较差,人口密度相差较小,B错。⑤位于四川西部地区,属于西部地区,人口较少,人口密度较小,C错。④和⑤两地人口密度差值较大,但是比①和④的人口密度差值小,D错。据此分析选A。‎ ‎【12题详解】‎ ‎⑤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多暴雨,如果植被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对。图中①地气候干旱,不会多泥石流灾害,冬季多暴风雪、春季多沙尘暴等气象灾害。②地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沙尘暴灾害。④地应是位于秦岭以南的江汉平原地区,植被较多,有洪水灾害,泥石流发生较少。据此分析A、B、C错,选D。‎ ‎【点睛】根据我国领土的南北两端纬度结合图示网格可以估算出图示纬线间距为5°。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表示人口密集的程度。我国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是东部地区大,西部地区环境条件差,经济落后,人口密度小。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多暴雨,如果植被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局部)沿46。N地形坡面与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图中气温最高点的海拔为 A. 550m B. 750m C. 950m D. 1350m ‎14. 图中1月份平均气温曲线出现最大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B. 水汽充足,保温作用强 C. 气流下沉,焚风效应 D. 暖气团受阻,锋面停滞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由图中气温最高点向等高线作垂线求取交点,再求出交点对应的海拔,约为750mm,选B。‎ ‎【14题详解】‎ 图中1月份平均气温曲线出现最大峰值对应的经纬度位置约为(46°N,118°E),海拔约为750mm,此位置位于大兴安岭的东侧,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地带,受大兴安岭下沉气流影响,冬温较高,选C。‎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 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 河流 B. 聚落 C. 耕地 D. 地形 ‎16. 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A. 太阳辐射 B. 深居内陆和地形闭塞 C. 气候干燥 D. 沙漠广布 ‎17.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 地形分布 B. 绿洲分布 C. 河流分布 D. 沙漠分布 ‎【答案】15. D 16. B 17.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兰新铁路在吐鲁番段的线路图为切入点,考查影响交通线选线、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和吐鲁番夏季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既考查到自然地理方面又考察到人文地理,综合性较强。‎ ‎【15题详解】‎ 天山地区河流一般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河流流量一般较小,长度短,多为季节性河流,图中显示铁路附近并没有河流经过,推断铁路的选线与河流无关。故A错误。图中显示铁路选线距离吐鲁番市和鄯善县都比较远,说明主要因素并不是城市。故B错误。因为本区生产生活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水源,所以本区不管是耕地还是聚落都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地区,所以C也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铁路沿着1000米等高线修建,地势起伏比较小,因此该铁路选线的主导因素就是地形,所以正确答案为D。‎ ‎【16题详解】‎ 吐鲁番盆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受地形限制,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比较强,形成焚风,加剧升温。所以B正确。因为深居内陆,距海远,水汽不易到达,晴天多,所以太阳辐射较强,气候干燥,所以分布大面积的沙漠,所以从根本上分析还是因为深居内陆地形闭塞,所以ACD错误。‎ ‎【17题详解】‎ 该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不易到达,所以降水少。在山麓地带的绿洲,由于有高山冰雪融水或者地下水出露,能够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所以聚落的分布受控于绿洲的分布。B为正确选项。该区域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水源,所以城镇的分布主要与水源有关,AD错误。该区域河流短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难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水源的需求,故C错误。‎ ‎【点睛】现代社会,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交通线一般尽量通过居民点。但该题目中显示,兰新铁路,只是沿着等高线修建,并未通过城市。所以在分析问题时,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仔细观察所给条件,不要凭习惯性思维做题 ‎18.下列关于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叙述错误的是 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贺兰山—祁连山---唐古拉山 B. 内、外流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一线,南段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 秦岭---淮河一线两侧: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 D. 人口的地理分界线:云南腾冲---黑龙江黑河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地理分界线在中国地理学习中属于基本知识,在分界线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了解各地理事物的具体分布范围。‎ ‎【详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内、外流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一线,南段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故B正确。秦岭---淮河一线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地。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区;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半湿润区。所以秦岭---淮河一线就是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故C正确。我国的人口的地理分界线为:云南腾冲---黑龙江黑河,又称胡焕庸线,以此线为界,约有94%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43%的东南部地区,约6%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57%的西北部地区,D正确。故选A。‎ ‎【点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与内、外流区分界线大致一致,均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a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b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c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读 “我国四地温度带和年降水量统计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关于四地熟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一年两熟 B. ②一年两熟 C. ③一年一熟 D. ④两年三熟 ‎20. 形成②地降水量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A. 季风环流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海陆位置 ‎【答案】19. B 20. 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我国的热量带以及农作物的熟制,我国南方地区降水成因分析,需要结合到对应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位于热带应该为一年三熟,②位于亚热带应该为一年两熟,③位于暖温带应该为两年三熟,④位于中温带应该为一年一熟,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0题详解】‎ ‎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主要是因为受到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较大,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21.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海拔高度 D. 洋流性质 ‎22.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 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 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 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23.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 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 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 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气候的差异是气温和降水的差异;表中四地冬季寒冷,夏季普遍高温,温度差异不大;四地降水变化大,由①向④②③递减,由干旱向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区过渡;四地气候的差异主要是由降水差异造成的,我国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变化的,是由于距海洋远近的变化差异引起的。选B正确。‎ ‎【22题详解】‎ 表中①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少雨,应是我国西北内陆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枯水,汛期主要在夏季,A错;③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降水较多,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河流,河流有春汛,A错;②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所降水较少,应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河流,C正确;④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全年少雨,应是我国西北内陆的河流,D错 ‎【23题详解】‎ ‎①是我国西北内陆的河流,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②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河流,种植业比重高于畜牧业;③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河流,以旱作农业为主;④是我国西北内陆的河流,农作物以小麦为主。选A正确。‎ ‎【点睛】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河流,大多数处于暖温带和中温带,冬季寒冷,河流都有结冰现象。多流经半湿润,雨季较短,河流水量不大,汛期较短。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多,雨季长,河流水量丰富,汛期较长。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流经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大,冬季有断流现象。‎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 图示区域 A. 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 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 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 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25. 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内能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 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夏季开始进入汛期 C.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 河流含沙量夏季大于冬季 ‎【答案】24. D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等温线的特征可知,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所以受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影响;7月等温线受地形的影响大。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A处是河流的发源地,海拔高的山地,等温线越向中心温度越低。A气温小于28℃。B与A相比,高温时B大于A,低温时B小于A,所以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故选D。‎ ‎【25题详解】‎ 该区域位于江西、湖南等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没有“一山有四季”的景观,A错误。每年雨带一般在4-5移动到该位置,降水丰富,南部河流在春末进入汛期,B错误。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C错误;河流夏季流量大于冬季,含沙量夏季大于冬季,D正确。故选D。‎ ‎【点睛】等温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地形、海陆分布和洋流等。‎ 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叫作湖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进而制成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叫作矿盐。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故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读我国陆上主要大、中型盐矿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26. 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 A. 东部产海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井矿盐 B. 东部产海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湖盐 C. 东部产湖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海盐 D. 东部产井矿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海盐 ‎27. 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有关海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为淡产季节,其他三季为高产季节 B. 东南沿海的海盐场,高产期基本上在春季 C. 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的海盐场,高产期为冬季 D. 我国南方海区蒸发旺盛,盐场规模比北方大 ‎【答案】26. A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我国东部地区濒临海洋,所以东部沿海产海盐;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多咸水湖,产湖盐;中部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盐矿,即多井矿盐,故A正确。‎ ‎【27题详解】‎ 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气温低,蒸发较弱,为淡产季节;春、秋两季降水少,气温较高,蒸发较强,为高产季节;夏季雨量大且降水集中,为淡产季节,A错误;东南沿海的海盐场春季降雨频繁,蒸发量小,海盐产量低,B错误;我国南海及北部湾地区冬季气温较高,雨量少,为生产旺季,C 正确;我国北方海区晴天日数较多,而南方海区降水较多,北方盐场规模一般较南方盐场大,D错误。故C正确。‎ 读海上风力发电设施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在我国西北,风力发电常被称为“垃圾电”,其原因可能是 A. 成本低 B. 发电不稳定 C. 占用耕地 D. 污染环境 ‎29. 在我国东南沿海投资海上风力发电有较大的风险,主要是因为 A. 海上环境复杂,建造海上风力发电设施成本较高 B. 海水的腐蚀性强,会对海上风力发电设施造成破坏 C. 东南沿海台风多发,会对海上风力发电设施造成破坏 D. 东南沿海其他能源丰富,会造成海上风力发电没有市场 ‎【答案】28. B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风力发电投资大,发电成本高,A错;风力发电厂主要在荒地上建设,一般不会占用耕地,C错;西北风力发电由于风向及风力大小的变化,发电量不稳定,所以常被称为“垃圾电,B对。风电属于清洁能源,一般不会污染环境,D错,故该题选B。‎ ‎【29题详解】‎ 海上风力发电有较大的风险与风力发电设施成本较高无关,A错;海水腐蚀性强;可以采取技术手段加以克服;这不是有较大风险的主要原因;B错;东南沿海常规能源缺乏,风力发电市场广阔,D错;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多发,会对海上风力发电设施造成破坏,C对,故该题选C。‎ 下图为我国某农牧交错带常年活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该地土地利用主要由图中五种土地类型组成(不包含未利用地)。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1960-2010年,该地 A. 建设用地比重略有上升 B. 草地面积逐年萎缩 C. 荒地比重较为稳定 D. 水体面积不断萎缩 ‎31. 该地耕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 草原转化为耕地 B. 荒地转化为耕地 C. 新活动地域的开垦 D. 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 ‎32. 据图推测,1990年以来该地可能 A. 冰川融化加快 B. 河流水量减少 C. 气候逐渐变干 D. 台风灾害增多 ‎【答案】30. C 31. C 32. A ‎【解析】‎ 考点定位:读图分析能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土地资源的利用。‎ ‎【30题详解】‎ ‎1960-2010年,该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很小,比重下降,草地面积逐年增加;荒地比重较为稳定;水体面积不断增加。C正确。‎ ‎【31题详解】‎ 从图中看草地、荒地、建设用地都有所增加,所以该地耕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新活动地域的开垦而获得,C正确;不可能是草原转化为耕地,荒地转化为耕地,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ABD都是错误的。‎ ‎【32题详解】‎ ‎1990年以来该地水体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土地利用的面积不断增加,说明该地水源增加,而该地位于农牧交错地带,可以推测是冰川融化造成的。选择A 等水压线是指水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在等水压线上各点的水在水压的作用下都可以升到同样高度,类似于地图上的等高线。下图为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等水压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3. 图中面积最大且中心水位最低的漏斗区位于 A. 衡水 B. 沧州 C. 唐山 D. 廊坊 ‎34. 针对该地区地下水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有效的治理措施为 A. 禁止任何开采地下水的行为 B. 为涵养水源而大面积植树造林 C. 丰水期加强对地下水的回灌 D. 关闭消耗大量淡水资源的企业 ‎【答案】33. B 34.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知识的灵活分析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等值线的判读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33题详解】‎ 根据等水压线的数值变化规律可以确定沧州所在位置等水压值最高,应该是地下水承受最大的压力,埋深最深,地下漏斗现象最为明显。‎ ‎【34题详解】‎ 地下淡水是人们获取水源的重要方式之一,地下水的开采应该合理而不是禁止任何开采的行为,关闭消耗大量淡水资源的企业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A、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当地人口密集,经济发育程度高,大量的土地资源均被开发成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等,因此不可能大面积进行植树造林,B选项的说法不合理。为了缓解地下漏斗现象的进一步加剧,在丰水期加强对地下水的回灌是最好,最有效的方式,C选项正确。‎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5. 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 A. 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 B. 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C. 副高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 D. 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 ‎36. 图中雨带所处的位置及出现的月份是 A. 1月份 华南 B. 6月份 长江中下游 C. 8月份 华北 D. 10月份 东北 ‎【答案】35. B 36.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雨带的推移及原因。锋面雨带是影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最主要原因,掌握雨带推移规律和原因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内容。‎ ‎【35题详解】‎ 冷空气,是相对于来自东南沿海的暖湿空气而言,所以A说“这个季节不存在”理由本身就是错误的。北半球的高压,气流的运动方向是顺时针,图中显示暖湿气流逆时针流动,所以B 说法正确。副高控制下,中心气流做下沉运动,所以天气晴朗。所以C不选。副高北侧为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相遇的地方,所以会出现锋面雨带。所以D不选。故选B。‎ ‎【36题详解】‎ 图中雨带位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为6月,所以B正确。1月份就,雨带并未影响我国,所以A选项本身错误。7、8月份,雨带到达华北东北地区,与图中显示不符合,所以C不正确。10月,雨带退出中国大陆,所以D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选。故选B。‎ ‎【点睛】我国雨带推移规律:4、5月份,雨带到达我国东南沿海;6月份,到达江淮地区,出现长达一个月之久的梅雨;7、8月份,雨带到达东北、华北地区;9月,雨带退回长江以南;10月,雨带退出中国大陆。‎ ‎37.“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雨马儿跑”晴空呈蓝色、云为白色的原因分别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 散射与反射 B. 吸收和散射 C. 吸收与反射 D. 散射与吸收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晴朗的天空空气分子对太阳光的中的蓝紫光进行散射,所以天空呈现蓝色;白云是因为水汽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下图表示地球上某两个区域等压线分布状况,图中数值a>b>c。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8. 以下关于两图的正确说法是 A. 甲、乙两天气系统在同一季节达到强盛 B. 甲冬季强盛,乙夏季强盛 C. 甲是由副热带高压北移形成的 D. 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 ‎39. 当乙达到强盛时期 A. 我国华北处于雨季 B. 非洲南部动物向北部迁徙 C.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 全球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 ‎【答案】38. A 39. D ‎【解析】‎ ‎【分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38题详解】‎ 结合经纬网图,甲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乙地位于北太平洋;根据等压线的数值递变,甲地是高压,乙地是低压;冬季,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内部形成冷高压即甲图,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保存在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即乙图,故甲、乙两天气系统在同一季节达到强盛正确。选A。‎ ‎【39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乙达到强盛时期是北半球冬季,我国华北地区冬季降水少,A错;此时非洲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动物没有向北迁徙,B错;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多雨,C错;冬季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D正确。选D。‎ ‎【点睛】北半球冬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内部形成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低压仅保存在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盖塔拉洼地,位于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最低处海拔-133m。近年来,为发展渔业生产,人们通过挖掘隧道,采用中国专利技术的高速输水管道系统,实现无动力引入地中海海水,并利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方式,在洼地成功建立了“沙漠渔场”,目前,该区的“沙漠鱼”不仅解决了本国的水产品产量不能自足问题,而且已经销售到非洲其他国家。‎ 根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40. 在建造“沙漠渔场”的过程中,最弱化考虑的因素是 A. 距地中海近,且可自流引水节省成本 B. 防止引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下渗损耗 C. 鲜活鱼产品的潜在需求旺盛 D. 本地劳动力的数量和技能 ‎41. 下沉式网箱养殖能控制箱体在水中的深度,这可以 A. 去除杂质,淡化海水 B. 控制网箱内水温 C. 扩大鱼的生存空间 D. 增加水体含氧量 ‎42. 随着“沙漠渔场”的出现,洼地环境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 岸线变得曲折绵长 B. 绿洲农业供水增加 C. 水体深度持续加深 D. “水下绿洲”面积扩大 ‎【答案】40. D 41. B 42. D ‎【解析】‎ ‎【40题详解】‎ 水产品产业需要考虑原料(鱼)、市场等。建造“沙漠渔场”需要考虑引水成本、引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下渗损耗、鲜活鱼产品的潜在需求旺盛(市场需求),建造引水线路采用中国技术,而养殖该则采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技术,这对本地劳动力的数量和技能要求不是最主要的,选D。‎ ‎【41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海拔-133m,下沉式网箱养殖能控制箱体在水中的深度,这可以控制网箱内水温,保持箱体内的适宜水温以便养殖。该做法不能去除杂质,淡化海水,使鱼类在箱体中生存,故缩小了鱼的生存空间,养殖规模扩大会耗用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水体含氧量。据此分析选B。‎ ‎【42题详解】‎ ‎“沙漠渔场”的出现相当于形成了水下渔场,技术的日渐成熟会促进渔业规模的扩大,使得“水下绿洲”面积扩大;水下的养殖不会使湖岸线变得曲折绵长反而会导致岸线的取直,渔业规模的扩大,会导致耗水量增加,绿洲农业供水减少;水体深度变化不大。据此分析选D。‎ 由于土壤夜冻昼消,农作物随表土层上下移动,而被抬出土外遭受灾害的现象称为冻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3. 有关冻拔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北方地区多发 B. 土壤含水量大 C. 地温在0℃上下波动 D. 我国雨季多发 ‎44. 预防冻拔比较合适的措施是 A. 覆盖石块 B. 覆盖秸秆 C. 补水灌溉 D. 种植绿肥 ‎45. 下列现象中与冻拔原理最相似的是 A. 东北地区深秋向阳侧树干开裂 B. 西北地区牧民转场放牧 C. 东北地区春季电线杆自然倾倒 D. 西北地区瓜果甜度较高 ‎【答案】43. D 44. B 45. C ‎【解析】‎ ‎【43题详解】‎ 根据材料“土壤夜冻昼消”,可知冻拔与含水土壤的冻融有关,故土壤含水量大,地温应在0℃上下波动,而北方冬季气温低,比南方(冬季均温在0℃以上)更为多发,ABC排除。我国大部雨热同期,而冻拔需要低温,D错误。据此分析选D。‎ ‎【44题详解】‎ 根据冻拔发生的原理可只可从两方面入手:排水和夜晚提高土壤温度。覆盖石块,晚上石块降温速度快,气温低,更容易形成冻拔,A错误;覆盖秸秆可以防治地面辐射散失,提高地温,预防冻拔,B正确;补水灌溉,土壤过湿,土壤更易冻结膨胀,C错误;种植绿肥主要是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的,与题目无关,D错误。据此分析选B。‎ ‎【45题详解】‎ ‎“东北地区深秋向阳侧树干开裂 ”是因为深秋向阳面昼夜温差大;“西北地区牧民转场放牧”主要是牧民根据气候、地形及牧草的生长情况,随着季节的变化转移草场放牧;“东北地区春季电线杆自然倾倒”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低,电线杆下土壤封冻,春季表土解冻,土质松动,从而导致电线杆自然倾倒;“西北地区瓜果甜度较高”主要是因为西北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水果积累的糖分多;综合分析可知A、B、D错误,本题选C对。‎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6. 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小地面震动影响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47. 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 A. 防渗水 B. 防噪声 C. 防地震 D. 防坍塌 ‎48.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 A. 保证产品品质 B. 增强保密程度 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答案】46. D 47. C 48. A ‎【解析】‎ ‎【46题详解】‎ 精密机械设备的生产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且对精密度要求较高。在高端机床设备生产过程中,细微的变形可能就会造成构件和设备不匹配,影响设备的精度。厂房设在地下就是以节能环保的方式恒温恒湿,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除此之外,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周边路上重型卡车经过也不会造成颤动,更好地保证了车间的稳定性,保障了设备的精度,①④正确;建地下工厂会使生产成本上升,③错误;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主要目的,②错误。故选C。‎ ‎【47题详解】‎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而大连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防地震,D正确;其它选项均为两地都要考虑的问题,ABC均错误。故选D。‎ ‎48题详解】‎ 据第1题的分析可知,精密机械设备将工厂建在地下主要是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保障设备的精度,因此可推断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品质。故选B。‎ ‎【点睛】首先要注意题干关键词“精密机械设备”和“建在地下”,考生要清楚精密机械设备生产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对精密度要求高,而建在地面10米以下受气温变化影响小,距离地面远,可减轻地面震动的影响。第2题就比较简单,考生熟悉日本位于地震带即可选择。第3题是承接第1题,只要第1题没问题,第3题就很容易选出了。‎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9.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0.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答案】49. A 50. B ‎【解析】‎ ‎【49题详解】‎ 由题中芬兰伊瓦洛的纬度位置,可知位于高纬度,而且最佳测试时间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最佳测试期即冬半年,气候寒冷,结冰期长,故路面多为冰雪路面。故选A。‎ ‎【50题详解】‎ 题中测试时间是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该地纬度高达68°以上,冬至日前后出现极夜现象,所以会出现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故B对。冬半年北半球日出东南,但极夜地区没有日出;白昼时长最大差值超过12小时;由于该地纬度高,位于西伯利亚西北方,不会遭受东方寒潮侵袭。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最佳测试期内,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回归线移动,后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一直移动到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由此可知该地在此过程中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方位的变化,进而可以顺利获取正确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5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3)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答案】(1)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2)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3)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旨在考查学生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调用相关知识分析应用的能力。‎ ‎【详解】(1)据图可知,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匈牙利大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根据多瑙河的流向,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可知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2)据图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所以该湖泊的形成应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即地壳断裂下陷,雨水汇集而成的湖泊。‎ ‎(3)据图可知,甲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流域面积小;流量小;且纬度高,结冰期较长。而乙河段流经平原,河流流速慢;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汇水量大,流量大;且纬度低,结冰期短。‎ ‎【点睛】1.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应从地形类型和分布,以及地势起伏状况角度分析。‎ ‎2. 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速、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并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分析。‎ ‎5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草光互补”模式——通过在光伏产业园内种植牧草逐渐形成绿色屏障,改善光伏电站周边环境,提高发电效率。左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右图为M地开发光伏发电“草光互补”景观设计图。‎ 清朝以来,科尔沁草原景观逐渐成为农田、草场与流沙、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镶嵌分布的景观。目前,该区域已成为了我国四大沙地之一。‎ ‎(1)简述M地建设光伏发电产业园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2)描述科尔沁草原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3)简析西辽河含沙量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4)若“草光互补”模式在M地推广,简析其对当地生态环境恢复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地形平坦,地势和缓:有(广阔)荒地。‎ ‎(2)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垦,导致地面裸露多,风沙侵蚀明显, 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加剧,草场退化. ‎ ‎(3)夏季降水集中;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土壤比较疏松. ‎ ‎(4)土地荒漠化减缓;草场植被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清洁能源使用减轻了大气污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伏发电的区位、荒漠化、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区域生态建设的意义。本题应结合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详解】(1)读图M 地位于科尔沁沙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该地地势平坦,荒地面积大,土地价格低。‎ ‎(2)科尔沁沙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作用强;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植被破坏,加剧草原退化。‎ ‎(3)西辽河含沙量大可借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注意设问为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状况三个方面分析。‎ ‎(4)根据材料“草光互补”模式在产业园内种植牧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缓荒漠化进程,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光伏电站提供清洁能源能够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以及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有利于缓解大气质量。‎ ‎【点睛】“草光互补”模式,即在光伏电站种植牧草,实现“一草两用”,在光伏电站种植牧草,在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有利于当地、周边生态环境和气候的改善。不仅推动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土流失和水源涵养,植被形成的绿色屏障还能改善光伏电站周边的环境,降低风沙对光伏电站造成的损失,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光伏产业带动生态建设基地。‎ ‎5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油出口是文莱的主要经济支柱,近年来正努力实现经济的多元化。文莱领土被马来西亚分割成西部的本土和东部的淡布隆地区,淡布隆拥有众多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两地民众的往来主要通过公路或乘坐小艇进行,均需过境马来西亚。2015 年 10 月,文莱投巨资建设淡布隆跨海大桥,大桥全长 30 千米,中国企,业承建难度最大的 CC4 标段。摩拉岛位于文莱本土的东北方向,是一个沼泽湿地的小岛,文莱规划将该岛建设为世界级国际炼化(炼油、石油化工)工业中心,该工业中心的产品将主要出口到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1)说明文莱的气候特点,并指出其对我国施工人员可能带来的身体伤害。‎ ‎(2)简述该跨海大桥建成后对淡布隆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3)与文莱本土相比,简述在摩拉岛布局国际炼化中心的优势与不足。‎ ‎【答案】(1)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伤害:中暑;晒伤;蚊虫叮咬;疫病。(任答两点)‎ ‎(2)连接本土与淡布隆地区,缩短两地往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费、降低运输成本等);利于淡布隆地区的经济(旅游业)开发,改变经济过于依赖原油生产的面貌(促进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优势:土地廉价;人口稀少,环境威胁小。不足:基础设施差。‎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东南亚的开发。‎ ‎【详解】(1)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高温多雨。多热带疾病,中暑;晒伤;蚊虫叮咬;疫病等。(2)跨海大桥无需经过马来西亚,连接本土与淡布隆地区,提高了运输效率,促进多元化发展。(3)优势主要从土地和环境的影响角度说明,不足主要是开发程度低,基础设施不足。‎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